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脈主病詩》~ 正文 (2)
正文 (2)
1. 浮
氣血有餘長脈見(長脈主有餘之病,)陽明熱勢自然深,若非陽毒(陽毒內蘊)癲和癇,即是焦煩壯熱侵。
浮而虛大為散(其象有表無里,有陰無陽,按之滿指,散而不聚,去來不明,漫無根柢,渙散不收。)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飲左關應軟散,右關軟散腫胻胕,散居兩尺魂當斷。
白話文:
氣血充足的時候,脈象會呈現長脈(長脈通常表示體內有餘的病症),這是因為陽明經有熱造成的。如果不是因為陽毒(陽毒蘊藏在體內)引起的癲癇,就是身體會感到焦躁煩悶、高燒不退。
浮脈如果呈現虛大無力,就是散脈(這種脈象表示病在表不在裡,體內陰氣有餘而陽氣不足,按下去感覺滿指,但是脈搏散而不聚,來去不明顯,沒有根基,渙散而不收斂)。
左手寸脈出現怔忡不安的現象,右手寸脈則出現多汗的情況,左手關脈軟弱無力且散,可能是有溢飲(體內有水液停滯)的問題。右手關脈軟弱無力且散,同時伴隨腿部或腳踝腫脹,散脈出現在兩尺脈,代表人的精神魂魄有渙散的危險。
2. 沉
(其象輕手不得,重手乃得,按至肌肉以下,著於筋骨之間。)
沉潛脈主陰經病,數熱遲寒滑有痰,無力而沉虛與氣,沉而有力積兼寒。(此首總言沉脈病。)
寸沉痰鬱(右寸病)飲停胸(左寸病,)關主中寒痛不通(左右關病同,)尺部濁遺精血冷(左尺病,男精冷,女血冷,)腎虛腰及下元痌。(右尺病。此首統言左右手沉脈病。)
沉而不及為短(其象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應手而回,短脈只見寸尺,若在關部,將上不接寸,下不接尺矣,故前人云,短不診關。)
短脈內虛真氣弱,三焦氣壅是真因,胃衰宿食多停滯,寸主頭疼尺腹疼(左右手同。)
沉而微軟為細(其象小於微而常有,細直而軟,指下尋之,往來如蠶絲。)
寸細應知嘔吐頻,入關腹脹胃虛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遺精號脫陰。(此首統言左右兩手細脈病。)
沉而弦長為實(其象舉手不絕,迢亙而長,不疾不徐,動而有力。血實則脈實。)
實脈為陽火鬱成,發狂譫語吐頻頻,或為陽毒或傷食(古云:脈實者,水穀為病,)大便不通或氣疼。(此首總言實脈病。)
寸心與面熱兼風(左寸實,心中積熱,口舌瘡,咽喉痛,)痰嗽中煩氣積胸(右寸實,胸膈中熱,痰嗽煩滿,)肝火(左關實,腹脅痛滿)脾虛(右關實,脾虛少食,又兼胃氣滯,伏陽蒸內)關上見,尺臍腹痛便難通(左尺實,小腹痛,小便澀,右尺實,臍下痛,例難或時下痢。此首統言左右手脈實病。)
沉極幾無為伏(其象極重,按之著骨,指下隱隱然。傷寒病一手伏曰單伏,兩手伏曰雙伏,不可以陽症見陰為診,乃火邪內郁,不得發越,陽極似陰,故脈伏也,必得大汗乃解。又夾陰陽寒,先有伏陰在內,外又感寒,陰盛陽衰,四肢厥逆,六脈沉伏,須投薑桂,脈乃復出。若太谿、衝陽皆無脈,則必死矣。
古云:伏為真氣不行,邪氣積伏。又云:痛甚者脈必伏。)
伏為霍亂食常停,蓄飲頑痰積聚真,榮衛氣凝(凝,閉也)而厥逆,散寒溫里莫因循。(此首總言伏脈病。)
憂鬱傷心神不守(左寸病,)胸中氣滯冷痰凝(右寸病),當關腹痛分寒食(左關伏,脅下有寒氣,血冷,腰腳痛。右關伏,中脘積塊痛,脾胃停滯,)尺部腹疼與疝疼(左尺伏,腎寒精虛,疝痛。右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旋中冷痛,此首統言左右手伏脈病。)
沉而有力為牢(其象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少弦,按之動而不移。牢而疾,必發熱,牢而遲,必發寒,遲疾不常,寒熱往來。)
牢為喘(氣)促(息)皮膚腫(兩寸病),心腹寒疼肝克脾(兩關病),癥瘕疝㿗猶可治,陰虛失血怎相宜(兩尺病,失血。脈宜沉細,反浮大而牢,是虛病見實脈,必死。此首統言左右手牢脈病。)
白話文:
[沉]象徵著脈搏輕觸摸不到,需用力按壓才能感知,位於肌肉之下,緊貼在筋骨之間。
沉脈主要反映的是陰經的病症,脈搏快速可能是由於體內有熱,緩慢可能代表有寒,滑脈表示有痰,如果沉脈無力,可能是氣虛,沉脈有力且有積聚感,同時伴隨寒意。
寸脈沉現,右側可能代表胸中有痰鬱結,左側可能是胸腔有飲液停留。關脈沉現,無論左右,都可能表示中焦有寒,導致疼痛不通。尺脈沉現,左側可能表示有濁物,遺精或血液冷淡,右側可能代表腎虛,腰或下腹部疼痛。
沉脈若不到達預期位置,即為短脈,表現為兩端弱,中間強,但未達到正常位置,一觸即回。短脈通常出現在寸脈和尺脈,如果出現在關脈,那會是上不接寸脈,下不接尺脈,所以古人說「短不診關」。
短脈表示體內真氣虛弱,可能是三焦氣滯所致,也可能表示胃功能衰退,食物消化不良。寸脈短可能引起頭痛,尺脈短可能引起腹部疼痛。
沉脈微軟,稱為細脈,比微脈更小,但是持續存在,細長且柔軟,就像蠶絲一樣,在手指下能感受到它的來回。
寸脈細,可能頻繁出現嘔吐,進入關脈可能表示胃虛,腹部脹大,尺脈細,可能丹田冷,導致瀉痢和遺精。
沉脈且弦長,稱為實脈,手感不斷,長而有力,既不快也不慢。血液充足,脈搏也會強烈。
實脈通常是由於陽火鬱積造成的,可能引起精神錯亂,頻繁嘔吐,或陽毒,或消化不良。
寸脈實,左側可能表示心臟和麪部有熱,伴有風感,右側可能表示胸中積熱,喉嚨痛;關脈實,左側可能表示肝火旺盛,右側可能表示脾虛,食慾不振;尺脈實,左側可能表示小腹痛,小便困難,右側可能表示臍下痛,常有下痢。
沉脈極致,幾乎無法感知,稱為伏脈。在極重的情況下,需要按到骨頭才能感覺到,手指下有隱約的脈動。
伏脈可能表示霍亂,食物消化不良,或體內有固執的痰液,積聚。衛氣凝結,導致四肢厥冷,需要散寒溫裏,不能拖延。
憂鬱傷心,神智不穩,可能表示左寸脈病;胸中氣滯,冷痰凝聚,可能表示右寸脈病;當關腹痛,分不清是寒還是食滯,可能表示左關脈病,或右關脈病;尺脈病可能表示腹部疼痛或疝痛。
沉脈且有力,稱為牢脈,類似沉脈和伏脈,實大而長,略帶弦狀,按下後不會移動。牢脈快速,可能發熱,牢脈緩慢,可能發寒,頻率不定,寒熱交加。
牢脈可能表示呼吸急促,皮膚腫脹,心腹寒痛,肝克脾;癥瘕疝痃可能可以治療,但陰虛出血,就不那麼適合了。
沉脈失去常態,稱為革脈,表現為沉硬實大,像按鼓皮一樣。革脈表示陰陽不調。
革脈可能結合芤脈和絃脈,表示寒與虛,可能是中風,濕感,脹滿,或是婦女半產,崩漏,或是男子營養不良,或夢遺。
沉脈更替,稱為代脈,表現為跳動中突然停止,無法自行恢復,然後再次跳動,再停止,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再次強烈跳動。
代脈可能是臟器功能衰退,腹部疼痛,下元損失,或是嘔吐,腹瀉,或是女性懷孕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