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6)
卷之十三 (6)
1. 痞悶
郭稽中,曰:問產後口乾痞悶者何。答曰:產後榮衛大虛,血氣未定,食麵太早,胃不能消化,面毒結聚於胃脘,上熏胸中,是以口乾燥渴,心下痞悶,醫者不識,認為胸膈壅滯,以藥下之,萬不得一,但服見晛丸則愈。
釋曰:為食麵者之戒,南人甚少,於諸飲食皆能致疾,不必拘於一面也。
陳無擇,評曰:產後口乾痞悶,未必只因食麵,或產母內積憂煩,外傷燥熱,飲食甘肥,使口乾痞悶,當隨其所因調之可也,心煩宜四物湯去地黃加人參、烏梅煎(隨因調治極是,但治煩以四物去地黃,尤不如去川芎也),若外傷燥熱者,屬何經,當隨經焉治,難以備舉,飲食所傷,見晛丸卻能作湯。
薛氏,曰:前證若宿食停滯。用六君枳實神麯;若因肉食所致,更加山楂;若因魚鱠之類,再加陳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嘔,此脾胃受傷,用六君子湯。或咽酸噯腐,加炮姜,作瀉,更加升麻,如不應,佐以四神丸,或間用補中益氣湯。
一婦人食角黍,煩渴痞悶,腹痛,大便欲去不去,服消導之藥不應,飲食日減,肌體日瘦,半年矣。余謂此食積為患,用大酒麴炒為末,溫酒調服二錢,俄而腹鳴,良久仍下粽而愈。一婦人食魚胙,腹痛患痢,諸藥不應,用陳皮白朮等分為末,以陳皮湯送下,數劑而愈。
見晛丸,治產後血氣虛弱,飲食停積,口乾煩悶,心下痞痛。
薑黃(炒),蓽澄茄,良薑,三稜(醋煨),蓬朮(醋煨),人參,陳皮(去白,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蘿蔔(按見晛丸有三稜莪朮良薑溫滑之味,加以人參,丸以蘿蔔汁,亦巧於治面矣。而立齋純於用補,亦為膏梁久用消導者設也,如藜藿新病,未曾用消導而氣實者,豈可泥於立齋之說乎,法當臨時消息。蘿蔔湯為治面也)慢火煮令極熟,研爛取余汁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蘿蔔湯或白湯下。
白話文:
痞悶
郭稽中說:請問產後口乾、胸悶是什麼原因?回答說:產後婦女氣血大虛,身體狀況還不穩定,太早吃麵食,胃無法消化,導致麵食毒素積聚在胃部,向上熏蒸胸腔,所以會口乾舌燥、心胸感到悶脹。有些醫生不明白,以為是胸膈堵塞,就用瀉藥來通便,這是完全不對的。只要服用見晛丸就會好。
解釋說:這是針對吃麵食的人的告誡,南方人很少吃麵,各種飲食都可能導致疾病,不必只侷限於麵食。
陳無擇評論說:產後口乾胸悶,未必只是因為吃麵食,也可能是產婦內心積累憂愁煩惱,或是受到外在燥熱的影響,或是飲食過於甘甜肥膩,都可能導致口乾胸悶。應該根據具體原因來調理。心煩的話,適合用四物湯去掉地黃,加入人參、烏梅煎服。(隨原因調理的說法很對,但治療心煩用四物湯去掉地黃,不如再去掉川芎更好)。如果是外感燥熱,要判斷屬於哪條經絡,就依照所屬經絡來治療,情況複雜難以一一列舉。如果是飲食所傷,見晛丸可以煮成湯劑服用。
薛氏說:如果前面說的情況是因積食停滯導致,可用六君子湯加上枳實和神麴;如果是因為吃肉食引起,再加入山楂;如果是因為吃魚類生食,再加入陳皮。如果食物已經消化,但胸悶仍然存在,甚至出現疼痛嘔吐,這是脾胃受損,要用六君子湯。如果出現咽酸噯氣腐臭,加入炮姜,如果腹瀉,再加入升麻。如果沒有效果,輔助使用四神丸,或間歇使用補中益氣湯。
有一個婦人吃了粽子,感到煩躁口渴、胸悶、腹痛、想大便卻又排不出來,吃消食導滯的藥沒用,食慾每天下降,身體日漸消瘦,持續半年了。我認為這是因為食物積滯引起的,就用炒過的大酒麴磨成粉,用溫酒調服二錢,不久肚子發出聲響,過一會兒就排出粽子,病就好了。另一個婦人吃了魚肉,腹痛腹瀉,各種藥物都沒用,就用陳皮、白朮等分磨成粉,用陳皮湯送服,幾次就好。
見晛丸,可以治療產後氣血虛弱、飲食積滯、口乾煩躁、心下痞痛。
配方包含:薑黃(炒)、蓽澄茄、良薑、三稜(醋煨)、蓬朮(醋煨)、人參、陳皮(去白),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蘿蔔(按,見晛丸有三稜、莪朮、良薑溫熱滑利的藥性,加上人參,用蘿蔔汁來做成藥丸,也很巧妙地治療了麵食積滯。而李時珍純粹用補藥,也是為那些長期吃豐盛飲食,又需要消食的人準備的。如果身體虛弱,剛生病還沒用過消導藥的人,難道也要拘泥於李時珍的說法嗎?應該根據當時情況靈活應變。蘿蔔湯可以治療麵食引起的疾病)用小火慢慢煮到極爛,取出汁液煮麵,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蘿蔔湯或白開水送服。
2. 腹脹
郭稽中,曰:產後腹滿悶,嘔吐不定者何。答曰:敗血散於脾胃,脾受之則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能受納水穀而生吐逆,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治之,病與藥不相於,更傷正氣,疾愈難治,但服抵聖湯則愈。(稽中之言雖泥於敗血,而其方亦加參,立齊之言純於補氣,似近於偏,臨症似宜斟酌)
薛氏,曰:前證若敗血傷於脾胃,宜用前方;若飲食停於脾,宜用六君加厚朴;若飲食傷於胃,宜用六君子湯。大凡損其脾者,當節其飲食為善。(節飲食者,損谷自愈之理)
一產婦患前證,或用抵當湯(抵當湯太峻,似非產後所宜,即參用之,亦不得已也。如下後重墜,即不用抵當,亦宜升補),敗血已下,前證益甚,小腹重墜,似欲去後。余謂此脾氣虛而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溫補脾氣,重墜如故,又用六君子湯而安。
抵聖湯,治產後腹脹滿悶,嘔吐不定,蓋敗血入於脾胃,而脾不能運化,故胃不能納穀(是法家語,簡當),以致嘔吐腹脹等症。(薛氏曰:此方最宜用。此方亦穩當,即半夏能破血,立齋曰最宜,以其有和胃益氣之物也)
赤芍藥,半夏(湯泡),澤蘭葉,陳皮(去白),人參(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惡露過多者,去澤蘭赤芍藥,倍加陳皮生薑。
香砂養胃湯,治產後嘔吐,飲食不下,腹脹者,此敗血攻於脾胃之間,日久成反胃之症。(敗血日久成反胃者,理實有之,而古方六丁丸可治,此方不能治瘀血也)
半夏(一錢),白朮,陳皮,茯苓,厚朴,香附子(各八分),人參,藿香,砂仁,檳榔,草果(各五分),甘草(四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烏梅一個,水煎服。(與人參養胃湯少有差別,而香附檳榔砂仁白朮皆得治法之要)
加味六君子湯,治飲食停滯於脾,以致腹脹嘔吐。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減半),陳皮(去白),半夏(湯泡七次),厚朴(薑製,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此立齋方也,如果有飲食停滯者,不妨另為加減)
加味平胃散,治產後腹脹。(以平胃加人參,總是慮產後氣虛之故;卻為醫家作一法眼)
厚朴(姜炒),蒼朮(米泔浸,炒),陳皮,甘草(炙),人參(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紫金丹,治產後沖脹,胸中有物,狀如噎氣。
代赭石,磋礪石(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酒下。胸中痛,加當歸,湯下,久服治血癖。(丹溪云:上升之氣自肝出。產後肝血虛而肝氣盛,以是衝上作脹,用代赭者,鎮子氣之上逆也,醋丸更妙,磋礪石即磨刀石,亦為肝而設)
白話文:
腹脹
郭稽中說:產後腹部脹滿悶痛,且嘔吐不定是什麼原因呢?回答說:這是因為產後惡露(敗血)散佈到脾胃,脾受到影響就無法運化食物中的精華,形成腹脹;胃受到影響就無法容納食物,產生嘔吐。醫生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用一般治療腹脹止吐的藥物,病症和藥物不對症,反而會損傷正氣,使病情更難治療。只要服用抵聖湯就會痊癒。(稽中的說法雖然只強調惡露,但他的藥方也加入了人參;立齋的說法只強調補氣,似乎有些偏頗,臨床上應該斟酌使用。)
薛氏說:前面提到的情況,如果是惡露損傷了脾胃,就應該使用抵聖湯;如果是飲食停留在脾,就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加上厚朴;如果是飲食損傷了胃,就應該使用六君子湯。總的來說,傷害到脾的,最好節制飲食。(節制飲食,損傷脾胃的情況自然會好轉。)
有一個產婦出現了之前的症狀,有人用了抵當湯(抵當湯藥性太過猛烈,似乎不適合產後使用,即使要用,也是不得已的情況。如果出現腹部下墜,即使用不到抵當湯,也應該用升補的藥物),惡露雖然排出了,但是之前的症狀更加嚴重,小腹下墜感明顯,好像要排便卻排不出來。我認為這是脾氣虛弱下陷,就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炮姜來溫補脾氣,但是下墜感沒有改善,又改用六君子湯才好轉。
抵聖湯,治療產後腹部脹滿悶痛,嘔吐不定,這是因為惡露進入脾胃,脾無法運化,導致胃無法容納食物,產生嘔吐腹脹等症狀。(薛氏說:這個方子最適合用。這個方子也很穩妥,半夏可以破除血瘀,立齋說這個方子最適合,是因為它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的藥物。)
藥方組成:赤芍藥、半夏(用湯泡過)、澤蘭葉、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人參(各一錢)、甘草(炙烤過,五分)
用法:以上藥材加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溫服。如果惡露過多,就去掉澤蘭和赤芍藥,加倍陳皮和生薑。
香砂養胃湯,治療產後嘔吐,吃不下東西,腹脹,這是因為惡露侵犯脾胃之間,時間久了就會形成反胃的病症。(惡露時間久了會形成反胃,確實有可能,可以用古代的六丁丸來治療,這個方子不能治療瘀血)
藥方組成:半夏(一錢)、白朮、陳皮、茯苓、厚朴、香附子(各八分)、人參、藿香、砂仁、檳榔、草果(各五分)、甘草(四分)
用法: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烏梅一個,用水煎煮服用。(與人參養胃湯稍有不同,但是香附、檳榔、砂仁、白朮都能切中要點)
加味六君子湯,治療飲食停留在脾,導致腹脹嘔吐。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烤過,用量減半)、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半夏(用湯泡七次)、厚朴(用薑製過,各一錢)
用法: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服用。(這是立齋的藥方,如果有飲食停滯,可以另外加減藥物。)
加味平胃散,治療產後腹脹。(平胃散加上人參,總是考慮到產後氣虛;這給醫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
藥方組成:厚朴(用薑炒過)、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陳皮、甘草(炙烤過)、人參(各一錢)
用法: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
紫金丹,治療產後腹部脹痛,胸中有東西堵住的感覺,好像噎住了氣。
藥方組成:代赭石、磋礪石(各等份)
用法: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酒送服。如果胸部疼痛,就加入當歸,用湯藥送服,長期服用可以治療血癖。(丹溪說:上衝的氣從肝臟出來。產後肝血虛弱,導致肝氣旺盛,所以上衝而導致脹痛。用代赭石是為了鎮壓上逆的氣,用醋做成丸子效果更好。磋礪石就是磨刀石,也是為肝臟而設。)
又一方(這個方子兼顧血瘀造成的脹痛)
藥方組成:代赭石(一兩)、桃仁(三錢,炒過,去除皮和尖)、大黃(半兩)
用法: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薄荷水調成糊狀,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溫水送服,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白聖散,治療產後腹部脹大堅硬,喘息不能躺下。(這是治療水腫的藥方,只有體內有餘水的人才能服用。說能治療喘,是因為水逆而上導致喘息,水消退了,喘息自然就停止了。)
藥方組成:樟柳根(三兩)、大戟(一兩半)、甘遂(一兩,炒過)
用法: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用熱水調和後服用,以腹瀉為度,這是治療水腫的良藥。(這個藥藥性峻猛,不可輕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