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小便黃赤」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小便黃赤

小便黃赤是中醫的一個病證,是指小便的顏色發黃或發赤。其主要症狀為小便顏色發黃或發赤,小便量多,尿頻,尿急,尿痛,有灼熱感,並且常常伴有全身發熱、口渴、煩躁、舌紅、苔黃、脈數等症狀。

小便黃赤的病因多為外感熱邪、內生濕熱、飲食不節、情志不遂等。外感熱邪,最常見的是感受暑熱之邪,其次是感受風熱之邪。內生濕熱,多由脾胃濕熱或肝膽濕熱所致。飲食不節,主要指過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或飲酒過度。情志不遂,主要指長期情志抑鬱、精神緊張、憂思惱怒等。

小便黃赤的治療,以清熱利尿、通淋散結為主。常用方藥有五味消毒飲、三黃瀉心湯、龍膽瀉肝湯、通淋散等。

小便黃赤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之品。
  • 不暴飲暴食,不吃過量肥甘厚味。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小便黃赤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尿路感染、腎炎、膀胱炎等疾病。因此,如果出現小便黃赤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半夏瀉心湯

  • 1.《醫方集解》:「若肛門燥澀,小便黃赤,水穀雖不變,猶為熱也,此由火性急速,食下即出,無容克化,所謂邪熱不殺穀也)。本方除黃芩、大棗,加枳實、厚朴、麥芽、白朮、茯苓,蒸餅糊丸,名枳實消痞丸(東垣)。
  • 2.《成方切用》:「脅下有水氣,土弱不能制水,故腹中雷鳴下利,謂之協熱利。為汗後胃虛,外損陽氣,故加生薑以散邪滌飲,益胃復陽。劉河間曰:瀉而水穀變色者為熱,不變色而澄徹清冷者為寒。若肛門燥澀,小便黃赤,水穀雖不變,猶為熱也。此因火性急速,食下即出,不及克化,所謂邪熱不殺穀也。

茵陳蒿湯

  • 1.《成方切用》:「大黃易黃連,名茵陳三物湯,治同。加厚朴枳實黃芩甘草,入生薑燈草煎,名茵陳將軍湯(節奄,)治同。去梔子大黃,加附子乾薑,治寒濕陰黃。(前證為陽黃,如身黃而色暗者為陰黃,宜此湯。黃疸,小便黃赤不利,為裡實,宜利小便,或下之。無汗為表實,宜汗之,或吐之。
  • 2.《奇效良方》:「治癉瘧,發作有時,但熱不寒,頭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腸秘熱,小便黃赤,宜服此。
  • 3.《金匱翼》:「_茵陳蒿湯_,治酒疸,心中懊憹,小便黃赤。

調胃承氣湯

  • 1.《仁齋直指方論》:「調胃承氣湯,治消中,暑熱在胃而能飲食,小便黃赤。(方見傷寒門。)
  • 2.《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必小便黃赤而短數調胃承氣湯。太陽脈沉,身熱頭痛,為夾陰,黃耆建中湯,

大承氣湯

  • 1.《奉時旨要》:「按小腹正中,為少陰任沖之分野,其傍為厥陰肝經之分野,小腹痛滿,皆為內有留著,非虛氣也。一屬燥結大腸,大便不通,按之堅滿,繞臍攻痛,小便黃赤,脈數實,宜大承氣湯下之。若津枯秘結者,脈不甚旺,麻仁丸。一屬熱結膀胱,溺閉不通,按之滿而不堅,彈之有聲,煩渴引飲,宜四苓、五苓等。

大建中湯

  • 1.《雜病廣要》:「_補兼寧心諸方_,大建中湯,治五勞七傷,小腹急,小便黃赤,尿有餘瀝,夢與鬼神交通,失精,驚恐虛乏方。(節錄)

小柴胡湯

  • 1.《傷寒廣要》:「有十四日外。餘熱未除。脈息未復。大便不快。小便黃赤。或渴或煩。不能安睡。不思飲食。此邪氣未淨。正氣未復也。當量其虛實調之。用參胡芍藥湯。

白頭翁湯

  • 1.《傷寒括要》:「太陽病十日。脈浮細嗜臥。外已解也。胸滿脅痛者。(小柴胡湯按此條當是太陽少陽合病)少陰但欲寐。口燥咽乾。急下之。(大承氣湯)少陰欲吐不吐。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少陰虛。故引水自救。小便白者。下焦虛寒。(四逆湯若小便黃赤而渴者白頭翁湯)風溫。汗出身重。鼾睡。語言難出。(葳蕤湯)

白虎湯

  • 1.《醫權初編》:「類白虎湯症者,誤服白虎湯立斃。辨之之法,雖渴而喜熱飲且少,舌無胎,縱有系白胎,小便清白,脈數大無方。然孰知其有不然者。蔣子和先生吐血將危,予診其脈數大,重按有力,及趙公著、徐氏子直中陰症,脈皆如之。且唇焦鼻衄,小便黃赤,是脈症皆難辨矣。若不細心體察,能免毫釐千里之誤乎?

吳茱萸湯

  • 1.《活人事證方後集》:「_吳茱萸湯_,治脾虛腳腫,面黃,小便黃赤,腹脅脹滿,㽲痛,或大小便澀。

黃芩湯

  • 1.《顧松園醫鏡》:「_黃芩湯_,治火熱作瀉,糞色黃褐,肛門燥澀,小便黃赤。

四逆湯

  • 1.《傷寒括要》:「太陽病十日。脈浮細嗜臥。外已解也。胸滿脅痛者。(小柴胡湯按此條當是太陽少陽合病)少陰但欲寐。口燥咽乾。急下之。(大承氣湯)少陰欲吐不吐。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少陰虛。故引水自救。小便白者。下焦虛寒。(四逆湯若小便黃赤而渴者白頭翁湯)風溫。汗出身重。鼾睡。語言難出。(葳蕤湯)

小承氣湯

  • 1.《皇漢醫學》:「《醫學綱目》曰:「順利散(求真按:『即本方也』),治消穀善饑為中消,熱在胃而能食,小便黃赤,微利者,至不欲食為效,不可多利。」

人參湯

  • 1.《雞峰普濟方》:「上為細末水煎半錢時時少與服又有熱病亦啼叫不止夜發麵赤唇焦小便黃赤與三黃丸人參湯下
  • 2.《幼科驚搐門》:「為細末。水煎半盞,時時少與服之。又有熱痛亦啼叫不止,夜發麵赤唇焦,小便黃赤,與三黃丸,人參湯下。
  • 3.《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上為末,水煎半盞,時時少與服。又有熱痛,亦啼叫不止,夜發,面赤,唇焦,小便黃赤,與三黃丸,人參湯下。
  • 4.《小兒藥證直訣》:「上為細末,水煎半錢,時時少與服。又有熱痛,亦啼叫不止,夜發,面赤唇焦,小便黃赤,與三黃丸,人參湯下。
  • 5.《嬰童百問》:「上為末,水煎半盞,時時少與服,又有熱痛亦啼叫不止,夜發麵赤唇焦,小便黃赤與三黃丸,人參湯下。
▼ 展開更多

導赤散

  • 1.《方症會要》:「治心熱小便黃赤
  • 2.《蒼生司命》:「_導赤散_,治心熱,小便黃赤。
  • 3.《蘭臺軌範》:「_導赤散_(錢氏),治心熱口糜舌瘡,小便黃赤,莖中作痛,熱淋不利。
  • 4.《刪補名醫方論》:「_導赤散_,治心熱,口糜舌瘡,小便黃赤,莖中作痛,熱淋不利。
  • 5.《醫方考》:「心熱,小便黃赤,此方主之。
▼ 展開更多

獨活寄生湯

  • 1.《醫宗必讀》:「外中濕者,或山嵐瘴氣,或天雨濕蒸,或遠行涉水,或久臥濕地,則濕從外中矣。其證頭重體痛,四肢倦怠,腿膝腫痛,身重浮腫,大便泄瀉,小便黃赤,宜除濕羌活湯,虛者獨活寄生湯。

補中益氣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八歲,先因小便黃赤,服五苓、導赤等散,後患便血,余以為稟父虛熱也,用六味丸及補中益氣湯而痊。

升陽除濕湯

  • 1.《醫宗必讀》:「_升陽除濕湯_,治受風飧泄,及虛弱不思食,小便黃赤,四肢困倦。

滋陰降火湯

  • 1.《諸脈主病詩》:「寸數咽喉(右寸數)口舌(左寸數)瘡,吐紅咳嗽肺生瘍(左右寸同,又兼頭疼上熱,)當關胃火(右關數,胃火,脾熱口臭,煩滿嘔逆)並肝火(左關數,肝火目赤),尺用滋陰降火湯(左右尺同,主腎火熾,小便黃赤,大便閉塞。此首統言左右兩手數脈病。)
  • 2.《雜病源流犀燭》:「寸數咽喉(右寸數)口舌(左寸數)瘡,吐紅咳嗽肺生瘍(左右寸同,又兼頭疼上熱),當關胃火(右關數,胃火,脾熱口臭,煩滿嘔逆)並肝火(左關數,肝火目赤),尺用滋陰降火湯(左右尺同,主腎火熾,小便黃赤,大便閉塞。此首統言左右兩手數脈病)。

梔子湯

  • 1.《備急千金要方》:「治腎勞實熱,小腹脹滿,小便黃赤,未有餘瀝,數而少,莖中痛,陰囊生瘡方。

清脾飲

  • 1.《古今醫統大全》:「_清脾飲_,治癉瘧,肺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不能食,口苦舌乾,心煩,渴飲水,小便黃赤,大便不利。
  • 2.《赤水玄珠》:「_清脾飲_,治癉瘧,然而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不能食,口苦舌乾,煩渴,小便黃赤,大便不利。

沉香散

  • 1.《博濟方》:「治丈夫女人、五勞七傷、熱無力、小便黃赤、吃食無味、心多驚悸、骨節痠疼、心胸痞悶、兩脅疼痛、散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