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論經主衝任二脈
良方,論曰:岐伯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
白話文:
好的方子提到:女子七歲時腎氣旺盛,開始換牙和長髮;到了十四歲左右,天癸(促進生殖功能的物質)到來,任脈通暢,太衝脈也開始活躍。
盛,月事以時下。天,謂天真之氣;癸,謂壬癸之水,故云天癸也。然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常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也。若遇經行,最宜謹慎,否則與產後症相類。若被驚恐勞役,則血氣錯亂,經脈不行,多致勞瘵等疾;若逆於頭面肢體之間,則重痛不寧;若怒氣傷肝,則頭暈脅痛嘔血,瘰癧癰瘍;若經血內滲,,則竅穴淋瀝無已。凡此六淫外侵,而變症百出,犯時微若秋毫,成患重於山嶽,可不畏哉。(任脈主任一身之陰血,太衝屬陽明,為血之海,故穀氣盛,則血海滿而月事以時下。天真天一也,天一之氣,升而為壬陽,降而為癸陰也。三旬一見者,為一小會之周天,此其常也。然有大會中會之不同,故又有三月一行,一年一行之變異,究其盈虧之義則一也。甚有數年不行,而一行即受娠者,又超於理之外矣,豈醫藥能為哉)
白話文:
身體健康,月經就會按時來潮。天,是指天真的氣息;癸,是指壬癸之水,所以稱之為天癸。沖脈是血海,任脈掌管孕育,這兩條脈絡暢通無阻,經血慢慢積滿,按時來潮,通常每隔三十天來一次,就像月亮盈虧一樣。如果正好趕上月經來潮,最應該謹慎小心,否則會和產後症狀相似。如果受到驚嚇恐懼,或者勞役過度,則血氣混亂,經脈不通,容易導致勞瘵等疾病。如果逆行於頭面肢體之間,則會疼痛不止。如果怒氣傷肝,則會頭暈脅痛嘔血,還會出現瘰癧癰疽。如果經血內滲,,就會竅穴淋漓不止。凡是這六種邪氣侵犯,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開始時微不足道,但發展成重病就會像山嶽一樣沉重,豈能不讓人畏懼。
任脈是統領全身陰血的經脈,太衝穴屬於陽明,是血的海洋,所以穀氣充足的時候,血海就會充盈,月經就會按時來潮。天真就是天一,天一之氣,上升為壬陽,下降為癸陰。三十天來一次月經,是一個小周天,這是正常的。但是,由於大會和中會的不同,所以有時會出現三個月來一次,一年來一次的變化,但盈虧的道理是一樣的。甚至有的人好幾年都不來月經,但來一次就懷孕了,這就超出了常理之外,豈是醫藥能夠控制的。
2. 論心脾為經血主統
薛立齋,曰:經云: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東垣先生所謂脾為生化之源,心統諸經之血。誠哉是言也。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苟或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則月經不調矣。大抵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用苦甘之藥,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脾氣化液而生血,即水入於經,其血乃生之意,此榮出中焦也,故曰生化之源。心統血者,脾氣化液入心而變見為血也,故雖心之所主,亦借脾氣化生,故不可不知)
白話文:
薛立齋說:經典中說:飲食進入胃中,精氣遊走溢散,上升輸布到脾臟,脾臟之氣散佈精華,上行歸於肺臟,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液精華四處佈散,五臟經絡並行運作。東垣先生所說的脾臟是生化之源,心臟統領諸經之血。這句話真是太有道理了。心脾平和,則經期正常,如果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就會導致月經失調。總的來說,血液生於脾土,所以說脾臟統管血液。凡是血病都應該使用苦甘之藥,以助陽氣,而生陰血。(脾氣化液而生血,就是水液進入經絡,血液就產生了,這是營血出於中焦,所以說脾臟是生化之源。心臟統領血氣,脾氣化液進入心臟而轉變為血液,所以雖然心臟主管血液,但也借用脾氣的化生,所以不可不知)
3. 論脾胃生血
薛立齋,曰:血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五臟,灑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則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故雖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於脾,補脾和胃,血自生矣。凡經行之際,禁用苦寒辛散之藥,飲食亦然。(知水穀之精氣,是生血之本,則知脾胃是生血之源。故脾胃不健,而血不生者,不可專主四物矣)
白話文:
薛立齋說:血是水穀精華,調和五臟六腑,在男性則轉化為精,在女性則上可成為乳汁,下可成為月經。所以雖然心主血,肝藏血,但都統攝於脾,補養脾胃,血自然就會生長。凡是經期期間,禁止使用苦寒辛散的藥物,飲食也一樣。(知道水穀精氣是生血的根本,那麼知道脾胃是生血的源頭。因此,脾胃不健康,而血不生的情況下,不能單只服用四物湯。)
4. 論經不調由風邪客於胞中
陳氏,曰:婦人月水不調,由風邪乘虛客於胞中,而傷衝任之脈,損手太陽少陰之經。蓋衝任之脈,皆起於胞中,為經絡之海,與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經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然月水乃經絡之餘,苟能調攝得宜,則經應以時矣。(《千金》云婦人經行如斯,亦有為風所客者,可不知謹與。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男子少精,女子不月。此則又兼小腸而言,然小腸不過與心相合,豈可混解,故當以《素問》為是)
白話文:
陳氏說:婦女月經不調,是由於風邪乘虛侵入胞中,而損傷衝任脈,損傷手太陽少陰經。衝任脈皆起於胞中,為經絡之海,與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陰心經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然而月水乃經絡之餘,倘能調攝得宜,則經應以時而至。《千金》中說,婦女月經如此,也有為風邪侵襲所致,不可不知謹慎防護。經雲:二陽之病發心脾,男子少精,女子不月。此則又兼及小腸,然而小腸不過與心相合,豈可混淆解釋,故應以《素問》為是。
5. 論三月一來為居經
脈經,云:師曰:脈微血氣俱虛,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為可;否者,此為居經(此言脈微氣血兩虛之居經),三月一來。曰: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澀則血氣無餘。衛不足,其息短,其形躁。血不足,其形逆,榮衛俱虛,言語謬誤。趺陽脈浮而澀,澀則衛氣虛,虛則短氣,咽燥而口苦,胃氣澀,則失液。少陰脈微而遲,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澀則血不來,此為居經,三月一來。(此言寸脈微澀,及胃脈浮澀,陽下生陰之居經。)問曰:婦人妊娠三月,師脈之,言此婦人非軀,今月經當下,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衛浮而大,榮反而弱,浮大則氣強,反弱則少血,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衛降榮竭,陰為積寒,陽為聚熱,陽盛不潤,經絡不足,陰虛陽往(一作實),故令少血。時發灑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數,多唾涎沫,此令重虛,津液漏泄,故知非軀。畜煩滿血,月稟一經,三月一來,陰盛則瀉,名曰居經。(謂右脈浮大,左脈反弱也。)(蓋女子尺脈宜盛,今反見弱,是榮不足於下也。寸口衛脈浮大者,衛氣盛於上也,經曰至陽盛地氣不足,故曰反也。舉寸以該尺耳,此言陽脈浮大,陰脈反弱之居經)
白話文:
*《脈經》記載,老師說:脈搏微弱,氣血兩虛,年輕人是因為失血所導致,如果是嬰兒下痢就可以治癒;否則就是「居經脈」(這句話說明脈搏微弱,氣血俱虛而有的「居經」),每隔三個月發作一次。說:寸口脈微弱而澀,微弱是說明衛氣不足,澀是說明血氣缺乏。衛氣不足,他的呼吸短促,神態煩躁。血氣不足,他的神態乖戾,榮衛俱虛,言語錯亂。趺陽脈浮而澀,澀是說明衛氣虛,虛則氣短,咽喉乾燥而口苦,胃氣澀,就是津液不分泌。少陰脈微弱而遲緩,微弱是說明沒有精氣,遲緩是說明陰中寒冷,澀是說明血脈不通暢,這是「居經」,每隔三個月發作一次。(這句話說明寸脈微弱而澀,以及胃脈浮澀,陽下生陰的「居經」。)
問道:婦人懷孕三月,老師診脈,說這個婦人不是懷孕,這個月的經期應該到了,她的脈搏是怎麼樣的?憑什麼區別呢?老師說:寸口脈衛氣浮而大,榮氣反而弱,浮大則氣強,反弱則血少,孤陽獨行,陰不能吸,二氣不調,衛降榮竭,陰聚積寒冷,陽彙聚熱能,陽盛不滋潤,經絡不足,陰虛陽實,所以導致血少。時常打噴嚏,咽喉乾燥出汗,或者小便混濁次數多,多吐口水,這是導致重虛的症狀,津液漏出,所以知道不是懷孕。積聚煩悶滿血,月經每月一次,每隔三個月發作一次,陰盛則瀉,稱為「居經」。(說是右脈浮大,左脈反弱。)(女子尺脈應該盛大,現在反而顯得弱,是榮氣不足於下。寸口衛脈浮大的,衛氣盛於上,經典記載至陽盛則地氣不足,所以說是反。列舉寸脈也包含尺脈,這句話是說陽脈浮大,陰脈反弱的「居經」。)
6. 論師尼寡婦異乎妻妾之治
羅謙甫,曰: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別制方者,蓋有謂也。此二種寡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嘗讀《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寒熱,眾醫皆以為寒熱病。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得也,何以知?診其脈,肝脈弦出寸口,是以知之。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以思室,女人血盛以懷胎也。夫肝,攝血者也。吳厥陰肝脈弦出寸口,上魚際,則陰盛可知,故知褚氏之言,信有謂矣。(此專主肝經而言,以相火寄於肝也,男女之欲,皆從此出。觀天地之氣,始於春,則知欲之義,必由於肝也。鳥獸孳尾亦然。故治此者,當以柴胡湯為法)
白話文:
羅謙甫說:宋朝褚澄治療師尼寡婦的方劑,有其道理。這兩種寡居的人,陰多陽少,欲心萌芽而多不遂,所以陰陽交爭,忽冷忽熱,很像溫瘧,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癆病。我曾經讀過《史記·倉公傳》,其中記載濟北王侍人韓女,患有腰背寒熱的疾病,所有的醫生都認為是寒熱病。倉公說:這個病是因得不到男子而引起的,怎麼知道的?診她的脈,肝脈弦出寸口,因此知道的。因為男子以精為主,婦女以血為主,男子精盛而思念房事,女人血盛而懷孕。肝主藏血。吳厥陰肝脈弦出寸口,上至魚際,那麼陰盛可知,所以知道褚氏所說的話,確實有道理。(這專門針對肝經而言,因為相火寄於肝,男女的慾念,都由此產生。觀察天地之氣,始於春天,就知道慾念的意義,必定源於肝。鳥獸的繁殖也是如此。所以治療此病,應以柴胡湯為法)
7. 論調經當抑氣
濟生方,論曰:《內經》云:百病皆生於氣。經有所謂七氣,有所謂九氣。喜怒憂思悲恐驚者,七氣也;七情之外,益之以寒熱二證,而為九氣也。氣之為病,男子婦人皆有之,惟婦人血氣為患尤甚。蓋人身血隨氣行,氣一壅滯,則血與氣並,或月事不調,心腹作痛;或月事將行,預先作痛;或月事已行,淋漓不斷,心腹作痛;或遵腰脅,或引背脊,上下攻刺,吐逆不食,甚則手足搐搦,狀類驚癇;或作寒熱,或為癥瘕,肌肉消瘦,非特不能受孕,久而不治,轉而為瘵疾者多矣。(其抑氣治法,須隨證採後方治之,故此不備列)
白話文:
《濟生方》中提到,《內經》說:所有的疾病都是由氣引起的。經文中提到七種氣和九種氣。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就是七種氣;除了七種情緒之外,再加上寒證和熱證這兩種證候,就成了九種氣。氣引起的疾病,男女都有,但婦女因血氣而引起的疾病尤為嚴重。人體的血是隨著氣而流動的,氣一旦鬱結停滯,血就會和氣一起鬱結,可能會導致月經不調,心腹疼痛;或者月經即將來臨,提前出現疼痛;或者月經已經來臨,淋漓不斷,心腹疼痛;或者疼痛從腰部延伸到脅部,或者延伸到背部,上下攻刺,嘔吐不思飲食,嚴重時手腳抽搐,狀似驚癇;或者出現寒熱,或者形成癥瘕,肌肉消瘦,不僅不能懷孕,時間久了不治療,轉變成癆病的也很多。(抑氣的治療方法,需要根據具體的證候來採用相應的方劑治療,因此這裡不作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