徐大椿
藥性切用
藥性切用
作者:徐大椿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本書是一部中醫藥學著作,由清朝醫學家徐大椿所著。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主要講述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等;中卷主要講述中藥的炮製方法、臨床應用等;下卷主要講述中藥的鑑別方法、貯藏方法等。 .
本書是一部重要的中醫藥學著作,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其中,上卷對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等做了詳細的論述,是中醫藥學的基礎知識;中卷對中藥的炮製方法、臨床應用等做了詳細的論述,是中醫藥學的臨床應用指南;下卷對中藥的鑑別方法、貯藏方法等做了詳細的論述,是中醫藥學的實用手冊。
本書對後世的中醫藥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研究中醫藥學的重要文獻。
上卷
第一章 中藥的性味歸經
中藥的性味歸經是指中藥的藥性、味道和歸經。藥性是指中藥對人體的作用,味道是指中藥的滋味,歸經是指中藥進入人體後所作用的臟腑經絡。
中藥的性味歸經是辨別中藥功效和作用的重要依據。根據中藥的性味歸經,可以將中藥分為六大類:
- 寒性藥:具有寒涼性質的中藥,可以清熱解毒、瀉火除煩。
- 熱性藥:具有溫熱性質的中藥,可以溫補陽氣、散寒除濕。
- 平性藥:具有平和性質的中藥,可以調和陰陽、和胃健脾。
- 苦味藥:具有苦寒性質的中藥,可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甘味藥:具有甘溫性質的中藥,可以補益脾胃、滋養肝腎。
- 酸味藥:具有酸澀性質的中藥,可以收斂固澀、止血止瀉。
中藥的歸經是指中藥進入人體後所作用的臟腑經絡。根據中藥的歸經,可以將中藥分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五臟六腑、三焦、任督二脈等。
中藥的性味歸經是辨別中藥功效和作用的重要依據。在臨床應用中,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選擇性味歸經適宜的中藥,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第二章 中藥的功效主治
中藥的功效主治是指中藥對人體的作用和適應症。中藥的功效主治是根據中醫的辨證論治原則,根據中藥的性味歸經,總結出來的。
中藥的功效主治可以分為四大類:
- 補益藥:具有補益作用的中藥,可以補益脾胃、滋養肝腎。
- 瀉下藥:具有瀉下作用的中藥,可以通便、消食、導滯。
- 祛風藥:具有祛風作用的中藥,可以祛風散寒、止痛解痙。
- 化痰藥:具有化痰作用的中藥,可以化痰止咳、平喘。
中藥的功效主治是辨別中藥功效和作用的重要依據。在臨床應用中,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選擇功效主治適宜的中藥,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第三章 中藥的配伍禁忌
中藥的配伍禁忌是指中藥在配伍使用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中藥的配伍禁忌是根據中醫的辨證論治原則,根據中藥的性味歸經,總結出來的。
中藥的配伍禁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同氣相求:具有相同性味歸經的中藥
卷之一上 (1)
卷之一上 (2)
卷之一上 (3)
卷之一上 (4)
卷之一中 (1)
卷之一中 (2)
卷之一中 (3)
卷之一下 (1)
卷之一下 (2)
卷之一下 (3)
卷之一下 (4)
卷之二上 (1)
卷之二上 (2)
卷之二上 (3)
卷之二中 (1)
卷之二中 (2)
卷之二下
卷之三上 (1)
卷之三上 (2)
卷之三中 (1)
卷之三中 (2)
卷之三下 (1)
卷之三下 (2)
卷之四上 (1)
卷之四上 (2)
卷之四上 (3)
卷之四上 (4)
卷之四中 (1)
卷之四中 (2)
卷之四中 (3)
卷之四下 (1)
卷之四下 (2)
卷之四下 (3)
卷之四下 (4)
卷之五上 (1)
卷之五上 (2)
卷之五上 (3)
卷之五中 (1)
- 水部
- 立春、雨水節內雨
- 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節內雨
- 小滿節內雨
- 梅雨
- 重五日午時雨
- 神水
-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節內雨
- 寒露節內雨
- 霜降液雨
- 霜降雨
-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及臘日雨
- 明水
- 露水
- 霜
- 臘雪
- 冰
- 潦水
- 半天河水
- 急流水
- 井泉水
- 醴泉
- 乳穴泉
- 玉井泉
- 溫泉
卷之五中 (2)
卷之五下
卷之六上 (1)
卷之六上 (2)
卷之六上 (3)
卷之六上 (4)
卷之六上 (5)
卷之六中 (1)
卷之六中 (2)
卷之六中 (3)
卷之六中 (4)
卷之六中 (5)
卷之六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