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藥性切用》~ 卷之二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上 (2)

1. 紫大戟

辛苦性寒,泄閉瀉水。按:大戟能瀉臟腑水飲,甘遂能行經絡水飲,白芥子能散皮裡膜外痰氣,三味同劑,名控涎丹。虛人不可輕用。

白話文:

辛寒辛苦,通泄閉結,瀉下積水。按:大戟能夠瀉除臟腑的水飲,甘遂能夠疏通經絡的水飲,白芥子能夠散去皮裡膜外的水氣,三味藥同劑,取名為控涎丹。體虛的人不可輕易服用。

2. 甘遂

性味苦寒,入腎經,瀉隧道水飲,直達水飲所結之處。面里煨熟。非大水大實,不可輕用。

白話文:

性味苦寒,進入腎經,能排出體內積水,直接到達水飲積聚的地方。使用時需將其放在火邊烤熟。如果不是嚴重的水腫或實症,不應隨便使用。

3. 商陸

性味苦寒,沉陰下行,與大戟、甘遂同功。取白花之根,黑豆拌蒸。脾虛者忌用。

白話文:

性味苦寒,具有沉降的作用,與大戟、甘遂具有相似的功效。取白花根,與黑豆拌合蒸熟。脾虛的人不宜服用。

4. 芫花

性味苦溫,通行水飲、痰癖。醋炒用。毒性至緊,取效甚捷。稍涉虛者忌。

白話文:

性味苦溫,能夠促進水液代謝、消除痰濕。使用時需用醋炒過。毒性很強,效果迅速。稍微體虛的人應該避免使用。

5. 續隨子

一名千金子。性味辛溫,行水破結,利大小腸。去殼研細,去油皮。脾虛便滑者忌。

白話文:

這是一種叫做千金子的藥材。它的性味是辛溫,能夠促進水分代謝、消除腫塊,對大、小腸都有疏通作用。使用時要去掉外殼,研磨成細粉,並去除油膜。脾虛導致的大便溏瀉的人應該避免使用。

6. 牽牛

性味辛熱,入肺而兼入腎命,大瀉水飲而走精髓,通下焦郁遏,大腸風秘、氣秘。有黑、白二種,黑者力速,又名黑白二醜。取子淘淨,炒研用。氣虛者忌之。

白話文:

性味辛熱,能進入肺臟,兼且進入腎臟,能有效去除水飲並運行精髓,疏通下焦的鬱結,治療大腸風祕和氣祕。有黑色和白色兩種,黑色的作用較快,又稱作黑白二醜。將草決明的種子淘洗乾淨,炒熟研磨後服用。氣虛的人忌用。

7. 蓖麻子

辛甘性熱,善走亦善收,能出有形滯物,外用頗奏奇功。氣味頗近巴豆,內服不可輕試。

白話文:

辛甘性熱,善走亦善收,能夠排泄出有形滯物,外用頗有奇效。氣味頗近巴豆,內服不可輕易嘗試。

8. 貫眾

一名管仲。味苦微寒,瀉邪熱,解疫毒。

白話文:

有一種叫做管仲的藥材,味道苦澀且性質微微偏寒,具有清除體內邪熱和解毒的功效。

9. 射干

一名烏扇、烏翣。性味苦寒,入太陰、厥陰,能瀉實火,火降則血散腫消,而痰結自解,為咽痛、喉痹專藥。

白話文:

有一種藥物稱為烏扇或烏翣,它的性味是苦寒,歸屬於太陰和厥陰經,能夠清除體內的實火,當火氣下降時,血液循環就會順暢,腫脹消退,痰結也會自然化解,是治療咽喉疼痛和喉痹的專用藥物。

10. 蚤休

一名重樓金線。味苦微寒,專治癰疽、蛇毒,為外科專藥。

白話文:

重樓金線這種藥材,味道苦澀且性質微寒,主要用來治療癰疽和蛇毒,是外科專用的藥物。

11. 玉簪

一名白鶴仙,即白鶴花根。辛甘性寒,塗癰腫,解諸毒,最能損齒去牙。

白話文:

有一種叫做白鶴仙的藥材,也就是白鶴花的根。它的味道是辛甘,屬性偏寒,可以用來外敷治療疔瘡腫毒,解各種毒素,尤其擅長清除牙垢和保護牙齒。

12. 川大黃

大苦大寒,入足太陰、手足陽明、厥陰。其性沉陰降泄,酒製亦能上行,盪滌腸胃,為攻下實熱之專藥。生用更峻,苟非實熱內結,不可輕投。

白話文:

大苦大寒的藥物,進入足太陰、手足陽明、厥陰經脈。它的性質沉降,瀉下之力猛烈,即使用酒製過也能上升,蕩滌腸胃,是攻下實熱的專用藥。生用藥性更猛烈,如果不是實熱內結,不可輕易服用。

13. 䕡如

性味辛寒,破癥瘕血結,除熱痹排膿。《素問》四烏鰂骨一䕡如丸,用以治婦人血枯、血結,甚效。

白話文:

性味辛寒,能夠消散症瘕和血塊,袪除熱痹並排出膿液。《素問》記載,四烏鰂骨一䕡製成丸藥,用來治療婦女血枯和血塊,效果非常好。

14. 天名精

一名地松,一名活鹿草,一名蝦蟆藍。辛甘性寒,能除熱吐痰,破血解毒。根:名杜牛膝,功用相同。鶴蝨:即天名精子,性味苦寒,殺蟲治蛇,為蛔咬腹痛專藥。

白話文:

  1. 地松:別名活鹿草、蝦蟆藍,味辛、甘,性寒,具有清熱化痰、破血解毒的功效。

  2. 杜牛膝:地松的根部,功效與地松相同。

  3. 鶴蝨:也叫天名精子,味苦、性寒,具有殺蟲、治蛇咬傷的功效,特別是蛔蟲引起的腹痛,效果很好。

15. 山慈菇

甘微辛寒,功專清熱解毒,散結消癰。搗塗蛇、蟲、狂犬傷。

16. 茵芋

辛苦微溫,治風濕拘攣痹痛。炙熟用。

17. 莽草

辛苦微溫,祛風勝濕,煎沐頭風、疝瘕。不入湯劑。

18. 仙茅

性味辛熱,入腎命而助火興陽,治虛勞失溺,或陽虛溺閉。專於補火助陽,惟精寒火衰者宜之,有火者切忌。糯米泔浸去毒用。

白話文:

中藥的藥性為辛熱,能歸入腎經,幫助腎火旺盛,治療腎虛造成的遺尿,或陽虛導致的小便閉塞。專門用於補腎火,增強陽氣,只有精氣虛弱、火衰的人才適合服用,有火氣的人則必須禁止服用。可以用糯米水浸泡去除毒性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