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保命歌括》~ 卷之二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四 (1)

1. 痞滿

痞滿須分上下中,其間虛實不相同,

臨時脈證能消息,種杏成林十里紅。

上焦者,心肺之分。上焦如霧,謂清陽之氣所會也。中焦者,脾胃之所也。中焦如漚,謂水穀之變化也。下焦者,腎肝之位。下焦如瀆,謂便溺之所流行也。故心之上下痞滿者屬上焦。痞者,氣痞塞而不通也。腹滿者屬中焦。小腹滿者屬下焦。痞與滿不同,滿則內脹而外有形,痞則內覺痞悶而外無形也。

在上者,吐之;在中下者,下之。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可也。凡為醫者,要識脈證,審其病證,知其病之所在;診其脈,知其病之虛實。吐下之不差,補瀉之適,則十全之功,自可得也。

世人治痞皆言氣,惟有東垣作血虛,

乃自瀉心湯立法,啟端抽緒盡其余。

痞之為病,由陰伏陽蓄,氣與血不運。處心下,位中央,皆土之病也。經云:太陰所至,為積飲痞隔。太陰者,濕土也。土壅塞,乃土來心下,為痞滿也。痞之凝滯閉塞,人皆知氣之不運也,獨東垣指以血病言之,謂下多則亡陰而損血,此前人之所未論也。世人不知以血藥治之,專用導氣之藥,其痞益甚;而復下之,氣愈下降,必變為中滿鼓脹,誤甚矣。

傷寒痞者,從血中來。從外之內,從血中來,無形。雜病痞者,亦從血中來。從內之外,有形。故無形以苦泄之,仲景治痞,皆用黃連,以瀉心名之,為瀉心下之痞也。有形以辛散之,東垣治痞,皆用乾生薑以消痞,名之謂消心下之痞也。

按東垣消痞湯丸,自仲景瀉心湯變化出來。蓋寒之痞,由誤下也得之,使表邪乘虛入於心下。雜病之痞,則所受之邪氣亦蓄於心下因致痞也。然有不因下而得之者,如中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為痞者。有飲食痰積不能施化為痞者,有濕熱太甚,土來心下為痞者。故古方治痞,用黃芩、黃連、枳實之苦以泄之,厚朴、生薑、半夏之辛以散之,人參白朮之甘苦溫以補之,茯苓澤瀉之鹹淡以滲之。隨其病之所在以調之也。

既痞屬濕土之病,惟宜上下分消其濕也。如果有內實之證,庶可略於疏通,如仲景用黃連、大黃之例。世人苦於痞塞,喜行利藥,以求速效,暫得通快,痞若再作,益以滋甚,是皆不知所謂下多亡陰之意也。

按仲景《傷寒論》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以大黃黃連瀉心湯;脈微者,用半夏瀉心湯。一下之,一補之。痞有虛實之分,當以證脈辨之。

如心下痞,其脈關上浮,大便秘者,為實也,宜小承氣湯主之;其脈微,大便利者,加減補中益氣湯主之。

有因飲食,填塞胸中而作痞者,先以鹽湯探吐之,後以橘連枳朮丸消導之,枳實消痞丸調之。

有因誤下之後得之者,宜加減八物湯,養其氣血自愈。

有因大病後元氣未復而痞者,宜加減補中益氣湯主之。

有中氣虛弱,不能轉化精微為痞者,宜枳實消痞丸,加減補中益氣湯主之。

有痰積壅滯為痞者,宜黃連利膈丸、順氣化痰丸秘傳豁痰丸主之。

有濕熱大甚,土來心下為痞者,宜黃連消痞丸;甚則膈咽不通,飲食不入者,以瓜蒂散吐之,吐後,以大消痞丸調之。

有因七情之傷為痞者,宜加減流氣飲順氣消痞丸主之。

有因飲水過多成痞者,宜五苓散送下半夏枳朮丸

如稟受充實,面蒼骨露氣實之人病痞者,宜從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法以三黃枳朮丸主之。

如稟受素弱,轉運不能,飲食不化而痞者,以虛論,宜從仲景甘草瀉心湯法,以大消痞丸調之。

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濕痰,宜黃芩利膈丸萊菔子、皂角,加蒼朮、茯苓、炒滑石

如瘦人心下痞滿者,乃是濕熱,宜黃連消痞丸。

如食後感寒,飲食不化而痞者,宜木香順氣湯藿香以散之。

腹滿休稱鼓脹同,誤將脹滿一般攻,

滿從中病形諸外,脹外形堅中本空。

滿與脹不同。滿者,病在腸胃之間,而形見於外也;脹者,病在腸胃之外,皮肉經絡之中,外形雖滿,中則空虛也。滿者,有實有虛;脹者,專主虛,治不可攻也。大抵腹滿屬太陰證。陽熱為邪者,則腹滿而咽乾;陰寒為邪者,則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太陰者,脾土也。治中央,專主腹滿之候。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

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虛寒,當與溫藥,厚朴溫中湯主之。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宜大承氣湯主之方見傷寒。

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宜厚朴七物湯主之。

如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者,宜五苓散主之。若不吐利者為實,宜滾痰丸下之(方見痰)。

如因傷食腹滿者,宜木香檳榔丸下之,後以參苓平胃散調之,又木香順氣湯調之。

少腹緣何滿且堅,只因便溺轉行難,

滿而不瀉成關格,婦女宜將蓄血看。

少腹者,下焦所治。下焦者,當闌門之下,主分別水穀,其治在臍之下也。蓋身半以上,同天之氣,清陽歸之;身半以下,同地之氣,濁陰歸之。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當出不出,積而為滿。在上而滿者,氣也;在下而滿者,物也。所謂物者,便與溺耳。惟婦人則有蓄血之證。

此少腹病者,多實,法當下之。虛者,少腹滿,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去桂,加滑石散

大便不利者,宜當歸承氣湯

大小便俱不利者,宜八正散主之(方見大熱)。

如大小便俱不利者,名曰關。下竅閉塞,氣反上衝,吐而不能食者,名曰關格之病,乃死證也。急尋田螺搗爛貼臍下,又作豬膽汁導法,使大便通則小便亦利矣,更當作大承氣湯下之。

婦人經閉者,作蓄血看,宜桃仁承氣湯下之。更有石瘕、腸覃、鬼胎三病,各從其證立法治之(詳見脹門),宜桃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