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秘要》~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驗經色症

經水色紫者。熱也。宜四物連附湯。

白話文:

月經顏色呈現紫色,是體內有熱的表現。應該使用四物湯加上黃連和附子的藥方來治療。

2. 四物連附湯

歸尾,赤芍,香附(各二錢),黃連,丹皮,甘草(各一錢),食前服。

經水色淡者血虛也。宜八物湯。加黃耆。香附。姜為引。兼服地黃丸。

白話文:

當歸尾、赤芍、香附各取二錢,黃連、牡丹皮、甘草各取一錢,飯前服用。

如果經血顏色偏淡,表示是血虛的狀況。應該服用八物湯,並加入黃耆。以香附、生薑作為藥引。同時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

3. 浮腫症

因經閉敗血停積五臟。流入四肢。作浮腫者。不可誤認水氣。宜調其經。經調則腫消矣。然煎藥必須十餘服。則下次無愆期之患。至丸藥更宜久服。庶疾無反覆。

白話文:

浮腫這種病症,是因為經血閉塞、壞血停留在體內,積聚在五臟,然後流到四肢所造成的。這種情況引起的浮腫,不能誤認為是單純的水腫。應該要調理月經,月經調順了,浮腫自然會消退。然而,煎藥通常需要服用十多劑才會見效,這樣下次月經才不會再出問題。至於藥丸,更應該長期服用,才能確保疾病不再復發。

4. 調經湯

川芎(七分),當歸,生地,益母草(各一錢),白芍,香附,丹皮,茯苓(各八分),甘草(三分),姜(三片),棗(一枚),空心溫服。如血熱先期。及血熱過期。紫黑成塊等症。加黃連(七分酒炒),血寒過期。加煨姜。肉桂(各三分),臨期正行作痛。加元胡。青皮。

(各八分)臨行續斷不來。積塊刺痛。加紅花。蘇木。桃仁。(各五分),經水過多。加黃芩。(一錢)蒲黃。(炒八分),經來飲食不思。加白朮(八分),陳皮。砂仁。(各五分),肥人多痰。赤白帶下。加南星。蒼朮。(各八分),氣虛血弱。四肢,虛軟。面無顏色。

加人參。黃耆。(各五分),此方調理之大概。如有兼症。可照方隨機加減用之。

白話文:

調經湯

川芎(約2.1克)、當歸、生地、益母草(各約3克)、白芍、香附、丹皮、茯苓(各約2.4克)、甘草(約0.9克)、生薑(三片)、紅棗(一顆),在空腹時用溫水服用。

如果月經提早來,且屬於血熱的情況,或是月經延後且經血量過多,顏色呈現紫黑色且有血塊等症狀,就加入黃連(約2.1克,用酒炒過);如果是血寒導致的月經延後,就加入煨薑和肉桂(各約0.9克);如果經期來時才開始疼痛,就加入元胡和青皮(各約2.4克);如果月經來來停停,或者有血塊導致的刺痛,就加入紅花、蘇木、桃仁(各約1.5克);如果經血量過多,就加入黃芩(約3克)和炒過的蒲黃(約2.4克);如果經期來時食慾不振,就加入白朮(約2.4克)、陳皮和砂仁(各約1.5克);如果體型肥胖且痰多,或者有白帶、赤帶,就加入南星和蒼朮(各約2.4克);如果氣虛血弱、四肢無力、臉色蒼白,就加入人參和黃耆(各約1.5克)。

這個藥方是調理月經的大致方向,如果還有其他兼雜的症狀,可以按照這個藥方靈活加減使用。

5. 金匱丸

香附(童便制酒醋鹽水各分制共四兩),沒藥(六錢),棗皮(焙去油),當歸(童便制),茯苓,白朮(米泔水浸),白薇(洗去蘆),阿膠(蛤粉炒),白芍(各四兩),生地(酒浸洗。用益智仁二兩。以酒同炒。去益智仁淨。八兩。),人參(二兩),川斷(酒洗。五倍子炒淨六兩。

),黃芩(酒浸洗淨四兩),砂仁(炒去衣二兩。),上藥法制為細末。用山藥十二兩為末。水打丸。空心白湯下五十丸。(〔吳按〕棗皮即山茱萸。)

白話文:

將香附分成四份,分別用童子小便、酒、醋、鹽水浸泡後製成(總共四兩),沒藥(六錢),山茱萸(焙乾去除油脂),當歸(用童子小便浸泡後製成),茯苓,白朮(用米泔水浸泡),白薇(洗淨去除根莖部分),阿膠(用蛤粉炒過),白芍(各四兩),生地黃(用酒浸泡洗淨,並加入益智仁二兩,用酒一起炒過後,去除益智仁,留下生地黃八兩),人參(二兩),川斷(用酒洗過,再用五倍子炒過,取淨藥六兩),黃芩(用酒浸泡洗淨四兩),砂仁(炒過去除外殼,取淨藥二兩),將以上藥材依法炮製研磨成細末。另將山藥十二兩磨成粉末,用水將上述藥粉製成藥丸。每日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五十丸。(〔吳按〕這裡所說的棗皮就是山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