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藥性切用》~ 卷之一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上 (3)

1. 北細辛

性溫味辛,表散寒邪,兼祛浮熱,乃手少陰引經,足少陰本藥。味極辛,能行水氣以潤燥,性極刃烈,不可多用、獨用。

白話文:

  • 溫性、辛味,能散發寒邪,並兼顧清熱,是手少陰經的引經藥,也是足少陰經的本經藥。

  • 辛味極強,能疏散水氣以滋潤乾燥,性味極其辛烈,不可多用、單獨使用。

2. 遠志

苦辛性溫,散郁泄熱,入手少陰經,能通腎氣上達於心,利九竅,交心腎。甘草水浸用。若純虛無滯郁者勿用。葉名小草,止泄益陰。

白話文:

苦辛溫和,能散解鬱悶、發散熱氣,作用在手少陰經,可以使腎氣上升至心,利於九竅,並溝通心腎。以甘草水浸泡後使用。如果體質純虛、沒有鬱滯之氣的人,則不要使用。葉子別名為小草,可止瀉益陰。

3. 金毛狗脊

苦甘微溫,滋腎益肝,除風虛濕痹,強腰腳,利機關,為滋補虛痹良藥。

白話文:

這味藥性質稍微苦、甜,溫和,能夠滋養腎臟,對肝臟也有好處,可以去除風濕引起的虛弱和痹症,增強腰部和腿部的力量,促進身體的靈活性,是一種很好的滋補虛弱和治療痹症的藥物。

4. 淫羊霍

辛香甘溫,入肝腎而興陽益精。羊脂拌炒用。相火易動者遠之。

白話文:

辛香甜溫,能進入肝臟和腎臟,有助於增強陽氣和補充精血。羊脂拌炒使用。對於容易引動相火的人應避免使用。

5. 巴戟天

甘辛微溫,入腎命血分,除風氣、腳氣,強腰壯膝。酒浸焙用。陰虛相火熾者忌之。

白話文:

味道甘甜微辛,性質溫和,作用於腎臟和血液,能袪除風濕和腳氣,強化腰部和膝蓋。可用酒浸泡後烘焙使用。陰虛火旺的人不宜使用。

6. 瑣陽

性味甘溫,入腎命而興陽潤燥。大便滑泄、強陽精不固者,均忌。

7. 肉蓯蓉

甘酸鹹溫,入腎命血分,潤燥興陽,峻補精血,功近瑣陽。酒浸洗去甲,酥炙用。禁忌亦與瑣陽相同。

白話文:

甜酸鹹溫,進入腎和生命血液部分,滋潤乾燥,增強陽氣,大力補充精血,功效接近瑣陽。用酒浸泡洗淨外皮,再用酥油烤炙使用。禁忌也與瑣陽相同。

8. 肥白芨

苦辛性平,氣澀而收,質潤兼補,入肺,止吐血、衄血。肺損者,能復生之。

白話文:

味道苦辛,性質平和,有收斂的作用,質地滋潤且有補益的功效,能夠進入肺部,用於止住吐血和鼻血。對於肺部受損的情況,能夠促進其恢復。

9. 參三七

甘苦微溫,散血,止血,定痛。能損新血,吐衄無瘀者勿服。草三七:功用相仿,性味稍烈,藜藿輩宜暫用之。

白話文:

甘味、苦味微溫,可以化瘀散血、止血、鎮痛。它具有損傷新鮮血液的特性,吐血或鼻出血沒有淤血停滯的人不要服用。草三七:藥效類似,性味略微劇烈,藜藿等植物可以暫時使用。

10. 地榆

苦酸微寒,性沉而澀;入下焦血分,除血痢,止腸風。俱炒炭用。梢反行血,與根相反。

白話文:

味道苦酸且微微寒冷,性質下沈且澀;能夠進入人體下部的血液部分,可以治療血痢,止住腸道出血。通常需要炒製成炭使用。但是,它的尖端部位反而能促進血液循環,與根部的作用相反。

11. 紫丹參

味苦色赤,氣平而降;入心與包絡,破宿血,生新血,兼四物,為女科要藥。雖能補益,長於行血,血虛無瘀者勿用。

白話文:

味道苦,顏色赤紅,藥性平和,能入心、包絡二經,可以破散積聚的淤血,生長新的血液,與四物合用,是婦科的重要藥物。雖然能補益身體,但偏於行血的功效,血虛沒有淤血者不應使用。

12. 元參

苦甘微寒,入肺腎二經。除煩止渴,解毒利咽,瀉無根浮游之火。脾虛泄瀉忌。亦有焙熟用者。

白話文:

味道苦甘且性微寒,作用於肺和腎兩個經絡。可以消除煩躁、止渴、解毒、舒緩喉嚨,並能清除體內無根的虛火。脾虛引起腹瀉的人不宜使用。也有將其烘焙後使用的。

13. 苦參

大苦燥濕,大寒勝熱,沉降入腎,功專解毒消癰。肝腎虛而無濕熱者忌之。

白話文:

非常苦澀可以去除濕氣,非常寒冷可以剋制熱症,性質下沈可以直接作用於腎臟,主要功效在於解毒和消除膿腫。對於肝腎虛弱且沒有濕熱問題的人應該避免使用。

14. 龍膽草

大苦大寒,沉陰下行;入肝膽瀉火,兼入膀胱、腎經,以除下焦之濕熱。酒洗亦能上行。大損胃氣,無實火者忌用。

白話文:

苦、寒之性大,能沉降於下。入肝、膽經能瀉火氣,還可入膀胱、腎經以清除下焦的濕熱。用酒浸泡後,也能發揮上行的作用。然而,苦寒藥物會嚴重損傷胃氣,沒有實火的患者不應服用。

15. 川黃連

大苦大寒,入心瀉火,而燥脾濕。瀉火生用,燥濕炒用。豬膽汁炒,治肝膽火;酒炒,治上焦火;薑汁炒,治中焦火;鹽水炒,治下焦火;吳茱湯炒,治濕熱在肝膽氣分;醋炒,治濕熱在心脾。血分無實熱者均忌。連非川產,反能瀉人。

白話文:

大苦大寒的中藥,可以入心瀉火,卻會燥脾傷濕。瀉火時必須生用,燥濕則必須炒用。用豬膽汁炒,可以治療肝膽火;用酒炒,可以治療上焦火;用薑汁炒,可以治療中焦火;用鹽水炒,可以治療下焦火;用吳茱湯炒,可以治療肝膽氣分濕熱;用醋炒,可以治療心脾濕熱。血分沒有實熱的患者,都忌用黃連。四川以外產的黃連,反而會瀉人。

16. 胡黃連

性味苦寒,涼驚瀉熱,益肝膽;厚腸胃,治大人骨蒸、小兒疳熱。禁忌同川黃連。

白話文:

中藥性質苦寒,可清涼安神,瀉熱除煩,益肝膽之氣;補益腸胃,治療成人骨蒸,小兒疳熱。不宜與川黃連同用。

17. 黃芩

性味苦寒,瀉肺火,退寒熱。中虛者名枯芩,入肺,以清肌表之熱;內實者名條芩,入大腸,而清熱安胎。瀉火生用;退寒熱酒炒用。

白話文:

性味苦寒,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可以降低肺火,退燒。但虛寒體質的人不適合服用,稱為「枯芩」,主要作用是清熱退燒,適用於肺熱的症狀。

而熱盛體質的人則服用「條芩」,可以清熱安胎,適合用於治療大腸熱症或安胎。

瀉火時使用生用,退燒時使用酒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