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敗血」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敗血,又稱敗毒,是指由於外感邪毒或內生毒邪侵襲人體,導致正氣虛衰,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失和,出現一系列全身性症狀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敗血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高熱、煩躁、口渴、大汗、神昏譫語、四肢抽搐、皮膚出血、便血、尿血等。

根據病情的輕重,敗血可分為輕、中、重三型。輕型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乏力、食欲不振、大便乾燥等症狀;中型患者除上述症狀外,還可出現口渴、煩躁、尿黃、便秘等症狀;重型患者則會出現高熱、神昏譫語、四肢抽搐、皮膚出血、便血、尿血等嚴重症狀。

敗血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常用中藥有黃連、黃芩、大黃、赤芍、丹參、生地黃、玄參、牛膝、當歸等。

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拔罐、推拿等外治方法進行治療。

敗血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個人清潔,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
  2.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3. 在流行季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涼。
  4. 一旦出現發熱、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世醫得效方》:「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到七分,去滓,食前熱服,為末服亦可。若平常血氣不調及常服,只用本方。春加當歸,夏加芍藥,秋加川芎,冬加地黃,各一兩半,日二三服。妊婦作惡生寒,面青,不思飲食,憔悴,陳皮、枳殼、白朮、茯苓、甘草。產後敗血築心,地骨皮、芍藥。
  • 2.《奇效良方》:「亦治血痢疾不止,痛難忍,宜加阿膠艾葉煎服,名六物湯。如氣虛血海不調,服一月不妨也。若產後被驚氣滯,種種積滯敗血,一月內惡物微少,敗血作病,或脹或疼,胸膈脹悶,或發寒熱,四肢疼痛,加玄胡索沒藥香白芷,與四物等分為細末,淡醋湯或童子小便酒調下。
  • 3.《濟陰綱目》:「_大全_,云:凡產後發熱,頭痛身疼,不可便作感冒治之,此等多是血虛,或敗血作梗,宜以和平之劑與服,必效,如玉露散,或四物湯加北柴胡等分煎服(等分法,乃善守法)。若便以小柴胡湯及竹葉石膏湯之類,竟不救者多矣。
  • 4.《濟陰綱目》:「_海藏方_,四物湯加玄胡索、沒藥、白芷,治產後敗血作痛。(此所加幾種藥,少有差等,在自擇之)
  • 5.《秘珍濟陰》:「—,周身上下走注疼痛無定,此因敗血入經,宜四物湯(方見調經)加烏藥、香附。
▼ 展開更多

十全大補湯

  • 1.《驗方新編》:「產後衝任損傷,氣血虛憊,舊血未盡,新血不斂,相併而下,日久不止,漸成虛勞者,大補氣血,使舊血得行,新血得生。不可輕用固澀之劑,使敗血凝聚變為癥瘕,及為終身之害,用十全大補湯(見前調經門)。如小腹刺痛者,四物湯加元胡索、蒲黃(炒)、乾薑(炒)各等分煎服。
  • 2.《胎產指南》:「產後惡露不止,因衝任損傷,氣血虛憊,舊血未盡,新血不斂,相併而下。當大補氣血,使舊血行而新血生,不可輕用固澀之劑,致敗血凝聚,變為癥瘕,成終身大患,十全大補湯主之。
  • 3.《婦科秘書》:「產後惡露不止,非如崩症暴下之多也。由於產時傷其經血,虛損不足,不能收攝,或惡血不盡,則好血難安,相併而下,日久不止,漸成虛勞。當大補氣血,使舊血得行,新血得生,不可輕用固澀之劑,致敗血聚為癥瘕,反成終身之害,十全大補湯主之。如小腹刺痛者,蒲索四物湯主之。
  • 4.《萬氏女科》:「問云:云者何?曰:產後衝任損傷,氣血虛憊,舊血未盡,新血不斂,相併而下,日久不止,漸成虛勞。當大補氣血,使舊血得行,新血得生。不可輕用固澀之劑,使敗血凝聚,變為癥瘕,反成終身之害,十全大補湯主之。如小腹刺痛者,四物湯加玄胡索、蒲黃(炒)、乾薑(炒)主之。

酸棗仁湯

  • 1.《婦人大全良方》:「療產後因驚,敗血衝心,昏悶發狂,如有鬼祟,宜用《局方》大聖澤蘭散(除是自合者,方有效)加好辰砂,研令極細,每服加一字許,煎酸棗仁湯調下,一服可安。
  • 2.《濟陰綱目》:「_大全_,云:療產後因驚敗血衝心,昏悶發狂,如有鬼祟,宜用《局方》大聖澤蘭散,加好辰砂研令極細,每服加一字許,煎酸棗仁湯調下,一服可安。
  • 3.《校註婦人良方》:「產後顛狂,乃敗血上衝,用大聖澤蘭散加砂仁末三分,煎酸棗仁湯調下。或硃砂二錢,研細,以乳汁調和,入紫項活地龍一條,滾二三沸去之,入酒,再用重湯煮溫,分三服。
  • 4.《赤水玄珠》:「產後顛狂,乃敗血上衝,用大聖澤蘭散加砂仁末三分,煎酸棗仁湯調下。或硃砂為末二錢,乳汁調和,入紫項活地龍一條,滾二三沸,去之,入酒,再用重湯煮溫,分三服。

小柴胡湯

  • 1.《雜病源流犀燭》:「勞瘧者,以真元不足,表裡俱虛,或作勞,或房勞所致,故病發於陰,即久瘧也,其症寒熱甚微,寒中有熱,熱中有寒,最難調治(宜補中益氣湯酌加鱉甲、牛膝、首烏)。瘴瘧者,感受山嵐濕澗之毒氣,以至敗血瘀心,瘀涎聚脾,故乍寒乍熱,迷困發狂,或哂而不言,嶺南最多此症(宜小柴胡湯加大黃、木香)。

逍遙散

  • 1.《痰癘法門》:「又有婺婦尼僧,室女庶妾,或男患失榮失精,皆志不得伸,思不得遂,積想在心,思慮傷脾,脾敗血虧,遍身結核,最為難治,宜先養心血,次開鬱結,益腎安神疏肝快膈,如逍遙散、歸脾湯、益氣養榮湯,俱加香附、青皮、山梔、貝母、木香之類是也。
  • 2.《痰癧法門》:「又有婺婦尼僧,室女庶妾,或男患失榮失精,皆志不得伸,思不得遂,積想在心,思慮傷脾,脾敗血虧,遍身結核,最為難治,宜先養心血,次開鬱結,益腎安神疏肝快膈,如逍遙散、歸脾湯、益氣養榮湯,俱加香附、青皮、山梔、貝母、木香之類是也。

歸脾湯

  • 1.《痰癘法門》:「又有婺婦尼僧,室女庶妾,或男患失榮失精,皆志不得伸,思不得遂,積想在心,思慮傷脾,脾敗血虧,遍身結核,最為難治,宜先養心血,次開鬱結,益腎安神疏肝快膈,如逍遙散、歸脾湯、益氣養榮湯,俱加香附、青皮、山梔、貝母、木香之類是也。
  • 2.《痰癧法門》:「又有婺婦尼僧,室女庶妾,或男患失榮失精,皆志不得伸,思不得遂,積想在心,思慮傷脾,脾敗血虧,遍身結核,最為難治,宜先養心血,次開鬱結,益腎安神疏肝快膈,如逍遙散、歸脾湯、益氣養榮湯,俱加香附、青皮、山梔、貝母、木香之類是也。

吳茱萸湯

  • 1.《資生集》:「慎齋按:已上二條,序產後有呃逆方證也。《經》云:病深者,其聲噦,噦即呃逆也,諸病見之為惡候。況產後犯此,有虛無實,有寒無熱矣。立齋必兼熱實論,殊謬。若古方治產後呃逆,又兼敗血,瘀停胃逆,用丁香豆蔻散,煎桃仁吳茱萸湯下之,病機又不可不知。

炙甘草湯

  • 1.《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冒者立罄,故曰竭。陰陽並脫故稱難治。此與婦人倒經敗血出於口鼻者,固自不同,鄙意當用大劑炙甘草湯以復既亡之陰,復重用龍、牡、薑、附以收散之陽,或能於十百之中,挽救一二。此亦仲師言外之微旨也。

生化湯

  • 1.《醫學集成》:「敗血成癱,生化湯加連翹、銀花、乳香、沒藥。
  • 2.《成方便讀》:「生化湯,當歸身(六錢),川芎(四錢),炮姜(五分),桃仁(五分),炙甘草(五分),治產後惡露不行,腹中疼痛等證。夫產後血氣大虛,固當培補,然有敗血不去,則新血亦無由而生,故見腹中疼痛等證,又不可不以去瘀為首務也。
  • 3.《盤珠集胎產症治》:「敗血入肺,坐不能臥,生化湯合失笑散,或六君子湯合失笑散。(和二十四、補一、攻七)
  • 4.《婦科秘書》:「又或因脾胃素弱,中氣本虛,敗血亦少,氣乏血阻,不能盡下,其症乍痛乍止,痛亦不甚,不可用大黃等藥攻之,反增別病,加減八珍湯主之,或生化湯多服數帖亦效。
  • 5.《盤珠集胎產症治》:「敗血流入肝經,急飲童便,下生化湯。
▼ 展開更多

小薊飲子

  • 1.《秘珍濟陰》:「小腹痛乃敗血流入膀胱,若尿止澀痛出血,小腹不痛,此內熱也,宜服小薊飲子。

六君子湯

  • 1.《醫學入門》:「嘔吐因敗血乘虛入胃脹滿者,六君子湯加澤蘭葉、赤芍、乾生薑;腹脹胃氣不和者,桔梗、半夏、陳皮等分,姜煎服;脾脈弦者,三白湯加乾薑、陳皮、黃耆、滑石、甘草;飲食成積痞者,內炙散,睹睆丸。霍亂吐瀉,煩渴肢冷者,理中湯加陳皮,麥門冬,姜煎;厥冷者加附子;渴者,五苓散;轉筋者,木萸散。
  • 2.《盤珠集胎產症治》:「敗血入肺,坐不能臥,生化湯合失笑散,或六君子湯合失笑散。(和二十四、補一、攻七)

抵當湯

  • 1.《校註婦人良方》:「一產婦患前症,或用抵當湯,敗血已下,前症益甚,小腹重墜,似欲去後。余謂此脾氣虛而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溫補脾氣,重墜如失,又用六君子湯而安。

失笑散

  • 1.《證治針經》:「)所貴徐參。敗血上衝有三,如果衝心多死,(用花蕊石散,或琥珀黑龍丹,如雖悶亂,不至顛狂者,失笑散加鬱金。)沖胃則五死五生,(五積散,或平胃加薑、桂;不應,送來復丹。)沖肺則十全一二。(人參、蘇木,甚則加芒硝。右惡露上攻,及敗血上衝二條,本張氏潞玉。
  • 2.《羅氏會約醫鏡》:「_失笑散_,治產後敗血攻心,暈迷不省,腹脹刺痛,亦消瘀血下衣。
  • 3.《產孕集》:「若敗血不下,成塊作痛,俗謂之兒枕痛,乃血瘕也,宜失笑散(方見拯危篇)、立效散。
  • 4.《古今醫案按選》:「汪石山曰:餘一日莊居,一鄉人踵門哀懇,道其妻產後數日,喘促不能臥,痰與血交湧而上,日夜兩人扶坐,稍側身壅絕,乞救療之。余以意度,新產後血氣脾胃大虛頓損,故虛痰壅盛,而敗血乘之,犀角、六君子加失笑散,一服痰血俱下,喘亦立止。次日來謝云,諸病皆去,止不能食耳,與參苓白朮散調理全愈。
  • 5.《產孕集》:「若敗血不下,成塊作痛,俗謂之兒枕痛,乃血瘕也,宜失笑散(方見拯危篇)、立效散。
▼ 展開更多

桃仁承氣湯

  • 1.《退思集類方歌注》:「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少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燥渴,忽忽如狂,至夜發熱;及瘀血胃痛,血結胸中痛,瘧疾實熱夜發,痢疾畜血急痛;並能治敗血留經,通月事。
  • 2.《醫方考》:「《內經》曰:通因通用;又曰:暴者奪之。故用大黃、芒硝之鹹寒以盪滌邪熱;用桃仁之苦以逐敗血;甘草之甘以調胃氣。乃桂枝則辛熱物也,用之者何?經曰:微者逆之,甚者從之,故用其引大黃、芒硝直達瘀熱之巢穴,乃嚮導之兵也。
  • 3.《古今名醫方論》:「治血結胸中,手不可近,或中焦蓄血,寒熱,胸滿,漱水不欲咽,善忘,昏迷,如狂者。此方治敗血留經,通月事。
  • 4.《醫學從眾錄》:「或因挫跌,外傷腫痛,或敗血凝滯而不去,痛止而又作者,以桃仁承氣湯,加附子、穿山甲,甚效。至於督脈為病,尺寸中央俱浮(三部俱浮),直上直下(弦長之象),主腰強痛;帶脈為病,關部左右彈,主腰溶溶如坐水中,須用針灸之法。《李瀕湖奇經考》極有發明,宜熟讀之。
  • 5.《退思集類方歌註》:「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少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燥渴,忽忽如狂,至夜發熱;及瘀血胃痛,血結胸中痛,瘧疾實熱夜發,痢疾畜血急痛;並能治敗血留經,通月事。

八珍湯

  • 1.《竹林女科證治》:「產後浮腫有敗血停積,以致營衛阻滯,運行失度,面目四肢浮腫者,宜芎歸湯加血餘炭、荊芥、牛膝、瞿麥,血行則腫自消,有氣血大虛,肢體浮腫者,不可利水,宜八珍湯。若水氣浮腫必發嗽,小便必數,治當利水,宜宣氣湯。
  • 2.《明醫指掌》:「產後敗血停蓄,上干於心,心氣閉塞,故舌強不能言語者,八珍湯。產後內因痰氣鬱滯,閉目不語,用好白明礬一錢為末,白沸湯調服。

生地黃湯

  • 1.《婦人大全良方》:「上生料五積散加桃仁煎亦妙。此藥逐敗血,去風濕。

參蘇飲

  • 1.《女科經綸》:「郭稽中曰:產後惡露不快,敗血停凝,上熏於肺,亦令喘急,但服奪命丹,血去而喘自定。又產後敗血衝心,胸滿上喘,命在須臾,服血竭散,或參蘇飲。治產後血入於肺,面黑髮喘欲死,人參一兩,蘇木二兩。
  • 2.《資生集》:「郭稽中曰:產後惡露不快,敗血停凝,上熏於肺,亦令喘急,但服奪命丹,血去而喘自定。又產後敗血衝心,胸滿上喘,命在須臾,服血竭散或參蘇飲,治產後血入於肺,面黑髮喘欲死,人參一兩,蘇木二兩。
  • 3.《資生集》:「慎齋按:已上四條,序產後有發喘之證也。產後發喘,有虛實之分。敗血入肺,汙血感寒,此屬於實也,參蘇飲、奪命丹、血竭散,下之而愈。若去血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主,孤陽上浮,此血脫而氣不歸元也,非大劑人參生脈散與生化湯加桂、附莫療,誤以風痰汙血為治,是速之斃矣。

小續命湯

  • 1.《濟陰綱目》:「_大全_,云:產後熱悶氣上,轉為腳氣者何。答曰:產臥血虛生熱,復因春夏取涼過多,地之蒸濕,因足履之;所以著為腳氣,其狀熱悶掣瘲,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可服小續命湯(方見後中風條)兩三劑必愈,若醫者誤以逐敗血藥攻之,則血去而疾愈增矣。

五皮散

  • 1.《丹溪治法心要》:「產後水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少佐蒼朮、茯苓,使水自利。產後,敗血乘虛流注經絡,腐壤成水,四肢面目浮腫,切不可用導水氣藥,先用五皮散加牡丹皮三五服,次以局方調經散二三十帖,效,其血自行而腫消也。五皮散,五加皮、地骨皮、生薑皮、桑白皮、茯苓皮加牡丹皮煎服。

五積散

  • 1.《古今醫鑒》:「一、凡新產之後,宜以五積散祛除敗血,補生新血,調和營衛,滋養臟腑,使陰陽不相勝負,邪氣不能相干,則無寒熱之患。又治新產氣虛,或外感寒邪,頭疼身痛,發熱惡寒,或但發熱者,並用米醋少許同煎,本方去麻黃,熱甚加黃芩。
  • 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評曰:乍寒乍熱,榮衛不和,難以輕議。若其敗血不散,豈止入脾肺二臟耶?大抵一陰閉一陽,即作寒熱,陰勝故寒,陽勝故熱,只可云敗血循經流入,閉諸陰則寒,閉諸陽則熱,血氣與衛氣解則休,遇再會而復作,大調經散、五積散入醋煎。
  • 3.《濟陰綱目》:「_又如神湯_(即生料五積散加桃仁)逐敗血,去風濕。
  • 4.《校註婦人良方》:「_如神湯_,即生料五積散加桃仁,逐敗血,去風濕。
  • 5.《校註婦人良方》:「產後乍寒乍熱,由血氣虛損,陰陽不和。若陰勝則乍寒,陽勝則乍熱,宜用增損四物湯。若因敗血不散,腹內作痛,宜用奪命丹,後用增損四物湯,隨病加減。無擇云:敗血流閉諸陰則寒,流閉諸陽則熱,用大調經散、五積散。
▼ 展開更多

固經丸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第十四論曰:產後腹脹悶、嘔吐不定者何?答曰:敗血散於脾胃,脾受之,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得受納水穀而生吐逆。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療之,病與藥不相干,轉更傷動正氣,疾愈難治,但服抵聖湯。

復元通氣散

  • 1.《胎產指南》:「又敗血流入腰腎,痛如錐刺,宜服,復元通氣散,。
  • 2.《秘珍濟陰》:「若敗血流入腎經,帶脈阻塞,腰痛其症脹痛如刺,時作時止手不可近,宜服復元通氣散。

蠲痹湯

  • 1.《本草衍句》:「薑黃 (辛苦溫)入肝脾之經理血中之氣破血除風消腫治痹(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蠲痹湯五痹湯皆用之)產後敗血而攻心三氣作痛於手臂(得肉桂治寒厥胃痛產後癥瘕)

三聖散

  • 1.《奉時旨要》:「大股痛之症,喜按者,肝腎虛寒而濕氣痹著也,四觔丸等;痛不可按者,敗血也,川芎肉桂湯,或舒筋三聖散,酒調服;婦人產後,多有此症,宜加穿山甲、桃仁;若寒熱而腫痛者,須防發癰。若有濕熱者,痛處必腫,而沉重不能轉側,二妙散加羌、防、升、柴、木、草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