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毅

《痰癘法門》~ 痰癧總論

回本書目錄

痰癧總論

1. 痰癧總論

輕微易治者,痰子也。遲重難愈者,瘰癧也。有風痰、熱痰、氣痰,由外感之不同;瘰癧、筋癧、痰癧,因內傷之各異。其表面形狀,大致相類,故總名曰痰子。而瘰癧者,尤痰子中之重症,治之久而難愈也。

風痰者,風濕之毒,伏於經絡,先寒後熱,結核浮腫。二三日內,即發起於頸項間,治宜祛風散濕化痰消堅之類。

熱痰者,天時亢熱,暑中三陽,及內食煎炒厚味,釀結為患。色紅髮熱,結核堅腫,治宜清脾瀉熱之類。

氣痰者,由感觸四時殺厲之氣,於耳項胸腋,驟成腫核。患者寒熱交作,頭眩項強,治宜調氣和血之類。

瘰癧者,累累如貫珠,連接三五枚,有數月數年,或十餘年始發者。初則核小不痛,亦不作寒熱,久方知痛,由誤食蟲蟻鼠殘不潔之物,及宿水陳茶內有汗液所致,治宜散堅解毒和血之類。

筋癧者,憂愁抑悶,暴怒傷肝,蓋肝主筋,故令筋縮,結蓄成核。生項側筋間,形如棋子,大小不一,或陷或起,久則虛羸,多生寒熱,勞怒則甚,治宜清肝解鬱之類。

痰癧者,飲食冷熱不調,飢飽喜怒不常,致脾氣不能運輸,遂成結核,初起如梅如李,生及遍身,久則微紅,後必潰破,收斂亦易,治宜豁痰行氣之類。

又有婺婦尼僧,室女庶妾,或男患失榮失精,皆志不得伸,思不得遂,積想在心,思慮傷脾,脾敗血虧,遍身結核,最為難治,宜先養心血,次開鬱結,益腎安神疏肝快膈,如逍遙散歸脾湯益氣養榮湯,俱加香附青皮、山梔、貝母、木香之類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