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5)

1. 虛羸

若覺惡露不盡,加桂三兩;惡露下多,加川芎三兩;有寒,加茱萸一兩;有氣,加細辛二兩;有熱,加生地黃汁二合。

釋曰:所加五法,分兩多寡,皆有意義。若川芎之治惡露下多,陰中升陽也,有氣之加細辛,辛以散肝也,余可類推。

黃雌雞湯,治產後虛羸腹痛。

小黃雌雞(一隻,去翅足頭羽腸肚,細切),當歸,白朮,熟地黃,桂心,黃耆(炒,各半兩)

上先以水七盅煮雞,至三盅,每用汁一盅,藥四錢煎,日三服。(肝屬巽木,雞屬巽畜,雌雞者,陽中之陰,黃色者,己土之正,產後肝虛血弱,故取以補之,色之正,脾之宜也,其所配藥總以血氣為主,故曰補虛羸也。其治腹痛,全在桂心)

產寶方,治產後虛羸,不生肌肉。

黃耆(炒),當歸,白芍(炒),人參(各三分),桂心,甘草(炙),川芎,生薑(各四分),大棗(十二枚)

上九味用水七升煮三升,分溫三服。(此即十全大補湯之變,其去地黃、白朮、茯苓者,意恐滯痰滯氣淡滲泄氣耳)

一方,治產後虛勞,骨節疼痛,頭痛,汗不止。

黃耆(三兩),當歸,人參,生薑(各二兩),淡豉(三合),豬腎(二枚),粳米(三合),薤白(三合)

上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取六升,下諸藥煮取二升,分為三服,(此方與前羊肉湯相為表裡,而後四味尤佳,以其能助胃氣,內通榮衛三焦,外達頭目皮毛也。夫先天之氣生於腎,後天之氣生於脾,元神生於二氣之先,為不可名之物,其德藏而不用。

是方以人參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以歸耆生氣血於元氣之戶,豬腎、粳米益脾腎之氣於先後,生薑豆豉薤白通神明於內外,散邪穢於天壤,周行血脈而無所不通,宜養百骸而無病不治,以是骨痛頭疼自汗諸症,有邪則散,無邪則補,所謂妙用無方,隨感隨應者也,於治產後虛勞者,宜識思焉)

又方,豬腎一雙煮,入蔥豉作臛,如常食之。

白話文:

如果產婦覺得惡露沒有完全排乾淨,就加入三兩桂枝;如果惡露量太多,就加入三兩川芎;如果身體感到寒冷,就加入一兩吳茱萸;如果覺得氣虛,就加入二兩細辛;如果身體發熱,就加入二合生地黃汁。

這裡加的五種藥,用量多少都有意義。例如用川芎治療惡露過多,是為了提升陰中的陽氣;加細辛來治療氣虛,是因為細辛可以疏散肝氣。其他的藥物,可以依此類推理解。

黃雌雞湯,可以治療產後身體虛弱、腹部疼痛。

用小黃雌雞一隻(去除翅膀、腳、頭、羽毛、內臟,切成小塊),搭配當歸、白朮、熟地黃、桂心、黃耆(炒過)各半兩。

先用水七碗煮雞肉,煮到剩三碗,每次用一碗雞湯,加入四錢藥材煎煮,一天服用三次。(肝屬巽木,雞也屬於巽卦的動物。雌雞屬於陽中的陰,黃色代表土的純正。產婦產後肝虛血弱,所以用黃雌雞來補養,黃色又對應脾臟,對脾胃有益。所搭配的藥材都以補養氣血為主,所以說能夠治療身體虛弱。而治療腹痛,主要靠桂心的功效。)

產寶方,可以治療產後身體虛弱,肌肉不生長。

用黃耆(炒過)、當歸、白芍(炒過)、人參各三分,搭配桂心、甘草(炙過)、川芎、生薑各四分,以及大棗十二枚。

以上九味藥,用水七升煮到剩三升,分三次溫服。(這個方子是十全大補湯的變化,去除了地黃、白朮、茯苓,是因為擔心它們會使痰濕氣滯,有洩氣的作用。)

另一個方子,可以治療產後身體虛弱,關節疼痛、頭痛、汗流不止。

用黃耆三兩,搭配當歸、人參、生薑各二兩,以及淡豆豉三合、豬腎二枚、粳米三合、薤白三合。

先用水一斗五升煮豬腎,煮到剩六升,然後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到剩二升,分成三次服用。(這個方子和之前的羊肉湯方子互為表裡,而後面的四味藥效果更好,因為它們能幫助胃氣,使體內氣血運行順暢,並能達到頭部、眼睛、皮膚等部位。先天之氣生於腎,後天之氣生於脾,而元神在兩者之前,是一種無法名狀的東西,它的作用隱藏而不外顯。

這個方子用人參來恢復元氣;用黃耆和當歸來產生氣血;用豬腎和粳米來補充脾腎之氣;用生薑、豆豉和薤白來暢通內外,散除體內的邪氣。使氣血運行全身,無處不通,能夠滋養全身各個部位,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因此,像關節疼痛、頭痛、出汗不止等症狀,有邪氣就驅散邪氣,沒有邪氣就補養身體,這就是所謂的「妙用無方,隨感隨應」。對於治療產後虛弱,應該仔細思考這個方子的道理。)

還有一個方子,用豬腎一對煮熟,加入蔥和豆豉做成濃湯,像平常吃飯一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