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序

回本書目錄

1.

夫醫者,活人之事,而亦殺人之機也。今天下醫書亦繁多矣,未盡其變,紙上陳言,何足為用?設沉疴當前,醫士環視,生之乎?殺之乎?曰殺之也。何以明其然也,拘泥古方,以療今疾,如此者,醫殺之耳。男子無論矣。女子之情,隱微難見,病不自知,而一委於醫,醫又不能得其隱微,望聞問無有焉,一憑於脈,脈其可盡憑乎?惟是妄意揣度,聊復從事焉。嗟乎,此何等事,而竟以意度之,想當然乎哉?然隱微亦難言矣。

從其隱而隱之,則無乎不隱。如倉公之診女子,知其思欲不遂,脈出魚際一寸是也。從其顯而顯之,則無乎不顯。如婦人因夫不歸而發狂疾,哭泣無時,詬詈無度,醫者迎而奪之,拔劍砍之,彼則匍伏不敢仰視,久之愈矣是也。岳武穆云: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兵法也,亦醫法也。

吾因是而又知天一生水之義矣。水能生人,亦能殺人,故禹之治水也,窮其源而疏之,因其勢而利導之,自無氾濫之患。禹非能治水也,因水以治水也。人能知禹之治水,則知所以治婦女之科矣。故《濟陰綱目》一書,其立論自調經始,有綱領,有原委,有條貫,有分疏。一病之中,三致意焉;一方之設,細詳釋焉。

得其隱微,能盡其變,使人閱之,一團生氣浮於紙上,詎非活人之書哉!雖曰濟陰,而實所以扶陽也。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陽施陰化,而醫道之能事畢矣。吾非能知醫也,而因醫以知醫,故重為訂之,以廣仁人之心而已。雖然,喻指為月,指終非月,讀者因指識月焉可也。

時康熙乙巳歲孟冬月西陵憺漪子汪淇右子甫題於孝友堂別業

白話文:

醫者,本是救人性命的,但同時也可能成為奪人性命的工具。現今世上的醫書雖然很多,卻沒有窮盡所有變化,書上寫的都是些陳舊的說法,又有什麼用呢?假設遇到疑難重症,醫生們圍著病人看,是能救活他呢?還是會害死他呢?我認為是會害死他。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們拘泥於古老的藥方,用來治療現在的疾病,這樣做只是加速病人的死亡罷了。男子尚且如此,女子的情況就更複雜了,她們的情緒隱藏得很深,難以被察覺,有病也不自知,完全依賴醫生診斷。而醫生又不能了解她們隱藏的病情,問診、望診都無法做到,只憑把脈來判斷,脈象又怎麼能完全憑信呢?醫生們只能隨意猜測,勉強行事。唉!這可是關係人命的大事,怎麼能隨意猜測、想當然呢?然而,隱藏的病症確實難以捉摸。

如果從隱藏的角度去探究,那就會無處不隱藏。例如,倉公診斷女子時,能知道她是思慮過度、心願未遂,從她的脈象在魚際一寸處顯現出來,就是一個例子。如果從顯現的角度去觀察,那就會無處不顯現。例如,有婦人因為丈夫不歸家而發狂,整天哭泣、無止盡地謾罵,醫生上前,突然奪過她的東西,拔劍假裝要砍她,她就立刻嚇得趴在地上不敢抬頭,過了一會兒病就好了。這就像岳飛說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兵作戰如此,治病救人也是如此。

我因此更加明白了「天一生水」的道理。水能滋養生命,也能奪人性命。所以大禹治水時,會追溯水的源頭,疏通河道,順應水的流勢加以引導,這樣就沒有水患了。大禹並不是真的能治理水,而是順應水的特性來治理水。人們如果能理解大禹治水的道理,就能懂得如何治療婦女的疾病了。所以《濟陰綱目》這本書,從調經開始立論,有綱領,有來龍去脈,有條理,有詳細的分析。對於一種疾病,會多次深入探討;對於一個藥方,會詳細解釋。

如果能掌握病情的隱微之處,並能靈活應變,使人讀了這本書,能感受到書中充滿生機,那這就真是一本活人濟世的書了!書名雖然叫「濟陰」,但實際上是為了扶助陽氣。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產生;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化生。陽氣施布,陰氣化育,醫學之道的功能就全部體現出來了。我並不是真的懂得醫術,只是透過醫學來認識醫學的道理,所以重新加以訂正,只是為了廣施仁愛之心罷了。雖然,書中所寫的道理就像是指著月亮讓人看,但指頭終究不是月亮,讀者應該透過書中的文字去領悟其中的真諦。

時值康熙乙巳年孟冬月,西陵的隱居者汪淇右子甫題寫於孝友堂的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