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秘要》~ 卷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

1. 產後厥

產後手足冷厥。發由陰氣虛。陽氣亦虛故也。經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厥氣上行。滿脈去形。蓋逆氣上滿於經絡。則神氣浮越。去身而散也。

白話文:

產後出現手腳冰冷、厥逆的情況,是因為身體陰氣虛弱,陽氣也跟著虛弱的緣故。《黃帝內經》說:「陽氣在下衰退,就會造成寒性的厥逆。」這種厥逆的氣往上衝,使脈搏充盈,身體外形彷彿不存在一樣。這是因為逆氣往上充滿經絡,導致神氣浮散,離開身體而消散。

2. 加參生化理中湯

川芎(一錢),當歸,人參(各三錢),薑炭,炙甘草(各五分),黃耆(一錢),水煎服。服後厥回。痛塊未除。暫減參耆。俟塊痛已除仍用參耆加桃仁(十五粒),姜水煎服。如渴加人參(一錢),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手足微冷。加熟附子(五分),痰加橘紅(五分),竹瀝(半杯),薑汁(二匙),汗多加黃耆(一錢),血塊痛加肉桂(五分),虛甚加人參(一二錢)

大便不通。加麻仁(一錢五分),再服五仁丸。慎勿用承氣湯。至如熱厥。不可用白虎湯。寒厥不可用四逆湯。蓋產後厥症。氣血兩虛。多脈脫。用藥必須大補。少佐姜附以回陽也。產後諸症。俱用生化湯加減。如前條兼症。藥味附載者。後有兼症。可仿而用之。下不備載。

白話文:

將川芎一錢、當歸、人參各三錢、薑炭、炙甘草各五分、黃耆一錢,用水煎服。

服藥後如果手腳冰冷的情況好轉,但腹部腫塊疼痛還沒消除,可以暫時減少人參和黃耆的用量。等到腫塊和疼痛都消除後,再恢復人參和黃耆的用量,並加入桃仁十五粒,用薑水煎服。

如果覺得口渴,可以加入人參一錢、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如果手腳有點發冷,可以加入熟附子五分。如果痰多,可以加入橘紅五分、竹瀝半杯、薑汁二匙。如果汗多,可以加入黃耆一錢。如果血塊造成疼痛,可以加入肉桂五分。如果身體非常虛弱,可以增加人參一到二錢的用量。

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加入麻仁一錢五分,再服用五仁丸,切記不可使用承氣湯這類的瀉藥。

至於熱厥的情況,不可以使用白虎湯;寒厥的情況,也不可以使用四逆湯。因為產後發生的厥症,多半是氣血兩虛,而且容易有脈象虛弱脫落的情況,所以用藥必須大量補益,少量佐以薑、附子來恢復陽氣。

產後發生的各種疾病,大多以生化湯為基礎進行加減變化。如同前面條列的症狀,藥方中附帶的藥材,之後如果遇到類似的兼症,可以仿照使用,這裡就不再一一詳述。

3. 產後氣短汗喘痰嗽聲重

產後氣短。似喘非喘。氣不接續。或兼熱。或兼痰。或痰熱俱兼。皆危急症也。治當大補血氣。雖有風寒之邪。而兼頭痛發熱之症。惟當重產。專門治傷寒者。慎勿發散。丹溪云產後切不可發表是也。

白話文:

產後覺得呼吸短促,好像喘卻又不是喘,氣息接不上來。有時候會伴隨發熱,有時候會伴隨痰,有時候痰和發熱同時出現,這些都是很危急的症狀。治療應該要大補氣血。即使有風寒的邪氣,同時出現頭痛發熱的症狀,也要特別注意產婦的情況。專門治療傷寒的醫生,切記不可使用發散的方法。朱丹溪說過,產後絕對不可以發汗解表的,就是這個道理。

4. 加味生化湯

川芎,棗仁(各一錢),當歸(一錢五分),薑炭(四分),炙草(五分),桃仁(十五粒),人參(二錢),如虛脫厥去。再加人參(一二錢),棗湯煎服。如脈與形脫將絕。加人參(三四錢),頻灌救。如汗不止。加人參麥冬(各一錢),汗多痰甚。加人參(三錢),竹瀝(半杯),薑汁(三匙),杏仁(十粒),汗多、喘嗽、聲重,加桔梗。杏仁。

(各五分),無汗喘嗽。加半夏(一錢)杏仁(十粒),桔梗(五分),汗不止。三四帖後。加黃耆(一錢)如產後,汗出氣短。

白話文:

川芎、酸棗仁(各3.8克),當歸(5.6克),薑炭(1.5克),炙甘草(1.9克),桃仁(約15粒),人參(7.5克)。如果出現虛脫昏厥的情況,則去掉原方中的人參,另外再加入人參(3.8克或7.5克),用紅棗湯煎煮服用。如果脈象和身體狀況都快要衰竭,則加入人參(11.3克或15克),頻繁地灌入服用來急救。如果汗流不止,則加入人參、麥冬(各3.8克);如果汗多且痰液很多,則加入人參(11.3克),竹瀝(半杯),薑汁(三湯匙),杏仁(約10粒)。如果汗多、喘息咳嗽、說話聲音很重,則加入桔梗、杏仁(各1.9克);如果無汗喘息咳嗽,則加入半夏(3.8克)、杏仁(約10粒)、桔梗(1.9克)。如果汗流不止,在服用三四帖藥後,加入黃耆(3.8克)。如果產後汗多並且呼吸急促,可以這樣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