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痞丸

XIAO P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十一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脾經 19%
肝經 18%
肺經 13%
心經 10%
腎經 5%
大腸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2%
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消痞丸方劑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消痞散結: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散結之效。對於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而導致的痞塊、積聚,枳實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達到消痞散結的效果。

二、理氣寬中:枳實還具有理氣寬中、疏肝解鬱的作用。對於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而導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枳實能起到疏肝理氣、寬胸散結的作用,緩解不適。

消痞丸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白朮性溫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之效。消痞丸主要針對脾胃氣虛、痰濕阻滯所致的痞塊,白朮可健脾益氣,運化水濕,有助於消痞散結。
  2. 補中益氣,助藥力達病所: 白朮具有補中益氣之功,可增強藥物的療效,使藥力更易到達病所。消痞丸中的其他藥物,如半夏、陳皮等,也需要脾胃運化才能發揮功效,白朮的加入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消痞丸方劑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化濕: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消食導滯的功效。消痞丸主治脾胃氣滯、痰濕凝聚所致的胸脘痞悶、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砂仁可有效疏通氣機,化解痰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消痞止痛的目的。
  2. 醒脾開胃: 砂仁還能醒脾開胃,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有輔助治療作用。消痞丸方劑中往往加入一些滋補脾胃的藥材,與砂仁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促進食慾恢復。

消痞丸中包含香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性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消痞丸主要用於治療胸腹痞滿、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而香附可以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緩解胸腹脹痛,促進消化功能。
  2.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香附還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腫脹疼痛。消痞丸治療的痞塊多因氣滯血瘀所致,香附可以行氣活血,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消痞止痛的效果。

消痞丸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阻滯所致的痞塊、胃痛、腹痛等症,肉桂可以溫中散寒,促進脾胃氣機運行,緩解疼痛。
  2. 助藥力,增強療效:消痞丸中其他藥材如半夏、陳皮等,多偏寒涼,而肉桂的溫性可以協調藥性,避免寒涼之藥傷及脾胃陽氣,同時還能助藥力,提高藥效。

消痞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痞散結: 半夏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功。對於因痰飲凝滯、脾胃不和引起的痞塊、胸悶、腹脹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2. 和胃降逆: 半夏還可和胃降逆,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引起的噁心、嘔吐、噯氣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

總之,半夏在消痞丸方劑中,主要發揮消痞散結、和胃降逆的功效,是治療痰飲、痞塊、胃氣不和的重要藥物。

消痞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膽、胃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對肝膽濕熱引起的痞塊、腹痛、噁心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此外,黃芩還有抑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腸道菌羣失衡,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因此,在消痞丸中加入黃芩,可有效清熱解毒、消痞散結,並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

消痞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行氣消痞: 青皮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之功效。消痞丸主要用於治療胸脘痞悶、食積不化等症,青皮可疏肝理氣,行氣消痞,使氣機通暢,脾胃功能恢復,達到消痞止痛的效果。

2. 疏肝和胃: 青皮還能疏肝解鬱,和胃止痛,對肝鬱氣滯導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消痞丸中常配合其他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消痞丸方劑中包含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消痞丸主治胸脅痞滿、脘腹脹痛等症,多因氣滯血瘀所致,紅花可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胸脅痞滿、脘腹脹痛等症狀。

2. 通絡止痛:紅花能通經絡、散瘀血,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如胸痛、腹痛等,具有顯著的止痛效果。消痞丸中的紅花可配合其他藥物,起到通絡止痛、緩解疼痛的作用。

消痞丸中添加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和副作用:消痞丸旨在消痞散結,方中多用辛香燥烈之品,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諸藥,緩和辛燥之性,避免傷及脾胃,確保藥效安全有效。
  2. 增強藥效,補益脾胃: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配合方中其他藥物,能更好地消痞散結,並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升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消痞丸方劑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其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消痞丸主要用於治療飲食積滯、脘腹脹滿、痞塊等症,而山楂能有效消解積滯,改善消化不良,有助於緩解痞塊症狀。
  2. 活血化瘀: 山楂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利於消散痞塊,促進機體恢復健康。

消痞丸中包含木瓜,主要原因有二:

  1. 消痞散結:木瓜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結的功效。消痞丸主治胸脘痞滿、食積不化、腹脹疼痛等症,木瓜可幫助消解積滯,緩解痞塊,達到散結止痛的效果。
  2. 健脾和胃:木瓜亦能健脾和胃,增進消化功能。消痞丸常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的痞塊,木瓜能補益脾胃,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從而達到改善脾胃功能、消除痞塊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消痞丸」

組成: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山楂:**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主治功效:**小兒瘕癖五積

  • 小兒瘕癖五積:是指小兒因飲食不節、積食、宿食而引起的積滯、疳積、瘕癖等證候,是中醫兒科常見病證之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或遵醫囑。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的食物。

注意事項:

  • 本藥為處方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藥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 本藥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 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

傳統服藥法


黃連1兩,乾葛1兩,黃芩半兩,大黃半兩,黃柏半兩,梔子半兩,薄荷半兩,藿香半兩,厚朴半兩,茴香(炒)半兩,木香1分,辣桂1分,青黛1兩(研),牽牛2兩。
本自利者,去大黃、牽牛。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小兒丸如麻子大。
每服10丸,新水送下;溫水亦得。
忌發熱諸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消痞丸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胃腸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消痞丸,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雞蛋5個,阿魏5分,黃蠟1兩。 主治:男婦痞塊。

消痞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一三引《經驗秘方》。 組成:南星、紫芫花、霍山自然銅各等分。 主治:一切積聚,冷物酒傷,心腹閉悶。

消痞丸, 出處:《誠書》卷十一。 組成:枳實1兩,白朮(炒)1兩,縮砂5錢(炒),香附1兩(炒),桂9分,半夏(制)7錢,黃芩7錢(炒),青皮7錢(炒),紅花8錢,甘草3錢,山楂肉2兩,木瓜5錢。 主治:小兒瘕癖五積。

消痞丸,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 消痞丸(《蘭室秘藏》卷下。)出處:《蘭室秘藏》卷下。組成:黃連5錢,黃芩2錢,厚朴7分,薑黃5分,乾生薑4分,人參4分,甘草3分,枳實2分,橘皮1分。主治:消痞。 。 主治:消痞。

消痞丸, 出處:《蘭室秘藏》卷上。 組成:乾生薑2分,神曲(炒)2分,炙甘草2分,豬苓2錢5分,澤瀉3錢,厚朴3錢,砂仁3錢,半夏(湯洗7次)4錢,陳皮4錢,人參4錢,枳實5錢(炒),黃連(淨,炒)6錢,黃芩6錢,薑黃1兩,白朮1兩。 主治:心下痞悶,一切所傷及積年不癒者。

消痞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京三棱(炮,切)1兩,廣荗(煨,切)1兩,益智(炒)1兩,縮砂仁1兩,當歸(切,焙)1兩,半夏(薑制)1兩,牽牛(炒)1兩,丁皮1兩,硇砂(明者)1分(别研)。 主治:一切痞氣,心腹脹滿,癖氣聚滯不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