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秘要
《女科秘要》是一部專注於婦科疾病的中醫經典著作,內容涵蓋女性生理特點、疾病機理以及診治方法。書中結合臨床實踐和理論探討,對經期調理、妊娠保健、產後護理及其他婦科病症進行了詳細分析,體現了中醫婦科的智慧與人文關懷。
一、婦科疾病的基本理論
書中強調氣血與臟腑功能的平衡對女性健康的核心作用。作者指出,氣血虛損、臟腑失調是婦科病的主要病因:
- 肝氣郁結:常導致經閉、痛經,需疏肝理氣。
- 脾虛氣弱:影響氣血生化,導致月經量少或不規律。
- 腎氣不足:對生殖健康有重大影響,可能引發不孕或流產。
這些理論構成了婦科病症診治的基礎。
二、經期病症的辨證治療
書中特別詳細闡述了經期相關病症,提出了針對不同病因的治療方案:
- 經水不調:
- 經前提早:多因熱邪或肝氣郁結,可用「知柏地黃丸」清熱解毒。
- 經遲:多與血虛氣滯有關,推薦「四物湯」補血調經。
- 痛經:
- 血瘀型:宜活血化瘀,用「膠艾湯」。
- 寒凝型:需溫經散寒,用「溫經湯」。
- 經閉:分虛實寒熱,需對症下藥。虛者用補氣血方劑,實者活血化瘀。
此外,書中強調經期保健的重要性,如避免受寒和情緒波動,防止病症加重。
三、妊娠保健與疾病防治
書中對妊娠期的保健有深入探討,認為安胎的關鍵在於調和氣血、穩定胎氣:
- 胎動不安:可使用「膠艾湯」或「安胎散」。
- 惡阻(孕吐):治療強調健脾和胃,用「半夏茯苓湯」或「回春方」。
- 胎漏:以「四物湯」加味調理,補血安胎。
此外,書中對妊娠期的飲食、起居等方面提出了詳細建議,強調孕期避免勞累和過度情緒波動。
四、產後護理與疾病預防
書中高度重視產後護理,針對產後虛弱、惡露不盡等問題提供了實用方案:
- 惡露不盡:用「生化湯」活血化瘀。
- 產後虛弱:使用「十全大補湯」或「人參養榮湯」補氣養血。
- 產後中風:宜用「愈風湯」或「續命湯」。
作者特別提醒,產後應避免受寒、過度勞累,並注重營養補充。
五、婦科病症的特色診療方法
書中特別強調了脈診和辨證的結合,提出了簡單而實用的診療方法:
- 脈診:如左手實大主男胎,右手弦洪主女胎;尺脈滑實表示懷胎。
- 辨證施治:針對不同體質、病因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避免一方治百病的弊端。
六、經典方劑的應用
書中記錄了大量經典方劑,具有高度的實用價值:
- 四物湯:補血調經的經典方劑。
- 膠艾湯:安胎止血的常用方。
- 生化湯:促進惡露排出的首選方劑。
這些方劑至今仍被廣泛應用於臨床,體現了中醫經驗的積累與傳承。
七、對後世的影響
作為中醫婦科的一部重要著作,《女科秘要》不僅總結了前人的經驗,還融入了作者的實踐心得,為後世婦科診療提供了系統性的參考。其方劑與診療原則對現代中醫婦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結語
《女科秘要》是一部全面且實用的中醫婦科著作,其內容涵蓋女性從經期到產後的各個階段,強調辨證施治與整體調理的結合,展現了中醫婦科的深厚智慧。對於當代中醫研究者與臨床醫生而言,此書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敘 (1)
敘 (2)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二 (1)
- 卷二
- 胎前惡阻
- 和氣散
- 胎前潮熱氣痛
- 五苓散
- 胎前寒熱
- 草果飲
- 孩兒攻心
- 調中和氣散
- 勝紅丸
- 胎前氣急不得臥
- 紫蘇安胎散
- 胎前小便不通
- 胎前大便不通
- 大黃湯
- 胎前半產
- 益母丸
- 胎前怔忡
- 硃砂湯
- 胎前浮腫
- 大腹皮湯
- 胎前陰門腫
- 安胎順血散
- 胎前遍身痠懶
- 胎前下血
- 胎前腳痛
- 胎前中風
- 黃蠟丸
- 排風散
- 胎前昏迷
- 胎前大便虛急
- 一枳湯
- 胎前遍體瘙癢
- 胎前陰門癢
- 川椒白芷散
- 胎前濕熱不化陰門癢。
- 破靈丹
- 產後血氣痛
- 加味四物湯
卷二 (2)
- 胎前咳嗽
- 五虎湯
- 胎前衄血
- 衄血丸
- 胎前泄痢
- 胎前漏紅
- 小烏金丸
- 胎前赤帶
- 側柏丸
- 胎前白帶
- 梨花酒
- 閉白丸
- 胎前氣緊咳嗽動紅
- 胎前動紅
- 胎前癱瘓
- 胎前腰痛
- 豬腎丸
- 胎前頭痛
- 芎芷湯
- 胎前泄瀉
- 藿香正氣散
- 胎前心痛
- 順氣手拈散
- 胎前乳腫
- 皂角散
- 胎前咽痛
- 升麻桔梗湯
- 胎前消渴
- 加味四物湯
- 胎前耳鳴
- 胎前潮熱不退
- 臨產胎不降生
- 益母散
- 秘傳難產方
- 死胎不下
- 斬爛散
- 產後血盡作痛
- 產後惡露發熱
- 產後咳嗽
- 小青龍湯
- 產後子宮突出
- 產後瘕疸突出
- 連翹散
- 產後一月惡露重來
- 產後氣急
- 產後舌黑
- 產後譫語
卷三 (1)
- 卷三
- 月經前期
- 黃芩散
- 調經丸
- 月經後期
- 理經四物湯
- 內補當歸丸
- 月經或前或後
- 紫金丸
- 經來如銅綠水
- 烏雞丸
- 經來全白色
- 經來成塊如蔥白色
- 經來臭如夏月腐
- 龍骨丸
- 經來未盡潮熱氣痛
- 莪朮散
- 經來盡作痛
- 四物湯
- 經來脅氣痛
- 四物元胡湯加入前方
- 經來小腹有血塊痛
- 元胡散
- 經來遍身疼痛
- 烏藥順氣散
- 觸經傷寒
- 五積散
- 十灰散
卷三 (2)
- 血虛發熱
- 逍遙散
- 紫菀湯
- 血閉發熱
- 行經氣痛
- 紅花當歸散
- 湯藥方
- 經來如魚髓
- 蘇風止痛散
- 經來如牛膜片
- 朱雄丸
- 經來下肉胞
- 十全大補湯
- 經來吊陰痛不可忍
- 川楝湯
- 經來小便痛如刀割
- 附五積交加散
- 逆經
- 犀角地黃湯
- 經從口鼻出咳嗽氣急
- 紅花散
- 冬花散
- 每月經來二三次
- 膠艾湯
- 經來狂言如見鬼神
- 麝香散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
卷六 (5)
卷六 (6)
卷六 (7)
卷六 (8)
卷七 (1)
卷七 (2)
卷七 (3)
卷八 (1)
卷八 (2)
卷八 (3)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