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積正無散

XIAO JI ZHENG W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三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脾經 25%
心經 16%
胃經 13%
肺經 7%
腎經 2%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膽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消積正無散方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中加入白朮,可補脾胃之氣,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功能,幫助消積止瀉,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
  2. 燥濕化痰:白朮亦具燥濕化痰之效。積食日久,易導致脾胃濕阻,影響消化。白朮可以去除脾胃濕氣,化痰止咳,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消積止瀉。

消積正無散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一、 健脾化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能健脾利濕,幫助消化,利水滲濕,有助於消滅積滯,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二、 寧心安神:茯苓能寧心安神,解除煩躁,有助於改善因積滯所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使患者身心舒暢,促進恢復。

因此,茯苓在消積正無散中起到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消積化滯,調理脾胃的效果。

消積正無散方中使用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消積: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之功,能疏通脾胃氣機,助消化、解積滯,針對脾胃氣滯、食積不消等症狀。
  2. 健脾和胃:陳皮還具有健脾和胃之效,能增進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因此,消積正無散方中加入陳皮,不僅能消積化滯,更能理氣健脾,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從而達到治療積滯的根本目的。

消積正無散方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行氣消積:青皮性辛、苦,味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消積的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食積、腹脹等症狀,青皮能通過疏肝理氣,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達到消積止痛的效果。
  2. 降逆止嘔,和胃止痛:青皮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緩解因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同時,青皮也能和胃止痛,對於因食積引起的胃脘疼痛,亦有緩解作用。

消積正無散方中包含砂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導滯:砂仁味辛溫,具有行氣消食、溫脾止瀉的功效。方中因有積滯,砂仁可幫助消解積滯,促進脾胃運化,緩解食積引起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溫脾止瀉:砂仁溫脾暖胃,可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方中若有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砂仁可以溫暖脾胃,減少腹瀉,進一步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消積正無散方劑中包含麥芽,主要原因如下:

  1. 消食化積:麥芽味甘性涼,入脾經,具有消食健胃、和中化積之效。對於因飲食積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麥芽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達到消食化積的目的。
  2. 健脾開胃:麥芽能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進而達到健脾開胃、增進食慾的效果。這對於食積引起的食慾不振、身體乏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消積正無散方劑中包含山楂,主要由於山楂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其所含的酶類能促進蛋白質的分解,有助於消化肉類、油膩食物,改善食積不化、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山楂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對於因食積引起的腹痛、胃痛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山楂在消積正無散方劑中起到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食積引起的各種病症。

消積正無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山楂、麥芽等,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脾胃、緩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傷脾,使藥效更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解毒,且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如山楂消食化積,麥芽健脾開胃,甘草與之配合,可增強其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消積正無散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平,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常因肝氣鬱結,脾胃失調而引起積滯,香附可疏解肝鬱,使氣機通暢,從而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消積止痛的效果。
  2. 行氣止痛,調和脾胃:香附入肝、脾經,可行氣止痛,調和脾胃。對於積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香附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同時也能改善脾胃消化功能,幫助消積化滯。

消積正無散方劑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神麴為麥芽經發酵製成,具有消食健胃、化積止痛之效。方劑中加入神麴,可增強消食積的功能,促進食物消化,緩解因積食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和胃止嘔:神麴味甘性溫,可和胃止嘔,緩解因積食導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外,神麴還可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有助於恢復消化功能。

綜上所述,消積正無散方劑中加入神麴,是為了增強消食化積、和胃止嘔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積食病症的目的。

消積正無散方中包含枳實,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行氣消積: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苦能泄降,酸能收斂,寒能清熱。能疏肝理氣、消食化積,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潤腸通便:枳實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緩解便祕,並進一步促進積食的排出。

因此,消積正無散方中加入枳實,可有效發揮其行氣消積、潤腸通便的功效,達到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狀的目的。

消積正無散方劑中加入延胡索,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效。消積正無散以消積化滯為主,但積滯日久,可導致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出現腹痛、脹滿等症。延胡索的加入,可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積滯所致的腹痛及脹滿。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延胡索亦具活血化瘀之功,對於因積滯導致的瘀血阻滯,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時,延胡索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對於積滯所致的局部腫痛,亦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

消積正無散方劑中包含莪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積化滯: 莪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化滯、破血行瘀的功效。對於脾胃積滯、脘腹脹滿、食積不消、消化不良等症狀,莪朮能有效促進消化,排除積滯,改善胃腸功能。
  2. 活血化瘀: 莪朮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對於因血瘀引起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莪朮能起到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莪朮在消積正無散方劑中發揮着消積化滯、活血化瘀的功效,是治療脾胃積滯、血瘀等症狀的重要藥材。

消積正無散方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紅花,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積滯引起的疼痛。
  2. 消積化瘀: 紅花能活血化瘀,同時也具有消積作用,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排除積滯,達到消積化瘀的目的。

綜上,消積正無散方中加入紅花,主要是為了發揮其活血化瘀和消積化瘀的功效,促進積滯消散,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消積正無散 」,主要成分是: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麥芽: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
  • 山楂: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收斂、止瀉、解毒、利尿。
  • 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
  • 莪朮: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

主治功效是:難 消積正無散,主治燒心、嘔吐、腹脹、大便不利、黃疸、黃疸、水腫、婦女經閉、腹痛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 消積正無散 」,具有消食、健脾、活血、利水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積、腹脹、腹痛、腹瀉、水腫、黃疸等症狀。方中各藥合用,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緩解症狀,改善患者的病情。

傳統服藥法


白朮(炒)3分,茯苓3分,陳皮3分,青皮3分,砂仁3分,麥芽3分,山楂3分,甘草3分,香附(炒)5分,神曲(炒)5分,枳實(炒)5分,海粉5分,玄胡5分,莪朮、紅花。
上焦火鬱,加黃連;下焦火,加鹽、薑、梔、柏;冷氣作痛,加沈香、木香各5分
開鬱氣,化痰,健脾胃,消積止痛,攻補兼施。
加生薑3片,水煎,空心服。
方中莪朮、紅花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消積正無散, 出處:《便覽》卷三。 組成: 消積正無散(《便覽》卷三。)出處:《便覽》卷三。組成:白朮(炒)3分,茯苓3分,陳皮3分,青皮3分,砂仁3分,麥芽3分,山楂3分,甘草3分,香附(炒)5分,神曲(炒)5分,枳實(炒)5分,海粉5分,玄胡5分,莪朮、紅花。主治:開鬱氣,化痰,健脾胃,消積止痛,攻補兼施。 。 主治:開鬱氣,化痰,健脾胃,消積止痛,攻補兼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