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廣要》~ 外因類 (12)
外因類 (12)
1. 中風
嗣後以理中、補中等湯,調養二百日而安。(《醫宗必讀》)
猝然仆倒眼合,口角喎斜,手撒遺尿,大抵見一種猶可,數種俱見不治。尤當急以手按其少腹,冰冷如石者,當急灸氣海(穴在臍下一寸五分),並用蒸臍法(薛氏治寒淫於內,治宜辛熱,而神脫脈絕,藥不能止者,急炒鹽、艾、附子,熱熨臍腹,以散寒回陽,又以口氣補接其氣,又以附子作餅,熱貼臍間,時許神氣少蘇。四明所謂蒸臍法大略如此,附錄以備參用)。
脈必二三至,闊大虛軟如棉花,急煎人參一二兩,附子一兩,或有生者(初發時可救,遲則無及矣)。俟其勢定,方用人參五錢,黃耆二兩,附子五錢,不數飲之,但覺臍下溫和,手足運動,口眼能動是矣。(《四明心法並評》)
參附湯。
人參,製附子
用參鬚倍於附,或等分,不拘五錢或一兩,酌宜用,姜水煎服。有痰加竹瀝。(《金匱翼》)
參耆附子回陽湯,治暴厥忽然仆倒,脈脫厥逆。
人參(一兩),黃耆(一兩),當歸(五錢),附子(一兩),粉草(二錢)
水三鍾,煎鍾半,服至脈回為度。(《醫約》)
驅邪方法,凡人忽遇風發,身心頓惡,或不能言。有如此者,當服大、小續命湯及西州續命、排風、越婢等湯,於無風處,密室之中,日夜四五服,勿計劑數多少,亦勿慮虛,當使頭面手足腹背汗出不絕為佳。服湯之時,湯消即食粥,粥消即服湯,亦少與羊肉臛將補。若風大重者,相續五日五夜服湯不絕,即經二日停湯,以羹臛自補將息。四體若小瘥,即當停藥,漸漸將息。如其不瘥,當更服湯攻之,以瘥為度。(《千金方》)《古今錄驗》續命湯(按:《千金》名大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人,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
甘草(炙),桂心,當歸,人參,石膏(碎綿裹),乾薑(各二兩)麻黃(三兩去節),芎藭(一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兩人)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憑几坐,汗出則愈,不更服,無所禁,勿當風。《範汪方》主病及用水升數、煮取多少並同。汪云是仲景方,本欠兩味。(《外臺》)
又《古今錄驗》西州續命湯(按:主證與本方同,深師名大續命湯)於本方去人參,加黃耆一兩(麻黃六兩,石膏四兩,乾薑一兩,余同本方)。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九升,先煮麻黃再沸,吹去沫後,下諸藥煮取四升。初服一升,猶能自覺者,勿熟眠也,可臥厚覆,小小汗出已,漸漸減衣,勿復大覆,不可復服矣。前服不汗者,更服一升,汗出即愈。
汗後稍稍五合一服,飲食如常。深師、胡洽、《集驗》、文仲、《肘後》、《千金》同,唯忌生蔥、海藻、菘菜。(按:深師曰:上九味切,以水六升,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為四服,取微汗,汗出粉之。《千金》與《錄驗》同曰:汗後稍稍五合一服,安穩乃服,勿頓服也。
白話文:
之後用理中湯、補中益氣湯等方子,調理保養兩百天就康復了。
突然跌倒,眼睛閉合,嘴角歪斜,手鬆開且大小便失禁,大概出現其中一種症狀還可以治療,如果數種症狀同時出現就難以治癒。尤其要立即用手按壓他的小腹,如果摸起來像石頭一樣冰冷,就應該趕快在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五分)施灸,同時使用蒸臍法(薛氏認為寒邪侵入體內,治療上應該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但如果神氣脫失、脈搏微弱,藥物無法發揮作用時,就要趕快將鹽、艾葉、附子炒熱,熱敷在肚臍及腹部,藉此散寒回陽,再用口氣接續患者的氣息,並用附子做成餅狀,熱敷在肚臍上,過一會兒,神氣就會稍微恢復。四明所說的蒸臍法大概就是這樣,附在這裡供大家參考)。
脈象一定是跳動二三下,脈形寬大虛弱像棉花一樣,要趕快煎煮人參一兩到二兩、附子一兩,甚至可以用新鮮的附子(剛發病時可以救治,如果時間拖太久就沒辦法了)。等到情況穩定後,再用人參五錢、黃耆二兩、附子五錢,不用多次服用,只要感覺肚臍下溫暖,手腳可以活動,嘴巴眼睛能動就可以了。
參附湯:
人參、製附子。
用人參鬚的量是附子的兩倍,或兩者等量,不論是五錢或是一兩,都可以酌情使用,用薑水煎服。有痰的話,可以加入竹瀝。
參耆附子回陽湯,治療突然昏厥倒地,脈搏微弱、四肢厥冷。
人參(一兩)、黃耆(一兩)、當歸(五錢)、附子(一兩)、甘草(二錢)
用水三碗煎到一碗半,服用到脈搏恢復為止。
驅除邪氣的方法,凡是人突然遇到風邪發作,身體感到不適,或者無法說話。遇到這種情況,應當服用大續命湯、小續命湯以及西州續命湯、排風湯、越婢湯等方劑,在沒有風的地方,密閉的房間裡,日夜服用四五次,不要在意劑量多少,也不必擔心身體虛弱,只要讓頭面、手足、腹背出汗不止就好。服藥的時候,藥效過去就吃粥,粥消化後就再服藥,也可以稍微搭配羊肉羹來補養身體。如果風邪嚴重,要連續服用湯藥五天五夜不能間斷,之後停藥兩天,用羹湯自行補養身體。如果身體狀況稍微好轉,就應該停止服藥,慢慢調養。如果沒有好轉,就要繼續服藥攻邪,直到痊癒為止。
《千金方》記載的《古今錄驗》續命湯(註:《千金方》稱之為大續命湯),治療中風導致肢體不能活動,無法言語,意識模糊,不覺疼痛,或者身體僵硬無法轉動。
甘草(炙)、桂心、當歸、人參、石膏(搗碎用棉布包好)、乾薑(各二兩)、麻黃(三兩,去掉莖節)、芎藭(一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後,用水一斗煮取四升。服用一升後,身體會有微微出汗,用薄被覆蓋背部,靠著坐,汗出就痊癒了,不再服藥,沒有什麼禁忌,不要吹到風。《範汪方》所記載的病症、用水量、煎煮時間都相同。汪氏說這是張仲景的方子,但原本少了兩味藥。
另外,《古今錄驗》西州續命湯(註:主治病症與本方相同,深師稱之為大續命湯)在本方基礎上,去掉了人參,增加了黃耆一兩(麻黃六兩,石膏四兩,乾薑一兩,其餘與本方相同)。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後,用水一斗九升,先煮麻黃再次沸騰後,撇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取四升。初次服用一升,如果自己感覺清醒,就不要睡太熟,可以臥床蓋上厚被子,微微出汗即可,慢慢減少衣服,不要再蓋太厚,不可再服用藥物。如果之前服用藥物沒有出汗,再服一升,出汗就痊癒了。
出汗後,稍微服用五合(容量單位)的藥,飲食如常。深師、胡洽、《集驗》、《文仲》、《肘後》、《千金方》記載的內容相同,只是忌食生蔥、海藻、菘菜(大白菜)。(註:深師說: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後,用水六升,酒三升一起煮,取三升,分為四次服用,使身體微微出汗,出汗後可以擦上粉。《千金方》與《錄驗》相同,說:出汗後,稍微服用五合的藥,身體感覺舒適後再服,不要一次性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