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六 (1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1)

1. 脅痛證六

【歌】脅肋疼時統屬肝,或虛或實或因痰。脈沉氣鬱須開導,芤澀原來死血乾。食積一條常梗起,肝虛痛在脅梢間。若然痛甚肝經火,干脅之疼療最難。

【論】足厥陰之絡,令人脅痛,皆肝膽經之所主也。丹溪云:木氣實、肝火盛、死血、痰飲、氣滯、食積、濕熱皆令人脅痛。亦有肝虛血少而痛者。有因酒色勞損太過,脅下一點痛不止,名干脅痛,甚危,當大補氣血,尚難為也。若此虛實之不同也,必以脈證參之,斯得其受感之情,而用藥無差忒也。

謹按:左脅痛者,肝經受邪也。右脅痛者,肝邪入肺也。左、右脅俱痛者,肝火盛而木氣實也。兩脅走注痛而有聲者,痰飲也。左脅下有塊,作痛不移者,死血也。右脅下有塊,作痛飽悶者,食積也。咳嗽氣急,發熱者,痰結痛也,久而不治,則成肺癰。勞傷身熱,脅痛者,脈必虛也,宜詳究之。

【脈】兩脅疼痛,脈必雙弦。緊細弦者,多怒氣偏。沉澀而急,痰瘀之愆。

肝火盛

肝痛甚者,肝火太旺也,當歸龍薈丸。輕者,小柴胡湯加黃連、龍膽草、白芍藥、醋炒青皮。(方見瘧疾。)火盛者宜伐火,佐金丸。

當歸龍薈丸

膽草(一兩,去蘆),當歸(一兩,酒洗),山梔子仁(一兩,炒黑),黃連(一兩,炒),黃芩(一兩,炒),黃柏(一兩,炒),大黃(半兩),蘆薈(半兩),木香(一錢半),麝香(半錢)

為丸,淡薑湯下。

左金丸

治肝火太盛。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湯泡)

為丸,白湯下。

木氣實

脅痛脈弦數,木氣實也,醋炒青皮、蒼朮、川芎、當歸、芍藥、柴胡,或小柴胡湯加醋炒青皮、川芎、膽草,(方見瘧疾。)或抑青丸。

抑青丸

治肝火,伐肝木。

黃連(不拘多少,薑汁炒)

為丸,每百丸,白湯下。

死血痛

脅痛日輕夜重或午後發熱,脈芤而澀,瘀血也,四物湯加柴胡、青皮、桃仁、紅花,行氣藥中加破血藥。

食積痛

脅下一條槓起作痛者,食積也,保和丸,(方見傷食。)或吳茱萸、炒黃連、神麯、麥芽、山楂、蓬朮、青皮,或當歸龍薈丸。(方見前肝火盛條下。)

濕熱

濕熱盛而兩脅痛者,先以琥珀膏貼痛處,後以淡薑湯吞當歸龍薈丸,(方見前肝火脅痛條下。)或小柴胡湯加蒼朮、青皮、黃連。(方見瘧疾。)

痰積

痰積脅下作痛,控涎丹或十棗湯,或二陳湯加南星、蒼朮、川芎、柴胡、白芥子、炒山梔仁、醋炒青皮。(方見痰證條內。)

控涎丹

治兩脅痰痛。

甘遂(麵裹,煨),大戟(制),白芥子(炒,各等分)

上末,丸如梧子大,每五、七丸,漸加至十丸,薑湯下。

十棗湯

治痰積脅痛。

甘遂(麵裹,煨,一錢),大戟(制,一錢),芫花(一錢)

白話文:

脅痛的六種病症

歌訣 肋骨和脅部疼痛,多半與肝有關,可能是虛證、實證,或因痰引起。脈象沉而氣滯的,要疏導氣機;脈象空虛而澀的,是體內乾枯的死血所致。因飲食積滯引起的,常會感覺脅部有一條東西梗在那裡;肝虛引起的疼痛,則在脅部的邊緣。如果疼痛劇烈,是肝經火旺,而脅部乾燥疼痛最難治療。

論述 足厥陰肝經的絡脈,會使人感到脅痛,這些都歸肝膽經管轄。朱丹溪說過,肝氣過盛、肝火旺盛、死血、痰飲、氣滯、食積、濕熱都可能導致脅痛。也有因肝虛血少而導致疼痛的。還有一種是因為縱慾過度、過度勞累,導致脅下某一點疼痛不止的,稱為「乾脅痛」,情況很危險,應當大補氣血,但通常也很難治好。以上這些虛證和實證有所不同,必須參照脈象和症狀來判斷,才能了解發病的原因,這樣用藥才不會有偏差。

總結 左側脅部疼痛,是肝經受到邪氣侵襲。右側脅部疼痛,是肝邪進入肺部。左右兩側脅部都疼痛,是肝火旺盛且肝氣過實。兩側脅部疼痛會遊走不定,而且有聲響的,是痰飲所致。左側脅下有硬塊,按壓疼痛且位置固定不動的,是死血瘀積。右側脅下有硬塊,按壓疼痛且感到飽脹悶悶的,是食物積滯。咳嗽氣喘、發燒的,是痰結聚引起的疼痛,如果久治不癒,就會形成肺膿瘍。因勞累過度導致身體發熱、脅痛的,脈象一定是虛弱的,需要仔細診斷。

脈象 兩脅疼痛,脈象通常呈現雙弦的狀態。如果脈象緊細而弦,多半是因容易發怒而導致的。脈象沉澀而急促,則是痰瘀的表現。

肝火旺盛 肝痛劇烈的,是肝火太過旺盛,應服用當歸龍薈丸。症狀較輕的,服用小柴胡湯,並加入黃連、龍膽草、白芍藥、醋炒青皮。(藥方見瘧疾章節)火盛的,宜用瀉火的藥,可以搭配佐金丸。

  • 當歸龍薈丸 龍膽草(一兩,去蘆)、當歸(一兩,酒洗)、山梔子仁(一兩,炒黑)、黃連(一兩,炒)、黃芩(一兩,炒)、黃柏(一兩,炒)、大黃(半兩)、蘆薈(半兩)、木香(一錢半)、麝香(半錢) 將以上藥材製成藥丸,用淡薑湯送服。

  • 左金丸 治療肝火過於旺盛。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用開水泡過) 將以上藥材製成藥丸,用白開水送服。

肝氣過實 脅痛、脈象弦數,是肝氣過實的表現,可以服用醋炒青皮、蒼朮、川芎、當歸、芍藥、柴胡,或是小柴胡湯加上醋炒青皮、川芎、龍膽草。(藥方見瘧疾章節),也可以服用抑青丸。

  • 抑青丸 治療肝火、平息肝木。 黃連(不拘多少,用薑汁炒過) 將以上藥材製成藥丸,每服一百丸,用白開水送服。

死血痛 脅痛白天較輕、夜晚較重,或午後發熱,脈象空虛而澀,是瘀血所致,可以服用四物湯,並加入柴胡、青皮、桃仁、紅花,並在行氣的藥物中加入活血化瘀的藥物。

食積痛 脅下有一條硬塊隆起且按壓疼痛的,是食積所致,可以服用保和丸。(藥方見傷食章節),或是吳茱萸、炒黃連、神麯、麥芽、山楂、蓬朮、青皮,也可以服用當歸龍薈丸。(藥方見前述肝火旺盛部分)

濕熱 濕熱嚴重而導致兩脅疼痛的,先用琥珀膏貼在疼痛處,然後用淡薑湯送服當歸龍薈丸。(藥方見前述肝火脅痛部分),或是小柴胡湯,並加入蒼朮、青皮、黃連。(藥方見瘧疾章節)

痰積 痰積在脅下導致疼痛,可以服用控涎丹或十棗湯,或是二陳湯加上南星、蒼朮、川芎、柴胡、白芥子、炒山梔仁、醋炒青皮。(藥方見痰證章節)

  • 控涎丹 治療兩脅痰痛。 甘遂(用麵包裹後煨)、大戟(製過)、白芥子(炒過,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可逐漸增加至十丸,用薑湯送服。

  • 十棗湯 治療痰積引起的脅痛。 甘遂(用麵包裹後煨,一錢)、大戟(製過,一錢)、芫花(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