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廣要》~ 內因類 (2)
內因類 (2)
1. 骨蒸
骨蒸即後世所稱癆瘵是也。《內經》之寒熱,仲景之肺痿,及內有乾血等,俱為證治之權輿。古來又有傳屍之說,所謂六代諸蟲形狀等,稍涉荒唐。要之,此實勞中之一證,學者宜與前門相參可也。
白話文:
骨蒸就是後世所稱的癆瘵。古代醫書《內經》中的寒熱、仲景的肺痿、以及內有乾血等疾病,都是可以用來診治的。古時候還有傳屍的說法,所謂六代諸蟲形狀等,這些說法稍微有些荒唐。總之,骨蒸其實是勞瘵的一種證狀,學者應該把它和前面所說的症狀相互參照,這樣才能正確地診治。
名義,夫骨蒸之疾而多異名,為療皆同一體,丈夫以勞損為宗,婦人以血氣為本,起於腎虛所致,故云陰氣不足,陽必湊之。血氣不榮,骨髓枯竭,腎主於骨,以其先從骨熱,故曰骨蒸。(《聖惠》)
白話文:
名義,患有骨蒸的疾病有很多不同的名稱,治療的方法都大同小異。男子的骨蒸疾病主要由勞損引起,女性的骨蒸疾病則以血氣為根本,源於腎虛所致。因此古人說,陰氣不足,陽氣必會侵犯之。如果血氣不榮盛,骨髓枯竭,而腎臟主宰骨骼,由於骨頭先從骨頭發熱,所以稱之為骨蒸。(《聖惠方》)
古經惟有骨蒸病候,而巢氏論說,乃曰骨蒸病有五種,此說殊未當。蒸既異候,即血蒸之候必在於肝,肝主血故也。然又謂二十三蒸者,此蓋觸類長之,遂至紛紛之論,其實五臟勞而生熱故也。然獨以骨蒸名之者,此病熱深,古人舉其重者言之。(《雞峰》)(按:此二說似相反,宜互意而看。)
白話文:
古經中只有骨蒸的病症,但巢元方的言論,竟然說骨蒸病有五種,這種說法非常不妥當。骨蒸既是另一番病症,那麼血蒸的病症必定在肝臟,因為肝臟主血。但是,巢元方又說有二十三個蒸的病症,這顯然是牽強附會,才導致各種各樣的言論。其實,五臟疲勞而產生熱,才導致骨蒸病。但是,僅僅以骨蒸來命名這個疾病,說明這種疾病的熱度很深,古人言及最嚴重的病症。(《雞峯》)(按:這兩種說法看似矛盾,應該互相補充,理解。)
源由總說,骨蒸之候,男子因五勞七傷,或由肺壅之後,或為瘴瘧之後,宿患痃癖,婦人因產後虛勞,漏汗寒熱,或為月閉不通,無問男子婦人,因天行已後餘熱不除,或為頻頻勞復,小兒閃癖,其病並緣此十候所致,因茲漸漸瘦損。(《外臺》引《救急》)
白話文:
總的來說,骨蒸的發生原因有以下幾種:
-
男子勞累過度,損傷身體,或因肺氣鬱結後,或因瘴氣瘧疾後,久病痃癖。
-
婦女產後體虛勞損,盜汗寒熱,或因月經閉止不通。
-
不論男女,因時疫後餘熱未除,或因頻繁勞累復發,或小兒閃腰癖病。
以上十種原因都會導致骨蒸的發生,並逐漸消瘦損傷身體。(《外臺》引《救急》)
骨蒸病者,亦名傳屍,亦謂殗殜,亦稱伏連,亦曰無辜。丈夫以癖氣為根,婦人以血氣為本,無問少長,多染此疾,嬰孺之流,傳注更苦。(同上引《崔氏別錄》灸骨蒸方序)(按:又《蘇遊論》云:凡患癥癖之人,多川芎蒸。)
白話文:
骨蒸病,也叫傳屍、殗殜、伏連、無辜。男人由於癖氣是根源,女人由於血氣是本體,不論年齡,大多會患上這種疾病,嬰兒也會傳染,更加痛苦。(同上引用《崔氏別錄》灸骨蒸方序)(註:又《蘇遊論》說:凡是患有癥癖的人,大多川芎蒸。)
夫傳屍勞者,男子自腎傳心,心而肺,肺而肝,肝而脾;女子自心傳肺,肺而肝,肝而脾,脾而腎,五臟復傳六腑而死矣。或連及親族,至於滅門。其源皆由房室飲食過度,冷熱不時,憂思悲傷,有欲不遂,驚悸喜懼,或大病後行房,或臨屍哭泣,屍氣所感,邪氣一生,流傳五臟,蠹食傷心,雖有諸候,其實不離乎心陽腎陰也。若明陰陽用藥,可以返魂奪命,起死回生。
白話文:
傳染屍毒的,如果是男性,就由腎臟傳播至心臟,心臟至肺臟,肺臟至肝臟,肝臟至脾臟;如果是女性,就由心臟傳播至肺臟,肺臟至肝臟,肝臟至脾臟,脾臟至腎臟,五臟相傳後再傳染到六腑而死亡。有的還會波及親族,以至滅門。這種疾病的根源都是由房事或飲食過度,或是喜怒不常,遇到憂慮悲傷,有所求而不得,驚悸歡喜,或者是大病後行房,或是臨屍哭泣,而屍氣所致。邪氣一旦產生,就會流傳到五臟,損壞、侵蝕心臟,雖然症狀眾多,但實際上都與心之陽氣和腎之陰氣有關。如果能清楚辨別陰陽,使用合適的藥物,就可以讓人起死回生,返魂奪命。
人知勞之名,未知其理。人生以血為榮,氣為衛,二者運輔而無壅滯,勞何由生。故勞者倦也,血氣倦則不運,凝滯疏漏,邪氣相乘。心受之,為盜汗虛汗,憂悲恐懼,恍惚不安。腎受之,為骨蒸,為鬼交,陽虛好色愈甚。肝受之,為瘰癧,脅滿痞聚,拳攣拘急,風氣乘之為疼痛。
白話文:
人們只知道勞累這個詞彙,卻不知道它的原理。人生存以血為榮,以氣為衛,兩者協調運轉而沒有壅滯,勞累怎麼會由此而生。所以勞累就是疲倦,疲倦則氣血不運行,淤積堵塞,邪氣趁虛而入。心臟受到影響,就會盜汗、虛汗、憂悲恐懼、恍惚不安。腎臟受到影響,就會骨蒸、鬼交,陽虛好色更加嚴重。肝臟受到影響,就會瘰癧,脅肋滿脹、痞塞積聚,拳攣拘急,風氣乘虛而入就會疼痛。
脾受之,為多思慮,慕清涼,不食多食無味。肺受之,為氣喘痰涎,睡臥不安,毛髮焦枯。至於六腑亦各有證。(《永類鈐方》引水丘先生《紫庭治瘵秘方》)
白話文:
脾臟受到影響,表現為愛胡思亂想、喜歡涼爽的東西、沒胃口、吃東西沒味道。肺臟受到影響,表現為氣喘、痰多、睡不好覺、毛髮乾枯。至於六腑也各有各的症狀。
夫癆者勞也,以勞傷精氣血液,遂致陽盛陰虧,火炎痰聚,因其有痰有火,病名酷厲可畏者,故今人晦之曰痰火也。然溯所因,來因非一類。有稟賦素怯,復勞傷心腎,耗奪精血而致者。有外感風寒,傷肺致久咳,絕其生化之源而致者。有久病久瘧,小愈失調,復刻真元而致者。
白話文:
癆病是指過度勞累了。由於勞累,讓精氣和血液的受傷,導致陽氣盛而陰氣衰,進而引發火炎和痰液堆積。因此,因為有痰有火,病情嚴重且讓人畏懼,所以現在的人將它隱晦地稱作痰火。然而,追溯病因,其所致病因可分為好幾類。有人天生體弱,再加上勞累,傷及心腎,消耗精血而導致生病。也有人因氣候受到外感風寒,傷害到肺臟而持續咳嗽,進而阻隔生化的源頭而導致生病。還有人因久病久瘧,稍有康復便失去調理,讓精氣元神受到損害而導致生病。
有藜藿勞人,傷力吐血,致陰虛使然者。有膏粱逸士,洶酒恣欲,勞傷脾腎而致者。有薰陶漸染者。種種之異,難以枚舉,至於成勞則一也。然將成是證,必有預徵兆始焉,或頸項結核,或腹脅痃癖,或素有夢遺,或幼多鼽衄,漸而有潮汗遺精,咳唾吐衄諸血等候,外症必形容憔悴,肌體尫羸,毛髮焦枯,脈必弦澀芤虛。總之臟氣偏虧,亢害無制,因而致此極也。
(《痰火點雪》)
白話文:
有些人因為勞累過度,傷了元氣,導致吐血,這是陰虛所致。有些人因為生活奢侈逸樂,過度飲酒縱慾,損傷了脾腎而導致。還有些人是受到環境的影響,慢慢形成的。種種原因不同,難以一一列舉,但最終都形成了勞損證。
然而,勞損證的形成必然有一些先兆。比如,頸項上長了結核,或腹脅有痃癖,或素有夢遺,或幼時多有鼻衄,逐漸出現潮熱盜汗、遺精、咳血、吐血、鼻血等症狀。外觀上,患者往往形容憔悴,肌肉消瘦,毛髮焦枯。脈搏大多弦澀、芤弱、虛數。
總之,勞損證是臟氣偏虧,亢害無制,因而導致的極端證候。
人之一身,金水二臟,不可暫傷。蓋金為生化之源,水為生生之本,真陰既虧則火自偏勝,火既偏勝則上炎爍金,金母既傷則生化之源已息,而水子何以借其胎養乎。夫一水既虧,則五火相煽,火迫肺而為咳,痰壅喉而為嗽,所以咳嗽一證,為亡津液之肇耶。以其傷於生化,母子俱病,真水日涸,益為致火之胎,於是陰愈消而陽愈亢,燔爍蒸炎,迫血上行,越出諸竅而為咳唾吐衄等候。況血為有形,難成易虧,可驟補耶。
白話文:
人體內的肺和腎這兩個臟器,是不能暫時受到損傷的。因為肺是生化之源,腎是生生之本,如果真正的陰精虧損了,那麼火就會偏旺,火偏旺了就會往上蒸灼肺臟,肺的母氣受到損傷,那麼生化的來源就斷絕了,腎水又怎麼能借此而滋養呢?
如果一水虧損了,那麼五火就會互相煽動,火迫肺而導致咳嗽,痰液壅塞喉嚨而導致咳喘,所以咳嗽一種證候,是津液虧損的開始。因為損傷了生化之源,母子都生病了,真正的水日益枯竭,就更加成了火的胎兒,於是陰精越消亡,陽氣就越亢盛,燔爍蒸炎,迫使血液上行,超出各個孔竅而導致咳嗽、吐痰、咯血等證候。況且血是有形的,生成不易,虧損容易,能突然補上嗎?
血失既多,則陰暴脫而陽亦微,陽微則惡寒,陰虛則發熱,故寒熱似瘧者,乃陰消陽敗之證諦,至於潮熱,則又為陰虛之極也。(同上)
白話文:
大量失血後,陰氣突然脫離,陽氣也虛弱了,陽氣虛弱就會怕冷,陰虛就會發熱,所以寒熱像瘧疾一樣的,是陰消陽敗的證據。至於潮熱,則是陰虛到了極點。
或謂痰火之證,本於亡血奪精,而其精之與血,皆真水真陰,有形有質,難成易虧者也。夫所謂痰火者,言末而忘本也。蓋真水既虧,則相火隨熾,壅迫津液為痰,故曰痰者火之標。然以癆瘵之證,謂曰陰虛火動者,蓋以一言而括盡病之標本矣。《內經》曰:陰虛生內熱。
白話文:
有的人說痰火之證,是源於精血的喪失和損耗,精血皆是真陰真水,都有形有質,不容易生成,很容易虧損。所謂的痰火之證,是隻見其末流而忽略其根本。其實,真水虧耗,相火就會隨之熾盛,壅塞體內津液,化為痰液。所以說,痰是火的標誌。因肺結核病證謂之陰虛火動,是以一言括盡了疾病的標本。正如《內經》所說:陰虛就會生內熱。
蓋熱者火之微,火者熱之極,火迫津液而為痰,則陰虛正謂致火致痰之本,而東垣所謂先受病為本,次受病為標者,非此謂乎。(同上)
白話文:
熱量是火氣的參與一點,火是熱量的極致,火逼迫津液形成痰,那麼陰虛正謂誘發火和痰的根本原因,而東垣所謂先得的病是根本,後得的病是標誌,不是這個意思嗎?(同上)
病生於情思,張承節論:嘗觀勞經言傳屍瘵疾,其蟲如人似鬼,形狀可畏,及患者多相繼而夭,愚見考之,斷無是理。以此觀之,譬如俗談不曉事人害相思病也,與一婦人情密,忽而別離,念念不捨,至於失寐忘餐,便覺容顏瘦瘁,再償所願,如沉疴去體,恍然而釋,其勞病之說豈不類此。經云悲則氣耗,思則氣結,伏郁不散,久則氣血俱虛,令人發寒發熱,飲食減少,相搏作痛,或因感冒,遂添咳嗽,非嗽也,緣氣虛易感風寒,在肺為嗽。久而著床,便作勞病治之,服柴胡、地骨皮、秦艽之屬,涼藥退熱,致令真氣消散,喪命之源,古之廣客蛇影仿此,不可不審,因書為後人之警。(《事證方後集》)
白話文:
疾病會因感情的心緒而產生,張承節論述道:我曾經看過勞經中所說屍瘵疾,它的蟲子像人像鬼,形狀可怕,而且患者多數都會相繼死去。我認為這沒有道理。從這個事例來看,就像俗語說的,不識字的人患了相思病一樣,他和一個女人感情深厚,忽然離散,他念念不忘,不能睡眠,不思飲食,便覺得面容消瘦憔悴,一旦再償所願,就像沉重的疾病離開身體一樣,忽然解脫了。傳說中勞病的說法不就是類似的嗎?經書上說:悲傷就會傷耗氣、思慮就會使氣鬱結,鬱結不解,時間久了,氣血都會虛弱,使人發冷發熱,食慾減退,互相搏擊而疼痛,有時因感冒,又加上咳嗽,其實這不是咳嗽,而是由於氣虛容易感受風寒,在肺部就變成了咳嗽。時間久了,便臥牀不起,就成了勞病,用柴胡、地骨皮、秦艽等涼藥進行治療,使真正的元氣消散,成了丟命的來源。古代被客人嚇出蛇影的故事與此類似,不可不加審慎,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作為後人的警惕。
人之性情最喜暢快,形神最宜煥發,如此刻刻有長春之性,時時有生長之情,不惟卻病,可以永年。若人平日無事而憂思沉想,默默無言,面容黯慘,眉宇不舒,人以為老誠忠厚,不知胸中之殺機日盛,已現於形容矣。即坐臥歡樂之場,反生暴怒;即處於富貴之境,略無喜色。
白話文:
人的天性最喜歡暢快,精神最應該煥發,這樣才能時時刻刻都有長生的本性,時時刻刻都有生長的感情,不僅能卻除疾病,還可以長壽。如果一個人平日裡無事而憂思沉想,悶悶不樂,面容黯淡,眉宇不舒,人們認為他是老實忠厚的人,卻不知道他胸中的殺機日益增長,已經表現在容貌上了。即使身處歡樂的場合,反而產生暴怒;即使身處富貴的環境,也沒有任何喜色。
所謂抑鬱成癆,多氣成癆,久嗽成癆,積熱成癆,久瘧成癆,久病日遠成癆,傷風不醒成癆,產怯成癆,傳染習氣成癆,小兒疳瘧成癆,干嗽成癆,窮思積想成癆,酷飲成癆,過欲成癆,慳悋刻剝成癆,男女過時失配成癆。須知致癆之因不一,說不外性情之執滯習染而成,多致不治何也?藥能療病補虛,不能移情易性故也。(《證治百問》)(按:所謂云云數語蓋有所本,《錦囊秘籙》亦見之。
白話文:
感冒成癆
感冒本身是輕微的疾病,但人們往往忽視它,以致於損傷身體,導致病入膏肓的原因各不相同,我將為你一一說明,以告知醫生,他們應當防微杜漸。如今,人們一旦感冒,常常憑自己的見解用藥,結果是病沒有治好,元氣反而先傷了,以致於病情加重,這是其一。還有些人,在感冒之前元氣就虛弱,感冒之後,邪氣乘虛進入體內,虛弱和邪氣一起致病,醫生還沒有來得及辨明病情就誤用藥物,這是其二。有些人稟性怯弱,情志鬱悶,本來就有骨蒸虛熱的毛病,再受風寒感冒,咳嗽傷及肺部脈絡,痰紅癆嗽,這是其三。還有些人沉迷於酒色,濕熱內傷,當著風露睡覺,又受風邪而得癆瘵病,這是其四。還有些人行房不節制,出汗後當風,邪氣侵入三陰,傳變成虛痿症,或成為癆風病,這是其五。還有童子室女,情性執著,本來就有很多愁鬱,天癸不通,形體和精神都羸弱,偶然感冒,內熱一起發作就得了癆病,這是其六。有些人體格肥胖,氣血旺盛,性情暴躁,不能忍受病痛,偶然感冒,煩躁更加嚴重,酒色不戒,飲食失調,以致於痰嗽咳血,聲音嘶啞,喉嚨腫痛,早晚發燒,肌肉消瘦而死,這是其七。有些人勞累身體,擔負重物疾走,由於燥熱而洗冷水澡,喝冷飲,當風露坐,以致於感冒咳血得了癆病,這是其八。還有一些師尼寡婦,嫁娶過了適婚年齡,憂思積忿,以致於心火和相火熾烈日甚,偶爾感冒,內外鬱蒸而得了癆嗽咳血癥,這是其九。還有一些產後氣血虛弱,沒有謹慎小心,被風襲擊,邪氣侵入至陰,而得了煩渴內熱的毛病,醫生誤認為是產後虛弱,不知道清散,補斂太早,虛熱與邪熱一起發作就得了產癆病,這是其十。這十種死於感冒的病例,是我三十年來親眼所見,數不勝數,而誘發這些病例的原因,大多是感冒,難道感冒就能殺人嗎?實際上是根本先敗落而導致的。(《百問》)(按:《醫方考》說:沒有風不發作骨蒸,其意思大概和這種說法相發揮)
傳屍之由,(互見次條)傳屍者,非為一門相染而成也。人之血氣衰弱,臟腑虛羸,中於鬼氣,因感其邪,遂成其疾也。或因酒食而遇,或因風雨而來,或問病弔喪而得,或朝走暮遊而逢,或因氣聚,或因血行,或露臥于田野,或偶會於園林,鍾此病死之氣,染而為疾,故曰傳屍也。(《中藏經》)
白話文:
傳屍的原因,(參看下一條)傳染屍毒,並不是由於一個門派互相傳染而造成的。人的血氣衰弱,臟腑虛弱,被鬼氣所侵犯,因受其邪氣,於是形成了這種疾病。或者由於喝酒吃飯而遇到,或者由於風雨而來,或者由於探病奔喪而得到,或者由於早晨外出晚上遊玩而碰上,或者由於邪氣聚集,或者由於血氣運行,或者由於露宿在田野,或者偶爾會集到花園裡,積聚了這種病死之氣,受到感染而生病,所以叫做傳屍。(《中藏經》)
瘵蟲食人骨髓。血枯精竭不救者多。人能平時愛護元氣,保養精血,瘵不可得而傳。惟夫縱欲多淫,若不自覺,精血內耗,邪氣外乘,是不特男子有傷,婦人亦不免矣。然而氣虛腹餒,最不可入勞瘵者之門,弔喪問疾,衣服器用中,皆能乘虛而染觸。間有婦人入其房,睹其人病者,久之勞氣隨入,染患日久,莫不化而為蟲。(《直指》)
生蟲之故,瘵疾有蟲,此蟲生於骨蒸勞熱。(《痰火顓門》)
白話文:
寄生蟲侵蝕人體骨髓,導致血液枯竭,精氣耗盡,很多人因此而死。如果能平時愛護元氣,保持精血充足,寄生蟲就不會傳播。只有縱慾過度,不加節制的人,就會消耗精血,導致邪氣入侵,這不僅會傷害男性,女性也同樣會受到傷害。然而氣虛腹餓的人,最不能接觸患有寄生蟲病的人,否則寄生蟲就會乘虛而入。有時候有婦女進入患有寄生蟲病的房間,尤其是看到患病的人時,久而久之就很容易被感染。如果長期接觸寄生蟲病患者,幾乎沒有人不被感染,並最終轉化為寄生蟲。
蟲因氣化,氣聚則生,氣熱則長,氣衰則勝,氣去則出。所以治蟲之藥,不能行於五臟,而五蟲之症,不能效驗於今古也,哀哉!(《繩墨》)
白話文:
昆蟲是因氣候而變化、生長,氣溫高則生長,氣溫低則死亡。因此治療昆蟲之藥,不能作用於五臟,而五種昆蟲所引起的疾病,在古今都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真是令人遺憾啊!(《繩墨》)
或曰:每見生癆者,皆屬壯年無病之人、富貴安逸之人何也?癆病有多年而死者,有三年而死者,有一年百日而死者,何也?答曰:凡屬癆病,皆在四旬之內,及童稚之年,可想見矣。彼其精神氣血壯盛之時,於內則為性情之抑鬱,於外則為風寒之感冒,所以童稚壯年,鰥寡僧尼,多犯此病,難言斵喪精神、氣血兩虛而病也,實病於情志抑鬱,積想而成。正借精血之未枯,一有內煎,壯熱不透,鬱而生蟲,蟲侵臟腑骨髓之中,有何法可治。
白話文:
有人說:我經常見到得癆病的人,都是青年壯年沒有疾病的人、富貴安逸的人,這是為什麼呢?患癆病的有人死了好些年,有人三年就死了,還有人一年百天就死了,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所有得癆病的人,都在四十歲以內,以及童稚之年,這可以想象得到。他們在精神氣血旺盛的時候,在體內是性情抑鬱,在體外是風寒感冒,因此童稚壯年,鰥寡僧尼,多患此病,難道因為斵喪精神、氣血兩虛而得病嗎,其實是患病於情志抑鬱,積想而導致的。正好借著精血沒有枯竭,一有內火煎熬,壯熱不消退,鬱而生蟲,蟲侵蝕臟腑骨髓之中,有什麼方法可以治好
譬之高堂華屋,外用彩漆壯麗,內之木植滋性猶存而未枯,遂致內蒸生蟲、白蟻日蛀而壞,還可脫梁換柱而重新。人之腑臟骨髓蛀壞,即有良法神方,將安用之。(《百問》)蓋因初起病癆之人,先為癆蟲所食五臟而死,既死之後,五臟皆冷,蟲不能居,從鼻而出。鼻乃肺之竅,癆即肺之病,故從其竅而出。
(《丹臺玉案》)
脈候,診其寸口脈數,肺痿也,甚則脈浮弱。(《病源論》)
白話文:
就好像一棟高大的房屋,外面用彩漆裝飾得十分華麗,但裡面的木頭卻已經腐朽了,這就導致了裡面滋生了蟲子,白蟻日夜啃食,房屋最終毀壞。但房屋還可以拆掉樑柱,重新建造。人的腑臟骨髓要是腐壞了,即使有良方神藥,又有什麼用呢?(《百問》)這是因為最初得癆病的人,先是肺病吃掉五臟而死。死後,五臟都變冷了,蟲子不能在裡面生存,就從鼻子裡出來。鼻子是肺的竅穴,肺病其實就是肺的疾病,所以蟲子從鼻子裡出來。
骨蒸勞熱,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殞身軀,加汗加咳,非藥可除。(《崔氏脈訣》)(按:《醫燈續焰》曰:脈數而虛,是其本然。蓋以數為熱,虛為勞耳。若蒸熱而見澀小之脈,澀則精血少,小則元氣衰,真陰日損,邪火日增。不至於殞軀不已也。)
癆病之脈,與瘧相似,浮弦而虛數,兩寸盛而兩尺無力,或弦急急數搏大者有之,不宜驟補。(《百問》)
白話文:
骨頭裡發熱,脈搏多而虛弱,發熱而脈搏澀而細小,身體一定會衰敗,病同時出汗和咳嗽, 不是藥物可以消除的。(《崔氏脈訣》) (按:《醫燈續焰》說:脈搏多而虛弱,這是它的本質。多是指熱,虛是指勞損。如果發熱而且出現澀小之脈,澀則精氣少,小則元氣衰落,真陰日漸衰竭,邪火日益增多。如果不至於累死也不行了。)
蓋脈之可補者,浮而芤濡虛大,遲緩無力,沉而遲澀弱細,結代無力,皆虛而不足,可補者也。當君參、耆,佐以歸、芎、芍、地,務使陽生陰長,其病乃愈。若於此不補,或恣用苦寒,則虛虛之禍,豈不旋踵而至耶。其脈之不可補者,弦長緊實,滑數有力,此皆火鬱內實,不受補者也。
白話文:
那些可以補養的脈象,浮而軟弱無力,遲緩無力,沉而遲緩無力,結代無力,都是虛弱不足,可以補養的。應用人參、黃耆為主藥,輔以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使陽氣生長,陰氣增長,疾病就會痊癒。如果在此時不補養,或擅自使用苦寒藥物,則虛弱的禍害,豈不是很快就會到來嗎?那些不能補養的脈象,弦長緊實,滑數有力,這些都是火氣鬱結於內,實證,不能補養的。
法當君以四物,佐以二冬、二母、沙參、玄參等味,滋陰抑陽,務使水升火降,陰秘陽平,病或可痊。若妄施補,則實實之災,將焉免之。(《點雪》)
服寒涼藥,症雖大減,脈反加數者,陽郁也。大忌寒涼,宜升宜補,犯之死速。(《綱目》)
白話文:
法當選用四物湯來治療,輔以西洋參、麥冬、二母、沙參、玄參等藥物,滋陰抑陽,務必使水盛火衰,陰盛陽平,這樣病症纔有痊癒的可能。若胡亂施用滋補藥物,則會造成實證的災難,那又該如何避免呢?(《點雪》)
男子勞熱喘嗽,脈必數而無力,按之沉而稍有力者生;浮而細數無力,不能容指者死。(《普渡慈航》)凡脈洪大者猶可治,細數急澀者難治。(《簡明醫彀》)
白話文:
-
男子勞累過度導致喘息咳嗽,脈搏一定會快速且無力,按壓時脈搏沉穩且稍有力氣的人可以活命;脈搏浮淺、細微、快速且無力,無法容納手指的人會死亡。(《普渡慈航》)
-
凡是脈搏洪大的人還有得救,脈搏細小、快速且急促的人難以治癒。(《簡明醫彀》)
察指甲,東方先生法:夫勞疾諸證,應丈夫婦人童男室女,如得患者,未須察脈,但看手指甲美惡,分明是何勞候。病熱甚,宜看腳甲色,與手一同也。其甲青黑者傳屍之證,紅白者正色之候,黃白者酒色之候,紅紫者氣勞之候,細詳必知其病之所在,或咳嗽,或涎塞咽中,或骨蒸汗出,或泄利,或吐紅,或驚魘,或婦人經水不調之類,先服去蟲藥,然後投治病湯劑。(《幼幼新書》)
白話文:
觀察指甲的方法,根據東方先生的方法:那些勞疾各種證候,應男女老少,如果遇到了患者,不必觀察脈象,只要看指甲的顏色,就可以分辨是哪一種勞疾。病熱嚴重的,應看腳甲的顏色,與手指甲的顏色是相同的。指甲青黑色的,是屍體傳染的證候;紅白色的,是正色的證候;黃白色的,是酒色的證候;紅紫色的,是氣虛的證候。細細觀察,就能知道疾病在哪裡,或者咳嗽,或者痰塞咽喉,或者骨蒸盜汗,或者腹瀉,或者吐血,或者驚恐魘症,或者婦人的月經不調等。先服用驅蟲藥,然後服用治療疾病的湯劑。
證狀總說,《蘇遊論》曰:大都男女傳屍之候,心胸滿悶,背膊煩疼,兩目精明,四肢無力,雖知欲臥,睡常不著,脊膂急痛,膝脛痠疼,多臥少起,狀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欲似無病,從日午以後,即四體微熱,面好顏色,喜見人過,常懷忿怒,才不稱意,即欲嗔恚,行立腳弱,夜臥盜汗,夢與鬼交通,或見先亡,或多驚悸,有時氣急,有時咳嗽,雖思想飲食而不能多餐,死在須臾而精神尚好,或兩肋虛脹,或時微利,鼻乾口燥,常多黏唾,有時唇赤,有時欲睡,漸就沉羸,猶如水涸,不覺其死矣。(《外臺》)(按:《得效方》、《治病活法秘方》水涸作涸魚。)
白話文:
症狀總說,《蘇遊論》說:男女染上傳染病的症狀通常是:心胸感到悶悶不樂,背部感到煩躁疼痛,兩眼炯炯有神,四肢無力,即使想睡覺,也總是睡不好。脊背感到疼痛,膝蓋和小腿也感到痠痛。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在臥牀不起,表現出一副假裝生病的樣子。通常到了早上起來,精神狀態還好,好像沒生病一樣。但到了下午,四肢就會開始感到微微發熱,臉色變好,喜歡見人,但常常生氣,一點不順心就發脾氣。走路或站立時腳步很虛弱,晚上睡覺時盜汗,夢中與鬼神交談,或夢見死去的人,或經常驚悸不安。有時會突然感到氣短,有時會咳嗽。雖然想吃東西,但吃不下很多。雖然即將死去,但精神仍然很好。有的人兩肋感到空虛脹滿,有時會輕微腹瀉。鼻子乾燥口舌乾澀,經常流黏涎。有時嘴脣發紅,有時想睡覺。漸漸地身體虛弱消瘦,就像水乾涸了一樣,不知不覺地死去。(《外臺》)(注:《得效方》、《治病活法祕方》中「水涸」作「涸魚」。)
初著盜汗,盜汗以後即寒熱往來,寒熱往來以後即漸加咳,咳後面色白,兩頰見赤如胭脂色,團團如錢許大,左臥即右出,唇口非常鮮赤,若至鮮赤即極重,十則七死三活,若此以後加吐,吐後痢,百無一生,不過一月死。(同上引救急)
白話文:
一開始出現盜汗,盜汗之後接著出現寒熱往來,寒熱往來之後逐漸加上咳嗽,咳嗽之後面色蒼白,兩頰出現如胭脂色般的紅色,一塊一塊如銅錢般大小,左邊睡覺的時候從右側流出汗水,嘴脣口非常鮮紅,如果鮮紅到極點就非常嚴重,十個人中七死三活,如果到這個程度以後加上嘔吐,嘔吐後緊接著拉肚子,通常活不了多久,不超過一個月就會死亡。(同救急引文)
其為狀也,發乾而聳,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塊,或腦後近下兩邊有小結,多者乃至五六,或夜臥盜汗,夢與鬼交通,雖目視分明而四肢無力,或上氣食少,漸就沉羸,縱延時日,終於溘盡。(同上引《崔氏別錄》灸骨蒸方序)
白話文:
他的症狀是:頭髮乾枯直立,頭上有些地方有凸出的肉塊,這些肉塊有時聚集在一起,有時分散開來;有些在腹部也有肉塊,有些在腦後靠下的兩邊有小結,多的有五、六個;晚上睡覺時常盜汗,夢中與鬼神鬼魂溝通,雖然眼睛能看得清楚,但四肢無力;或上氣,飲食減少,逐漸消瘦虛弱下去。即使拖延一段時間,最終也會突然死亡。(同引崔氏別錄骨蒸方序)
張文仲說:荊州人王元禮,嘗家患骨蒸傳屍死盡,有一道士忽教灸即斷,兼更教人,無有不瘥者。欲識此病,其病先乍寒乍熱,有時唇赤或頰赤,並有時痢血多唾(按:痢蓋吐訛),有時欲得食,有時不欲食,兩脊脈常急,患者多咳盜汗,以指按捻脊膂四邊肉,有時心胸氣滿急(山脅尚德曰:此七字當在盜汗下),黃瘦,膂中肉盡,遂即著床。如著床,胸前自動,脊膂兩邊肉盡,灸療即難。
如灸,候胸前肉動非事。(同上)
白話文:
張文仲說:荊州人王元禮,全家人都得了骨蒸,接連死去好幾人。有一天,一個道士忽然教他們灸法,病就好了,並且還教給別人,沒有不治好的。想要知道這個病,它的病症一開始是忽冷忽熱,有時嘴脣或臉頰發紅,有時痢疾出血,口水很多(「痢」字可能是「吐」字之誤),有時想吃東西,有時不想吃,兩條脊椎旁的脈搏總是急促,患者常常咳嗽盜汗,用手指按壓脊椎兩旁的肌肉,有時心胸中的氣滿而急促(山脅尚德說:這七個字應該在「盜汗」之下),身體消瘦發黃,脊椎上的肌肉全沒了,於是就只能躺著了。如果已經躺著了,胸前會自動鼓動,脊椎兩旁的肌肉都消失了,用灸法治療就困難了。
男子二十前後,色欲過度,損傷精血,必生陰虛火動之病。睡中盜汗,午後發熱,哈哈咳嗽,倦怠無力,飲食少進。甚則痰涎帶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熱脈沉數,肌肉消瘦,此名勞瘵,最重難治。此病治之於早則易,若到肌肉銷鑠,沉困著床,脈沉伏細數,則難為矣。(《明醫雜著》)
白話文:
大約二十歲前後,沉溺於色慾,損壞精血,必然會得陰虛火旺的疾病。睡夢中盜汗,下午發熱,乾咳,倦怠無力,飲食量減少。嚴重的會有痰液帶血,咯血吐血,或咳血、吐血、流鼻血的身體發熱、脈搏沉弱而頻數,肌肉消瘦,這種疾病叫做勞瘵,最嚴重、最難治癒。這種疾病在初期治療很容易,若是到肌肉消瘦,嚴重疲乏只能臥牀,脈搏沉弱、細微、頻數,就難以治癒了。(出自《明醫雜著》)
癆瘵之為病也,有咽乾喉癢頻嗽而無痰者,有哮喘滿急氣壅而不得眠者,有痰中見血一咳而即出者,有面常頳熱或灑淅而似寒者。有胸前如火而兩足冰冷者,有腰疼背痛而筋骸無力者,總屬於虛。至於夢遺鬼交,盜汗自汗,骨蒸潮熱,又豈非虛之所致耶。(《丹臺玉案》)
白話文:
肺癆病是一種疾病,常見症狀包括咽乾喉癢、頻繁咳嗽但沒有痰、哮喘胸悶、氣壅得睡不著覺、痰中帶血一咳就吐出來、臉色經常發紅發熱或忽冷忽熱、胸前感覺像著火但雙腳冰冷、腰痠背痛、筋骨無力等。這些症狀都屬於虛症。至於夢遺、鬼交、盜汗、自汗、骨蒸潮熱等,難道不是虛症造成的嗎?
五蒸,五臟傳病,夫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腎,旦起體涼,日晚即熱,煩躁,寢不能安,食無味,小便赤黃,忽忽煩亂,細喘無力,腰疼,兩足逆冷,手心常熱;蒸盛過傷,內則變為疳,食人五臟。二曰脈蒸,其根在心,日增煩悶,擲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白沫,睡即浪言,或驚恐不定,脈數;若蒸盛之時,或變為疳,臍下悶,或暴利不止。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乾,口中無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時,胸滿,或自稱得注熱,兩脅下脹,大嗽徹背連胛疼,眠寐不安,或蒸毒傷臟,口內唾血。四曰肉蒸,其根在脾,體熱如火,煩躁無汗,心腹鼓脹,食即欲嘔,小便如血,大便秘澀;蒸盛之時,身腫目赤,寢臥不安。五曰內蒸,亦名血蒸,所以名內蒸者,必外寒而內熱,把手附骨而內熱甚,其根在五臟六腑,其人必因患後得之,骨肉自消,飲食無味,或皮燥而無光;蒸盛之時,四肢漸細,足趺腫起。(《病源論》)(按:原更有二十三蒸,不錄。)
白話文:
蒸病分為五種:骨蒸,源於腎臟,早晨身體冰冷,晚上就發熱,煩躁不安,睡不好,食慾不振,小便赤黃,昏昏沉沉,呼吸急促無力,腰痛,雙腳冰冷,手心發熱;骨蒸嚴重會傷及內臟,轉變成疳病,損害五臟六腑。脈蒸,源於心臟,整天煩悶,手腳不安,口渴想喝水,口吐白沫,睡覺說胡話,或者驚恐不安,脈搏跳得快;脈蒸嚴重,可能轉變成疳病,肚臍下方悶痛,或者腹瀉不止。皮蒸,源於肺臟,一定會喘不過氣,鼻子乾燥,口乾舌燥,舌苔發白,小便像血一樣紅;皮蒸嚴重,胸部滿脹,自覺發熱,兩肋下方脹痛,劇烈咳嗽,咳嗽聲響徹背部,連肩胛骨都痛,睡眠不安,或者蒸毒傷及內臟,口中吐血。肉蒸,源於脾臟,身體像火一樣熱,煩躁不安,沒有汗,心腹脹滿,吃東西就想吐,小便像血一樣紅,大便乾燥;肉蒸嚴重,身體浮腫,眼睛紅腫,睡眠不安。內蒸,也叫血蒸,之所以稱內蒸,是因為外寒內熱,手貼着骨頭就感覺內熱很厲害,源於五臟六腑,多是因為患病之後引起的,骨肉漸漸消瘦,食慾不振,皮膚乾燥沒有光澤;內蒸嚴重,四肢逐漸變細,腳背腫脹。
蘇遊論曰。傳屍之疾。本起於無端,莫問老少男女,皆有斯疾。大都此病相剋而生,先內傳毒氣,周遍五臟,漸就羸瘦,以至於死。死訖復易家親一人,故曰傳屍,亦名轉註;以其初得,半臥半起,號為殗殜;氣急咳者,名曰肺痿;骨髓中熱,稱為骨蒸;內傳五臟,名之伏連,不解療者,乃至滅門。假如男子因虛損得之,名為勞極,吳楚云淋瀝,巴蜀云極勞。
白話文:
蘇遊說:傳染的疾病,本來沒有規律,不論老少男女,都有可能得這種疾病。大多數這種疾病是互相傳染而產生的,先在體內傳播毒氣,遍佈五臟,逐漸消瘦,直至死亡。死亡後,它又傳染給另一個親人,所以叫做傳染,也叫做轉染;因為剛開始得病的時候,一半臥牀一半起身,稱為殗殜;氣喘咳嗽的,叫做肺痿;骨髓中發熱的,叫做骨蒸;傳遍五臟的,叫做伏連,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就會導致全家滅亡。假如男子因為身體虛弱而得這種疾病,叫做勞極,吳楚地區叫做淋瀝,巴蜀地區叫做極勞。
其源先從腎起,初受之氣,兩脛痠疼,腰脊拘急,行立腳弱,食飲減少,兩耳颼颼,欲似風聲,夜臥夢泄,陰汗痿弱。腎既受已,次傳於心。心初受氣,夜臥心驚,或多忪悸,心懸乏氣,吸吸欲盡,夢見先亡,有時盜汗,食無滋味,口內生瘡,心常煩熱,唯欲眠臥,朝輕夕重,兩頰口唇悉紅赤,如敷胭脂,又時手足五心皆熱。心既受已,次傳於肺。
白話文:
病情的根源最先從腎臟開始,最初受到病氣的影響,小腿痠痛,腰背僵硬,行走站立時腳無力,飲食減少,雙耳有風聲,夜裡睡覺時會遺精,出現陰汗和陽痿的症狀。腎臟受到病氣的侵襲後,接下來會傳播到心臟。心臟最初受到病氣的影響,夜裡睡覺時會驚醒,或者心悸不安,心臟疲乏,呼吸短促,好像要斷氣一樣,夢到去世的人,有時盜汗,吃東西沒有味道,嘴裡生瘡,心臟經常煩躁發熱,只想睡覺,早晨症狀較輕,晚上症狀加重,兩頰、嘴脣都紅得像塗了胭脂一樣,有時手腳和五心都會發熱。心臟受到病氣的侵襲後,接下來會傳播到肺臟。
肺初受氣,時時咳嗽,氣力微弱,有時喘氣,臥即更甚,鼻口乾燥,不聞香臭,假令得聞,唯覺朽腐物氣,有時噁心,憒憒欲吐,肌膚枯燥,或時刺痛,或似蟲行,干皮細起,狀如麩片。肺既受已,次傳於肝。肝初受氣,兩目膜膜,面無血色,常欲顰眉,視不及遠,目常乾澀,又時赤痛,或復睛黃,朝暮𥂕(莫紅切,音蒙)𦼔(音凳),常欲閤眼,及至於臥,睡還不著。肝既受已,次傳於脾。
白話文:
肺部最先感受到病邪,經常咳嗽,體力虛弱,有時喘氣,躺下後更加嚴重,鼻子和嘴巴乾燥,聞不到香味和臭味。即使聞到,也只覺得是腐臭味,有時候噁心,暈乎乎的想吐,皮膚乾燥,有時刺痛,或像蟲子在爬,皮膚乾燥起皮,像麩皮一樣。肺部被傳染後,病邪會傳染給肝臟。肝臟剛開始被傳染,兩眼昏花,臉色蒼白,經常想皺眉頭,看不清遠處的東西,眼睛經常乾澀,有時又紅又痛,或再黃色,早上和晚上眼睛紅腫,經常想閉上眼睛,甚至睡覺也睡不著。肝臟被傳染後,病邪會傳染給脾臟。
脾初受氣,兩肋虛脹,食不消化,又時渴利,熟食生出,有時肚痛,腹脹雷鳴,唇口焦乾,或生瘡腫,毛髮乾聳,無有光潤,或時上氣,抬肩喘息,利赤黑汁。至此候者,將死之證也。(《外臺》)
又論曰:毒氣傳五臟候,終不越此例,但好候之,百不失一。(同上)
白話文:
脾氣初受損傷,兩肋虛浮腫脹,食物不能消化,又有時口渴腹瀉,熟食吐出。有時腹痛,腹部脹氣雷鳴,脣口乾枯,或生瘡腫,毛髮乾燥聳起,沒有光澤。有時往上逆氣,抬高肩部喘息,排泄鮮紅色或黑色汁液。出現這些症狀,將會死。
證有上下,夫證有二:其火沖乎上焦者,發熱之中,則兼咳嗽喘急,吐痰吐血,肺痿肺癰等證;其火結於下焦者,發熱之中,則兼淋濁結燥,遺精盜汗,腹痛驚悸等症。(《丹溪心法·附錄》)
白話文:
病症有上下之分。病症有兩種:一種是火氣上衝到上焦,在發熱的同時,還會有咳嗽、氣喘、痰中帶血、肺結核、肺癰等病症;另一種是火氣鬱結在下焦,在發熱的同時,還會有小便混濁、大便乾燥、遺精、盜汗、腹痛、驚悸等病症。(《丹溪心法·附錄》)
風勞,風癆者,初起原因咳嗽鼻塞,久則風邪傳裡,耗氣損血,漸變成癆。後世醫工,認為內傷積損,輒投峻補,閉住風邪,內熱愈熾,以致不治。惟羅謙甫主以秦艽鱉甲散,吳參黃集柴前梅連散,二公可謂發前人所未發矣。(《證治匯補》)(按:梅連散用柴胡、前胡、烏梅、胡黃連,今不錄。)
白話文:
肺癆病,肺癆病開始的原因是咳嗽和鼻塞,久了則風邪傳到身體內部,消耗了氣血,逐漸變成肺癆。後世醫生認為是內臟受損,於是大量服用補藥,封閉了風邪,內熱更加嚴重,導致無法治癒。只有羅謙甫主張用秦艽鱉甲散,吳參黃集柴前梅連散,這兩位醫生可以說是發現了前人沒有發現的東西。(《證治匯補》)(註:梅連散使用柴胡、前胡、烏梅、胡黃連,現在不列出來。)
傷寒餘熱未盡,或失於調攝,致咳嗽寒熱,吐血衄血,纏綿日久,狀如勞瘵。此皆元氣虛,邪氣留著,例用養氣生血藥,兼小柴胡、青蒿鱉甲,或前胡、柴胡、石膏等,隨證加減,無有不愈者。切不可純用補劑,亦不可誤認為虛損勞怯,輕用杜仲、熟地、山萸等溫補之藥也。(《金匱翼》)(按:此說本於王執中《傷寒綱目》,然其證未必不為骨蒸之漸。)
白話文:
傷寒病熱後餘熱未消退,或平時沒有保養好身體,導致出現咳嗽、反覆發燒、吐血、流鼻血,症狀反覆發作,日積月累,看似癆病一樣虛弱。這些都是元氣虛弱,邪氣滯留引起的,應該及時服用補氣生血的藥物,同時服用小柴胡、青蒿鱉甲,或前胡、柴胡、石膏等,根據具體情況增減藥物,大多數患者都能治癒。絕對不能只服用補藥,也不能誤認為是體虛、勞累、膽怯引起的,隨便服用杜仲、熟地、山萸等溫補藥物。
(注:這段話出自《金匱翼》,是基於王執中《傷寒綱目》的理論,但這種情況也有可能逐漸發展為骨蒸。)
蟲蛔癆,唇赤色,筋脈攣痹而青筋貫串於小腹,好食土塊,服理中安蛔湯,或《三因》神授散。(《識病捷法》)(按:神授散用川椒一味,出《癆瘵》門。)
白話文:
腹部長蟲,脣色變紅,筋脈和肌肉收縮痹痛並有青筋貫穿小腹,喜歡吃泥土,服用理中安蛔湯或《三因》神授散。(《識病捷法》)(按:神授散只用川椒一味藥,出自《癆瘵》部門。)
黴毒癆,傳染於黴毒不愈,筋骨疼痛,破爛有日,遂為癆,服仙異令奇良湯。(同上)(按:奇良湯即搜風解毒湯。)
白話文:
黴毒癆:由未治癒的梅毒傳染而來;筋骨疼痛,破爛有膿,逐漸變成癆病。服用仙異令奇良湯。(按:奇良湯即搜風解毒湯。)
兼痰積,勞瘵兼痰積,其症腹脅常熱,手足頭面則於寅卯時分乍有涼時者是也。若痰積閉塞經脈,則太衝脈與衝陽寸口脈數而不相應者,極難治。(《綱目》)(宜與祛癖方中,當歸龍薈丸相參。)
白話文:
併發痰積。勞瘵併發痰積,臨牀表現為腹脅部常年溫熱,手腳和頭面部在凌晨三、四點時偶爾發涼。如果痰積閉塞經脈,那麼太衝脈和衝陽寸口脈脈搏跳動次數多,與其他脈搏跳動次數不相符,極難治療。適當與祛癖方中的當歸龍薈丸一起使用。
婦人勞,(類證附),凡婦人室女月經暫來忽去,遲早無期,此則癆瘵之漸機也,智者不可以其近淺而忽之。其始由於失期,其終遂至閉絕,午後發熱,咳嗽吐紅,或乾咳嗽,或咳痰飲,煩躁不寧,不能平睡,二便不利,六脈細數,此皆不可救之證也。今見室女十五六歲以上者,天癸初至,數月半年,或至或斷,忽然不通,發熱咳嗽,飲食無味。速用調理,養血和脾,庶可獲愈。今醫不察,竟用破血通經辛熱之藥。及耗氣血,益火傷脾,遂無痊日。此證蓋起於脾臟,思慮感傷,氣血失度,所以經至不能如期也。甚至不通,是由內火蒸爍,元氣亦耗,則必死矣。善醫者,當先調脾以養血,切勿竟用辛燥助火之味,如香附須些少佐之,撫芎亦不敢多用,薑、桂、香、砂、玄胡、莪朮、烏藥、菖蒲等破耗之藥,不可輕用,如犯此類,多致不救,為良醫者,其深察之。(《醫統》)
白話文:
癆瘵
凡是閨房女子月經來潮有時來有時不來,遲到或早到沒有準期,這就是癆瘵病的先兆,聰明的人不可以因為它還不嚴重而忽視它。它開始是月經不調,最後終於閉絕,發熱、咳嗽、吐出帶血的痰液,或者乾咳,或者咳出水樣痰液,煩躁不安,睡不好覺,大小便不利,脈搏細而快,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證狀。如今看到十五六歲以上的女子,初潮來潮,幾個月或半年,有時有,有時斷,忽然發熱咳嗽,吃東西沒有味道。應趕快調理身體,養血和脾,這樣纔有可能治癒。現在的醫生不辨證,竟用破血通經的辛熱藥物。這樣耗損氣血,加重體內虛火,損傷脾臟,終究無法痊癒。
這個病主要和脾臟有關,過度思慮、感情受傷,氣血失調,所以月經不能按時來潮。甚至發燒,體內的虛火蒸騰消耗,元氣也耗盡,那麼就一定會死亡。善於治病的醫生,應該先調養脾臟來養血,千萬不要用辛燥助火的食物和藥物,像香附只能少量的用一點,撫芎也不敢多用,薑、桂、香、砂、玄胡、莪朮、烏藥、菖蒲等耗損元氣的藥物,不能輕易使用,如果犯了這一類錯誤,多半會導致無法救治,做為良醫的人,應深深地研究這個問題。
凡室女寡婦思傷心血,火炎脾虧,肺燥腎枯而血閉成癆,宜四物加柴芩為主治,或逍遙散加梔子、芩、連以養血降火。(《士林餘業》)(按:《醫通》曰:若室女經水不調,尤當開鬱為主。)
白話文:
凡是未婚的少女和寡婦,由於思慮過度而損傷心血,導致脾火旺盛、腎陰不足,血液瘀滯而化為癆病,建議以四物湯加柴胡、黃芩為主方進行治療。或者使用逍遙散加上梔子、芩、連等藥物來滋陰降火。 (《士林餘業》)
根據《醫通》記載:如果未婚少女月經不調,更應該以疏肝解鬱為主。
張氏云: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涼藥。醫家多以為室女血熱,故以涼藥解之。殊不知血得熱則行,冷則凝,《養生必用方》言之甚詳。此說大有理,不可不知。(《婦人良方》)
白話文:
張氏說:未婚女性月經很久沒有來,絕對不能使用青蒿等寒涼藥物。很多醫生認為未婚女性是血熱,所以用寒涼藥來減輕症狀。卻不知道血液遇到熱量就會運行,遇到寒冷就會凝結,在《養生必用方》中講得很詳細。這樣的說法很有道理,不可不知。
咽痛,人之一身,水升火降,無壅無滯,則咽自利而喉自暢也。若夫土衰水涸,則相火蒸炎,致津液枯竭,由是而咽喉乾燥疼痛等證作矣。火病至此,實真陰失守,孤陽無根,沖浮於上而乃至此,痰火諸證孰酷此耶。所謂龍雷之火,不可水伏,惟滋陰抑陽,使水升火降,津液復回而後可止。若以苦寒正治,則陰火愈熾,而脾土自敗,猶渴飲鴆。立促其斃也。(《痰火點雪》)
白話文:
咽喉疼痛,是人體水液上升、火熱下降,沒有壅塞和滯留,那麼咽喉就自然通暢。但如果脾胃虛弱,津液不足,就會導致相火(心火)過度旺盛,引起津液枯竭,從而導致咽喉乾燥、疼痛等症狀。火熱的病症發展到這個程度,是真正的陰虛失守,陽氣孤獨無根,向上沖浮而導致的,這可不是痰火之類的病症能比的。所謂的龍雷之火,不能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只能滋補陰液、抑制陽熱,使水液上升、火熱下降,津液恢復之後才能治癒。如果用苦寒的藥物來直接治療,那麼陰火會更加旺盛,脾胃也會更加虛弱,就像喝毒藥自殺一樣,會很快導致死亡。(《痰火點雪》)
泄瀉,(互見泄瀉門),泄瀉一症,為亡陰脫液之肇端,痰火病此,猶敗葉經霜,鮮不凋墜,何也?以陰虛故動火,而復以此亡其陰,則清陽之氣益陷,相火之焰益炎,下而窘迫,上而咽疼,諸證蜂起矣。當此之際,欲實土則妨肺,欲清金則礙脾,醫者寧不掣其肘乎。姑以敦土清金之品,末之為丸,徐徐緩服,此無伐天和之意。班固曰,有病不醫得中醫,正所謂耳。(《點雪》)(按丸方見後調補諸方中。)
白話文:
腹瀉(請參閱腹瀉篇)腹瀉是一種症狀,是陰液虛損、津液脫失的開始。如果這個症狀是由痰熱病引起的,就好比敗葉經過霜凍,很少不凋落萎縮。為什麼呢?因為陰虛所以動火,陰液由此而更虛,那麼清陽之氣就更加陷落,相火之勢就更加旺盛。下邊迫促不安,上邊咽嚨疼痛,各種症狀紛至沓來。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培補脾土,就會妨礙肺臟;想要清化肺金,就會損傷脾臟。醫生們難道不會感到束手無策嗎?姑且用培補脾土、清化肺金的藥物,製成丸劑,慢慢慢慢地服用,這不違背自然規律。班固說,有病的人沒有遇到好的醫生就遇到了好醫生,說的正是這個意思。(丸藥方劑見後邊的調補諸方中。)
生死訣,《蘇遊論》曰:此病若脊膂肉消,及兩臂飽肉消盡,胸前骨出入,即難療也。若痢赤黑汁,兼上氣抬肩喘息,皆為欲死之證也,此是臟壞故爾。(《外臺》)
白話文:
《蘇遊論》中說:如果脊柱上的肉和兩臂上的肉都消耗殆盡,胸前的骨頭露出,那麼這種病就難以治癒了。如果痢疾排出赤黑色的汁液,同時出現氣短、抬肩、喘息的症狀,這都是將要死亡的徵兆,這是因為內臟壞掉了。
脈疾急數,脾神絕;失音聲干,心氣絕;唇色白黑,胃腎已敗;面如枯骨,或加紅妝,真氣散脫。皆不治。(《永類》)
瘵疾至於骨痛骨痿,聲沉聲啞,脈槁面黧,斷不可活(《直指》)
白話文:
脈搏疾急而數,是脾神衰竭的表現;失聲,聲音嘶啞,是心氣衰竭的表現。脣色白而黑,是胃腎已經敗壞的表現;面如枯骨,或面容加上紅妝,是真氣散脫的現象,這幾種情況都無法治癒。(出自《永類》)
陰虛勞怯,有十二可治:元氣未脫者可治,有胃氣者可治,無氣喘痰嗽血者可治,無大熱者可治,肌骨不脫者可治,脈按之有根本者可治,大便堅實可治,受得補者可治,脾胃能容降火涼藥可治,慎禁戒者可治,熱則受解者可治,虛則受補者可治。(《普渡慈航》)
白話文:
陰虛勞怯症有十二種情況可以治療:
-
元氣尚未耗損者可治。
-
還有胃氣者可治。
-
沒有氣喘、痰嗽、吐血者可治。
-
沒有大熱症狀者可治。
-
筋骨尚未脫離者可治。
-
按脈象有根基者可治。
-
大便堅實者可治。
-
能夠接受補益者可治。
-
脾胃能容納降火涼藥者可治。
-
能夠嚴格遵守禁忌者可治。
-
熱證時能夠緩解者可治。
-
虛證時能夠接受補益者可治。
陰虛勞怯,有二十不可治:無胃氣者不治,痰火交作,夜不得眠,咳嗽嘔血骨蒸不治;不受補者不治;頰紅唇赤,潮熱無時,肉脫甚者不治;骨痿者不治;泄瀉不止,脈按之無中土者不治;聲啞不同者不治;脈弦急而長;服藥不變者不治;傳屍者不治;脈細數而疾,按之無力者不治;諸症並集者不治;病熱雖輕,元氣先脫者不治;稟氣素弱,不堪病苦者不治;陰火自足扳起至腹者不治;火熾不休,咽燥生瘡者不治;脾胃虛寒,不堪服降火藥者不治;氣喘不休,肺痿並壅者不治;吐血過多,鼻衄不止者不治;心事煩多,不堪涵養,七情之氣,鬱而不散者不治;禁遺不止,玉門不禁,盜汗不止,內寒者不治。(同上)
白話文:
1、患有陰虛體弱,容易疲勞恐懼症狀的患者,有20種情況不能治:
沒有胃氣的人不能治,痰火交加,晚上不能睡覺,咳嗽、嘔吐帶血、骨蒸不能治;
2、服了補藥不見好轉的人不能治;
3、臉頰紅潤、嘴脣發紅,經常潮熱,肌肉鬆弛嚴重的人不能治;
4、骨瘦如柴的人不能治;
5、腹瀉不止,脈搏按起來沒有中氣的人不能治;
6、聲音嘶啞不均勻的人不能治;
7、脈搏弦急而長的人不能治;
8、服藥後病情沒有好轉的人不能治;
9、傳染屍毒的人不能治;
10、脈搏細數而急,按起來無力的人不能治;
11、多種疾病同時發生的人不能治;
12、發熱雖然比較輕,但元氣先衰脫的人不能治;
13、天生體質虛弱,不堪忍受病痛的人不能治;
14、陰火旺盛,從足底燒到腹部的人不能治;
15、火勢熾烈不熄,咽喉乾燥生瘡的人不能治;
16、脾胃虛弱寒冷,不能服用降火藥物的人不能治;
17、氣喘不止,肺結核並阻塞的人不能治;
18、吐血過多,鼻血不止的人不能治;
19、心事繁多,不能保養,七情之氣鬱積不散的人不能治;
20、禁慾不行,精液自遺不止,盜汗不止,體內寒冷的人不能治。
凡虛損既成,不補將何以復,而有不能服人參、熟地及諸補之藥者,此為虛不受補,何以望生。若勞損吐血失血之後,嗽不能止而痰甚多者,此以脾肺虛極,飲食不能化血而隨食成痰,此雖非血而實血之類也。經曰:白血出者死。故凡痰之最多最濁者,不可治。(按:《壽世保元》曰:痰之黃厚者,為有氣,可治,狀如魚涎白沫者,為無元氣,難愈。
白話文:
凡是虛損的疾病已經形成,如果不進補,怎麼能恢復呢?有些人不能服用人參、熟地和各種補藥,這是因為身體太虛弱,無法吸收補藥,所以不能指望能痊癒。如果勞累、吐血、失血之後,咳嗽不止,痰多,這是因為脾肺虛弱極了,食物不能轉化為血液,隨著食物變成痰,這雖然不是血,但實際上和血很相似。經書上說:「白色的痰出來的人會死亡。」所以凡是痰最多、最渾濁的人,無法治癒。(據《壽世保元》記載:黃色稠厚的痰,是因為有元氣,可以治癒;像魚涎和白色泡沫一樣的痰,是因為沒有元氣,很難治癒。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其有不得左右眠而認邊難轉者,此其陰陽之氣有所偏竭而然,多不可治。(按:《醫統》曰:凡癆病者,一邊不能睡,亦死。《訂補明醫指掌》曰:蓋無血養筋,不能轉動故也。)凡病虛損者,原無外邪,所以病雖至困,終不懵亂。其有患虛證,別無邪熱而譫妄失倫者,此心臟之敗,神去之兆也,必死。
白話文:
(睡覺時)左右翻身的人,是陰陽之氣運行正常,若是有不能左右翻身、側臥困難的人,這是陰陽之氣有所偏竭所致,大多無法治癒。(按:根據《醫統》記載:所有患有癆病的人,有一邊的身體無法入睡,也會死亡。《訂補明醫指掌》記載:這是因為骨肉中沒有血氣滋養,無法轉動所致。)所有患有虛損病症的人,本來就沒有外邪,所以病症雖然到了極度困頓的地步,但始終都不會昏迷錯亂。若是有患有虛證,另外沒有邪氣熱象,卻胡言亂語、失去理智的人,這是心臟敗壞,神氣離開身體的徵兆,必定會死亡。
勞嗽喑啞,聲不能出,或喘急氣促者,此肺臟之敗也,必死。勞損肌肉脫盡者,此脾臟之敗也,必死。筋為疲極之本,凡病虛損者,多有筋骨疼痛,若痛有至極不可忍者,乃血竭不能榮筋,此肝臟之敗也,必死。勞損既久,再及大便泄瀉,不能禁止者,此腎臟之敗也,必死。
(按:《點雪》曰:痰火泄瀉,飲食不化,此胃氣已絕,死不治。)(《景岳》)
白話文:
-
勞累咳嗽,聲啞不能發出聲音,或者喘氣急促的人,這是肺臟衰敗的表現,必死無疑。
-
勞累損傷,肌肉全部脫盡的人,這是脾臟衰敗的表現,必死無疑。
-
筋為疲憊衰弱的根本,凡是生病虛弱的人,大多有筋骨疼痛的症狀,如果疼痛到極度不能忍耐的地步,那是因為血氣枯竭不能滋養筋脈,這是肝臟衰敗的表現,必死無疑。
-
勞累損傷時間長了,又出現大便泄瀉,無法控制的人,這是腎臟衰敗的表現,必死無疑。
痰火左脅痛,不能轉身者,此乃肝葉已干,名為乾血痛,肝經已絕,死不治。痰火臀尖無肉,此脾經已絕,死不治。(《點雪》)
白話文:
如果痰火在左側脅痛、轉動身體困難,就是肝臟葉瓣已經乾枯,稱為乾血痛,肝臟經絡已經斷絕,是死症無法治癒。如果痰火在臀尖處,沒有肌肉的話,就是脾臟經絡已經斷絕,是死症無法治癒。(《點雪》)
骨蒸兩顴赤者,不治。(蓋骨蒸內熱,本於腎虛,腎屬水,水性寒,腎性寒,腎實則寒,腎虛則熱,腎熱則火蒸於骨,而髓亦熱矣。腎主骨髓,兩顴為骨之本故也。)勞瘵,忽患下部癰腫者死。先痔漏而後瘵者死,先得瘵而後痔漏者亦死。(蓋痔漏通於大腸,大腸為肺之腑,肺為火爍,遺熱於大腸故也。)(《訂補明醫指掌》)
白話文:
顴骨發熱,臉頰紅潤的病人,無法治癒。(因為骨蒸發熱是內熱引起的,源於腎虛,腎屬水,水性寒涼,腎的性質也偏寒涼,腎實則性涼,腎虛則性熱,腎熱則火蒸於骨,骨髓也跟著發熱了。腎主骨髓,顴骨是骨骼的根本。)勞累造成的癆病,如果突然患了下半身膿腫的,會死亡。先得痔漏,後得癆病的,會死亡,先得癆病,後得痔漏的,也會死亡。(因為痔漏與大腸相通,大腸是肺的表裡關係,肺為火爍,火熱遺留在大腸所致。)
癆症素患漏瘡,與下部忽生腫毒者,永無可生之日。蓋虛火縱橫攻擊,流毒於腸胃,而直注於上下焦故也。(《王氏醫鏡》)
白話文:
肺癆病的人患有長期不癒的瘡,及下腹部突然長出腫毒,永無可治癒之日。因為虛火四處攻伐,毒氣流佈於腸胃,而直衝上下二焦的緣故。
童男室女,臟腑脆嫩,熱蒸易以傳變,如頭面四肢稍有浮腫,其勢已成,即有神丹,莫可救也。(《醫學要則》)
白話文:
童男童女,臟腑脆弱柔軟,熱毒蒸發容易傳播變化,如果頭面四肢稍有腫脹,那病情已經形成,即使有神丹妙藥也無法挽救。
治法總說,《蘇遊論》曰:或有人偶得一方,云療骨蒸,不解尋究根本,遂即輕用之,主療既不相當,病愈未知何日,了不求諸鑑者,唯知獨任己功,若此之人,寓目皆是。至如以主肺痿骨蒸方,將療痃癖傳屍者,斯乃更增其病,豈有得痊之理。何者?主肺痿方中,多是冷藥,冷藥非痃癖之所宜,若用以療痃癖,此乃欲益反損,非直病仍未瘥,兼復更損其脾。脾唯宜溫,不令取冷,如其傷冷,脾氣即衰。脾衰之證,兩肋虛滿,食既不消,兼之下利。如斯穿鑿,欲益反損,終莫能悟,良可悲哉夫。略舉一隅,他皆仿此。(《外臺》)
白話文:
《蘇遊論》中說:有的人偶然得到一個藥方,說是可以治療骨蒸病,也不去研究藥方的根本原理,就輕率地使用。治療的目標與病症不符合,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治癒。完全不去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只知道自己獨自用功,像這樣的人,到處都是。如果用治療肺痿骨蒸的藥方,去治療痃癖傳屍等病,就會加重病情,怎麼可能治好呢?原因是:治療肺痿的藥方中,大多是寒涼藥物,寒涼藥物不適合痃癖病。如果用來治療痃癖,那就想幫助反而害了他,不僅原本的病沒治好,還會損傷脾臟。脾臟只適合溫補,不適合受寒。如果脾臟受寒,脾氣就會衰弱。脾衰的症狀是:兩肋虛滿,食慾不振,還有腹瀉。像這樣胡亂用藥,想幫助反而害了他,卻始終不能明白,真是可悲啊。我略舉一例,其他的情況也類似。(《外臺》)
又論曰:主療之法,先須究其根本,考其患狀,診其三部,決其輕重,量其可不,與其湯藥,指期取瘥。若能如此,方可措手,先療其根,次及其末,針灸湯散,必須相應。無容病根深遠,少服即望痊除,未及得瘳,便復罷藥,乃言藥病乖越,似不相當,如此懷疑,余所不取。亦有因瘧後作,亦有因痢後作,為此病根,其源非一,略舉綱紀,比類而取療之。
(同上)
白話文:
再說,治療的方法,首先要調查清楚病根,審察其發病的原因,診斷其頭、胸、腹三部的症狀,判斷病情輕重,考慮其是否適合服藥,給予其湯藥,並且指示病人服藥的期限,並預測病情的康復時間。如果能夠做到這樣,方可著手治療,首先治療其病根,然後再治療其末梢症狀,針灸湯藥,必須互相配合。不能讓病根深藏不露,服用少量藥物就希望痊癒,還沒有等到病癒,就停止服藥,反而說藥物與病情不符,似乎不適合,像這樣懷疑,我是不贊同的。也有因為瘧疾病後而引起的,也有因為痢疾病後而引起的,形成這種病的病根,其來源不止一端,大概舉出綱領,比較類別而選擇治療的方法。
治療之法,大抵以保養精血為上,去蟲次之,安息、蘇合、阿魏、麝、犀、丹砂、雄黃,固皆驅伐惡氣之劑。(《直指》)
白話文:
治療蟲病的方法,大多以保養精血為主,驅蟲為輔。安息香、蘇合香、阿魏、麝香、犀角、硃砂、雄黃,這些都是驅逐邪氣的藥物。(《直指》)
今人多用涼藥,則損胃氣,雖盧扁亦難矣。予之所論,但在開關把胃。何則?勞病者,血氣不運,遂致乾枯,此關脈閉也,故先用開關藥通其血脈。既開關則須起胃,蓋五臟皆有胃氣,邪氣附之則五臟衰弱,若不把胃,則他藥何由而行,故開關把胃,乃治勞妙法也。然必須明陰陽。
白話文:
現代人大多使用寒涼的藥物,這會損傷胃氣,即使是名醫也難以治療。我要探討的,就在於打開關竅、調治脾胃。為什麼呢?勞倦成疾的人,血氣不運,於是導致身體乾枯,這是由於關脈閉塞所致,因此首先要使用開關藥物來疏通血脈。關脈打開之後,必須調治脾胃,因為五臟都有胃氣,邪氣附著在胃氣上,就會導致五臟衰弱。如果不調治脾胃,其他的藥物就無法發揮作用,所以打開關脈、調治脾胃,是治療勞疾的妙法。但是必須分清陰陽。
且如起胃陽病藥,不可過暖。陰病藥不可過涼。今人言丁香厚朴肉桂蓯蓉,可補五臟。不知用之則喘息閉嗽,如火益熱。或以治鬼為先務。要當法藥相濟,道力資扶,然後鬼屍可逐也。(《永類》引水丘先生)(按:陽病開關散,用柴、桔、歸、芍、秦艽、麥門、木香、澤瀉、木通、桑白、地骨、甘草。陰病閉關散,用歸、芍、桂、芷、甘草、木香、枳殼、南星。
白話文:
對於治療陽病、陰病的藥物,都不能過於溫熱或寒冷。當今有些人說丁香、厚朴、肉桂、蓯蓉可以補益五臟,但其實使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喘息、咳嗽,就像火上加油一樣。或者有人把治鬼作為首要任務,但其實應該採用藥物和道力相結合的方式,才能驅趕鬼魂。
有名方開關散,治療陽病,用柴胡、桔梗、歸尾、芍藥、秦艽、麥門冬、木香、澤瀉、木通、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治療陰病,用歸尾、芍藥、桂枝、白芷、甘草、木香、枳殼、南星。
起胃散,用耆、朮、芷、參、山藥。蓋其方俱難適用,其論意則可取也。)
白話文:
起胃散,使用黃耆、白朮、肉桂、人參和山藥。雖然配方難以使用,但思路可以借鑒。
凡人覺有此證,便宜早治,緩則不及事矣。治之之法,一則殺其蟲以絕其根本,一則補其虛以復其真元,分經用藥,各有條理,務如庖丁解牛,動中肯綮,無有不安者也。若待病勢已劇,元氣已脫,雖依古法取蟲滋補,患者百無一生,但亦可絕後人之傳注耳,學者詳之。(《正傳》)
白話文:
所有人發現自己有這種疾病,應盡早治療,如果延誤治療,將會錯失良機。治療的方法,一方面是殺死寄生蟲以斷絕根本,另一方面是補虛以恢復真正的元氣。根據經絡使用藥物,各有條理,就像庖丁解牛一樣,在動作中找到關鍵點,沒有不正確的地方。如果等到病情加重,元氣已經脫離,即使按照古法取蟲滋補,患者也很難存活,但也可以防止後代繼續傳染。學者們要詳細研究。
此症初起,只宜暢達性情,毋使抑鬱,用宣發鬱熱之藥,不使內蒸,如逍遙散之類是也。外用艾灸膏肓、百會三穴,以斷生蟲之患,再用桃柳頭搗爛擦脊骨四肢手足腕之間,以殺延蛀之患,兼服後方(按:後方難用,不錄),如法調補,以圖萬一之僥倖。無如怡神,恬澹靜養,以求生意為切。(《百問》)
白話文:
這種病症剛剛開始的時候,只適宜舒暢、豁達的情緒,不要讓自己鬱悶不樂,使用能發散鬱熱的藥物,不要讓熱氣在體內蒸騰,像是逍遙散之類的藥物。外部使用艾灸膏肓、百會三個穴位,以杜絕生蟲的禍患。再用桃柳樹的嫩芽搗碎擦拭脊骨、四肢、手腳和手腕之間,以殺死蛀蝕的禍患。同時服用後面的藥方(註:後面的藥方不便使用,因此不記載),依照方法調養身體,以期有一線生機。沒有什麼能比得上怡養心神、恬淡安靜地保養身體,以求生機更加重要。
人參宜否,夫人參能補元陽生陰血而瀉陰火,東垣李氏之說明矣。凡人面白麵黃面青羸悴者,皆脾肺腎氣不足,可用也;面赤而黑者,氣壯神強,不可用也。脈之浮而芤濡虛大遲緩無力,沉而遲澀弱細結代無力者,皆虛而不足,可用也;若弦長緊實滑數有力者,皆火鬱內實,不可用也。潔古謂喘嗽勿用者,痰實氣壅之喘也;若腎虛氣短喘促者,必用也。節齋謂陰虛火旺勿用者,乃血虛火亢能食,脈弦而數,涼之則傷胃,溫之則傷肺,不受補者也;若自氣短肢冷脈虛者,必用也。(《點雪》)(節錄)
白話文:
人參是否適合服用,人參能補元陽生陰血而瀉陰火,東垣李氏的說明已經很詳細了。凡是人面白麵黃面青羸悴的,都是脾肺腎氣不足,可以用人參;面赤而黑的人,氣壯神強,不可用人參。脈搏浮而芤濡虛大遲緩無力,沉而遲澀弱細結代無力的人,都是虛而不足,可以用人參;若脈搏弦長緊實滑數有力的人,都是火鬱內實,不可用人參。潔古說喘嗽不要用人參,指的是痰實氣壅之喘;若腎虛氣短喘促的人,一定要用人參。節齋說陰虛火旺不要用人參,指的是血虛火亢能食,脈弦而數,涼之則傷胃,溫之則傷肺,不受補的人;若自氣短肢冷脈虛的人,一定要用人參。(《點雪》)(節錄)
《玄珠》云:惟無積之人,脈按舉無力,方可補之。(《病機沙篆》)
和解諸方,(補中兼清方附)《古今錄驗》解五蒸湯方
白話文:
《玄珠》提到:只有那些沒有積滯的人,他們的脈象按起來無力,才可以進行補益。 調和各種方劑,(包括同時具有補益和清熱作用的方劑)《古今錄驗》中的解五蒸湯。
甘草(一兩炙),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竹葉(二把),葛根,乾地黃(各三兩),知母,黃芩(各二兩),石膏(五兩碎),粳米(一合)
白話文:
甘草(一兩,炒過),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竹葉(二把),葛根,乾地黃(各三兩),知母,黃芩(各二兩),石膏(五兩,搗碎),粳米(一碗)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亦可以水三升,煮小麥一升,乃煮藥。忌海藻、菘菜、蕪荑、大醋。(範汪同。一方無甘草、茯苓、人參、竹葉,止六味。)(《外臺》)《千金》竹葉湯,治五心熱,手足煩疼,口乾唇燥,胸中熱,於本方去葛根、地黃、粳米,加麥門冬、生薑、栝蔞根、半夏。
崔氏療骨蒸,唇乾口燥,欲得飲水止渴,竹葉飲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二升半的藥液,分為三次服用;也可以用水三升,煮一升小麥,然後再煮藥。忌食海藻、菘菜、蕪荑和大量醋。(範汪的方子相同。一方沒有甘草、茯苓、人參和竹葉,只有六味藥。)(《外臺》)《千金》的竹葉湯,能治療五心煩熱,手足煩疼,口乾脣燥,胸中煩熱的症狀。在原方中去除葛根、地黃和粳米,加入麥門冬、生薑、栝蔞根和半夏。
竹葉(一握),麥門冬(一升去心),大棗(二十顆劈),甘草(三兩炙),半夏(一升湯洗令滑盡),粳米(五合),生薑(三兩)
白話文:
竹葉(一把),麥門冬(一升,去除根蒂),大棗(二十顆,劈開),甘草(三兩,炙烤過的),半夏(一升,用湯清洗至滑淨),粳米(五合),生薑(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忌羊肉、餳、海藻、菘菜。(同上)
白話文:
把以上七種藥材切碎,用五升水煮,煮到剩下二升半,分三次溫熱服用。服用期間忌食羊肉、饅頭、海藻和菘菜。(出自同一部醫書)
治邪熱客於經絡,肌熱痰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夜多盜汗。此藥補和真氣,解勞倦,婦人血熱,虛勞骨蒸,並皆治。宜服人參散。
白話文:
治療邪氣和熱風侵犯經絡,肌肉發熱、咳嗽、五個指心焦躁不安、頭昏眼花疼痛、夜間盜汗。此藥可增強真氣,緩解勞累,治療婦女血熱、體虛骨蒸的症狀。宜服人參散。
人參(去蘆),白朮,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洗),半夏曲,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秤),赤芍藥,乾葛,甘草(各一兩炙),子芩(半兩去皮)
白話文:
人參(去除鬚根),白朮,白茯苓(去除外皮),柴胡(去除花朵,清洗),半夏曲,當歸(洗淨,去除細根,切成薄片,烘烤至乾燥,稱量),赤芍藥,乾葛,甘草(各一兩,烘烤),子芩(半兩,去除外皮)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四片,棗二個,煎至八分,不拘時候,帶熱服。但是有勞熱證,皆可服,熱退即止。大抵透肌解熱,乾葛第一,柴胡次之,所以升麻葛根湯,為解肌之冠也。(《本事》)(按:《傳家秘寶》治勞熱,柴胡散,柴胡、子芩、甘草、乾葛、黃連、牛黃為末,新汲水調下,此方或用其意。)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加上一杯水、四片生薑、兩個紅棗,煎煮至八分滿,不拘時間,趁熱飲用。但是如果有發熱症狀,都可以服用,熱退後即可停止服用。總的來說,透肌解熱,乾葛效果最佳,柴胡次之,所以升麻葛根湯是解肌的最佳藥方。(根據《本事》記載)(註解:根據《傳家祕寶》記載,治療發熱症狀可以使用柴胡散,將柴胡、子芩、甘草、乾葛、黃連、牛黃等藥材研磨成末,再用新汲取的水調和服用,這個方劑可能就是根據升麻葛根湯的原理而製定的。)
治發寒熱欲成勞瘵者,平江醫僧杲都正方,十全飲子,加黃連一味,依法煎服。熱在骨節,更加青蒿或鱉甲煎。
(《是齋》)(按:十全飲子,即十全大補湯。)
白話文:
如果有正欲患發寒熱症狀,最終演變成勞瘵病症狀的,就可以服用平江的醫僧杲都正所說的「十全飲子」方劑,再加味加入黃連,按照藥方規定的方法煎服。如果熱症在骨節,還可以另外加入青蒿或鱉甲煎。
一人氣血兩虛,骨蒸寒熱交作,大便如常,脈細數少食,八物湯,加柴胡、知母、黃柏。(《丹溪》)
白話文:
有一位病人的氣血都很虛弱,骨頭裡好像蒸氣亂竄,又冷又熱交替發生,大便沒有異常,脈象細、快,食量很少。服用八物湯,再加柴胡、知母、黃柏。(出自朱丹溪的著作)
予年二十時,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發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暑月煩渴,寢食幾廢,六脈浮洪,遍服柴胡、麥門冬、荊瀝諸藥,月餘益劇,皆以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甚者,氣分熱也,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兩,水二鍾,煎一鍾頓服,次日身熱盡退而痰嗽皆愈。
藥中肯綮,如鼓應枹,醫中之妙,有如此哉。(《本草綱目》)
白話文:
在我20歲時,因為感冒咳嗽很久,而且又不忌口,於是得了骨蒸發熱的病,皮膚像被火燒一樣,每天吐痰一碗多,夏天的時候煩躁口渴,吃不好睡不好,脈象浮洪。我吃遍了柴胡、麥門冬、荊瀝等各種藥物,一個月後病情更加嚴重,大家都認為我必死無疑。我父親偶然想起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甚者,是氣分熱的緣故,應該用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於是按照方子用片芩一兩,水二鍾,煎成一碗一下子喝了下去,第二天體內的熱氣全部退卻,咳嗽吐痰也都好了。
清骨諸方,(兼利肺方附)治骨蒸勞氣煩熱,四肢無力,夜臥虛汗,唇口乾燋,面無血色,日漸羸瘦,丈夫婦人並宜服三聖散方。
胡黃連,柴胡,鱉甲(各二兩)
白話文:
清骨諸方:(兼治肺病的方劑附加)治療骨蒸勞氣煩熱,四肢無力,夜間睡覺盜汗,嘴脣和嘴巴乾裂脫皮,面色蒼白,日漸消瘦,男女皆宜服用三聖散。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用生薑酒調一錢,每日早晨、日午、臨臥各一服。(《聖惠》)
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疰四肢,心胸煩壅,麥煎散。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搗碎,磨製成細粉末,每次服用時用生薑酒調和一錢,每天早、中、晚各服用一次。(出自《聖惠方》)
鱉甲(醋炙),大黃(濕紙裹煨熟),常山,柴胡,赤茯苓,當歸(酒浸一宿),干生漆,白朮,石膏,乾生地黃(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鱉甲(以醋炙烤),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熟),常山,柴胡,赤茯苓,當歸(用酒浸泡一夜),乾生漆,白朮,石膏,乾生地黃(各一兩),甘草(炙烤過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小麥五十粒,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臥時溫服。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此黃州吳判官方。(《蘇沈》)(按:《醫方考》曰:此攻郁勞之方也。少男思其女而不得,則有留精;室女思其男而不得,則有留血;孀婦有所思,則氣結而有留瘀,其理一而已。謂之留者,精血已離其位,但留於經脈關要之區,阻塞氣血流行之道也。
白話文:
把藥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五十粒小麥,一杯水,煎煮至液體減少至六分,飯後睡前溫熱服用。如果有虛汗,再加入一兩麻黃根。這是黃州吳判官的方子。(《蘇沈》)(按:《醫方考》說:這是治療鬱勞的方劑。少男思慕女子而不得,就會有留精;閨中女子思慕男子而不得,就會有留血;寡婦有思念的人,就會氣結而有留瘀,其道理都是一樣的。所謂留,是指精血已經離開了它們的位置,但卻停留在經脈關節部位,阻滯氣血運行。)
氣陽也,阻而塞之,則積陽為熱,故令蒸蒸骨熱。雖然,此攻擊之劑,惟少男室女孀婦,真氣完固,始可用之。若男婦交接氣弱者,猶禁與也。)《傳家秘寶》治童稚骨蒸熱勞,兼解傷寒後肌熱,柴胡散,於本方去茯苓、當歸、白朮、石膏、地黃,加秦艽(鱉甲三兩,余各一兩),入小麥一撮,水煎。《衛生家寶》鱉甲散,於本方加芍藥。
解勞散,治虛勞,積氣堅硬,噎塞胸脅,引背徹痛。
白話文:
氣是陽氣,阻礙阻塞氣體,就會積陽成熱,所以會蒸蒸骨熱。即使如此,這攻補的藥劑,只有年輕男子、未婚女子、寡婦,真氣完固的人才能使用。若是男女交媾之後氣弱的人,還禁止服用。
《傳家祕寶》治療兒童骨蒸熱勞,兼治療傷寒後皮膚肌肉發熱,可以用柴胡散,藥方中去除茯苓、當歸、白朮、石膏、地黃,加入秦艽(鱉甲三兩,其他各一兩),加入一把小麥,用冷水煎煮即可。
《衛生家寶》鱉甲散,藥方中加入芍藥。
白芍藥(一兩半),柴胡(去苗),鱉甲(醋浸炙黃),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甘草(半兩炙),赤茯苓(去皮半兩)
白話文:
-
白芍藥(1.5兩)
-
柴胡(除去細枝)
-
鱉甲(用醋浸泡後烘烤至金黃色)
-
枳殼(除去內瓤,炒至焦黃)
-
甘草(0.5兩,烘烤)
-
赤茯苓(去皮,0.5兩)
上件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溫服食後。(《楊氏》)
治虛勞骨熱,四肢煩疼,小便赤黃,眼澀少睡,犀角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研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再放入三片生薑和一枚棗子,煎煮至剩七分量,溫熱後在飯後服用。(《楊氏》) 用來治療虛勞引起的骨頭發熱、四肢疼痛不適、小便顏色偏赤黃、眼睛乾澀不易入睡,可以使用犀角丸這個方劑。
犀角屑,胡黃連,赤芍藥,知母,貝母(煨令微黃),地骨皮,黃芩,檳榔,紫菀,木香,烏梅肉(微炒),款冬花,柴胡(以上各半兩),大熟黃瓜(一枚去瓤)
白話文:
犀牛角屑、黃連、赤芍藥、知母、貝母(稍微烘烤至微黃)、地骨皮、黃芩、檳榔、紫菀、木香、烏梅肉(稍微炒一下)、款冬花、柴胡(以上各半兩)、大熟黃瓜(一個,去瓤)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黃瓜內,蒸熟爛研,入少許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聖惠》)(按:先教諭於本方中,去黃芩、木香,為湯用。)
治熱勞,心神煩熱,食少無力,宜服胡黃連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成粉末,放入黃瓜內,蒸熟後搗爛,加入少許蜂蜜,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服用時,不限時間,用溫水送服三十丸。(《聖惠方》)(注意:首先在這個方子中去除黃芩、木香,用來煎湯服用。)
胡黃連(一兩),人參(一兩),赤茯苓(一兩),柴胡(一兩),梔子仁(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犀角屑(一兩),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桔梗(一兩),檳榔(半兩),鱉甲(二兩)
白話文:
胡黃連(60克),人參(60克),赤茯苓(60克),柴胡(60克),梔子仁(60克),麥門冬(60克,去心),犀角屑(60克),青橘皮(9克,用湯浸泡去除白色果瓤,烘乾後使用),桔梗(60克),檳榔(30克),鱉甲(12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童子小便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豬肉、莧菜、醋物。(同上)
治熱勞咳嗽,四肢無力,不能飲食,宜服嗽吐方。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童子尿一茶杯,煎煮至液體剩下六分之二,除去渣滓即可,不拘泥於時間限制,溫熱服用。忌食豬肉、莧菜、醋類食品。(同《名醫別錄》)
紫菀(三兩),前胡(三分),麥門冬(一兩半),桔梗(三分),知母(半兩)百合(三分),甘草(半兩),赤茯苓(半兩),柴胡(一兩),鱉甲(一兩),杏仁(半兩)
白話文:
紫菀(60克),前胡(9克),麥門冬(45克),桔梗(9克),知母(15克),百合(9克),甘草(15克),赤茯苓(15克),柴胡(30克),鱉甲(30克),杏仁(15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柞,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良久,以粥飲下三十丸。忌豬肉、莧菜、濕面、醋物。(同上)
治骨蒸勞熱咳嗽,涕唾稠黏,吃食不得,漸加困乏,宜服紫菀散方。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搗碎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和勻,搗成三百二十個左右的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像梧桐子那樣大,每次在飯後很久才服用三十粒藥丸,用稀飯送服。服用藥物期間,不能食用豬肉、莧菜、濕面、醋醃的東西。(同上)
紫菀(半兩),柴胡(一兩半),鱉甲(一兩半),知母(一兩),桑根,白皮(一兩),甘草(半兩),款冬花(三分),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用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莧菜。(同上)
白話文:
紫苑(30克),柴胡(90克),鱉甲(90克),知母(60克),桑根、白皮(60克),甘草(30克),款冬花(15克),生地黃(60克)
治虛勞,陰陽不和,有偏勝,早晚潮熱,面赤頰燥(按:疑煩躁訛),肢體疼痛,地骨皮湯。
地骨皮,鱉甲(去裙襴醋炙),當歸(切焙),秦艽(去苗土),柴胡(去苗),知母(切焙),貝母(去心)
白話文:
治療虛弱、身體虛弱、陰陽失衡、其中一方過於強大、早晚出現潮熱、臉紅、臉頰乾燥(可能是焦燥的錯誤)、四肢疼痛,服用地骨皮湯。
上七味等分,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烏梅半個,桃柳枝各七寸椎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聖濟》)又治虛勞骨蒸,煩熱發渴,地骨皮湯,於本方去貝母,加枳殼、甘草。(《直指》地骨皮散亦同,且云加川芎,潮熱甚加些大黃,微利之。)《幼幼新書》張氏家傳,治小兒骨蒸體熱成勞倦,地黃散,於本方去貝母,加熟地、枳殼。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等分,粗略搗碎並篩去藥渣,每劑取二錢匕,加入一杯水,再放入半個烏梅,以及七寸長的桃枝和柳枝,椎碎後一同煎煮至藥液剩下七分之一,去掉藥渣,溫服。(《聖濟總錄》)
又用來治療虛勞骨蒸、煩熱口渴,可以使用地骨皮湯,將本方中的貝母去除,加入枳殼和甘草。(《直指方》中的地骨皮散也相同,另外可加入川芎,潮熱嚴重時加入些許大黃,讓其稍微瀉下。)
《幼幼新書》中張氏家族的祕方,用來治療小兒骨蒸體熱而勞倦,可以使用地黃散,將本方中的貝母去除,加入熟地和枳殼。
《楊氏》秦艽扶羸湯,治肺痿骨蒸勞嗽,或寒或熱,聲嘎羸瘦自汗,四肢怠墮,不美飲食,於本方去知母,加人參、半夏、紫菀、甘草。《寶鑑》秦艽鱉甲散,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唇紅頰赤,氣粗,四肢困倦,夜有盜汗,於本方去貝母,加青蒿。又柴胡散,治虛勞羸瘦,面色痿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夜多盜汗,咳嗽不止,於本方去秦艽當歸貝母,加青蒿五味子。準繩清骨散,專退骨蒸勞熱。
白話文:
《楊氏》秦艽扶羸湯:治療肺痿骨蒸勞嗽,無論是寒症還是熱症,症狀包括聲音沙啞、身體贏瘦、自汗、四肢疲倦、食慾不振。在原方中去除知母,加入人參、半夏、紫菀、甘草。
《寶鑑》秦艽鱉甲散:治療骨蒸壯熱、肌肉消瘦、脣紅頰赤、氣粗、四肢睏倦、夜間盜汗。在原方中去除貝母,加入青蒿。
另外,柴胡散:治療虛勞羸瘦、面色痿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夜間盜汗、咳嗽不止。在原方中去除秦艽、當歸、貝母,加入青蒿、五味子。
準繩清骨散:專門治療骨蒸勞熱。
於本方去當歸、貝母、烏梅,加胡黃連、青蒿、甘草。曰:血虛甚,加當歸、芍藥、生地。嗽多,加阿膠、麥門冬、五味子。《心悟》清骨散,治咳嗽吐紅,漸成骨蒸勞熱之症。如人胃強氣盛,大便結,脈有力,此陽盛生熱,法當清涼,此方主之。若胃虛脾弱,大便溏,脈虛細,此陰虛發熱,法當養陰,逍遙散、四物湯主之。
白話文:
本方中去除當歸、貝母、烏梅,加入胡黃連、青蒿、甘草。如果血虛嚴重,則添加當歸、芍藥和生地黃。如果咳嗽多,則添加阿膠、麥門冬和五味子。《心悟》中記載的清骨散,用於治療咳嗽吐血,逐漸轉變為骨蒸勞熱的疾病。如果是胃強氣盛,大便乾燥,脈搏有力,是陽氣過盛而導致發熱,應該採用清涼的方法治療,本方對此有效。如果是胃虛脾弱,大便稀,脈搏虛弱細微,是陰虛而導致發熱,應該採用滋陰的方法治療,逍遙散和四物湯對此有效。
清骨散於《準繩》方中,加白芍、丹皮、黃芩。曰:加童便尤妙。凡逍遙、四物、八珍方內皆可加入。(按:張氏地黃散以下諸方,並不用桃柳枝。)
蛤蚧散,治勞熱,補肺損,止嗽。
白話文:
清骨散是《準繩》方劑中的藥方,添加了白芍、丹皮、黃芩。有人說:再加入童便更加妙。凡是逍遙、四物、八珍的藥方內,皆可加入清骨散。(註:張氏地黃散以下的諸多方劑,皆不使用桃柳枝。)
蛤蚧(一對醋酒浸炙),黃芩,秦艽,胡黃連,人參,青蒿,生地黃,熟地黃,甘草,柴胡,知母,貝母,麻黃,杏仁(去皮尖炒各半兩),鱉甲,桔梗,龍膽草,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蛤蚧(一對,用醋和酒浸泡後烤焦):1錢
黃芩:1兩
秦艽:1兩
胡黃連:1錢
人參:1兩
青蒿:1錢
生地黃:1兩
熟地黃:1兩
甘草:1錢
柴胡:1兩
知母:1兩
貝母:1錢
麻黃:1錢
杏仁(去皮、尖端炒過,各半兩):1兩
鱉甲:1兩
桔梗:1錢
龍膽草:1錢
木香:1兩
每服七錢,水二盞,薑三片,烏梅一個,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醫統》)(按:此方人參、麻黃、木香宜去,用其他諸品亦須隨證減卻。)
白話文:
每次七錢,加水二碗,薑三片,烏梅一顆,棗子一枚,煎到八分,飯後服用。(《醫統》)(註:此方人參、麻黃、木香適宜拿掉,使用其他藥品時也須依照病情減量。)
治陰虛火妄,五心煩熱,用七八歲無病童子小便,去頭尾,要白色者一盞,或食前或食遠服之。每日二三次服之,降火滋陰最速。童便紅黃者勿用,若誤服傷脾胃而作泄瀉,慎之。(《壽世保元》)(按:《外臺》:《必效》骨蒸病,取三歲童子小便五升,煎取一大升,以三匙蜜和服云云。蓋龔氏所本。)
白話文:
治療陰虛火旺,五心煩熱,用七八歲沒有疾病的小男孩的小便,去除尿液的頭部和尾部,只要白色的尿液一杯,或在飯前或飯後遠離服用。每天服用兩到三次,降火滋陰最快。紅黃色的尿液不要用,如果誤服會損傷脾胃而腹瀉,請小心。(《壽世保元》)(按語:《外臺》:《必效》骨蒸病,取三歲小男孩的小便五升,煎成一大升,用三匙蜂蜜和服等等。大概龔氏所本。)
利肺諸方,治骨蒸肺痿煩躁,四肢疼痛,不能飲食,宜服知母散方。
白話文:
治療肺病的各種方法,治療骨蒸、肺癆、煩躁、四肢疼痛、飲食不佳的症狀,宜服用知母散方。
知母(三分),陳橘皮(三分),蘆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地骨皮(一兩),赤茯苓(三分),甘草(半兩),赤芍藥(三分),柴胡(一兩)
白話文:
知母(三分):具有滋陰清熱、潤肺生津的作用。
陳橘皮(三分):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
蘆根(一兩):具有清熱生津、止咳化痰的作用。
麥門冬(一兩):具有潤肺養陰、清心除煩的作用。
地骨皮(一兩):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作用。
赤茯苓(三分):具有利尿滲濕、健脾益氣的作用。
甘草(半兩):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
赤芍藥(三分):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作用。
柴胡(一兩):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作用。
上件藥搗稀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又治骨蒸,手足煩熱,多渴,不能飲食,蘆根散,於本方去橘皮、芍藥、柴胡,加黃芩、人參、栝蔞根。
白話文:
把上一個處方中的藥物搗碎,研成散狀,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水,和半片生薑,煮至六分去渣,不計算時間熱飲。(出自《聖惠方》)。又治療骨蒸,手足煩熱,口渴,不能飲食,蘆根散,除去本方中的橘皮、芍藥、柴胡,加入黃芩、人參、栝蔞根。
人參清肺湯,療肺痿勞嗽,唾血腥臭,乾嘔煩熱,聲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減食。
白話文:
人參清肺湯,用於治療肺結核、肺勞病、咳嗽,咳出帶血的腥臭痰,乾嘔、煩熱,聲音嘶啞,肌肉消瘦,倦怠、食慾不振。
人參(去蘆),地骨皮,阿膠(麩炒),杏仁(去皮尖麩炒),知母,桑白皮(去粗皮),甘草(炙),罌粟殼(去蒂蓋蜜炙),烏梅(去核)
白話文:
-
人參(去除鬚根)
-
地骨皮
-
阿膠(炒香)
-
杏仁(去皮尖,炒熟)
-
知母
-
桑白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
甘草(炙烤)
-
罌粟殼(去除蒂頭,用蜂蜜炙烤)
-
烏梅(去除核)
上等分,㕮咀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烏梅、棗子各一枚,同煎至一盞,濾去滓,食後臨臥溫服,兩滓並煎一服。(《和劉》)
治勞嗽咯膿血,蛤蚧散。
白話文:
上好的方劑,藥末要研磨得粗且散,每次服三錢,加水一盞半,烏梅、棗子各一枚,一起煎煮至一盞,濾去渣滓,飯後睡覺前溫熱服下,兩副渣滓再煎一服藥。(《和劉》)
蛤蚧(酒浸一宿醋炙),知母,貝母,鹿角膠(炙),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人參,乾葛,楷杷葉(去毛各一兩用酥塗炙)
上件藥細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入桑白皮,水一大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傳家秘寶》)
白話文:
-
蛤蚧(浸泡在酒中一夜,然後用醋調味烘烤)
-
知母
-
貝母
-
鹿角膠(烘烤)
-
甘草(烘烤)
-
杏仁(去皮,尖端烘烤)
-
人參
-
乾葛
-
楷杷葉(去除毛髮,每種一兩,用奶油塗抹烘烤)
治久嗽不愈,肺間積虛熱,久則成瘡,故嗽出膿血,曉夕不止,喉中氣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膠、生犀角、鹿角膠、羚羊角各一兩,除膠外皆為屑,次入膠,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於銀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濾去滓,臨臥微溫,細細呷其津。候服盡再槌,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
白話文:
治療長期的咳嗽不愈,肺部積有虛熱,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瘡口,所以咳嗽會咳出膿血,早晚不停,喉嚨中氣息不通,胸膈噎痛。蛤蚧、阿膠、生犀牛角、鹿角膠、羚羊角各一兩,除阿膠外都搗碎成屑,再加入阿膠,分成四次服用。每次服用時,用三升河水,在銀器或石器中,用小火煮至半升,過濾去渣,睡覺前微微加熱,慢慢呷其汁液。等到藥服用完,再把藥渣搗碎,都做成一劑藥;用三升水煮至半升,與之前一樣服用。
若病人久虛不喜水,後當減水。張刑部子皋病極,田樞密況送此方,遂愈。(《本草衍義》)《濟世全書》名五龍湯,曰:若為末,煉蜜為丸,噙化最妙。
阿膠散,治肺痿損傷,氣喘咳嗽有血。
白話文:
如果病人長時間體虛不喜歡喝水,之後應該減少喝水。張刑部之子皋的病很嚴重,田樞密將這個方子送給他,他服後痊癒了。(《本草衍義》)《濟世全書》上稱之為「五龍湯」,說:如果做成藥末,用蜂蜜煉成丸劑,含化是最棒的。
阿膠,側柏葉(各一兩),熟地黃,人參,麥門冬(各三分),茯苓(半兩),蛤蚧(一隻全者)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食後。(《雞峰》)
蛤蚧散,治積勞久咳失音方。
白話文:
-
阿膠:1 兩
-
側柏葉:1 兩
-
熟地黃:3 分
-
人參:3 分
-
麥門冬:3 分
-
茯苓:半兩
-
蛤蚧:1 隻(完整)
蛤蚧(一對去口足溫水浸去膜颳了皿脈用好醋炙),訶子(煨去核),阿膠(炒),熟地黃,麥門冬(去心),細辛(去苗),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蛤蚧(一對,去除嘴巴和腳,用溫水浸泡,去除膜,颳去腹部血管,用好醋炙烤),訶子(煨熟,去除核),阿膠(炒熟),熟地黃,麥門冬(去除心),細辛(去除根莖根),甘草(炙烤,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含化,不拘時候服。(《三因》)《婦人良方》治肺間邪氣,胸中積血作痛,失音痰喘,含化丸,即本方。
蛤蚧散,治虛勞,咳嗽咯血,潮熱盜汗,不思飲食。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皁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一丸含化,不拘時間。
《婦人良方》中,治療肺部邪氣、胸中積血疼痛、失聲痰喘的含化丸,就是本方。
蛤蚧(一對洗淨酥炙),人參(五錢),百部(去苗五錢),紫菀(取茸五錢)貝母(五錢),款冬花(三錢),阿膠(蛤粉炒五錢),鱉甲(醋炒五錢)柴胡(五錢),甘草(炙一錢),杏仁(去皮尖三錢),黃耆(蜜炒五錢)
白話文:
蛤蚧(一對洗淨,酥油中炒過):6克。
人參:3克。
百部(去除根鬚):3克。
紫菀(除去毛茸):3克。
貝母:3克。
款冬花:2克。
阿膠(炒成粉末):3克。
鱉甲(醋炒):3克。
柴胡:3克。
甘草(炙過的):0.6克。
杏仁(去皮尖):2克。
黃耆(蜜炒):3克。
上十二味,為粗末,每五錢,水煎服。(《點雪》)(按:此本《楊氏》人參蛤蚧散,今去肉桂、半夏。)
保和湯。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屬於粗糙的藥材,每次服用五錢,以水煎服。(出自《點雪》)(註:此處的《楊氏》人參蛤蚧散,現已去除了桂皮和半夏。)
知母(蒸五分),貝母(三錢),天冬(去心),麥冬(去心一錢),苡仁(五錢),北五味(十粒),甘草,桔梗,馬兜鈴,百合,阿膠(蛤粉炒成珠各八分),薄荷(二分)
白話文:
知母(蒸五分鐘),貝母(三錢),天冬(去掉心),麥冬(去掉心一錢),苡仁(五錢),北五味(十粒),甘草,桔梗,馬兜鈴,百合,阿膠(和蛤粉一起炒成珍珠狀,各八分),薄荷(二分)
水煎,入飴糖一匙,溫服。虛者加人參。(《心悟》)(按:此本《十藥神書》方,今頗有增損。)
白話文:
用 воде煎煮,加入一勺阿膠,加溫後服用。體虛的人可以加入人蔘。(《心悟》)(注:這個食譜是根據《十藥神書》改編的,現在已經有很多增減。)
滌痰湯,治心火克肺金,久而不愈,傳為肺痿,咽嗌雌啞,胸膈痞悶,嘔吐痰涎,喘急難臥者,並服之。
白話文:
滌痰湯,用於治療心火剋制肺金,時間過久而沒有治癒,演變成為肺癆,咽喉乾燥嘶啞,胸膈悶脹,嘔吐痰液,喘息急促,難以平躺的人。服用時併用。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麥門冬,膽南星,枳實,黃連,人參,桔梗(各五分),竹茹(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外科正宗》)
夏貴公熏勞,治咳嗽發熱,骨蒸不已。
白話文: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麥門冬、膽南星、枳實、黃連、人參、桔梗各五分,竹茹一錢。
好雄黃(三錢),茜草(二錢),款花(二錢),玄參(三錢),百部(三錢),艾葉(一錢),信石(半錢),雌黃(半錢),雷丸,厚朴
白話文:
取雄黃三錢,茜草二錢,款花二錢,玄參三錢,百部三錢,艾葉一錢,信石半錢,雌黃半錢,雷丸和厚朴適量。
上作末,以香爐有蓋者封固,止留一小孔出煙,患人以紙塞鼻,以口吸其煙,久則飲少清米飲,日三次,蟲死嗽愈。一加百部、蕪荑仁、蘇木,熔蠟和,堆紙上。貴公在蜀作宣撫,甚秘寶之,以膏肓之疾,藥不能及,熏之有效。(《永類》)
白話文:
最後往上製作,用有蓋子的香爐蓋緊,只留一個小孔出煙,患者用紙塞住鼻子,用嘴吸煙,過一會兒喝一點清淡的米飲,每天三次,蟲子死後咳嗽就好了。再加入百部、蕪荑仁、蘇木,用蠟融化混合,堆放在紙上。您貴公安撫蜀地時,把這方法視為祕寶,用來治療膏肓之疾,藥物都無法治癒的病,用燻法有效。(《永類》)
經驗治患勞,火燒香法,玄參一斤,甘松六兩,為末,煉蜜一斤和勻,入瓷瓶內封閉,地中窨十日取出,更用灰末六兩,更煉蜜六兩和勻,入瓶內封,更窨五日取出,燒入鼻中,常聞香,疾自愈。(《綱目》)
治久嗽喉痛。
白話文:
治療勞累引起的疾病的經驗,燃香法,玄參一斤,甘松六兩,研磨成粉末,煉蜜一斤與粉末攪拌均勻,放入瓷瓶中密封,埋於地中十天後取出,再加入灰末六兩,再煉蜜六兩攪拌均勻,放入瓶中密封,再埋於地中五天取出,將香點燃,將香味吸入鼻中,經常聞香,疾病自然痊癒。(《綱目》)
烏梅肉(五分),柿霜(二錢),天門冬(去心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玄參(一錢),硼砂(二錢)
上共為末,蜜丸噙化。(《濟世全書》)
白話文:
烏梅肉(五分):烏梅的果肉,具有酸收斂澀的作用,可以斂肺止咳、生津止渴。
柿霜(二錢):柿子的果霜,具有清肺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
天門冬(去心二錢):天門冬的根,去心之後使用,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作用。
麥門冬(去心二錢):麥門冬的根,去心之後使用,具有清肺止咳、潤肺養陰的作用。
玄參(一錢):玄參的根,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作用。
硼砂(二錢):硼砂是一種礦物,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
祛癖諸方,大黃䗪蟲丸,結在內者,手足脈必相失,宜此方,然必兼大補劑瓊玉膏之類服之。(《綱目》)(按:《金匱翼》曰:按:相失者,不相得也,血結脈不通使然。)
白話文:
祛除癖病的各種方劑:大黃䗪蟲丸,主要針對內部有結塊的情況,如果手足脈搏不相連接,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劑。但是,必須同時服用瓊玉膏之類的大補劑。(《綱目》)(按:《金匱翼》中說:相失是指脈搏不相連接,這是由於血結脈不通所致。)
崔氏無辜閃癖,或頭干瘰癧,頭髮黃聳分去,或乍痢乍瘥。諸狀既多,不可備說,大黃煎丸方。
大黃(九兩,錦文新實者,若微朽,即不堪用,削去蒼皮乃秤。)
白話文:
崔氏無緣無故地患上了閃腰的毛病。有時頭上長了瘡,頭髮變黃分叉。有時突然腹瀉,有時又突然腹瀉停止。崔氏的症狀有很多,無法一一列舉。治療他的方法是用大黃煎丸。
上一味搗篩為散,以上好米醋三升和之,置銅碗,內於大鐺中浮湯上,炭火煮之,火不用猛,又以竹木篦攪藥,候堪丸乃停,於小瓷器中密貯。兒年三歲,一服七丸,如梧子,日再服,常以下青赤膿為度。若不下膿,或下膿少者,稍稍加丸。下膿若多,丸又須減。病重者,或至七八劑方盡根本,大人小兒不等,以意量之。
白話文:
把上一味藥搗篩成粉末,用上好米醋三升和在一起,裝在銅碗裡,放在大鍋中浮湯上煮,用炭火煮,火力不要太猛,用竹或木篦子攪拌藥物,等到可以丸藥的程度就停止,裝在小瓷器中嚴密儲存。小孩三歲,一次服七丸,像梧桐子那麼大,一天服兩次,通常以大便中帶青、赤色的膿為標準。如果沒有膿,或者膿少,就稍微增加丸藥的數量。如果膿太多,就需要減少丸藥的數量。症狀嚴重的,可能要到七八劑才能徹底治癒,大人小孩不分,要根據病情判斷。
此藥唯下膿及宿結,不令兒痢。禁牛馬驢雞豬魚兔肉,生冷黏滑油膩,小豆蕎麥,乳母亦同此忌。(《外臺》)(按:又《必效》療癖方,《衛生寶鑑》治婦人乾血氣,血極膏,即此方。)《聖惠》治骨蒸勞,兩肋下有閃癖,漸上攻心,食少或不消化。
白話文:
這方藥只瀉膿和宿結,不引起小兒腹瀉。禁食牛、馬、驢、雞、豬、魚、兔肉,生冷黏滑油膩,小豆、蕎麥,哺乳的母親也要忌口。(《外臺》)(註:在《必效》療法中,也可以用來治療癖病,在《衛生寶鑑》中,可以治療婦女乾血氣,血極膏,就是這個方子。)《聖惠》治療骨蒸勞,兩肋下有閃癖,逐漸向上攻心,食少或不消化。
腹內積聚不散,黃瘦久困久痢,或大便澀,小便赤黃,大黃丸,於本方加鱉甲三兩(大黃二兩),用釅醋二升煎,丸如梧桐子大,空腹及晚食前,以粥飲下七丸,漸加至十丸,以溏利下膿血爛肉為度,唯得食煮飯、蔥汁、生薑而已。
白話文:
如果腹腔裡的積膿無法排出,導致身體虛弱、瘦弱,腹瀉或便祕,尿液呈現赤黃色,可以用大黃丸來治療。在原有的藥方中,加入三兩的鱉甲(大黃二兩),使用濃醋二升煎煮,將藥丸製成梧桐子大小。在空腹的時候,以及晚餐前,服用七丸,逐漸增加至十丸,直到腹瀉帶膿血和腐肉為止。但服用此藥期間,只能吃煮熟的飯、蔥汁、生薑。
《居家必用》神應丹,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口燥咽乾,頰赤心怔,日晚潮熱,夜有盜汗,胸脅不利,減食多渴,咳唾稠黏,時有膿血,及治傳屍勞,於本方加血竭。(大黃半斤,釅米醋一斗,於銀石器內,以木炭文武火煮一晝夜,醋乾為度,曬乾。
白話文:
《居家必用》神應丹,用於治療身體虛弱、客熱侵襲、肌肉消瘦、四肢倦怠、手足心煩熱、口乾咽燥、面頰發紅、心臟怔忡、日落後潮熱、夜間盜汗、胸脅脹滿、食慾不振、口渴、咳嗽、痰多黏稠,有時帶有膿血,以及治療傳屍勞。在原來的藥方中加入血竭。
(大黃半斤,濃米醋一斗,放入銀器或石器中,用木炭文武火煮一晝夜,醋乾為度,曬乾。)
如無日色,慢火焙乾。血竭半兩。上二件為細末,無灰好酒打糊為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婦人用無灰酒一盞,紅花一撮,同煎至七分,化藥一丸,空心溫服。男子用青木香少許同煎,無灰酒煮化一丸。)(此方今本脫,見《醫方類聚》引。)
治骨蒸勞熱,四肢煩疼,大便秘澀,無問遠近,宜服阿魏散方。
白話文:
如果太陽沒有曬到,慢火烘烤茶葉至乾燥。然後與血竭各半兩重,研磨成細末。用無灰的優質酒調成糊狀,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再用硃砂塗在丸藥外面。每次服用一丸。婦女服用時,用無灰酒一杯,紅花一小撮,一起煎煮到七分熟,加入一丸藥,空腹時溫服。男子服用時,加入少許青木香一起煎煮,用無灰酒煮化一丸藥。
阿魏(一分麵裹煨面熟為度),川大黃(半兩),檳榔(一兩),木香(一分),桃仁(三分)
白話文:
-
阿魏(用一分的量,裹在麵團裡,烘烤到麵團熟為止)
-
川大黃(半兩)
-
檳榔(一兩)
-
木香(一分)
-
桃仁(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研麝香一錢,和桃仁,更研令勻,每服食前,用青蒿汁半合,生薑汁半合,童子小便三合,都暖過,調下二錢,每於食前服,以溏利為度。(《聖惠》)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用研舂器研磨成細粉,然後研磨麝香一錢,與桃仁一起研磨,使其均勻混合。每次服用前,用青蒿汁半杯,生薑汁半杯,童子小便三杯,都加熱過,調入藥粉二錢,每次在飯前服用,以大便通暢為度。(《聖惠方》)
許州陳大夫傳,張仲景百勞丸,治一切癆瘵積滯,疾不經藥壞證者,宜服。
白話文:
許州陳大夫流傳下來的張仲景百勞丸,可以治療一切癆病、積滯,適用於各種不藥而癒的惡疾。
當歸(炒),乳香,沒藥(各一錢),虻蟲(十四個去翅足),人參(一錢),大黃(四錢),水蛭(十四個炒),桃仁(十四個浸去皮尖)
白話文:
當歸(炒過),乳香,沒藥(各一錢的量),虻蟲(十四個,去除翅膀和腳),人參(一錢),大黃(四錢),水蛭(十四個,炒過),桃仁(十四個,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澇水下,取惡物為度,服白粥十日。百澇水,杓揚百遍,乃仲景瀾水也。(《元戎》)(按:《聖濟》有治傳屍,陳漆丸,用陳漆、大黃、薏苡仁、無灰酒、蔓菁子,當參。)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桐子,一劑可以做一百顆藥丸,在凌晨五點時,用百遍水送服,以排除體內的毒素為準,然後服用白粥十天。百遍水,是用勺子舀水一百遍,這是仲景瀾水的方法。(《元戎》)(按:《聖濟》中有一種治療傳屍病的藥物,叫做陳漆丸,可以用陳漆、大黃、薏苡仁、無灰酒、蔓菁子等藥材製成,其中還應該加入人參。)
一婦人虛勞,發熱盜汗,咳嗽痰喘,面紅,經閉不通,脈數有力,諸醫以滋補百藥累投,並無寸效,危篤之甚。予以
白話文:
有一位女子身體虛弱,經常發燒、盜汗,咳嗽、痰多、氣喘,臉色潮紅,月經閉止不通,脈搏數而有力。諸多醫生用滋補的藥物累次治療,但都不見效,病情危篤。我給她
大黃(酒拌九曬九蒸四兩),血竭(五錢),沒藥(五錢)
上為末,水丸,每服七十丸,用四物湯加紅花煎湯送下。不二三服,前疾悉除,經亦通矣。(《醫鑑》)
白話文:
大黃(用酒拌勻後曬九次蒸九次,四兩),血竭(五錢),沒藥(五錢)。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用水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七十丸,並以加入紅花的四物湯煎煮後送服。服用二到三次後,之前的病症全會消除,月經也會通暢。(出自《醫鑑》)
神應丸,治乾血癆病,用此推陳致新,然後調理。此方惟少男室女孀婦可用,若男女交接者禁用。
白話文:
把韭汁拌糊成丸藥,每個丸藥六錢重,並用硃砂粉為丸衣,如果經血不通,就用紅花酒送服;如果骨蒸潮熱,就用地骨皮煎水服,咳嗽則用桑白皮煎水服,全用小孩子的尿來煎藥,空著肚子服用,稍等片刻再喝一杯酒,等到下午,自然可以大便一兩次,就算有效,然後再喝一碗溫熱的稀粥,但是在服用此藥期間,必須忌口,不能吃葷食、冷食、油膩的東西,這服藥只能服用一次,如果病情嚴重,一個月後可以再服用一次以除病根,但不能服用太多次。
大黃(四兩醋炙),鱉甲,桃仁(各一兩),當歸,生地(各八錢),黃芩,人參,甘草(各三錢)
用韭汁糊為丸,每丸六錢,硃砂為衣,經閉紅花酒下,骨蒸地骨皮,咳嗽桑白皮,俱用童便煎,空心服,少頃飲酒一杯,至午後當利一二行為驗,啜溫粥碗許,忌葷冷油膩物。此藥只可一服,病深者,一月後再服除根,不可多服。(《證治匯補》)
當歸龍薈丸,治肝有積痰汙血,結熱而勞瘵者,其太衝脈必與衝陽脈不相應,宜以補陰藥吞此丸神效。
白話文:
當歸龍薈丸,可用於治療肝臟有積痰汙血,導致發熱、身體虛弱的人。這種情況下,太衝脈和衝陽脈可能不相通,應該服用補陰藥物來吞服此丸,可以起到神奇的效果。
當歸(焙),草龍膽,山梔,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半兩),木香(二錢半),麝香(半錢另研)
白話文:
當歸(經過煨製)、草龍膽、山梔、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半兩)、木香(二錢半)、麝香(半錢,另研磨)
上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小兒如麻子大,生薑湯下二三十丸,忌發熱諸物。(《綱目》)(按:此方本出《宣明論》,名當歸龍膽丸。)
驅惡追蟲諸方,明月丹,治傳屍勞。
白話文:
將上藥製成粉末,加蜂蜜製成如小豆或麻子大小的丸劑。用生薑湯送下二三十丸,忌食發熱的食物。(出自《綱目》)(註:此方出自《宣明論》, 名為當歸龍膽丸。)
雄黃(半兩),兔糞(二兩),輕粉(一兩),木香(半兩),天靈蓋(一兩炙),鱉甲(一個,大者去裙襴醋炙焦黃)
白話文:
雄黃(八公克),兔糞(十六公克),輕粉(八公克),木香(八公克),天靈蓋(八公克,烤焦後使用),鱉甲(一個,大的取其裙襴,用醋烤焦烤成焦黃色)
上為末,醇酒一大升,大黃一兩熬膏入前藥末為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如是傳屍勞,肌瘦面黃,嘔吐血,咳嗽不定者是也。先燒安息香,令煙起吸之。不嗽者,非傳屍也,不可用此藥。若吸菸入口,咳嗽不能禁止者,乃傳屍也,宜用此藥。五更初,以童子小便與醇酒共一盞,化一丸服之。
白話文:
將中藥材磨成粉末,用一杯濃酒和一兩大黃煮成膏藥,加入預先磨好的藥粉做成丸劑,大小如同彈珠,並在丸劑外裹上一層硃砂。如果有人得了傳屍病,面色蠟黃、骨瘦如柴、嘔吐出血、咳嗽不定,就可以服用這種藥。服用前,先燒安息香,讓煙霧升起,患病者吸入。如果吸入煙霧後沒有咳嗽,就表示不是得了傳屍病,不能服用這種藥。但是,如果吸入煙霧後引發咳嗽,而且無法抑制,則表示得了傳屍病,可以服用這種藥。在清晨五更時分,用童男的尿液和一杯濃酒調和,將一粒藥丸溶解後服用。
(《中藏經》)(按:《蘇沈》明月丹,用兔屎、硇砂二味,《追勞仙方》用白兔糞一味,宜參。)
白話文:
《中藏經》:(注:《蘇沈》明月丹,使用兔糞、硇砂兩種藥材,《追勞仙方》則使用白兔糞一種藥材,有參照的價值。)
治骨蒸勞氣,四肢羸瘦疼痛,宜服青蒿煎方。
青蒿(切一斗),童子小便(一斗),麝香(一錢細研),阿魏(一兩),桃仁(五兩),天靈蓋(二兩)
白話文:
治療骨蒸勞損,四肢瘦弱疼痛,適合服用青蒿煎。 需要的材料有:青蒿(切好一斗),童子尿(一斗),麝香(一錢,細細研磨),阿魏(一兩),桃仁(五兩),天靈蓋(二兩)。
上件藥,先將青蒿於小便中煮取五升,研絞去滓,即下諸藥末,熬成膏,瓷閤中收,每於食前,以清粥飲調下半匙。(《聖惠》)(按:《幼幼新書》東方先生保中丸,《三因》取勞蟲方,《濟生拔粹》遺山傳阿魏散,俱此類方。《新書》曰:先驗十指,生毛如藕絲白可治,紫黑者難愈。《三因》曰:必取下蟲,色紅者可救,青者不治。)
治骨蒸癆,黑虎丹方。
白話文:
這個藥方,先將青蒿在小便中煮沸,取五升湯汁,研磨絞汁去渣,然後加入其他藥物的粉末,熬製成膏狀,儲存在瓷閤中。每次在飯前,用清粥沖服半匙。(《聖惠》)
(備註:《幼幼新書》的東方先生保中丸,《三因》的取勞蟲方,《濟生拔粹》的遺山傳阿魏散,都是類似的藥方。《新書》說:先驗十指,如果手指上生出像藕絲一樣的白毛,可以治癒;如果手指上生出紫黑色的毛,則難以治癒。《三因》說:一定要取下蟲子,如果蟲子的顏色是紅色的,則可以救治;如果蟲子的顏色是青色的,則不能治癒。)
蘆薈(一兩細研),雄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白狗糞(一分微炒)結代(一枚塗酥炙令黃),天靈蓋(一分),蛤蚧(一對頭足全者塗酥炙令黃),烏驢蹄(三分燒),乳香(一兩),豬膽(二枚)
白話文:
-
蘆薈(一兩,研磨成細粉)
-
雄黃(一分,研磨成細粉)
-
麝香(一分)
-
白狗糞(一分,微炒)
-
結代(一枚,塗上酥油,烘烤至黃色)
-
天靈蓋(一分)
-
蛤蚧(一對,頭足完整,塗上酥油,烘烤至黃色)
-
烏驢蹄(三分,燒焦)
-
乳香(一兩)
-
豬膽(二枚)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豬膽膏令勻,以粟米飯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每服藥,先吃煮麵少許,然後以茅香湯沐浴,以沙糖麝香各少許,以冷水一小盞調令勻,將藥內水中,於星月下露一宿,平旦頓服,神驗。吃藥了,以衣被蓋之,微有汗出為效。(同上)
治傳屍骨蒸,出蟲下積惡物,雄黃丸方。
白話文:
把上面所說的藥材搗碎成末,研磨到豬膽膏中,使其均勻,再與粟米飯一起搗製三、二百次,製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五丸。服用藥物時,先吃少量的煮麵,然後用茅香湯沐浴。再將少量的沙糖和麝香用一杯冷水調勻,把藥丸放入水中,在星星、月亮下晾露一整晚,於第二天早上服用,效果神效。服藥後,蓋上衣被,待微微出汗即有效。(同上)
雄黃(半兩細研),雌黃(半兩細研),代赭(半兩細研),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蝦蟆(一枚塗酥炙令黃),麝香(半兩),天靈蓋(半兩),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青黛(半兩)
白話文:
雄黃(半兩,研磨成細粉),雌黃(半兩,研磨成細粉),代赭石(半兩,研磨成細粉),硃砂(一兩,研磨成細粉,並用水研磨),蟾蜍(一隻,塗上酥油並烤至金黃色),麝香(半兩),人頭蓋骨(半兩),巴豆(二十粒,去皮去心,研磨成粉,用紙包起來,並壓去油),青黛(半兩)
上件藥都重研令細,用軟飯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水下二十丸,以利下惡物及蟲為效。(同上)《直指》雄麝丸,於本方加安息香、阿魏酒浸研,各二錢,每二十粒,桃仁十四個去皮研煎湯,月初五更空心下。
白話文:
把所有的藥都研磨細,用軟飯和藥搗三、二百次,丸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空腹,用溫水送服二十丸。以利於排除有害物質和蟲子,作為療效。(同上)雄麝丸,在此基礎上加入安息香、阿魏用酒浸泡研磨,各二錢。每次二十粒,用十四個去皮的桃仁煮成湯,月初五更天時空腹送服。
燒發方,治勞瘵,生髮燒存性為末,水調空心服,蘇合香丸皆要藥也。(《直指》)
白話文:
治療癆病的燒發方,用燒過的頭髮,燒存性後研成細末,用空心水送服。蘇合香丸也是這個方劑裡重要的藥物。(《直指》)
治骨蒸勞瘦,及腸風下蟲,酒煮鰻鱺魚方。
鰻鱺魚(二斤治之如法銼作投子)
上入鐺內,以酒三大盞熟煮,入鹽醋食之。(《聖惠》)(按:《醫說》有鰻鱺治瘵二條。)
藍汁方,殺瘵蟲惡蟲,皆化為水。
生藍青葉(研取自然汁一大盞)
白話文:
治療骨蒸勞瘦以及腸風下蟲的方子如下: 將兩斤鰻鱺魚按照適當的方法處理後切成小塊。 然後放入鍋中,加入三大杯酒煮熟,再加入鹽和醋食用。(出自《聖惠》)(注意:《醫說》中有兩條關於鰻鱺治療瘵病的記錄。) 藍汁方可以殺死瘵蟲惡蟲,使它們化為水。 取生藍青葉搗碎榨出一大杯自然汁液。
上入雄黃、枯白礬、安息香、紅硬降真香末,各半錢,麝香少許研和,月頭五更空心服。藍青殺諸蟲,解諸毒,蠱毒通用此方。(《直指》)
調補諸方,十一味附子湯,治癆瘵發寒如瘧。先寒後熱,氣血衰極。
白話文:
以上方藥,將雄黃、枯白礬、安息香、紅硬降真香末各取半錢,麝香少量磨成粉末,一起研磨均勻,於每月初一五更天時,空腹服用。其中,藍青具有殺蟲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各種中毒症狀,包括蠱毒在內。
當歸,山藥,白朮,陳皮,白芍,熟地,黃柏(炒),知母(炒各一錢),肉桂,川芎(各五分),熟附子(三片)
白話文:
當歸:養血活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
山藥:補脾益腎,健脾益氣,補肺平喘。
白朮:健脾益氣,除濕化痰,止瀉。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消食導滯。
白芍:養血柔肝,平肝鎮痛,清熱除煩。
熟地:滋陰補血,養精填精,潤燥。
黃柏(炒):清熱燥濕,澀腸止瀉。
知母(炒各一錢):清熱滋陰,潤肺止咳,清利腸胃。
肉桂:溫熱經脈,活血化瘀,止痛。
川芎(各五分):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頭痛,經閉。
熟附子(三片):補腎壯陽,溫陽回陽,活血化瘀,通便。
生薑三片,棗二枚煎,空心服。(《壽世仙丹》)
泄瀉丸,治火病便溏或泄,或下迫窘痛,或脾泄腎泄,並可主之。
白話文:
生薑三片,大棗兩顆煎煮後,在空腹時服用。(出自《壽世仙丹》) 洩瀉丸可以用來治療因為火氣引起的便溏或腹瀉、腹部緊迫疼痛不適、脾虛導致的腹瀉或是腎虛引發的腹瀉等症狀。
白朮(土炒四兩),橘紅(留白二兩),白芍(煨二兩),白茯苓(去皮二兩),蓮肉(去皮心二兩),芡實(取生肉二兩)
白話文:
白朮(四両,以土炒制),橘紅(留皮,二両),白芍(二両,以火煨制),白茯苓(去皮,二両),蓮肉(去皮、心,二両),芡實(取生肉,二両)
腹痛後重,加木香二錢。久瀉,加肉蔻麵裹煨熟去油五錢,訶子麵煨取肉五錢。若每清晨溏瀉一二次,名腎瀉,加破故紙炒五錢。
白話文:
腹痛伴有排便後仍有便意感,加入二錢木香。久瀉,加入五錢肉蔻,用麵粉包裹後烤熟,去除油脂,再加入五錢訶子,烤熟取肉。如果每天清晨腹瀉一兩次,稱為腎瀉,加入五錢炒過的廢紙。
上俱為細末,用淮山藥六兩另末,以荷葉煮水為糊,丸如梧子大,每百丸或五七十丸,食遠或清晨,清米湯、滾白水俱可下。(《點雪》)
白話文:
上述皆是細小末藥,再用淮山藥六兩,另研為末,用荷葉水煮熟成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百丸或五七十丸,在清晨空腹時服用,可以用清米湯或滾開水送服。(《點雪》)
灸法(灸療可否,張文仲說,見證狀總說中。)自古及今,愈此病者,十不得一。所謂貍骨、獺肝、天靈蓋、銅鏡鼻,徒有其說,未嘗見效。唯膏肓俞崔氏穴,若聞早灸之,可否幾半,晚即不濟也。(《三因》)(按:崔氏穴,即四花與患門穴,而《蘇沈良方》所舉殊詳,其文頗繁,茲不錄。又崔氏曰:余昔忝洛州司馬,常三十日灸活一十三人,前後瘥者數過二百。至如貍頭獺肝徒聞曩說,金牙銅鼻罕見其能,未若此方扶危拯急。此陳氏所本。患門舊不著,其名始見明徐鳳《針灸大全》。)
白話文:
灸療: 灸療是否有效,張文仲說,見證狀總說中。從古至今,治癒此病的,十個當中不一定有一個。所謂貍骨、獺肝、天靈蓋、銅鏡鼻,這些說法只是徒有其名,並沒有見過什麼效果。只有膏肓俞崔氏穴,如果知道得早,灸它還可以有一半的希望,晚的話就不行了。(《三因》)(註:崔氏穴,就是四花與患門穴,而《蘇沈良方》所舉特別詳細,文字較多,這裡就不記錄了。崔氏又說:我以前在洛州當司馬時,曾經三十天內用灸法救活了十三個人,前後治癒的病人超過二百個。至於貍頭獺肝,我只聽說過以前的說法,金牙銅鼻也很少見,不如這個方法能挽救危急的病人。這是陳氏所採用的方法。患門穴以前沒有記載,它的名字最早見於明朝徐鳳的《針灸大全》)
調攝法,《蘇遊論》曰:凡患骨蒸之人,坐臥居處不宜傷冷,亦不得過熱。冷甚則藥氣難通,兼之脹滿食不消化,或復氣上。熱甚則血脈擁塞,頭眩目疼,唇乾口燥,心胸煩悶,渴欲飲水。此等並是將息過度之狀,深可誡也。將養之法,須寒溫得所,先熱而脫,先寒而著。若背傷冷,即令咳嗽;若手足傷熱,即令心煩;若覆衣傷厚,即眠臥盜汗;若覆衣過薄,即心腹脹滿。所是食飲不限時節,寧可少食(保無宿疰),數數進之(助藥勢也),必須傷軟(易消故也),不宜傷硬(恐損胃氣致不消也),此皆以意消息之為佳。(《外臺》)
白話文:
調養方法:《蘇遊論》說:患有骨蒸的病人,不要在寒冷的地方長時間的坐、臥、生活,也不可以過度炎熱。過度寒冷則藥物難以通達,再加上脹滿,食物不消化,或復氣上。過度炎熱則血脈阻塞,頭暈眼痛,嘴脣乾澀,口乾舌燥,心胸煩悶,口渴想喝水。這些都是調養過度的表現,應該特別注意。調養的方法,必須寒暖適宜,先熱後脫,先寒後著。如果背部受寒,就會咳嗽;如果手足受熱,就會心煩;如果被子蓋太厚,就會盜汗;如果被子蓋太薄,就會心腹脹滿。飲食不要拘泥於季節,寧願少吃(避免宿食),但要少量地進食(有助於藥效),必須要吃軟的(容易消化),不要吃硬的(以免損傷胃氣而難以消化),這些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整。(《外臺》)
又論曰:骨蒸之病,無問男女特忌房室,舉動勞作尤所不宜。陳臭酸鹹,黏食不消,牛馬驢羊,大小二豆,豬魚油膩,酒面瓜果,野豬之屬,葵筍蒜蕨,及生冷等,並不得餐。自非平復一月以後,乃漸開也。大略如此,觸類而長之。此病宜食煮飯、鹽豉、豆醬、燒薑、蔥、韭、枸杞、苜蓿、苦菜、地黃、牛膝葉,並須煮爛食之。候病稍退,恐肌膚虛弱者,可時食干鹿脯為味。
(同上)
白話文:
另一次討論中說:患有骨蒸病的人,不論男女都要特別忌諱房事,劇烈運動和勞作也是非常不適宜的。陳舊、酸臭、鹹味食品以及粘膩不消化的食物,牛、馬、驢、羊,大豆、小豆,豬肉、魚類及油膩製品,酒、麵食、瓜果,野豬等動物,葵、筍、蒜、蕨菜,以及生冷食物,都不能食用。大概一個月後才能逐漸恢復正常飲食。總的來說就是如此,可以根據這些原則來選擇食物。患這種疾病應該食用煮熟的米飯、鹽豉、豆醬、燒薑、蔥、韭、枸杞、苜蓿、苦菜、地黃、牛膝葉,並且必須煮熟後食用。等到病情稍微好轉後,擔心肌肉和皮膚虛弱的人,可以適時食用鹿肉脯來增加風味。
必須病人愛命,堅心定志,絕房室,息妄想,戒惱怒,節飲食,以自培其根。否則雖服良藥,亦無用也。(《明醫雜著》)
白話文:
必須要病人愛惜自己的生命,堅定決心,保持意志堅強,斷絕房事,停止一切非份的念頭,戒除煩惱和憤怒,節制飲食,以此來培養自己的生命之根。否則,即使服用了好藥,也沒有用。(出自《名醫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