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十五·數集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數集 (3)

1. 舉例

一,一人憂憤經旬,忽小便不禁。醫皆用補腎固脬之劑投之,一月而轉甚。士材云:六脈舉之則軟,按之則堅,此腎肝之陰有伏熱也。用豬膽炒黃連〔一錢。〕丹皮〔二錢。〕清肺經之伏熱,鹽炒苦參〔八分。〕清腎經之伏熱,白茯苓〔二錢。〕甘草梢〔六分。〕調雞腸末,與服六劑而安。

一醫云:既愈,當大補之。數日後仍復不禁。士材云:肝家素有鬱熱,得溫補而彌熾,遂以龍膽瀉肝湯加減,調雞腸末服之,四劑即止。更以四君子加黃連、山梔,一月而痊。

白話文:

一位病人因為憂慮憤怒,持續了許久,突然出現尿失禁的症狀。許多醫生都使用補腎固膀胱的藥物治療,但一個月後病情反而加重。一位名為士材的醫生診斷後說,患者的六脈摸起來軟弱無力,按壓則又堅硬,這說明腎臟和肝臟陰虛內有伏熱。他使用豬膽炒黃連、丹皮來清肺經伏熱,鹽炒苦參來清腎經伏熱,再加入茯苓、甘草梢,調和雞腸末,服用六劑後病人就痊癒了。

另一位醫生認為病人既然已經痊癒,就應該大補特補。但過了幾天,病人又出現尿失禁的症狀。士材醫生診斷後說,病人肝臟本來就有鬱熱,服用溫補藥物反而加重了病情,於是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調和雞腸末服用,四劑之後症狀就消失了。之後再用四君子湯加黃連、山梔,服用一個月後病人就完全康復了。

二,一婦患飲食不進,小便不禁。士材曰:六脈沉遲。水泉不藏,是無火也。用八味丸料,兼用異功散,加益智、肉桂二劑,數日而安。

白話文:

第二則案例:一位婦女患有飲食不進、小便失禁的毛病。醫生診斷後說:「她的脈象沉而遲緩,水分無法在體內停留,這是因為體內缺乏陽氣的緣故。」因此,醫生開了八味丸和異功散的藥方,並加入益智、肉桂兩味藥材,服用數日後,病人的症狀就痊癒了。

2.

淋者,欲尿而不能出,脹急痛甚,不欲尿而點滴淋瀝。仲淳云:此屬腎虛,兼有濕熱。丹溪則有五淋之分。氣滯不通,臍下悶痛者,為氣淋,溺血而痛者,為血淋,溺出如麵糊而痛者,為膏淋;溺出如砂石而痛者,為砂淋;此以火灼膀胱,溺陰凝結,煮海為鹽之象也。遇勞即小便淋澀而痛者,為勞淋。

但宜辨其因心勞、脾勞、腎勞之不同。凡治五淋,總宜壯水滋陰滲濕,分利小便為主;然虛各實異,宜補宜瀉臨症之頃,所當詳審。

五淋湯,〔自制。〕淋症主此加減。

生地〔壯水滋陰。血淋多用。〕二冬〔清肺氣,化及州都,小便自然順利。〕知母〔泄膀胱腎家之火,又能利水。〕黃柏〔利水竅澀痛。〕甘草梢〔止莖中作痛。〕牛膝〔獨用兩許煎飲,治小便不利,莖中痛甚者立效,血淋更宜。〕車前〔開竅通淋。〕茯苓〔滲濕利水。〕氣淋加沉香、鬱金;血淋,加茅根、藕汁;膏淋加川萆薢、川石斛;砂淋,加滑石末調服。〔滑可去著,為下石淋要藥,〕因房勞傷腎者,加枸杞、蓯蓉;〔取其滑潤。

白話文:

淋證的古代醫學解釋及五淋湯的應用

淋證,是指排尿不暢,尿液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伴隨著小腹脹痛、尿急等症狀。

仲淳認為,淋證是由於腎虛,同時伴有濕熱所導致。丹溪則將淋證分為五種:

  1. 氣淋: 患者小腹悶痛,排尿不暢,這是由於氣機阻滯不通所致。
  2. 血淋: 患者排尿時帶有血絲,同時伴有疼痛,這是由於血熱迫血下行所致。
  3. 膏淋: 患者排出的尿液如同麵糊般黏稠,伴有疼痛,這是由於膀胱濕熱,導致陰液凝結所致。
  4. 砂淋: 患者排尿時,尿液中夾雜著砂石,伴有疼痛,這是由於火熱灼傷膀胱,導致膀胱內陰液凝結成砂石所致。
  5. 勞淋: 患者因勞累而導致小便淋澀疼痛,需要根據勞累的部位區分是心勞、脾勞還是腎勞。

治療五淋證的總原則是:滋陰壯水,滲濕利尿。

五淋湯是治療淋證的常用方劑,其組成和功效如下:

  • 生地: 滋陰壯水,尤其適合治療血淋。
  • 二冬: 清熱化痰,利尿通淋。
  • 知母: 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 黃柏: 利水通淋,止痛消炎。
  • 甘草梢: 止痛,緩解莖中疼痛。
  • 牛膝: 利水通淋,止痛,尤其適合治療血淋。
  • 車前: 利水通淋,清熱解毒。
  • 茯苓: 滲濕利水,健脾益氣。

根據不同的淋證,可適當加減藥物:

  • 氣淋: 加沉香、鬱金。
  • 血淋: 加茅根、藕汁。
  • 膏淋: 加川萆薢、川石斛。
  • 砂淋: 加滑石末。滑石具有滑利通竅的作用,是治療砂淋的常用藥物。
  • 因房勞傷腎: 加枸杞、蓯蓉。

臨床上,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選擇適合的藥物和劑量。

〕因思勞心者,加柏仁,丹參;因勞倦傷脾者,加人參。

此方通治五淋,須隨症活法加減用之。按方書有冷淋一症,言是腎虛丹田有寒所致。余考《內經》云: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又《金匱》云:熱在下焦則尿血,亦令淋,秘不通。丹溪言淋雖有五,皆主於熱,此其常耳。

海藏瀉腎丸,〔見火。〕治或因懼泄強忍,或因思欲不遂,致敗精流溢閼塞竅道,澀痛異常者。〔外用吮法,或令御女一番,使敗精盡行送出。〕宜加牛膝、車前,火盛加知柏。

白話文:

對於思慮過度的人,可以加入柏仁和丹參;若是勞累傷及脾臟,則應加入人參。

這個方子能通用治療五種淋病,必須根據症狀靈活增減使用。按照古籍有提到冷淋一症,這是因為腎虛導致丹田有寒氣所引起。我查閱《內經》得知,如果胞宮移熱到膀胱,就會出現小便困難和尿血的情況。《金匱要略》也提到,在下焦熱氣會導致尿血,也會引起淋病,導致排尿不順暢。丹溪曾說,淋病雖有五種,但都是由熱引起的,這是常見的現象。

海藏的「瀉腎丸」,適用於因害怕失禁而強忍,或者因情慾未得到滿足,導致敗精滯留堵塞管道,引起疼痛異常的狀況。對此,可以外用吮吸法,或者讓女性進行一次性行為,讓敗精完全排出。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加入牛膝和車前,如果火氣過旺,則需要加入知柏。

此方下所列之症,即所謂精淋也,故宜滋陰通利為主。

淋症之脈,實大可療,澀小難醫。〔精血敗壞之徵。〕

白話文:

這個藥方列出的症狀,就是所謂的「精淋」,所以治療時應該以滋養陰液、通暢利導作為主要策略。

淋症的脈象,實在大的可以治療,而脈象澀小的則較難治療。[這是精血衰敗的徵兆。]

3. 舉例

一,一老人患淋,醫以五淋等劑投之,遂腹中痛如刀割,大便如注,小便仍點滴不通,六脈肺部獨大。余云:此肺移熱於大腸之症。用桑皮、紫菀、杏仁、蘇子、黃芩、橘紅、茯苓、甘桔,一劑腹痛減,大便稀,但小水仍不通利。用生地、枸杞、牛膝,補陰藥中加桑皮、紫菀、茯苓、車前,二劑痊愈。

二,一放出宮人,年逾三十,兩胯作痛,肉色不變,大小便中作痛如淋,登廁尤甚。立齋曰:此瘀血漬入隧道為患,乃男女失合之症也,難治。後潰不斂,又患瘰癧而沒。此婦出宮,為商人妾,可見在宮久懷憂鬱,既嫁又不能如願,是以致生此疾,愈見流注,瘰癧,乃七情氣血皆已損傷,不可用攻伐皎然矣。

白話文:

一位老人患了淋病,醫生用治療五淋的藥方給他服用,結果他肚子痛得像刀割一樣,大便像流水一樣,小便卻仍然滴滴答答地排不出來,六脈中只有肺部的脈象特別強。我說:「這是肺熱移到腸道的病症。」用桑皮、紫菀、杏仁、蘇子、黃芩、橘紅、茯苓、甘桔,一劑藥下去,腹痛減輕,大便稀了,但小便還是無法通暢。於是用生地、枸杞、牛膝補陰,同時加入桑皮、紫菀、茯苓、車前,兩劑藥後就痊癒了。

一位宮女出宮後,年紀超過三十歲,兩胯骨疼痛,肉色沒有變化,大小便時都像淋病一樣疼痛,上廁所時尤其嚴重。當時的醫生說:「這是瘀血浸入經絡導致的病症,是男女失和造成的,很難治癒。」後來病情惡化,潰瘍無法癒合,又患了瘰癧,最終去世。這個宮女出宮後嫁給了商人做妾,由此可見她長期在宮中懷抱憂鬱,嫁人後又不能如願,所以才患上這種病。病情不斷惡化,最後還發展成瘰癧,說明她的七情氣血都已受損,不能再用攻伐的藥物治療了。

按《精血篇》云: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精不出而內敗,小便道澀而為淋,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痛,愈痛則愈欲大小便,愈便愈痛,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或雖合而難孕。合男子多則瀝枯虛人,產多則血枯殺人,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白話文:

根據《精血篇》所說:如果在精氣未完全發育時就進行性行為,以求精氣流通,那麼身體的五個部位會出現不滿意的地方,未來可能會出現難以描述的疾病;如果陰部已經萎縮卻仍然渴望性行為,導致精氣無法排出而內部腐敗,小便通道會變得阻塞而引發淋病;如果精氣已經消耗,再進一步強迫它流出,那麼大小便通道會感到牽扯性的疼痛,疼痛會讓人更加頻繁地想要大小便,越是便後越感疼痛;女性到了天癸(指女性進入生育期)時期,若長達十年沒有與男性交合,就會造成生理失調,失調會導致舊的血液不能正常排出,新的血液可能會錯誤地循環,或者滲入骨骼,或者轉化成腫瘤,即使與男性交合也可能難以懷孕。

結合男性性行為過多,會導致體弱虛勞的人,生產過多則會導致血液枯竭而危及生命,從中可以看出對於精血的調養和使用的重要性,已經佔據了大半篇幅。

4.

濁症,有便濁、精濁之不同。便濁是便溺渾濁而不痛。赤者,濕熱在血分;白者在氣分。經所謂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者是也。譬之天氣,熱則水渾濁,寒則澄清。又如清水煎湯,則自然白濁耳。吳氏云:便濁乃胃中濕熱滲入膀胱所致。治宜理脾胃,清濕熱,兼補腎水。亦有因色欲傷腎,思慮傷心,勞役傷脾所致者。

精濁則牽絲黏膩,雖不便溺,亦時有之。此是腎水不足,淫火易動,精離其位,故漸漬而出。若多出不禁者,乃因房勞過度,關竅失合,不戒色欲,必死。總宜壯水滋陰為主,佐以酸收固澀之劑。其因思慮傷心者,天王補心、歸脾之屬,因勞倦傷脾者,補中益氣之類,可加斂澀之品以治之,仍宜兼補其腎,此治濁之大略也。

便濁效方,〔自制。〕治赤白濁。

川石斛〔清胃中濕熱。〕茯苓〔祛膀胱濕熱。〕米仁〔除濕健脾益胃。〕

川萆薢〔除濕、祛濁分清。〕生地〔腎為胃關,水髒得職,濕熱自去,赤者多用。〕天冬〔金為水源,肺氣清肅,小便自清。〕知母、黃柏〔瀉陰火,除濕熱。〕便濁不禁加蓮鬚、蓮肉,赤者再加白芍,可加水陸二仙膏。〔艾實生於水,金櫻子生於陸也。〕

白話文:

便濁效方

【自制】 治赤白濁。

藥方:

  • 川石斛:清胃中濕熱。
  • 茯苓:祛膀胱濕熱。
  • 米仁:除濕健脾益胃。
  • 川萆薢:除濕、祛濁分清。
  • 生地:腎為胃關,水髒得職,濕熱自去,赤濁者多用。
  • 天冬:金為水源,肺氣清肅,小便自清。
  • 知母、黃柏:瀉陰火,除濕熱。

加減:

  • 便濁不禁者,加蓮鬚、蓮肉。
  • 赤濁者,再加白芍。
  • 可加水陸二仙膏。

註解:

  • 艾實生於水,金櫻子生於陸,故稱水陸二仙膏。

此理脾胃,清濕熱兼補腎水之劑。濁症主此加減治之。

六味丸,左歸丸飲,〔俱見虛勞。〕

本方〔宜去滲泄助火諸品。〕加蓮鬚、蓮肉之屬。〔清心則淫火不動,固腎則精氣無遺。〕精流不禁,加五味〔酸以收斂。〕鰾膠〔黏以止滑。〕龍骨、牡蠣〔澀以固脫。〕

此二方皆壯水滋陰,加清心安神,佐以斂澀之劑。精濁者,隨宜加減採用。

天王補心丹,歸脾湯,〔俱見虛勞。〕

此因思慮傷心而致便濁精濁者,隨宜加減採用。

補中益氣湯,〔見泄瀉。〕

此因勞倦傷脾而致便濁精濁,隨宜加減用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兩種不同的情況導致的病症,並提到了相應的治療方法。

  1. 「此因思慮傷心而致便濁精濁者,隨宜加減採用。」:這種情況是由於過度思考或憂慮導致的心神受損,進而引起尿液混濁或精液混濁。針對這種狀況,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物的用量和組合進行治療。

  2. 「此因勞倦傷脾而致便濁精濁,隨宜加減用之。」:另一種原因是勞累過度傷害脾臟,導致同樣的尿液混濁或精液混濁現象。對於這種情況,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藥方的成分和劑量來進行治療。

這兩種治療方案都涉及到了「補中益氣湯」這種藥方。補中益氣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主要用於補充中氣、調節體內氣血,適用於多種因脾胃功能不調所致的症狀。在使用時,根據個體情況的不同,可以對藥方進行適當的增減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