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脈主病詩》~ 正文 (4)
正文 (4)
1. 附錄運功規法
余輯《雜病源流》,凡脈症方藥,所以講明調治之者,似已詳備。然劉海蟾云:醫道通仙道,則修煉家導引運動之法,所以卻病延年者,未始不可助方藥所不逮。蓋既已卻病,自可延年。在修煉家固以延年為主,而欲求延年,必先卻病,在醫藥家則以卻病為主也。故《雜病源流》中,於每病方論後,有導引運動之法,可以卻此病,即附載於末,總期醫者、病者,展覽及之,以備採用,庶獲萬病回春也。但其法有專治一病者,既分載於各病之後,而又有總法數條,不必每病皆為遵用。
白話文:
我在《雜病源流》中,對所有症狀、方劑和藥物都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以便闡明治療的方法。然而,劉海蟾說:醫術與仙道相通,因此,修煉者導引、運動的方法可以治病延年,不失為藥物的輔助手段。因為只要治好了病,自然可以延年益壽。對於修煉者來說,延年益壽固然是主要目的,但想要延年益壽,必須先治好病,而對於醫藥學家來說,治病纔是主要目的。所以,《雜病源流》中在每種疾病的方劑論述之後,都附上了導引、運動的方法,可以預防這種疾病,即附載在後面,總的目的是讓醫生和病人展覽和學習,以便採用,期望大家都能夠百病消散,重獲健康。不過,其中有一些方法是專門治療某一種疾病的,既然在每種疾病之後都分載了,又有幾條總的法則,那麼不必每種疾病都遵照執行。
而時有必採取者,亦不必一病全用總法。而或有此病則用何法,彼病又用何法者,既不得贅列於各病之末,而又無處可以混入,故特附於此,如於各病運功中,見有宜用歸元、周天、艮背、行庭,及絛法、通關、滌穢等法者,查明此處所載諸法,應如何引運,遵而行之,無漏無遺,自可卻病,可延年也。
白話文:
偶爾需要使用的(功法),也不必在治療同一疾病時全部採用。有時用於治療某種疾病的(功法),可能不適用於另一種疾病。由於無法在每種疾病的後面都一一列出,而且又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插入,因此特別附錄於此。例如,在治療各種疾病時,如果發現需要使用「歸元」、「周天」、「艮背」、「行庭」、「絛法」、「通關」、「滌穢」等(功法),請參照此處記載的具體使用方法,遵照實施,這樣就不會遺漏任何(功法),自然能夠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2. 南北規中引
(諸法皆本《保生秘要》,系明俞俞道人曹士珩元白氏所著)
白話文:
(所有的方法都源自《保生秘要》这本书,该书是由明代的道士曹士珩所著)
凡人亡念奔馳,不思回頭,蓋不知有己。然學道初入門,及乎卻病初下手,每云先要築基煉己者,何也?己者,意中之土也,時時返念守中。然昆倉至於湧泉,周身前後之竅,雖各家傳授,各取其善,若能精守其一,皆可起病,不必得一望二,持兩可之見,而辯孰是孰非。
白話文:
一般人總是沉迷於奔波忙碌,忘記回頭反省,根本不知道有自己的存在。然而,學習道術的初入門者,以及開始治療疾病的初學者,都常說要先打好基礎,修煉自己。為什麼呢?因為「自己」就像心靈中的土壤,時時回歸本心,堅守中道。從頭頂百會穴到腳底湧泉穴,全身前後的穴位雖然各家有各家的傳授方式,各取其優點即可。假如能夠專心守住其中一個穴位,都能夠治療疾病。不必期望一覽所有穴位,持有一種猶豫不定的看法,爭論哪一種纔是對的。
余訣云:總之攝心歸一,專其一處,皆可止念,故取身中有後二竅為則,其歸元取用父母生人受氣之初,而能聚氣之原,運動周天,可參艮背通關之效。然艮背者,昔林子闡教為最,余受之家傳捷徑而更妙。若夫運動,則貫徹任督二脈,兼以導引,則神功爍見矣。
白話文:
我所傳授的祕訣是:總體來說,凝神專注於一處,就能止息雜念。因此,取身體上的後兩個穴位(尾閭、關元)為準則。歸元時取用父母生人的起始時機,能匯聚元氣的根源,運行周身,可比擬艮背通關的效果。然而,艮背這種方法,過去林子闡述得最為精妙。我承傳家學的捷徑,更加巧妙。如果要運行(氣血),則貫穿任脈和督脈,再配合導引術,神功妙用就能立刻顯現出來。
3. 南旋式
【歸元訣竅】,歸元者,父母生人受氣之初,剪斷臍帶,一點落根元也。有生之後,情欲雕琢,未免精耗氣散,不能返本,須求安土敦仁之法。蓋土者歸元也,人者仁也,以一點仁心,敦養於土,六根皆歸於元,心有所注,久久凝定,便覺真種常在,方可用意運行。行之之法,提意出上,斡旋造化,從左而右,先運臍輪,收而放,放而復收,以還本位,不離這個,念自歸真矣。
白話文:
歸元祕訣
歸元,是指父母生下人時的第一口氣,當臍帶剪斷時,那一小段落下了根,稱為元。在出生後,受到七情六慾的影響,容易消耗精氣,無法回復到本源。因此,需要尋找一種安穩、仁愛的方法。
「土」代表歸元,「人」代表仁愛。用一點仁愛之心滋養「土」,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會回歸到元。心有所專注,時間久了就能凝定,就會感覺到真正的種子始終存在,這時就可以有意進行運行了。
運行的具體方法是:將意念提升到頭頂,調動造化之力,從左到右運動。首先運轉臍輪,收縮放鬆,放鬆再收縮,回歸到本位,始終如此,念頭自然就能歸真了。
【周天】,先立安土守中,得訣純熟,後行周天,流通一身,散徹四肢滯氣。其法從前運於臍輪,由小而大,大而收小,依次而上,至璇璣穴向左臂打圈而下,至曲池,經內關溯掌心及指尖,圈出手背外關,而上肘後肩井,及大椎而下,運於尾閭,由上覆下過玉枕,逾崑崙泥丸面部,上鵲橋,降重樓,達胃口過臍,至玉柱,復氣海,行於右腿,歷膝關,由鞋勞穴穿足背,至指尖轉湧泉踵後,上運過陰谷,通尾閭,又圈至頂門,如前下鵲橋,依次送左腿,似右法而落湧泉,又升泥丸及璇璣穴右行,照左手轉過肩背,貫昆倉而下攝元海,如此將周身經脈宣暢,徐徐迴轉,但意至而氣相隨,是為有作之周天法,亦可與造化參。
白話文:
周天氣功法
第一步是立安土守中,將意念集中在丹田,熟練此訣後,再開始行周天,讓氣血暢通全身,疏散四肢的滯氣。
具體做法是:從臍輪運氣,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依次往上行,至璇璣穴後向左臂畫圈而下,到曲池,經內關,溯掌心及指尖,轉出手背外關,而上肘後肩井,及大椎而下,運於尾閭,由上覆下過玉枕,逾崑崙泥丸面部,上鵲橋,降重樓,達胃口過臍,至玉柱,復氣海,行於右腿,歷膝關,由鞋勞穴穿足背,至指尖轉湧泉踵後,上運過陰谷,通尾閭,又圈至頂門,如前下鵲橋,依次送左腿,似右法而落湧泉,又升泥丸及璇璣穴右行,照左手轉過肩背,貫昆倉而下攝元海,如此將周身經脈宣暢,徐徐迴轉,但意念所到,氣隨之運轉,這就是有作之周天法,也可以與自然規律參照運作。
4. 北旋式
【艮背訣竅】,易曰:艮其背。艮者,止也,其象屬土。背從北方水,屬於陰。心從南方火,屬於陽。人能以南火而投於北水之中,得以水火交而既濟,所謂洗心退藏於密也。蓋五臟六腑根蒂,皆繫於此。所謂止者,先立內念之正,而止外念之邪也。然大道貴無念,雖立正念亦是念也。
白話文:
艮背祕要
《易經》中說:「艮其背。」艮代表停止,它的性質屬土。背部在北方屬水,屬陰。心臟在南方屬火,屬陽。人能將南方的火投射到北方的水中,就能讓水火交融,達到既濟的狀態,也就是說將心靈洗滌乾淨,隱藏在深處。這正是所有五臟六腑的根源所在。所謂停止,是指先確定內心的正念,停止外在的邪念。不過,大道修行要求無念,即使是正念,也是念。
當明內外兩忘以忘而離亡,必先忘其外者,而後定其心,自忘其內也。故初學之士,靜坐片時,將萬慮掃除,凝神定志於本穴之中,背之腔子里,平心元虛處,初起口唸太乙救苦(咒四,)而漸歸於心、歸於背,存無守有,念茲在茲,有復冥於無,神自虛而靈矣。
白話文:
當你達到內外兩忘的境界,才能忘卻自身的存在。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先忘掉外物,才能讓心安定下來,進而忘記自己的內心。因此,初學者靜坐一段時間後,應將所有的雜念都清除,專注於身體的本穴(即背部脊柱中央的凹槽),讓心平靜下來。最初可以默唸「太乙救苦」咒語,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到心和背部,保持無為,卻又專注於存在。這樣反復練習,就能達到「有」與「無」之間的和諧統一,神明自然就會虛靈而顯現。
【行庭】吾身一小天地也,周身三百六十骨節,七孔八竅。一竅相通,竅竅光明,而乾旋坤轉。前屬於天,後屬於地。前從左旋,後運右轉。前後相通,周乎其天,則知人與天一矣。
白話文:
人體就像一個小型的宇宙,身上有三百六十塊骨頭,七竅八孔。各個孔竅相通,明亮光潔,就像天地旋轉一樣。前面與天相連,後面與地相連。前面從左旋轉,後面向右運行。前後相通,環繞著人體這個小天地,就可以明白人與天是一體的。
其法,從艮背守念,念而提出腔子,行其背數十回,復收歸腔稍空,又運行至兩腎之間,念刻許,從腎中意想,溯尾閭,起運上泥丸,經明堂、人中接下承漿,降重樓至於心臍之間,約下臍上三指為則,不前不後,不左不右之中,而為立極定樞。
白話文:
方法是:從「艮」字的背後守住念頭,守著念頭提出「腔子」,沿著背部運行幾十遍,然後收回到腔子中使其略微空虛,再運行到兩腎之間,守念片刻。從腎中用意識沿尾閭向上運行,經由「泥丸」、「明堂」、「人中」連接「承漿」,順著「重樓」向下運行到心臍之間,大約在下臍上方三指的位置。這個位置不向前不向後,不向左不向右,是為「立極定樞」。
懸一斗杓行於臍下一寸三分,斡旋上升,左轉於心之後,右旋下降於腎之前,循環不息,上行由背之北,下行由臍之南,如北極定樞,斗柄推旋者,若轉則以意隨之,不轉則以意引之,久而鍊度,所以混其氣,且所以和其神也。
白話文:
在肚臍下方一寸三分的地方,懸掛一個北斗勺,旋轉上升,在心臟後方左轉,再右轉下降至腎臟前方,不斷循環。上行時經過背部北方,下行時經過肚臍南方,就像北極星固定不動,北斗勺繞著它旋轉一樣。如果北斗勺轉動,就用意念跟著它,如果不轉,就用意念引導它轉動。長時間練習,就能混融氣息,調和精神。
【通關】,從北極定樞,斗柄大旋三遍,天地包羅,行於臍下,分開兩路,旋下兩腿之前,聯絡不至,雙行轉腳底,向後繞元海,上至命門會合,從右轉左,大旋三遍,從椎骨下分行兩肩,經肘後外關達掌心,循內關過肩井,由項後透泥丸,行明堂,漸落雙瞳,自面部下胸膈,會心窩,從左轉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臍下分開,循環遍體,周流運行。卯酉二辰行之,或九度,或二十一度而止,慎勿執著,若有若無,此所謂煉其形和其氣也。
白話文:
通關:
從北極點(天樞星)開始,北斗星柄大轉三圈,天地之間包羅萬物,行至臍下,分成兩路,旋轉至兩腿前方,卻不連接,雙行轉到腳底,向後繞過丹田(元海),上至命門會合,從右側轉到左側,大轉三圈,從脊椎骨下分行到兩肩,經肘後的外關穴通到手掌心,沿著內關穴過肩井穴,由後頸穿過泥丸宮,行走明堂,逐漸下降至雙瞳,自面部下達胸膈,會於心窩,從左側轉動下降,大轉三圈,像前面在臍下分開一樣,循環遍及全身,周而復始。
在卯(早上5-7點)和酉(下午5-7點)兩個時辰進行練習,或做九次,或做二十一次,不要刻板地執著於次數,時而有感時而無感,這樣就是鍛鍊形體和調整氣息。
【絛法】,從歸元注念起用意左邊,運絛過腰,從右旋上,至左肩膊,絛至胸前行旋過右膊,後下旋至腰,如法運數十回,而又復絛上行,周而復始,不必計籌,使前後融洽。或從艮背起手,轉絛而前,左右次序,會意行之。
白話文:
弔旗練法
練習弔旗時,先從歸元注念開始用意,用意於左側,將弔旗繞過腰部,從右側旋轉向上,到達左肩。然後弔旗從胸前經過,旋轉回到右側,再向下旋轉回到腰部。如此反覆運轉數十次,然後再將弔旗向上運轉,週而復始。
練習時不必刻意計算次數,讓前後動作協調。也可以從艮背(背部右上方)開始,將弔旗轉到前面。左右次序不拘,用意練習即可。
【滌穢】,其法,在胃口旋入,憑虛而行,運入大腸,由左繞右,迴旋九曲,以真氣滌垢,轉出穀道,噓往吸回,自右而左,旋出胃口,收歸元海,靜念刻許,以還本位。此法不宜輕用,凡送濁氣出穀道外,即隨念吸轉慎泄真氣。丹法有云,勿使尾閭墜,蓋謂此也。
白話文:
清除體內廢物
這種方法的做法是:從胃口進入,虛行而入,運轉到大腸,從左繞到右,迴旋九次,用真氣清除體內的污垢,排出穀道,吸回呼出,從右到左,旋出胃口,收回元海,靜心約一刻鐘,回到原位。
這種方法不宜輕易使用。每次排放濁氣出穀道,都應隨即吸回,小心不要泄漏真氣。煉丹術中提到,「不要讓尾閭掉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運規十二則】,身若安和氣不必運,宜當守靜定息,節飲除欲,則百病不生。若身稍有絲毫不快,宜速行運動,免氣久滯,積成大病。故設調養之功,用之須得其宜。然運法如風車樣,不疾不徐,皮裡膜外,挨次運去,可大可小,任意收而放,放而復收,男左女右,陰陽之分,一動一靜,天之行也。
行功之時,目視頂門,微露一線,迎天地之光,返照內景,勿全下視,免致昏沉馳念。
白話文:
十二運規
身體健康而心情平和時,不必特地運導真氣,應當保持身心的平靜安定,飲食有節,去除慾望,這樣就不會產生疾病。如果身體稍有不適,應該立刻進行運導,以免真氣長期停滯,積累成大病。所以,運導的方法必須根據需要適當使用。運導的方式就像風車轉動,不快不慢,從皮膚到肌肉,逐次運導。運導的範圍可以大可以小,可以隨時收斂或釋放,男性左側、女性右側,符合陰陽之分。一動一靜,猶如天體的運行軌跡。
卻病坐功,不比真修磨鍊,每按時坐香後,欲睡即睡,睡則病者精神完足。若心血少不寐,可定意想歸元,或依法運轉,神自安而寐矣。
白話文:
祛病坐功不像真修道人苦練,每次在規定期限打坐後,如果想睡就睡吧,一睡病人的精神就會恢復。如果心血不足難以入睡,可以專心意念歸於丹田,或按方法運轉氣血,心神自然安定而入睡。
開關之說,學者不必用意,候到自然通透。蓋靜中運用,無念自是水升,不然則為火矣。或腹中響聲,或兩腎微動,或背或眉端隱隱如蟻行,手足似一線冷風,皆現真境也。亦有陽火沖病根,腸內有聲,即有真意逐響運旋,撤而散之。
白話文:
關於打通經絡的說法,學習者不必花費心力,只要等到自然貫通。因為在靜坐中運用氣功,不用刻意就能自然地將氣升起來,否則會變成火氣。如果出現腹中響聲、兩腎微動、背部或眉毛隱隱有如螞蟻在爬的感覺、手腳像有一股冷風流動,這些都是真氣在運行。也有人是陽氣衝擊病根,腸內發出聲響,這時就會有真氣隨著響聲運轉,最後消散。
凡行氣過峽處或昆頂,須多旋繞數十匝,令氣浸灌為妙。閒時如不守前後二竅,懸心於空虛地,四大皆空,無人無我,極為養火之法。又名休息以養其氣。若運法無時度,則神敝疲,譬如伐兵勞頓,而又遇勁敵,豈不危乎。
白話文:
每次氣脈經過狹窄的路段或最高點時,需要旋轉數十圈,讓氣息充分灌注,這樣效果最佳。
平時如果不守住前、後兩個部位的神竅,而精神懸浮在虛空中,認為四大皆空、無我無他,這是助長火熱的修煉方法。也有人稱之為靜養,以養護氣息。
如果修煉不知節制,則精神會疲勞倦怠,就像疲憊的軍隊遭遇強勁敵人,豈不危險嗎?
觀燈玩月,目向外射則傷神,返照於我,多益於我,其他自可以類推。
卻病工夫,須立課程,逐日檢點,勿失其時,日日如是,提醒縝密,自不間斷而效。
白話文:
觀賞燈月時,如果目光一直往外看會傷害精神,應該把注意力收回來關注自身,這樣對自己更有好處,其他事情也可以依此類推。
要養成去除病痛的好習慣,必須設定固定的作息,每天檢查自己的狀況,不要錯過時機,天天都這樣提醒自己,保持謹慎細緻的心態,自然而然就不會中斷並且見到效果。
運氣當由後而前,以取西北方水而灌東南方火,不可逆此。或有傳法,各關節處,不必打圈,直行亦可,行後定要收歸元位。退欲火法,注念氣海,記數斡旋,或記運尾閭升降之法,邪火自散,大固元陽。
白話文:
運轉氣息應該從後部向前部,以此取西北方的水來灌溉東南方的火,不可逆此程序。
也有人傳授,各個關節處不必打圈,直線運行也可以。不過,運行過後一定要收歸元位。
如果想要消除虛火,就注視氣海穴,並記數斡旋,或記住運行尾閭升降的方法。邪火自然會消散,元陽也會大為鞏固。
入定看書,易於通悟,坐下止念為先,定神元海,不以目睹,而以心視,不以心視,而以內觀,蓋神有所斂,不至散於外,受益自無窮盡矣。
嘻笑場中,最易耗神,令人疲倦,得以內斂音聲,言語少減,或氣穴中發,神氣亦不覺其耗。
白話文:
專心致志地讀書,容易融會貫通。首先要放下雜念,靜坐,然後把精神集中在丹田。不要用眼睛看,而是用心去領悟,不要用心去領悟,而是用內心去觀照。這樣才能收攝元神,不至於散向外界,從中獲益無窮。
上丹田穴,最可養性,亦可注念,為藏神之府。運法,旋至鼻柱七竅之宗,斡行入內些些,則耳目口三寶,皆有靈矣。
想湧泉穴,最能健步行動,略得運法,血脈自可以漸漸流通,而不傷筋,省氣。
白話文:
上丹田穴是能夠滋養身心的地方,也可以集中注意力,那是儲存神識的所在。鍛鍊的方法是旋轉氣息到鼻樑的七竅中心,慢慢地向內運轉,那時候耳朵、眼睛、嘴巴這三個寶貝,都會變得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