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 卷四·樂集 (2)
卷四·樂集 (2)
1. 陰陽
〔陰主內守,陽為外衛,陽密於外,則邪不能侵,而陰乃得固於內。〕兩者不合,若春無秋,〔偏於陽也。〕若冬無夏,〔偏於陰也。〕因而和之,是為聖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陽亢則陰氣耗絕,〕陰平陽密,精神乃治。〔平,靜也。密,固也。〕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水旺則陰精充而奉上,土衰則陽精敗而陷下。〕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四十以後,精氣日衰,真陰減半。真陰即天一也,即坎水也,又謂元精。真陰既衰,則真陽亦損,試觀施而泄者,陰之精也,堅而熱者,陽之氣也,精去而陽痿,益徵陰虛則無氣之說矣。浪用苦寒,伐陰為害。
〕年五十,體重、而耳目不聰矣,〔精血漸衰之故,以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也。〕年六十陰痿,〔陽不主也。〕氣大衰,九竅不利,〔陰氣內虧也。〕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陰虛而陽無所歸,氣浮於上。〕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知、謂知養生之道。〕
白話文:
陰主內在的守護,陽主外在的防衛。陽氣在外周密,邪氣就無法侵入,而陰氣也才能在內穩固。陰陽兩者不調和,就像春天沒有秋天一樣,這是偏向陽氣過盛的狀態;又像冬天沒有夏天一樣,這是偏向陰氣過盛的狀態。所以要讓兩者協調,這才是合乎自然的道理。如果陽氣過於強盛而不能守密,陰氣就會耗盡;陽氣過亢就會導致陰氣耗損殆盡。陰氣平和,陽氣守密,精神才能得到調治。陰氣平和是指靜,陽氣守密是指固。陰精充足,人就會長壽;陽精衰敗,人就會早夭。
水旺盛則陰精充足而向上供給,土衰弱則陽精敗壞而向下陷落。人到四十歲,陰氣就自然衰減一半,起居行動也開始衰弱了。四十歲以後,精氣一天天衰退,真陰減少一半。真陰就是天一之氣,也就是坎水,也稱為元精。真陰既然衰弱,真陽也會跟著損傷。試看射精洩精的行為,這是陰精的作用;堅挺發熱的狀態,這是陽氣的作用。精液喪失而陽痿,更加證明了陰虛則沒有陽氣的說法。過度使用苦寒藥物,耗損陰氣是有害的。
人到五十歲,身體沉重,耳朵眼睛也變得不靈敏,這是因為精血逐漸衰弱的緣故。肝臟得到血的滋養才能看見,腳得到血的滋養才能行走。人到六十歲,就會陽痿,陽氣不能主導功能。氣力大為衰退,九竅也不通暢,這是因為陰氣內在虧損。下身虛弱,上身反倒顯得強盛,眼淚鼻涕都會流出來,這是因為陰虛而陽氣無所歸屬,氣就浮於上了。所以說,懂得養生之道就能強壯,不懂得就會衰老。
2. 臟象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主氣,氣調則營衛臟腑無所不治。〕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五味入胃,由脾布散。〕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水能生化萬物。〕膻中者,〔心主之宮城,在兩乳中間上氣海也。
〕臣使之官,〔主奉行君相之令,而布施氣化。〕喜樂出焉;〔心在志為喜,在聲為笑,包絡代心行事者也。〕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胃之水穀,而分清濁,水液滲於前,而糟粕歸於後,故曰化物。〕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主出糟粕,是名變化傳導。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通也。瀆,水道也。上焦不治,水溢高原,中焦不治,水停中脘,下焦不治,水蓄膀胱。〕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不能化氣,則小便不通。〕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
〔心不明則神無所主,而臟腑相使之道,閉塞而不通。〕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神明由之變化。〕其華在面,〔血足則面容光彩。〕其充在血脈。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脾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榮之唇也,〔榮出中焦。〕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唇之四隅白肉也。
〕其充在肌。肝者,罷〔疲同〕極之本也,〔運動過勞,筋必疲極。〕魂之居也,其華在爪,〔爪者筋之餘也。〕其充在筋,以生氣血,〔肝屬木,春為發生之始,世動言伐肝者,由未明此意耳。〕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發者血之餘,精足則血足而發盛。
〕其充在骨,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意者,思憶而未有定屬也。〕肝藏魂,腎藏志。〔志者,決意而確然不變也。〕心在志為喜,肺在志為憂,脾在志為思,肝在志為怒,腎在志為恐。心在聲為笑,肺在聲為哭,脾在聲為歌,肝在聲為呼,腎在聲為呻。
〔氣鬱則呻吟。〕心開竅於耳,〔又曰:心在竅為舌,腎在竅為耳。〕肺開竅於鼻,脾開竅於口,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二陰。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心主身之血脈,肺主身之皮毛,脾主身之肌肉,肝主身之筋膜,腎主身之骨髓。
心為汗,肺為涕,脾為涎,肝為泣,腎為唾。〔是為五臟所化之液。〕心惡熱,肺惡寒,脾惡濕,肝惡風,腎惡燥。心合小腸,肺合大腸,脾合胃,肝合膽,腎合膀胱。〔臟腑各有所合,是為一表一里。〕肝為牡臟,其色青,其時春,其日甲乙;心為牡臟,其色赤,其時夏,其日丙丁。
白話文:
臟象
心臟是君主一樣的器官,精神意識由此產生;肺臟是輔佐君主的官員,負責調節全身的機能;(肺主管氣,氣順暢就能使全身的營養物質和臟腑得到調理。)脾胃是儲藏糧食的官員,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五味;(食物的五味進入胃,由脾臟將其輸送到全身。)肝臟是將軍一樣的器官,負責謀劃和思考;腎臟是掌管強健的器官,負責產生各種技巧;(水能滋養萬物。)膻中(位於兩乳之間,胸部上方氣海的位置)是心臟的宮城,是臣子和使者一樣的官員,(負責執行君主和輔佐官員的命令,將氣化散布全身。)喜悅和快樂的情緒由此產生;(心在情志上表現為喜悅,在聲音上表現為笑,包絡代替心臟行使職責。)膽是公正的官員,負責做出決斷;小腸是負責容納的器官,負責將食物轉化成有用的物質;(小腸接受胃消化後的食物,並將其區分清濁,水分向前滲透,糟粕向後排泄,所以說小腸是轉化物質的器官。)大腸是負責傳導的器官,負責排出體內的廢物;(負責排出糟粕,所以叫做變化傳導。)三焦是疏通水路的官員,負責管理體內水液的通道;(三焦,就是疏通水道的通道。上焦功能失調,水就會溢出到身體高處;中焦功能失調,水就會停留在胃部;下焦功能失調,水就會積蓄在膀胱。)膀胱是掌管水液的官員,負責儲藏津液;氣化功能正常就能排出津液。(膀胱不能氣化,小便就會不暢通。)以上這十二個官員,彼此之間不能出現差錯。所以君主英明,下屬才能安定;君主不明智,十二個官員就會危險,使氣的運行通道閉塞不通,身體就會受到極大的損害。(心不明智,精神就沒有主宰,臟腑之間的正常運作就會閉塞不通。)心臟是生命的根本,也是精神變化的根源。(精神意識由此產生變化。)它在臉上的表現是光澤,它充盈在血液之中。肺是氣的根本,也是魄(代表肉體的精神)的居所,它在皮膚毛髮的表現是光澤,它充盈在皮膚之中。脾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是儲存糧食的根本,也是營養的源頭,(營養物質出自中焦。)它們被稱為容器,能夠轉化糟粕,並將食物的味道轉化後排出,它們在嘴唇和嘴唇周圍的皮膚上的表現是光澤,(嘴唇四角的白色部位)它們充盈在肌肉之中。肝臟是疲勞的根源,(運動過度,筋脈必定疲勞)也是魂(代表精神的靈魂)的居所,它在指甲上的表現是光澤,(指甲是筋脈的延伸)它充盈在筋脈之中,能夠產生氣血,(肝臟屬木,春天是萬物生長的開始,世人常說傷肝,是由於不了解這個道理。)腎臟是主導潛藏的,也是封藏精氣的根本,它在頭髮上的表現是光澤,(頭髮是血液的剩餘部分,精氣充足則血液充足,頭髮就茂盛。)它充盈在骨骼之中,所有這十一臟腑的功能都取決於膽。心臟儲藏精神,肺臟儲藏魄,脾臟儲藏意念,(意念是思考而尚未確定歸屬的念頭。)肝臟儲藏魂,腎臟儲藏志向。(志向是決意且確定不變的意念。)心臟在情志上表現為喜悅,肺臟在情志上表現為憂愁,脾臟在情志上表現為思慮,肝臟在情志上表現為憤怒,腎臟在情志上表現為恐懼。心臟在聲音上表現為笑,肺臟在聲音上表現為哭泣,脾臟在聲音上表現為歌唱,肝臟在聲音上表現為呼喊,腎臟在聲音上表現為呻吟。(氣機鬱結就會呻吟。)心臟的孔竅開在耳朵,(也有說:心臟的孔竅在舌頭,腎臟的孔竅在耳朵。)肺臟的孔竅開在鼻子,脾臟的孔竅開在口,肝臟的孔竅開在眼睛,腎臟的孔竅開在大小便的排泄處。心臟的氣機與舌頭相通,心臟功能正常則舌頭能夠辨別五味;肺臟的氣機與鼻子相通,肺臟功能正常則鼻子能夠辨別香臭;脾臟的氣機與口相通,脾臟功能正常則口能辨別五穀的味道;肝臟的氣機與眼睛相通,肝臟功能正常則眼睛能辨別五色;腎臟的氣機與耳朵相通,腎臟功能正常則耳朵能聽到五音。心臟主導全身的血液循環,肺臟主導全身的皮膚毛髮,脾臟主導全身的肌肉,肝臟主導全身的筋膜,腎臟主導全身的骨髓。心臟對應的液體是汗,肺臟對應的液體是涕(鼻涕),脾臟對應的液體是涎(口水),肝臟對應的液體是淚,腎臟對應的液體是唾液。(這些是五臟轉化而成的液體。)心臟厭惡熱,肺臟厭惡寒,脾臟厭惡濕,肝臟厭惡風,腎臟厭惡燥。心臟與小腸相合,肺臟與大腸相合,脾臟與胃相合,肝臟與膽相合,腎臟與膀胱相合。(臟腑之間各有所合,它們之間是表裡關係。)肝臟屬於陽性臟器,其顏色為青色,對應的季節是春天,對應的天干是甲乙;心臟屬於陽性臟器,其顏色為紅色,對應的季節是夏天,對應的天干是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