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3)

1. 蓐勞

黃耆,鱉甲(各一兩),牛膝(七錢半),人參(用人參更佳),白茯苓,當歸,白芍,桑寄生,麥門冬(去心),熟地黃,桃仁,桂心,甘草(各半兩),續斷(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先以豬腎一對去筋膜,以水兩大盞,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一盞,去豬腎薑棗,然後入藥末二錢,蔥白三寸,烏梅一個,荊芥五穗,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晚食前溫服,神效。(此十全大補湯去川芎、白朮,加鱉甲、牛膝、寄生、續斷、桃仁、麥冬六味,以治蓐勞,有去舊生新之意,而寄生主產後余疾,用豬腎者,以胎繫於腰,故皆借之以為補助耳)

胡氏牡丹散,治產後虛羸,發熱自汗,欲變蓐勞,或血氣所搏,經候不調,或寒熱羸瘦。

當歸,白芍,人參,五加皮(五加皮去賊風惡血腰脊痛),地骨皮(各半兩),牡丹皮(三錢),桂心,沒藥(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酒各半盞,如不飲酒,只用水一盞,開元錢一枚,麻油蘸之(開元錢、麻油莫解),同煎七分,去滓,通口服,煎不得攪,吃不得吹。

黃耆煮散,治產後蓐勞,肌膚黃瘦,面無顏色,或憎寒壯熱,四肢痠疼,心煩頭痛。

鱉甲(醋炙),黃耆(各一兩),牛膝(七錢半),當歸,白芍,熟地黃,人參,白茯苓,麥門冬(去心),桑寄生,桂心,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豬石子一對去脂膜,切破,先以水一盞入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七分,去石子薑棗,卻下藥五錢,更煎至四分,去滓,空心晚食前溫服,二滓並煎。(此方較前人參鱉甲散少桃仁、續斷,於煎法又少蔥白、烏梅、荊芥,要知有瘀則兼破瘀,有風則兼治風,寒則兼寒,熱則兼熱,無定一也)

豬腰子粥,治產後蓐勞發熱。(此不藥之藥,所謂穀肉果菜,食養盡之也)

豬腰子一個去白膜,切作柳葉片,用鹽酒拌,先用粳米一合,入蔥、椒煮粥,鹽醋調和,將腰子鋪碗底,以熱粥蓋之,如作盫狀,空心服之。

白話文:

蓐勞

第一方:

將黃耆、鱉甲各一兩,牛膝七錢半,人參(最好用人參)白茯苓、當歸、白芍、桑寄生、去心的麥門冬、熟地黃、桃仁、桂心、甘草各半兩,續斷二錢半,全部研磨成細粉。

每次服用時,先將一對豬腎去除筋膜,用兩大碗水、半份生薑和三枚紅棗一起煎煮至剩一碗,撈出豬腎、薑和棗。然後加入藥粉二錢,蔥白三寸,烏梅一個,荊芥五穗,一起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在空腹或晚餐前溫服。效果很好。

(這個方子是十全大補湯去掉川芎和白朮,加上鱉甲、牛膝、桑寄生、續斷、桃仁、麥門冬六味藥,用來治療產後虛勞,有去除舊疾、產生新生的意思。桑寄生主要治療產後遺留的疾病,使用豬腎是因為胎兒附著在腰部,所以用豬腎來作為輔助。)

第二方:胡氏牡丹散

用來治療產後虛弱消瘦、發熱自汗,可能轉變成產後虛勞,或是氣血互相搏擊、月經不調,或是寒熱交替、身體消瘦的情況。

將當歸、白芍、人參、五加皮(去除五加皮的祛除風邪、惡血、腰脊痛的作用)、地骨皮各半兩,牡丹皮三錢,桂心、沒藥各二錢,全部研磨成細粉。

每次服用二錢,用水和酒各半碗,如果不能喝酒,就只用一碗水,加入一枚開元錢(用麻油浸泡過)一起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一口喝下,煎藥時不能攪拌,喝的時候不能吹氣。

第三方:黃耆煮散

用來治療產後虛勞,皮膚黃瘦、面色蒼白,或是感到寒冷發熱、四肢酸痛、心煩頭痛等症狀。

將醋炙鱉甲、黃耆各一兩,牛膝七錢半,當歸、白芍、熟地黃、人參、白茯苓、去心的麥門冬、桑寄生、桂心、炙甘草各半兩,全部研磨成細粉。

每次服用時,先將一對豬睾丸去除脂肪膜,切開,用一碗水加入半份薑和三枚紅棗,煎煮至七分,撈出豬睾丸、薑和棗。然後加入藥粉五錢,繼續煎煮至四分,去除藥渣,在空腹或晚餐前溫服,煎煮兩次藥渣一起服用。

(這個方子比之前的人參鱉甲散少了桃仁和續斷,煎煮方法也少了蔥白、烏梅和荊芥。要知道有瘀血就兼顧活血化瘀,有風邪就兼顧祛風,寒就兼顧溫熱,熱就兼顧清熱,沒有固定的模式。)

第四方:豬腰子粥

用來治療產後虛勞發熱。(這是不用藥的食療方法,所謂用五穀肉類蔬菜水果來進行食養。)

將一個豬腰子去除白膜,切成柳葉片狀,用鹽和酒拌勻。先用一合粳米,加入蔥、花椒煮成粥,用鹽和醋調味。將腰子鋪在碗底,用熱粥蓋住,像蓋被子一樣。在空腹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