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十五·數集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數集 (5)

1. 舉例

一,一人服五加皮酒,遂患大便秘結,四、五日來,腹中脹悶。用大黃〔一錢。〕通後又結。士材曰:腎氣衰少,津液不充,誤行疏利,是助其燥矣。以六味加人乳,〔一杯。〕白蜜〔一兩。〕三劑而通。

二,一老人大便燥結,胸中作悶。仲淳曰:此血液枯槁之候。用肉蓯蓉三兩,煎湯頓飲,大便通,胸中快然。

三,一人患脾約便艱。嘉言用胡麻、首烏、蓯蓉、山藥等,四劑即潤。蓋緣腸中少血多氣,與藥適宜,故效敏捷。

白話文:

一個人喝了五加皮酒之後,就便秘了,四五天來肚子脹悶。用大黃一錢通便後又便秘。醫生說這是腎氣衰少,津液不足,錯誤地使用疏利藥物,反而助長了燥熱。於是用六味地黃丸加人乳一杯,白蜜一兩,三劑就通便了。

另一個老人,大便乾燥便秘,胸悶。醫生說這是血液枯竭的徵兆。用肉蓯蓉三兩煎湯一次喝下,大便通了,胸中也舒暢了。

還有一個人患了脾胃虛弱,大便難解。醫生用胡麻、首烏、蓯蓉、山藥等藥材,四劑就潤腸通便了。這是因為腸中血少氣多,與藥物相宜,所以效果很快。

四,一宗室婦人,年幾六十,平生苦腸結病,旬日一行,甚於生產。服養血潤燥藥,則泥膈不快:服硝、黃通利藥,則若罔莫知,如此三十餘年。時珍診之,其人體肥盛而多憂鬱,時吐酸痰碗許,乃寬。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氣壅滯,有升無降,津液皆化為痰,水飲不能下潤腸間故也。

用牽牛末、皂莢煎湯泛丸與服,即便通利。自後但覺腸結,一服即順,亦不妨食,且復精爽。蓋牽牛能走氣分,通三焦,氣順則痰遂飲消,上下通快矣。

五,一人多素酒色病,下極脹痛,二便不通,不能坐臥,立哭呻吟者七晝夜。用通利藥不效。時珍曰:此乃濕熱之邪在精道,壅滯隧路,病在二陰之間,故前阻小便,後阻大便,病不在大腸、膀胱也。乃用楝實、茴香、穿山甲諸藥,入牽牛加倍,水煎服之,一劑而減,三劑而平。牽牛能達右腎命門,走於精隧,人所不知。

白話文:

四,有一位年約六十歲的宮室婦女,她一直患有腸結病,每隔十天才排便一次,比產婦分娩還痛苦。如果服用滋補血液和潤滑乾燥的藥物,會導致食道堵塞,不舒服;如果服用硝石和大黃等通暢消化的藥物,則感覺好像沒有效果,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三十多年。我時珍診斷,這位婦女體型肥胖,情緒多憂鬱,時常吐出一碗大小的酸痰,這是病情緩解的跡象。此外,她還有多種火病。這表示她的三焦氣體被阻塞,只有上升而沒有下降,津液都被轉化為痰,水分不能下流潤澤腸道。

我建議使用牽牛粉和皁角煎湯製成的丸藥來服用,這樣可以馬上讓腸道暢通。從那以後,只要感覺腸道阻塞,服用一次就能順暢,而且不會影響飲食,精神也會變得更清醒。因為牽牛可以流動氣體,通暢三焦,氣流順暢後,痰和水分就可以消除,上下都能暢通。

五,有一個人經常有過度飲酒和色慾的疾病,下腹部極度脹痛,大小便都不通暢,無法坐著或躺著,只能站著哭泣呻吟,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七天。試用通暢消化的藥物卻沒有效果。我時珍認為,這是因為濕熱邪氣在精道中積聚,阻塞了通道,病癥發生在陰部之間,所以前面阻礙小便,後面阻礙大便,問題不在大腸或膀胱。因此,我使用了楝實、茴香、穿山甲等藥物,牽牛的用量加倍,用水煎煮後服用。一劑後病情有所減輕,三劑後病情完全恢復。牽牛可以達到右腎的命門,流動於精道,一般人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2. 大便血

大便下血,血清者,謂之腸風;血濁者,謂之臟毒。蓋此風非外來之風,乃腸中熱極則生風也。毒非癰疽之毒,因大腸積熱,猝難開解,下血不止,故有臟毒之名也。按經言:結陰者,便血。蓋氣為陽,血為陰,邪熱結於陰分,故當便血。初起宜清熱涼血為主,久遠不愈,陰分大傷,當滋陰〔二地、龜甲。

〕養血〔棗仁、白芍。〕清熱〔銀花、麥冬。〕佐以酸斂收澀〔萸、味、首烏。〕引導〔或肚入蓮肉,或臟入槐花,煮爛為丸。〕之品。丹溪云:凡治下血,不可純用寒涼,必加辛味升舉藥為佐。虞氏云:人身精血,皆生於穀氣,脾胃統血,久病虛弱,必資歸脾、補中等湯,脾胃氣旺,則能攝血而不下行矣。

白話文:

大便下血的中醫解釋與治療

大便下血,血色清亮者,稱為腸風;血色混濁者,稱為臟毒。

腸風並非外來的風邪,而是腸道熱氣過盛而生風。臟毒也不同於癰疽的毒素,而是由於大腸積熱,一時難以疏解,導致下血不止,因此稱為臟毒。

醫書記載:陰氣凝聚,便會導致便血。 因為氣屬陽,血屬陰,邪熱積聚於陰分,便會出現便血的症狀。

治療初期,應以清熱涼血為主。 如果長期不愈,陰分受損嚴重,則需滋陰養血、清熱,並佐以酸斂收澀藥物,引導血止。

常用藥物:

  • 滋陰:生地黃、龜板
  • 養血:酸棗仁、白芍
  • 清熱:金銀花、麥冬
  • 酸斂收澀:吳茱萸、五味子、首烏
  • 引導:蓮子(可加入腹部)、槐花(可加入臟腑)煮爛製成丸劑。

丹溪先生說:治療下血,不可單純使用寒涼藥物,必須加入辛味升舉藥物輔助。

虞氏說:人體精血都來源於穀物之氣,脾胃統管血液。 如果長期患病,體虛乏力,就需要服用補脾、益氣的藥湯,使脾胃氣旺盛,才能收攝血液,不再下行。

雖方書論血,從下流為順,易治,若大下數升,形肉枯槁,面浮肢腫,喘息脾泄諸症悉至,正所謂輕則易治,甚則難痊。

槐榆生地湯,〔自制。〕治腸風臟毒下血。〔仲淳云:屬濕熱。〕

槐花,地榆,黃芩,銀花〔清熱除濕。〕生地,白芍,生雞子〔補陰涼血。〕甘草〔調和諸藥。〕荊芥〔能入血分。性升上行。炒焦。〕荷葉蒂〔補助脾胃,升發陽氣。〕熱甚,加犀角、黃連,或用豬臟丸服。〔另用槐花填入臟中煮爛。去槐花,搗和丸藥。取其引入大腸。〕

白話文:

雖然醫書中論述出血,認為從下方流出是順理成章,容易治療,但如果大量出血,導致形體消瘦,面容浮腫,四肢腫脹,喘不過氣,脾氣虛弱等症狀全部出現,那就正如俗話所說,輕微時容易治療,嚴重時就難以痊癒了。

槐榆生地湯,是自己配製的方劑,用於治療腸風臟毒下血。仲淳說:這個病屬於濕熱。

方劑組成:槐花、地榆、黃芩、銀花(清熱除濕);生地、白芍、生雞子(補陰涼血);甘草(調和諸藥);荊芥(能入血分,性升上行,炒焦);荷葉蒂(補助脾胃,升發陽氣)。如果病情熱重,可以加犀角、黃連,或者服用豬臟丸。另外,可以用槐花填入動物內臟中煮爛,去掉槐花,搗碎混合丸藥,利用這個方法將藥物送入大腸。

此方清熱除濕涼血。佐以升舉,便血初起者甚效。《廣筆記》載一方,治便血,或因酒毒發者。先用黃連酒炒為末,空心白酒調服三錢,忌葷腥,一日服後必腹痛,去血愈多;復用白芍一兩,白朮五錢,甘草三錢,同炒揀開、先以白芍煎服,腹痛自止;後用術草煎服必愈。補胃氣則陽明調,而便血自止。

廣筆記方,治腸風甚效。

人參〔一、二、三錢。〕黃耆〔蜜炙,三錢。〕甘草〔補氣以攝之。炙一錢。〕生地〔四錢。〕麥冬〔五錢。〕地榆〔涼血。以止之。酒洗。〕白芍〔酒炒。各三錢。〕當歸〔血去多,則補益之。〕萸肉〔各二錢。〕北五味〔血滑脫則酸斂之。八分。〕荊芥〔炒黑一錢。〕柴胡,白芷〔血下滲則升舉之。各五分。〕

白話文:

這個藥方能清熱除濕、涼血,再加入一些升舉的藥材,對於剛開始便血的人很有效。《廣筆記》中記載了一個治療便血的藥方,尤其適用於因酒毒引發的便血。先將黃連酒炒成粉末,空腹用白酒調服三錢,忌食葷腥,服藥後必會腹痛,血量也會增加;接著用白芍一兩、白朮五錢、甘草三錢,一起炒過後揀開,先煎服白芍,腹痛就會止住;再用白朮和甘草煎服,便能痊癒。補益胃氣可以調節陽明經,便血自然就會停止。

_廣筆記_中還記載了一個治療腸風非常有效的藥方:人參(一、二、三錢)、黃耆(蜜炙,三錢)、甘草(補氣以攝之,炙一錢)、生地(四錢)、麥冬(五錢)、地榆(涼血止血,酒洗)、白芍(酒炒,各三錢)、當歸(血流失多,則補益之)、萸肉(各二錢)、北五味(血滑脫則酸斂之,八分)、荊芥(炒黑一錢)、柴胡、白芷(血下滲則升舉之,各五分)。

此方補氣養血,滋陰清熱,酸斂升舉,諸法盡備,以治便血,自神效也。

八仙長壽丸,〔見虛勞。〕

宜加首烏〔益血而澀。〕白芍〔涼血而斂。〕蓮肉〔補脾止血〕女貞子,龜甲膠〔益陰除熱。〕可用槐花煮豬臟,〔法同上方。〕加黃蠟〔澀能止血。〕丸服。

此方滋陰養血清熱,佐以酸澀,便血久遠者宜之。或左歸丸飲,人參固本丸等方,俱可參酌上藥用之。一方、只用北五味、熟地等分為丸,服久必效,如虛人初起,胃弱難勝苦寒藥者,用以上等方,須去酸澀之品。

白話文:

這方子能補氣養血,滋陰清熱,酸斂升舉,功效齊全,專治便血,效果顯著。八仙長壽丸,適用於虛勞。可以加入首烏(益血止血)、白芍(涼血收斂)、蓮肉(補脾止血)、女貞子、龜甲膠(滋陰去熱)。可用槐花煮豬臟,方法同上方。另外,加黃蠟(澀能止血)製成丸劑服用。

此方滋陰養血清熱,輔以酸澀,適合長期便血者。也可以參考左歸丸、人參固本丸等方劑,加入上述藥材。單獨使用北五味、熟地等分製成丸劑,長期服用也會有效果。但如果是虛弱的人剛開始調養,胃弱難以承受苦寒藥物,就需要使用上述方劑,並且去除酸澀的藥材。

歸脾丸,〔見虛勞。〕

補中益氣湯,〔見泄瀉。〕便血過多,脾胃虛弱者,選而加減用之。

宜加蓮肉、糯米、白芍、麥冬、五味、龜甲之屬。

此二方皆補脾以統血之治法也。均宜加滋陰涼血酸斂之藥以治之。要之去血過多,陰分大傷,若但用補氣健脾溫熱等藥,則陽愈旺而陰愈消矣。

白話文:

歸脾丸,用於治療虛勞。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泄瀉。如果便血過多,脾胃虛弱,可以選擇此方並根據情況加減藥物。

可以加入蓮肉、糯米、白芍、麥冬、五味子、龜甲等藥材。

這兩種方劑都是通過補脾來止血的治療方法。都需要加入滋陰涼血、酸斂的藥物來治療。總之,出血過多,陰氣受損嚴重,如果只用補氣健脾溫熱的藥物,就會導致陽氣過盛,陰氣更加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