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收澀之劑第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收澀之劑第十七 (1)

1. 柏子仁丸

(《良方》)

治經行復止,血小神衰(女子善懷,每多憂思,憂多則傷心,心傷則不能生血而血少,血少則肝無所藏,而衝任之脈枯,故經閉不行也。經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令氣上逼肺,心氣不得下降,故月事不來也)。

柏子仁(去油),牛膝(酒浸),卷柏(五錢),澤蘭,續斷(二兩),熟地黃(一兩)。蜜丸。米飲下。

此手足少陰、厥陰藥也。柏子仁安神而養心;地黃、續斷、牛膝補肝腎而益衝任;卷柏、澤蘭活血脈而通經閉(卷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李梴曰:婦人以血為主,天真氣降,血脈流行,一月一見,其來有常,故曰月經。

或外被風寒燥濕暑熱,或內傷生冷,或七情鬱結,為痰為瘀,凝滯於內,曰血滯;或用力太過,入房太甚,或服食燥熱,以致火動,邪氣盛而津液衰,曰血枯;若經後被驚,血氣錯亂而妄行,逆上則出於口鼻;水血相搏,則為水腫;怒極傷肝,則有眩暈、嘔血、瘰癧、瘡瘍等病;濕熱相搏,則為崩帶;凝結於內,則為癥瘕,變證百出,不出血滯與血枯而已。

血滯經閉宜破者,原因飲食熱毒,或暴怒凝瘀積痰,直須大黃、乾漆之類推陳致新,俾舊血消而新血生矣;若氣旺血枯,起於勞役憂思,卻宜溫補;或兼痰火濕熱,尤宜清之涼之,每以肉桂為佐者,熱則血行也,但不可純用峻藥,以虧陰道。

至於耗氣益血之說,雖女科要法,但氣為血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行則行,氣滯則滯,如果鬱火氣盛於血者,方可用單香附散、抑氣散,加木香、檳榔、枳殼行氣開鬱;若氣亂則調,氣冷則溫,氣虛則補,男女一般,陽生則陰自長,氣耗則血亦涸,豈可專耗其氣哉)。

白話文:

這個方子(柏子仁丸)是治療女性月經停閉,血虛導致精神衰弱的(因為女性容易多愁善感,過度憂慮會傷害心臟,心臟受損就不能產生足夠的血液,血液不足肝臟就沒有足夠的血液儲藏,導致衝脈和任脈衰竭,所以月經就停止了。醫書上說:月經不來,是因為胞脈閉塞了。胞脈屬於心臟,並與子宮相連,使氣向上壓迫肺部,心氣無法下降,所以月經不來)。

藥方組成:柏子仁(去除油脂)、牛膝(用酒浸泡過)、卷柏(五錢)、澤蘭、續斷(二兩)、熟地黃(一兩)。將這些藥材搗碎後用蜂蜜做成藥丸,用米湯送服。

這個方子是針對手少陰經、足少陰經和足厥陰經的藥方。柏子仁能安定心神並滋養心臟;熟地黃、續斷、牛膝能補養肝腎,並使衝脈和任脈強盛;卷柏和澤蘭能活絡血脈,疏通經閉。(卷柏生用能破血,炙用則能止血。李梴說:婦女以血為根本,當天地自然的氣下降時,血脈就會正常運行,每月會有一次月經,而且週期固定,所以稱為月經。

有時候因為外感風寒燥濕暑熱,或內傷生冷食物,或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鬱結,形成痰或瘀血,阻塞在體內,稱為「血滯」;或者因為用力過度、性生活過於頻繁,或者吃了太多燥熱的食物,導致體內火氣旺盛,邪氣增強而津液衰少,稱為「血枯」;如果在月經來潮後受到驚嚇,血氣就會錯亂而妄行,如果逆流向上就會從口鼻流出;如果水和血互相搏擊,就會形成水腫;如果過度憤怒而傷肝,就會出現眩暈、嘔血、瘰癧、瘡瘍等疾病;濕熱互相搏擊,就會導致崩漏或帶下;如果凝結在體內,就會形成癥瘕,各種病症千變萬化,但總離不開血滯和血枯這兩種情況。

如果是血滯導致的經閉,應使用破血的藥物,通常是因為飲食中含有熱毒,或是因暴怒而使瘀血和痰凝結,這種情況需要用大黃、乾漆之類的藥物來推陳致新,使舊血消散而產生新血;如果是氣旺血枯,通常是因為勞累過度或憂愁思慮,則應該用溫補的方法;如果兼有痰火濕熱,則更應該用清涼的方法來治療,通常會用肉桂來輔助,因為熱能使血液運行,但不能單純使用峻烈的藥物,以免損傷陰液。

至於耗氣益血的說法,雖然是婦科治療的要點,但氣和血是相互配合的,氣熱則血熱,氣寒則血寒,氣升則血升,氣降則血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如果因為鬱火而導致氣盛於血,就可以使用單香附散、抑氣散,並加入木香、檳榔、枳殼等來行氣開鬱;如果氣亂了,就應該調和它,氣冷了就應該溫養它,氣虛了就應該補益它,不論男女都是一樣,當陽氣生發的時候,陰氣自然就會增長,氣耗散了血也會枯竭,怎麼可以只消耗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