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4)

1. 虛羸

產寶,云:產後虛羸者,皆由產後虧損血氣所致,須當慎起居,節飲食,六淫七情,調養百日,庶保無疾。若中年及難產者,毋論日期,必須調養平復,方可涉喧,否則氣血復傷,虛羸之證作矣。

薛氏,曰:前證產傷氣血者用八珍湯,飲食傷胃者用四君子湯,停食傷脾者用六君子湯,勞傷元氣者用補中益氣湯。若暖氣覺有藥味者,此藥復傷胃也,但用四君子湯,徐徐少飲,以調脾胃,若胃氣一健,血氣自生,諸證自愈矣。

大全,云:冷勞者,產則血氣勞傷,臟腑虛弱,而風冷客之(若為氣血虛,則為本氣虛而寒,即無風冷客之而亦寒也,治者須知不足有餘),冷搏於血氣,血氣不能溫於肌膚,使人虛乏疲頓,致羸損不平復。若久不平復,風冷入於子臟,則胞臟冷,使人無子。(初感為寒,久則為熱,若果胞冷,即本氣虛,熱者即血虛)

薛氏,曰:前證若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湯,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補虛湯,治產後一切雜病,只大補氣血為主。

人參,白朮(各一錢),黃耆,川芎,陳皮(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此方以中氣元氣為主,而無血藥者,必脾胃虛而本元不足也,其血藥只用川芎,又於補氣中以行肝血,抑血脫益氣補脾生血之良方也)。(誤矣,指白虎湯而言)熱輕,倍加茯苓;熱甚,加炒黑乾薑三分。

黃耆四物湯,新產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能伐生髮之氣,只以黃耆易芍藥,為補虛之要藥。

黃耆,當歸,川芎,熟地黃(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服。氣虛,加參朮茯苓甘草;發熱,加乾薑;自汗多者,少用川芎,勿用茯苓,倍加蜜炙黃耆;口渴,加五味子麥門冬;腹痛者,非白芍不可,雖新產亦用,但以酒炒不妨,(黃耆易芍藥者,即補血湯以黃耆為君之義,所謂氣能生血,血不能生氣,而芍藥有殺伐之性,無生長之能,故去之。加減法妙,多用酒炒,助生氣也,乃丹溪法)

十全大補湯,治產後血氣未復,形體虛弱,發熱惡寒,不能飲食。

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炒),熟地黃(各一錢),肉桂,甘草(各五分)

上銼,加生薑五片,棗三枚,水煎服。(惡寒者陽虛,發熱者陰虛,此八物之用也,肉桂能通榮衛而和陰陽,猶諸侯之命圭,使通兩家之好也)

當歸羊肉湯,治產後雖無疾,但覺虛弱,兼心腹痛,即宜服之。

肥羊肉(一斤,去脂),當歸(五兩),黃耆(四兩),生薑(六兩)

上先以水一斗煮羊肉,取汁八升,後下三味,煮取二升五合,分為四服(本草云:人參黃耆與羊肉同功。又謂羊肉補形,蓋有形之物者血,而參耆益氣,羊肉補形,似有懸殊,烏可同語。然有形生於無形,故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則羊肉參耆二而一者也,而四味有氣有血,能補能行,故無疾亦宜服也)。

白話文:

【虛羸】

產寶方記載,產後身體虛弱都是因為生產時損失大量血氣造成的。產婦必須小心生活作息,飲食適度,遠離六淫七情,調養百日,這樣才能確保身體健康無病。對於中年產婦或是難產者,無論時間多久,都必須等到身體完全恢復才能開始正常活動,否則氣血再次受損,就會出現虛羸的症狀。

薛氏提到,產後傷害氣血的症狀可以使用八珍湯,飲食傷害胃部的使用四君子湯,食物停滯傷害脾臟的使用六君子湯,過度勞累傷害元氣的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服用藥物後感到噁心,可能是藥物對胃部造成傷害,這時應該使用四君子湯,少量頻繁地飲用,以調理脾胃,只要胃氣強健,血氣自然會恢復,所有症狀也會隨之痊癒。

大全記載,冷勞的產生,是因為產後血氣勞損,臟腑虛弱,加上風寒侵襲。風寒與血氣相互作用,使得血氣無法溫暖肌膚,導致人體虛弱疲憊,身體機能無法恢復。如果長時間無法恢復,風寒進入子宮,會讓子宮變得寒冷,影響生育能力。

薛氏再提到,對於血氣虛弱的症狀,使用八珍湯;血氣虛寒使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使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使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使用八味湯;肝脾血虛使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使用加味歸脾湯。

補虛湯,專門治療產後各種疾病,主要功能是大補氣血。

人參、白朮(各一錢)、黃耆、川芎、陳皮(各五分)、甘草(炙,三分)。以上藥材研磨,加入生薑三片,水煎服。若病情較輕,可以增加茯苓的份量;病情嚴重,則可以加入炒黑乾薑三分。

黃耆四物湯,新產婦不可使用芍藥,因為它性質寒涼,會傷害新生的氣血,可以將黃耆代替芍藥,作為補虛的重要藥材。

黃耆、當歸、川芎、熟地黃(各等分)。以上藥材研磨,每次服用四錢,水煎服。若氣虛,可以加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若發熱,可以加入乾薑;若是自汗多,則應減少川芎的份量,不要使用茯苓,增加蜜炙黃耆的份量;若是口渴,可以加入五味子、麥門冬;若是腹痛,則需要使用白芍,即使在產後也可以使用,但是必須用酒炒過,黃耆代替芍藥的意義,就在於黃耆具有補血的作用,而芍藥具有斬伐的性質,沒有滋養的作用,所以被排除在外。

十全大補湯,治療產後血氣未恢復,身體虛弱,發熱畏寒,無法進食。

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炒)、熟地黃(各一錢)、肉桂、甘草(各五分)。以上藥材研磨,加入生薑五片,棗三枚,水煎服。畏寒是陽虛的表現,發熱是陰虛的表現,此藥方就是為了調和陰陽,肉桂能夠調和榮衛,就像諸侯的命圭,使兩家關係良好。

當歸羊肉湯,治療產後雖然無疾病,但是感覺虛弱,同時伴有心腹痛,適合服用。

肥羊肉(一斤,去除脂肪)、當歸(五兩)、黃耆(四兩)、生薑(六兩)。先用水十鬥煮羊肉,取汁八升,然後加入其他三種藥材,煮取二升五合,分成四次服用。本草記載,人參、黃耆和羊肉功效相同。羊肉能夠補充形體,因為有形的東西是血液,而人參、黃耆能夠補充氣血,羊肉補充形體,似乎有很大的差異,但是有形的東西是由無形的東西產生的,因此形體不足的人需要溫補氣血。所以羊肉和人參、黃耆是相輔相成的,四味藥材有氣有血,能夠補充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即使沒有疾病也適合服用。

如果發現惡露未盡,可以加入肉桂三兩;惡露排出過多,可以加入川芎三兩;如果感到寒冷,可以加入茱萸一兩;如果有氣滯,可以加入細辛二兩;如果有熱,可以加入生地黃汁二合。

黃雌雞湯,治療產後虛弱腹痛。

小黃雌雞(一隻,去除翅膀、腳、頭、羽毛、腸胃,切成小塊)、當歸、白朮、熟地黃、桂心、黃耆(炒,各半兩)。先用水七杯煮雞,直到剩下三杯,每次使用一茶杯的雞湯和四錢的藥材煎煮,每天服用三次。肝臟屬於巽木,雞屬於巽畜,雌雞是陽中之陰,黃色是己土的正色,產後肝臟虛弱,血氣不足,因此選擇雌雞來補充,顏色的正色符合脾臟的需求。這個藥方的藥材主要是補血氣,因此稱為補虛羸。治療腹痛主要在於桂心。

產寶方,治療產後虛弱,無法生成肌肉。

黃耆(炒)、當歸、白芍(炒)、人參(各三分)、桂心、甘草(炙)、川芎、生薑(各四分)、大棗(十二枚)。以上九種藥材用水七升煮至剩三升,分成三次溫服。這個藥方是十全大補湯的變化,去除地黃、白朮、茯苓,可能是為了避免痰濕和氣滯,以及淡滲洩氣。

最後一個藥方,治療產後虛勞,骨節疼痛,頭痛,汗流不止。

黃耆(三兩)、當歸、人參、生薑(各二兩)、淡豉(三合)、豬腎(二枚)、粳米(三合)、薤白(三合)。先用水十五升煮豬腎,取六升,加入其他藥材煮取二升,分成三次服用。這個藥方和前面的羊肉湯互為表裡,後面四味藥材特別好,因為它們能夠幫助胃氣,內通榮衛三焦,外達頭目皮毛。先天之氣生於腎,後天之氣生於脾,元神生於二氣之前,是一種無法命名的物質,它的德行藏而不露。這個藥方使用人參回元氣到無何有的地方,使用當歸和黃耆在元氣的入口處產生氣血,豬腎和粳米補充脾腎的氣血,生薑、豆豉、薤白通達神明,清除邪穢,讓血液循環暢通,養護全身,治療各種疾病。因此對於骨痛、頭疼、自汗等症狀,有邪則散,無邪則補,能夠隨感隨應,對於治療產後虛勞,值得認真思考。另一個藥方,煮豬腎,加入蔥、豆豉,像平常一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