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滑石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是因為兩者在性質和功效上具有互補性。
滑石性滑潤,善於清熱利濕,但其力量較為平和,對於濕熱蘊結較重的病症,單用滑石效果可能不足。而寒水石則性寒而涼,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其力量較強,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濕熱之邪。
因此,滑石散中加入寒水石,可以增強其清熱利濕的力量,更有效地治療濕熱所致的諸般病症。
滑石散中包含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滑,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功效。它能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促進尿液排出,緩解因濕熱引起的泌尿系統疾病,如尿路感染、膀胱炎等。
- 滑利通便: 滑石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緩解便祕,促進排泄,幫助身體排出體內毒素,改善腸道功能。
因此,滑石散中加入滑石,能有效發揮其清熱利濕、滑利通便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滑石散中包含冬葵子,是基於其利水通淋、潤腸通便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
冬葵子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潤腸通便的功效。其利水作用主要針對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狀,與滑石、車前子等利水通淋藥物相配合,可以加強利水通淋的效果。同時,冬葵子的潤腸通便功效,可以緩解因濕熱下注導致的便祕、腹痛等症狀,配合滑石散中的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效果。
滑石散中加入血餘炭,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止血作用: 血餘炭為血竭炭化而成,具有收斂止血之功效。滑石散本身以利尿通淋為主,加入血餘炭可增強其止血作用,適用於尿血、血淋等兼有血瘀的症狀。
- 活血化瘀: 血餘炭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血行不暢,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滑石散的利尿通淋效果。尤其對於因血瘀導致的尿路不通、小便不利者,更能發揮協同作用。
滑石散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與滑石、豬苓等藥材配合,可加強利水滲濕之力,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狀。
- 清熱解毒: 車前子亦可清熱解毒,與滑石散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如滑石、甘草等,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達到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口渴等症狀的效果。
滑石散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其利水通淋之效。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止痛之功。滑石散以滑石為主藥,主治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淋痛等症。加入木通,可增強其利水通淋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此外,木通還能清熱解毒,與滑石散的其他藥物如車前子、瞿麥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滑石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轉胞」,指因熱邪逼迫或強忍小便,導致膀胱氣化受阻、水液蓄積之證。其病機核心為「熱迫水停」:
- 外水不入、內溲不出:膀胱受熱所迫,屈闢失司,既無法正常承接腎氣化之水液(外水),亦難以排出尿液(內溲)。
- 小腹急痛脹滿:水熱互結,氣機壅滯,故見局部拘急疼痛、脹滿不舒。
此證類似於現代之急性尿瀦留或膀胱痙攣,屬熱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之實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分析
滑石(君藥)
- 性寒滑利,善清下焦濕熱,《神農本草經》稱其「主癃閉,利小便」。
- 通過清熱滲濕,直接緩解熱迫膀胱之急,恢復水液通道。
通草(臣藥)
- 味甘淡、性微寒,《本草綱目》謂其「通陰竅,利小便」。
- 質輕上浮而性降,能引心肺之熱下行,協同滑石通淋利尿。
冬葵子(佐使藥)
- 甘寒滑潤,《名醫別錄》載其「療婦人乳難內閉」,此處取其滑竅通淋之效。
- 用量獨重(一升),增強滑利竅道之力,促進水液排泄。
組方邏輯
- 清熱與通利並行:滑石、通草清熱滲濕,冬葵子滑竅導滯,三者共解「熱迫水停」之局。
- 酒送服加強藥勢:酒性溫行,可助藥力速達下焦,並稍制滑石、通草之寒涼,防冰伏氣機。
治療原理
此方以「通因通用」為法,針對熱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之病機:
- 清熱:滑石、通草清除下焦濕熱,解除膀胱受迫之源。
- 滑竅:冬葵子潤滑水道,直接疏通壅滯。
- 復其氣化:三藥協同,恢復膀胱「藏津液、氣化則能出」的功能,使外水得入、內溲得泄,腹痛自消。
總結
滑石散為典型的「清熱通淋」方劑,藥簡力專,針對熱結膀胱之急證,體現古人「腑以通為用」的治療思路,對後世淋證、癃閉方劑(如八正散)的發展具啟發意義。
傳統服藥法
葵子1升,滑石1兩,通草2兩。
上藥治下篩。
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止痛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滑石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組成:滑石、黃柏。 主治:小兒天泡瘡。
滑石散, 出處:《濟陰綱目》卷十四。 組成:滑石(研)、發灰各等分。 主治:産後小便出血。
滑石散, 出處:《雞峰》卷十六。 組成:瞿麥1兩,滑石1兩,黑豆黃2兩,牛乳2兩,酥2兩,冬葵子1合,蜜2合。 主治:難産多時不下,垂困。
滑石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五。 組成:爛滑石1兩,爛石膏1兩,石韋(去尾)1錢,瞿麥穗1錢,木通(去節)1錢,蜀葵子1錢。 主治:小便不利,赤澀疼痛。
滑石散,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王不留行5分,滑石5分,甘遂3分,石韋4分,葵子6分,通草10分,車前子6分,芍藥(赤者)6分,蒲黃6分,桂6分,當歸6分。 主治:石淋,血淋。
滑石散, 出處:《得效》卷六。 組成:寒水石2兩,白滑石1兩,葵子1合,亂發灰1兩,車前子1兩,木通(去皮節)1兩。 主治:轉胞。胞爲熱所迫,或忍小便,俱令水氣迫於胞,屈闢不得充張,外水應入不得入,內溲應出不得出,小腹急痛,不得小便,小腹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