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七(貞集) (3)
卷七(貞集) (3)
1. 小便血證(四十八)
小便下血,由心與小腸熱甚,故陰血錯經妄行。其血出澀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溺血,即尿血也。皆原過傷精血所致,亦有因血虛者。血淋甚則莖中所出小塊,堅如砂石,溺時大痛,砂出痛止,謂之砂淋。尿血不痛,血從精竅出來也。
二症初起俱用辰砂益元散、五苓加瞿麥、赤芍、鬱金、牛膝、山梔、木通、生地、歸尾,入木香少許行氣;如不效,宜小薊飲加車前、陳皮、麥冬、牛膝;好色之人,用滋陰補腎丸為君,量加前項藥;莖中痛,倍琥珀、牛膝、地榆、甘草梢;若上藥俱不效,即改施調氣之劑,如木香流氣飲、辰砂妙香散酌用之,二方中有熱藥,宜慎之。
白話文:
小便带血,是因为心和小肠热气太盛,导致阴血错乱,流出体外。血出来的时候,如果感觉涩痛,叫做血淋;如果不痛,叫做溺血,也就是尿血。这些情况都是因为过度损伤精血导致的,也可能因为血虚引起。血淋严重的话,就会从尿道里排出像沙石一样的小块,排尿时会剧烈疼痛,排完沙子后疼痛就会停止,叫做砂淋。尿血不痛,是因为血液从精窍里流出来的。
这两种病症刚开始的时候,都可以用辰砂益元散、五苓散加上瞿麦、赤芍、鬱金、牛膝、山梔、木通、生地、归尾,再加一点木香来行气;如果效果不好,就要用小蓟饮加上车前、陈皮、麦冬、牛膝;好色的人,可以用滋阴补肾丸为主,再根据情况加入前面的药;尿道疼痛的,要加倍琥珀、牛膝、地榆、甘草梢;如果以上药物都没有效果,就要改用调理气血的药物,比如木香流气饮、辰砂妙香散,可以酌情使用,这两个方剂里都有热性药,使用时要谨慎。
大抵小便出血,則小腸氣必閉,氣閉故小便難。凡津道之順逆,皆一氣之通塞為之也。
其因血虛所致者,以小便乃血之餘血,苟充滿則滋溲下潤,自然流通,宜四物湯、牛膝膏為主,量加別藥。又血流太甚,權施劫劑,蒲黃散主之。凡小便見血,率難速效,血淋尤為難治。
外有尿管內出蟲者,專主濕熱鬱積至久而生,若腐草化為螢之義。亦用二妙散加牛膝、山梔、琥珀、木通,蟲見此自熔化矣。
白話文:
總之,小便出血,就是小腸氣機阻塞,氣機不通,所以小便排泄困難。尿液的暢通與否,全靠氣機的通暢或阻塞來決定。
如果小便出血是由於血虛引起的,那就要用四物湯、牛膝膏等滋補氣血的藥物,再依情況加用其他藥物。如果血流過多,可以用蒲黃散等收斂止血的藥物。通常小便出血很難快速見效,血淋更是難以治療。
如果尿道內出現蟲子,主要是因為濕熱鬱積久久不散,就像腐草化為螢火蟲一樣。可以用二妙散加上牛膝、山梔、琥珀、木通,蟲子遇到這些藥物就會自行溶化。
2. 小便血方
辰砂六一散,即六一散加辰砂三錢。燈心湯調下。
加味五苓散
白朮,茯苓(各八分),豬苓,澤瀉,牛膝,山梔(各七分),赤芍,瞿麥,歸尾,木通(各六分),鬱金,生地(各五分),桂(二分),木香(二分,磨入)
白話文:
將六一散加入辰砂三錢,用燈心湯調服。另外,白朮、茯苓各八分,豬苓、澤瀉、牛膝、山梔各七分,赤芍、瞿麥、歸尾、木通各六分,鬱金、生地各五分,桂二分,木香二分磨成粉末加入,這就是加味五苓散。
加味小薊飲子
生地,小薊,滑石,通草,蒲黃(炒),淡竹葉,藕節,川歸,山梔,車前,麥冬,炙甘草,陳皮,牛膝
滋陰補腎丸
黃柏,知母(各二兩),熟地(三兩),歸身(二兩半),牛膝(兩半),茯苓,澤瀉(各八錢)
白話文:
加味小薊飲子由生地、小薊、滑石、通草、蒲黃(炒)、淡竹葉、藕節、川歸、山梔、車前、麥冬、炙甘草、陳皮、牛膝組成。滋陰補腎丸則由黃柏、知母(各二兩)、熟地(三兩)、歸身(二兩半)、牛膝(兩半)、茯苓、澤瀉(各八錢)組成。
蜜丸梧子大,空心白湯下。
辰砂妙香散
山藥,遠志,茯神,黃耆(各一兩),人參,甘草(各五錢),桔梗(四錢),辰砂(三錢),木香(二錢五分),麝香(一錢另研)
共為末,溫酒下二錢。
牛膝膏(見淋秘),治血淋加四物。
白話文:
蜜丸要製成梧桐子大小,空腹用白湯送服。妙香散是由山藥、遠志、茯神、黃耆各一兩、人參、甘草各五錢、桔梗四錢、辰砂三錢、木香二錢五分、麝香一錢(另研磨)混合研磨成粉末,溫酒服用二錢。牛膝膏用於治療淋症和秘結,若為血淋則需加入四物湯。
加味二妙散,治尿管出蟲。
黃柏,蒼朮,牛膝,山梔,琥珀,木通
量症用分量,煎服。
又驗方,通治溺血。
黃柏,蒼朮,山梔,石斛,牛膝,木通,赤芍,歸尾,車前,陳皮,麥冬,生地
痛甚加琥珀。
白話文:
加味二妙散可以治療尿道有蟲的病症,藥材包括黃柏、蒼朮、牛膝、山梔、琥珀、木通,根據病情用不同的分量煎服。另外,這個方子還可以治療尿血,藥材包括黃柏、蒼朮、山梔、石斛、牛膝、木通、赤芍、歸尾、車前、陳皮、麥冬、生地,疼痛嚴重時可以加琥珀。
3. 大便血證(四十九)
大便下血,多原坐臥風濕,醉飽入房,餐冷停寒,濕熱鬱積,以致榮血失道,滲入大腸,此腸風臟毒之所由作也。挾熱下血,清而色鮮者為腸風,邪氣外入,隨感而隨見也。挾冷下血,濁而色黯者為臟毒,鬱積至久而始發也。糞前出者為近血,出於腸胃;糞後出者為遠血,出於肺肝。
便血大下為瀉血,又有另作一流,唧唧然出,有力而遠,四散如篩,腸腹中作痛者,多由熱毒所作,悉屬胃與大腸主病。
丹溪曰:凡下血不可純用寒涼藥,必加辛味為佐;久不愈,用溫劑必兼升舉藥,仍加酒浸酒炒,以寒因熱用故也。治法通用槐花、槐角、地榆、生地、扁柏、條芩、炒連、梔子、川芎、歸尾、阿膠、升麻、白芍、茯苓、蒲黃,兼風邪者,加秦艽、防風、荊芥、香附、白芍、蒼朮。
白話文:
便血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風濕入體、酒醉飽食後入房、飲食生冷導致寒氣停滯,以及濕熱鬱積等,導致血液失常,滲入大腸,這就是腸風和臟毒的病因。熱性便血,血色鮮紅、質地清稀,稱為腸風,是外邪入侵所致,隨感而發。寒性便血,血色暗黑、質地粘稠,稱為臟毒,是因寒濕鬱積日久而發。便血在糞便前出現的稱為近血,源於腸胃;在糞便後出現的稱為遠血,源於肺肝。
便血量大,伴隨腹瀉的稱為瀉血。還有一種便血,像噴射一樣,用力而遠,四散如篩,伴隨腸腹疼痛,多由熱毒引起,屬於胃和大腸的疾病。
丹溪先生說,治療便血不能只用寒涼藥物,必須加入辛味藥物輔助;如果久治不愈,就應該用溫性的藥物,並加入升舉藥物,同時用酒浸泡藥材再炒制,因為寒性疾病要用熱性藥物來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槐花、槐角、地榆、生地、扁柏、條芩、炒連、梔子、川芎、歸尾、阿膠、升麻、白芍、茯苓、蒲黃等。如果伴隨風寒,還要加用秦艽、防風、荊芥、香附、白芍、蒼朮等。
腸風用蒜連丸獲效,臟毒人實宜桃仁、紅花、蘇木之類少行之,瀉血大下不止,四物加槐花、黃連急治,百草霜研末,或百藥煎為丸,每服二三錢,酒調下,仍以上項藥加減,添蓮房、棕櫚灰劫止。有氣虛下陷者,當升提之,補中益氣、調中益氣加槐花、芩、連、乾薑少許。
白話文:
治療腸風(腸道出血)可以用「蒜連丸」藥方,效果顯著。若患者體內有積聚的毒素,且身體強壯,則應選用桃仁、紅花、蘇木等藥物,這些藥物具有較弱的瀉血作用。
若出現大量出血、止不住的情況,則應使用四物湯加入槐花、黃連來緊急治療。可以用百草霜研磨成粉末,或用百藥煎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二至三錢,以酒送服。根據患者的病情,可以適當增減上述藥物,並加入蓮房、棕櫚灰劫止血。
如果患者出現氣虛下陷的情況,則需要升提中氣,可以用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加入槐花、黃芩、黃連、乾薑少許來治療。
大抵人身精血皆生於穀氣,脾胃統血,故治斯病者,不宜純服寒涼,必資補劑收功。久病虛弱,必資黃耆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以和之,胃氣一回,諸血自循於經絡矣。
又方書論,血從下流為順,易治;若大下數升,形肉枯槁,此為陰脫也。正所謂微則易治,甚則難痊。若先吐血,後變為下血,則又吉矣。
脈大身熱者死。腸澼下膿血,脈弦絕者死,滑大者生。
白話文:
一般來說,人體的精血都源於食物的精氣,脾胃主管血液,因此治療此病,不宜單純服用寒涼藥物,必須依靠補益藥物才能奏效。久病體虛,需要依靠黃芪、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藥物來調理,胃氣恢復後,血液自然就能順暢地運行於經絡。
醫書中提到,血從下方流出屬於順應自然,容易治療;但若大量失血,身體消瘦枯槁,這就是陰氣脫失,也就是俗稱的虛脫。正如俗話所說,病輕易治,病重難愈。如果先吐血,後轉為下血,則預後較好。
脈象洪大而身體發熱者,預後不佳。腸道泄瀉膿血,脈象弦細而微弱者,預後不佳,脈象滑大者,預後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