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藥性切用》~ 卷之三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下 (2)

1. 南燭葉

一名南天燭。苦酸澀平,益氣強筋,久服輕身。天燭子:甘平,功力尤勝。

白話文:

有一種叫做南天燭的藥材。味道苦、酸、澀,性平和,能夠補充體力、增強筋骨,長期服用可以讓身體變輕盈。南天燭的果實,味道甘甜,性質平和,功效更為出色。

2. 枸橘葉

性味辛溫,散滯疏結,治下利後重。枸橘子:味酸苦平,破氣尤烈。虛人忌之。

白話文:

性味辛溫,能散滯氣、疏通結塊,用於治療痢疾後重。枸橘子:味道酸苦平,破氣作用非常強烈。體虛的人要避免使用。

3. 山茶花

微辛甘寒,涼血止血,治吐衄。塗湯火傷灼。子:研細末,摻發,解發䐈。

白話文:

性味微辛、甘、寒,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吐血、鼻血。外用可治療燙傷、燒傷。種子研磨成細粉,混入頭髮中,可以解除頭髮糾結。

4. 密蒙花

味甘微寒,入肝潤燥,去翳明目,有消風散熱之功。

白話文:

味道甘甜微微偏寒,能夠進入肝臟滋潤乾燥,去除眼翳使視力清晰,有消除風熱的功效。

5. 八角金盤

味苦辛溫,性烈有毒,祛瘀開結,治痛麻頑痹。取根皮用。

6. 柞木

俗名鑿柄木。性味苦平,下行利竅,易產催生,舊鑿柄卷轉者尤妙。搗葉,塗癰疽腫毒。

白話文:

俗稱鑿柄木。味道苦,性質平和,能夠促進向下排泄,有利於產婦生產,特別是那些老的、彎曲的鑿柄木效果更好。將葉子搗爛,可以外敷治療疔瘡和腫毒。

7. 牡荊瀝

俗名黃荊瀝。性味甘平,祛風治癇,化痰行經。熱痰宜竹瀝,寒痰宜荊瀝,俱宜薑汁助送,則不凝滯經絡。

白話文:

俗名為黃荊瀝。藥性是甘、平,可以祛風治療痙攣,也能化痰通經。如果痰症是熱痰,則適合用竹瀝,如果是寒痰,則適合用荊瀝,這兩種藥物都適合搭配薑汁一起服用,這樣就不會凝滯在經絡中。

8. 甜竹瀝

性味甘寒;降陰虛之火,清經絡之痰。薑汁為佐,治痰行經甚捷。

9. 甜竹茹

味甘微寒,入肺胃而清燥解鬱,薑汁拌炒,為開鬱止嘔專藥。去青刮皮用。

白話文:

味道甘甜微寒,進入肺和胃可以清除燥熱和解鬱,用薑汁拌炒後,是專門用來開鬱和止嘔的藥物。使用時要去掉外皮並刮淨青色部分。

10. 捲心竹葉

辛淡甘寒,涼心止嘔,解鬱除煩。

11. 天竺黃

性味甘寒,清心利竅,豁痰定驚。乃竹之津氣結成片,片如竹節者真。

白話文:

性味甘涼,能夠清心開竅,袪痰安神。這是竹子的精華凝結而成的片狀物,形狀像竹節的是真品。

12. 明琥珀

味甘淡平,入心、肝、血分,安神散瘀,利水通淋。陰虛血少忌。

白話文:

味道甘甜平淡,性質平和,作用於心、肝和血液。可以安撫心神,散瘀血,有利尿通淋的功效。陰虛血少的人應避免使用。

13. 白茯苓

甘淡性平,入肺、膀而兼入心脾;滲濕利竅,益脾寧心。赤茯苓:入心、小腸經,專於滲利濕熱。益脾氣白勝,利濕熱赤勝。茯苓皮:專走皮膚,行水氣,治膚腫效。赤、白茯神:主治與茯苓略同,而入心之用多。治驚悸效,去皮及中木用。茯神心木:治諸經攣縮,喎僻偏風。

白話文:

茯苓性味甘淡、平性,可以入肺、膀胱,還能兼入心、脾;茯苓可以滲濕利竅、益脾寧心。紅茯苓:可以入心、小腸經,專門滲利濕熱。茯苓皮:專門走皮膚,可以通行水氣,治療皮膚腫脹有效。紅茯苓、白茯苓:主治與茯苓略同,但比較多用於治療心。治療驚悸有效,要去皮與心木一起使用。茯苓心木:治療諸經攣縮、喎僻偏風。

14. 楓豬苓

苦甘淡平,入膀、腎而利濕,行水功勝茯苓,但無益脾之效。虛人無濕忌之。

白話文:

味道苦、甜、淡,性平和,能夠進入膀胱和腎臟,有利於去除濕氣,排水的效果比茯苓更好,但是沒有補脾的作用。體質虛弱且沒有濕氣的人應該避免使用。

15. 白雷丸

性味苦寒,入腸胃而殺蟲消積。乃竹之餘液,得霹靂之氣而生,微焙用。

白話文:

性味苦寒,進入腸胃可以殺蟲消積。這是竹子的剩餘液體,吸收了雷電之氣所生成,稍微烘烤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