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癘法門》~ 內治法門
內治法門
1. 內治法門
內治之法,不外審脈用藥。如風痰,脈必兼浮;熱痰,脈必洪數;氣痰,脈濡;瘰癧,脈虛弱。筋癧之或弦或澀,痰癧之或弱或滑,尤在臨症時,細察病原,別其膏粱藜藿,觀其寒熱虛實,老幼榮枯,細詢起居嗜好,而知為何症,當用何方,病機自無循情矣。茲將平昔試驗之方,縷列於下:
白話文:
內治的方法,不外乎仔細診斷脈象和使用藥物。例如風痰,脈象必然會帶有浮的感覺;熱痰,脈象必然是洪大且跳動快速;氣痰,脈象會呈現濡軟的樣子;瘰癧(淋巴結腫大),脈象會虛弱無力。筋癧(長在筋上的結節)的脈象有時會弦急或澀滯,痰癧的脈象有時會弱或滑,這些都需要在看診時,仔細觀察病因,分辨病人是吃得好還是吃得差,觀察他們是寒證還是熱證、虛證還是實證,以及是年老還是年輕、身體強壯還是虛弱,詳細詢問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喜好,才能知道是什麼病症,應該使用什麼藥方,這樣對病情的判斷自然不會偏離事實。現在將我平時試驗過的藥方,一一列在下面:
2. 風痰主治方
防風,荊芥,連翹,牛蒡子,歸尾,赤芍,生甘,銀花(各一錢),土茯苓(二錢),燈蕊(十七莖)
白話文:
風痰主要治療藥方:
防風、荊芥、連翹、牛蒡子、當歸尾、赤芍、生甘草、金銀花(各一錢),土茯苓(二錢),燈心草(十七莖)。
3. 熱痰主治方
連翹(二錢),當歸,山梔,桔梗,條芩,花粉,殭蠶(各一錢),生石膏(二錢),竹茹,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熱痰主要治療藥方
連翹(八克),當歸,山梔子,桔梗,黃芩,天花粉,殭蠶(各四克),生石膏(八克),竹茹,甘草(各二克)
4. 氣痰主治方
夏枯草(一錢引),藿香(二錢),香附,白芷,陳皮,桔梗,茯苓,柴胡,法夏,白朮,厚朴,腹皮,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夏枯草(用一錢來引導藥效),藿香(二錢),香附,白芷,陳皮,桔梗,茯苓,柴胡,法夏,白朮,厚朴,腹皮,甘草(各用一錢)。
5. 瘰癧主治方
白芍(三錢),當歸(三錢),昆布,穿甲,牡蠣,花粉,雲苓,天葵子(各二錢),桔梗(一錢),山梔,柴胡(各錢五分)
白話文:
白芍三錢、當歸三錢、昆布、穿山甲、牡蠣、花粉、茯苓、天葵子各二錢,桔梗一錢,山梔子、柴胡各一錢五分。
6. 筋癧主治方
龜膠,雲苓(各三錢),川貝,白芍,當歸,白朮,柴胡,丹皮,牡蠣(各二錢),山梔(一錢),生甘(一錢),竹葉(二十片)
白話文:
龜膠、茯苓(各11.25克),川貝母、白芍、當歸、白朮、柴胡、牡丹皮、牡蠣(各7.5克),山梔子(3.75克),生甘草(3.75克),竹葉(20片)。
7. 痰癧主治方
川貝,陳皮,茯苓,花粉,牡蠣,海藻(各二錢),牛蒡子(錢半),黃芩,連翹,木香,木瓜(各一錢)
以上各方,凡痰癧在上身者,俱可加入桔梗,在下身者,可加入懷牛膝,以為引經報使,則藥性易達,而收功亦速也。
白話文:
川貝、陳皮、茯苓、花粉、牡蠣、海藻(各取二錢),牛蒡子(取一錢半),黃芩、連翹、木香、木瓜(各取一錢)。
以上這些藥方,凡是痰癧長在上半身的,都可以加入桔梗;長在下半身的,可以加入懷牛膝。這樣做是為了引導藥性到達病灶部位,使藥效更容易發揮,效果也會更快。
8. 瘰癧消核丸
穿甲(五錢),川貝,茯苓,當歸,殭蠶(各四錢),白芍,柴胡,牡蠣,海藻(各三錢),橘絡,花粉,丹皮,牛蒡子,地骨皮(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上共為末,煉蜜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九丸。紅棗湯下,上身之症,可加桔梗二錢,下身加牛膝二錢,先服煎藥一二劑後,即可服此丸,以全行消減為度。如婦人有身孕者,則以固胎為主,方中川貝、牡蠣、穿甲、牛蒡等藥,非所宜服,是又不可不知也。
總之,治痰癧各法,屬外治之功,十居八九;屬內治之功,十居一二。若治痰子,純用外治,亦可痊愈。至治瘰癧,非內外兼治,滋補虛損,調和氣血,內治亦不可偏廢。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全部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子,大小像豌豆一樣。每次服用三十九顆,用紅棗湯送服。如果是上半身的症狀,可以加桔梗二錢;如果是下半身的症狀,可以加牛膝二錢。可以先服用一兩劑煎藥後,再服用此丸,直到完全消腫為止。如果婦女懷孕,應該以安胎為主,方子中的川貝、牡蠣、穿山甲、牛蒡等藥材不適合服用,這點是必須要知道的。
總而言之,治療瘰癧的各種方法中,以外治法的效果佔了八九成,內治法的效果只佔一二成。如果是治療痰核,單用外治法也可以痊癒。但如果是治療瘰癧,就必須內外兼治,補養虛損,調和氣血,內治也不可以偏廢。這些道理是否能理解運用,就看個人的領悟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