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七(貞集) (2)
卷七(貞集) (2)
1. 脈法死症
身涼脈靜者易治,身熱脈大者難治。咯血、咳血脈弦數者死。衄血身熱者死,血溫身熱者死。
《脈經》曰:脈得諸澀濡弱為亡血。脈來輕輕在肌肉,尺中自浮,目睛暈黃,衄血未止。太陽脈大而浮,必衄血、吐血。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也。脈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咳必吐血。脈極虛芤遲,為消穀、亡血、失精。脈芤為失血,澀為少血。脈弦而緊,脅痛肝臟傷,主有瘀血。
吐血、唾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咳血脈堅強者死,滑濡者生。
白話文:
身體冰冷、脈象平靜的人容易治療,而身體發熱、脈象強盛的人則難以治療。咯血、咳血且脈象弦數的人會死亡。鼻出血、身體發熱的人會死亡,血溫熱、身體發熱的人也會死亡。
2. 血證方
涼血散
片芩,茜根,茅根(各七分),甘草(四分),鬱金(六分),阿膠,生地,白芍(各七分),山梔,扁柏(各八分)
同煎,入童便半盅沖服。
四生丸
艾葉,扁柏,薄荷葉,生地
各等分,共搗極爛丸彈子大。
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片芩、茜根、茅根各取七分,甘草四分,鬱金六分,阿膠、生地、白芍各取七分,山梔、扁柏各取八分,一同煎煮,加入半盅童便沖服。
艾葉、扁柏、薄荷葉、生地各取等分,搗碎成彈子大小的丸子。
犀角、地黃,煎煮服用。
犀角(二錢),赤芍,丹皮(各八分),生地(一錢五分)
加減白虎湯,治衄血如注。
石膏(二錢),黃連(七分),甘草(一分),前胡(五分),生地,知母,麥冬,蘇子(各一錢)
黃連石膏湯,治吐血。
黃連,黃芩,石膏,知母,甘草
白話文:
犀角二錢,赤芍、丹皮各八分,生地一錢五分,加減白虎湯,治衄血如注。石膏二錢,黃連七分,甘草一分,前胡五分,生地、知母、麥冬、蘇子各一錢,黃連石膏湯,治吐血。黃連、黃芩、石膏、知母、甘草。
本方加升麻、葛根治飲酒過多衄血。
清涼四物湯,治吐血、嘔血。
當歸,白芍,生地,黃連,黃柏,山梔,香附(童便浸一宿)
蒲黃小薊飲
茜根,鬱金,山梔,蒲黃,藕節,山茶花,扁豆,小薊
白話文:
這個方子加上升麻、葛根,可以治療飲酒過多導致的鼻出血。
清涼四物湯可以治療吐血、嘔血。
方子裡的藥材有:當歸、白芍、生地、黃連、黃柏、山梔、香附(童便浸泡一宿)。
蒲黃小薊飲裡的藥材有:茜根、鬱金、山梔、蒲黃、藕節、山茶花、扁豆、小薊。
童便衝入。
辰砂六一散,治吐血、衄血。
承氣湯(見瘟疫),如大便秘結,上作血暈,本方加桃仁、紅花急下之。
黃連白虎湯
加減蘇子降氣湯,治吐血不止,氣逆衝上。
當歸,蘇子,前胡,甘草,厚朴,陳皮,白芍,山梔,片芩,扁柏,童便
白話文:
治療吐血、鼻出血的辰砂六一散,若出現大便秘結、血暈等症狀,可用承氣湯加桃仁、紅花急下。黃連白虎湯可對症治療。針對吐血不止、氣逆衝上的情況,可以使用加減蘇子降氣湯,其藥材包括當歸、蘇子、前胡、甘草、厚朴、陳皮、白芍、山梔、片芩、扁柏,以及童便。
加味大阿膠丸,治肺虛咳嗽,吐血嘔血。
麥冬,茯神,杜仲,丹參,貝母,柏子仁,防風,百部根(各五錢),山藥,五味,熟地,阿膠(各一兩),遠志(二錢五分),犀角,京墨,羚羊角(各二錢),沙參,川歸,片芩(各四錢),蒲黃(三錢)
白話文:
加味大阿膠丸
功效: 治療肺虛咳嗽、吐血、嘔血。
配方:
- 麥冬、茯神、杜仲、丹參、貝母、柏子仁、防風、百部根(各五錢)
- 山藥、五味子、熟地、阿膠(各一兩)
- 遠志(二錢五分)
- 犀角、京墨、羚羊角(各二錢)
- 沙參、川芎、片芩(各四錢)
- 蒲黃(三錢)
說明:
- 以上藥材需依比例混合研磨成粉,再加入蜂蜜或其他適當黏合劑製成丸劑。
- 服用時,每次服幾粒,一日服幾次,需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調節。
- 此方藥性溫潤,適合虛寒體質的患者。
如元氣太虛者,用參耆亦可;若作煎劑服,則用十分之一亦常取效。
保命地黃散
生地,熟地,枸杞,天冬,黃耆,地骨皮,白芍,黃芩,炙甘草
水煎,食先前服。
養元止血湯,治去血過多,脾胃弱,神氣虧損,大吐後方可用。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五味(十三粒),白芍,甘草,當歸,麥冬(各五分)
共水煎服。此方以治血脫氣虛,古聖人之法也。但只用一二服即止,多服則助陽邪而陰愈虛矣。
白話文:
如果元氣太虛弱,可以用人參和黃耆,如果做成煎劑服用,只要十分之一的量就能常常取得效果。
保命地黃散,包含生地、熟地、枸杞、天冬、黃耆、地骨皮、白芍、黃芩、炙甘草,水煎後,飯前服用。
養元止血湯,用來治療失血過多、脾胃虛弱、精神氣力不足、嘔吐後等情況。配方包含人參(一錢)、黃耆(二錢)、五味子(十三粒)、白芍、甘草、當歸、麥冬(各五分),共用水煎服。這個方子是古人治療血虛氣虛的秘方,但只需要服用一兩次即可,過度服用反而會助長陽邪,讓陰氣更加虛弱。
三黃補血湯,治去血過多。
白芍(二錢),熟地,生地,丹皮,黃耆,升麻(各一錢),柴胡(五分),川芎(七分)
此方初見血未可便用,若去血過多,恐血脫氣亦脫,宜服一二劑便止。
炒黑乾薑散,此從治之法。
乾薑炒黑為末,每用二錢,水調服。
五味麥冬湯,治咳血。
麥冬,百部,款花,片芩,白芍,阿膠,貝母,花粉(各七分),五味(七粒),歸身,生地(各八分),茅根,茜根
白話文:
三黃補血湯可以治療失血過多,裡面包含白芍、熟地、生地、丹皮、黃耆、升麻、柴胡、川芎。但是如果剛開始出血就服用,可能會導致血氣雙脫,所以最好服用一兩劑就停止。乾薑散可以輔助治療,方法是將乾薑炒黑研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水調服。五味麥冬湯用來治療咳血,包含麥冬、百部、款花、片芩、白芍、阿膠、貝母、花粉、五味、歸身、生地、茅根、茜根。
知母地黃揚,治唾血、咯血由腎經來。
生地,熟地,黃柏,知母,天冬,麥冬,沙參,阿膠,苡仁,貝母,丹皮,茯神
入童便半盅。
滋腎丸
黃柏,知母,熟地,龜板(各二兩),杜仲(兩半),牛膝(一兩)
上末蜜丸,空心下。
六味地黃丸(見虛損),吐血後宜用。
補脾統血湯,治痰涎夾血而吐,出於脾虛,又胃中清血,熱蒸而出。
山藥,白朮,茯苓(各八分),米仁(一錢二分),歸身(五分),白芍,麥冬,貝母(各七分),黃連(三分)
白話文:
知母地黃湯用於治療因腎經問題引起的吐血、咯血。方劑包括生地、熟地、黃柏、知母、天冬、麥冬、沙參、阿膠、苡仁、貝母、丹皮、茯神,以童便半盅為引。滋腎丸由黃柏、知母、熟地、龜板、杜仲、牛膝等藥材製成,研末蜜丸,空腹服用。六味地黃丸則適用於虛損患者,尤其吐血之後。補脾統血湯用於治療因脾虛導致痰涎夾血而吐,以及胃中清血熱蒸上湧的情況。方劑包括山藥、白朮、茯苓、米仁、歸身、白芍、麥冬、貝母、黃連。
水煎,溫服,量病加減。
又方滋腎丸,治陰火起於湧泉,並治腎虛頭痛,又治腎虛發呃。
黃柏(炒半兩),知母(炒六兩),肉桂(五錢)
水丸。
唾血出腎
黃柏,知母,天冬,麥冬,熟地,山梔,甘草,山藥,米仁
吐血嘔血出胃
白芍,歸尾,紅花,貝母,花粉,丹皮,茜根,蘇子,荊芥,黑山梔
嘔血出胃
知母,石膏,甘草,蘇子,天冬,丹皮,茜根,麥冬
咳血出肺
麥冬,五味,知母,貝母,百部,白芍,川歸,阿膠,片芩,百合
咯血出腎
天冬,麥冬,貝母,知母,黃柏,沙參,生地,甘草,丹皮,白芍,枸杞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煎後溫服,用量依病症加減。
滋腎丸可以治療陰火從湧泉穴升起,以及腎虛頭痛、腎虛發呃等症狀。
方劑組成:黃柏(炒半兩)、知母(炒六兩)、肉桂(五錢),製成水丸。
唾血出腎:黃柏、知母、天冬、麥冬、熟地、山梔、甘草、山藥、米仁
吐血嘔血出胃:白芍、歸尾、紅花、貝母、花粉、丹皮、茜根、蘇子、荊芥、黑山梔
嘔血出胃:知母、石膏、甘草、蘇子、天冬、丹皮、茜根、麥冬
咳血出肺:麥冬、五味、知母、貝母、百部、白芍、川歸、阿膠、片芩、百合
咯血出腎:天冬、麥冬、貝母、知母、黃柏、沙參、生地、甘草、丹皮、白芍、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