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通草飲子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通淋: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能有效治療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而通草飲子本身也以利水消腫為主,故添加木通可增強其利水通淋之效。
- 疏散風熱:木通亦兼具疏散風熱之效,可清解表邪,並促進汗液排出,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此特性與通草飲子中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相輔相成,可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通草飲子中加入冬葵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尿通淋:冬葵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與通草、車前子等藥材配合,可加強利水通淋之效,有助於排泄體內濕熱,緩解小便不利、尿頻、尿痛等症狀。
- 清熱解毒:冬葵子兼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與其他藥材共同清解膀胱濕熱,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通草飲子中加入冬葵子,不僅可增強利尿通淋之效,更可清熱解毒,達到整體療效的提升。
通草飲子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通淋:通草飲子以利水通淋為主,滑石性滑潤,能利水滲濕,清熱解暑,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治療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
- 清熱解毒:通草飲子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泌尿系統疾病,而滑石具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清解濕熱,並配合通草、車前子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利濕的作用。
因此,滑石在通草飲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利水通淋,又能清熱解毒,為治療濕熱下注的泌尿系統疾病提供有效的幫助。
通草飲子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和排尿困難,而其中的組成成分之一——石葦,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石葦,學名為“石葦”,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和莖含有較多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揮發油、氨基酸和多糖,這些成分對於利尿、消腫具有良好的效果。石葦能夠促進腎臟的排尿功能,進一步幫助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減輕水腫情況。此外,石葦還有解毒和清熱的作用,能夠改善因濕熱造成的泌尿系統不適。因此,在通草飲子的配方中加入石葦,不僅增強了方劑的利尿功效,也提高了其療效的全面性,使得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本方劑的組成充分體現了中醫在辨證施治和相生相剋的原則,為臨牀提供了更加靈活的治療方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草飲子」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外臺祕要》記載,王燾引述「文仲通草飲子」,其主治為「熱氣淋澀,小便赤如紅花汁色者」。此處的「熱氣淋澀」描述的是因熱邪蘊結導致小便不利、排尿疼痛、澀滯難下的病症;「小便赤如紅花汁色」則明確指出尿液顏色呈現紅赤,提示病因與熱邪傷絡、迫血妄行有關。
結合「通草飲子」的組成成分及其功效,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其治療原理:
- 木通: 具有利尿、消腫、解熱的功效。其主要作用在於疏通水道,引導熱邪從小便排出,解決「淋澀」的症狀,同時透過利尿作用,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熱邪,緩解熱證。
- 冬葵子: 具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雖然此處症狀並非以咳嗽為主,但冬葵子的潤燥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減少熱邪傷津耗液所致的口乾咽燥等症狀,亦可協助排解體內痰濁,改善濕熱鬱結。
- 滑石: 具清熱、除濕、收斂的功效。滑石主要發揮清熱利濕的作用,針對體內濕熱之邪,透過清熱除濕,從根本上解決病因,同時其收斂作用,可以協助止血,對於「小便赤如紅花汁色」的出血症狀有一定緩解作用。
- 石蓴: 具清肺、降火、生津的功效。石蓴的作用在於清解肺熱,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熱可影響大腸,而大腸與膀胱相通,因此清肺熱亦可間接緩解膀胱熱邪。其生津作用則能補充體液,防止熱邪耗傷陰液。
綜合而言,「通草飲子」的治療思路是 清熱利濕、通淋止血。方中木通、滑石為君藥,負責清熱利水、疏通水道;冬葵子、石蓴為輔藥,協助潤燥生津、清肺降火。四味藥物共同作用,可以有效解除熱邪鬱結,暢通小便,達到治療「熱氣淋澀,小便赤如紅花汁色」的目的。
與「茅根飲子」的比較:
《外臺祕要》中還記載了另一方「茅根飲子」,其主治為「療胞絡中虛,熱時小便如血色」。此方以茅根為君,搭配茯苓、人參、乾地黃,顯然針對氣陰兩虛,兼有虛熱之證。茅根清熱涼血,茯苓健脾利水,人參補氣,乾地黃滋陰。此方與「通草飲子」的區別在於,「茅根飲子」偏重於治療虛熱,而「通草飲子」則偏重於治療實熱。兩者雖然都可能出現小便血色,但病機不同,用藥也需仔細辨別。
總結,「通草飲子」針對實熱下注、膀胱濕熱所致的「熱氣淋澀,小便赤如紅花汁色」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組方精巧,藥物配伍合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精髓。
傳統服藥法
通草3兩(一作木通),葵子1升,滑石4兩(碎),石韋2兩。
上切。
以水6升,煎取2升,去滓,分3次溫服,如人行8-9里又進1服。
忌食五辛、熱面、炙煿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草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五。 組成:通草3兩(一作木通),葵子1升,滑石4兩(碎),石韋2兩。 主治:熱氣淋澀,小便赤如紅花汁色者。
通草飲子, 出處:《外台》卷二十七引張文仲方。 組成:通草1兩,葵子1兩,茅根1兩,王不留行1兩,蒲黃(炮)1兩,桃膠1兩,瞿麥1兩,滑石1兩,甘草7錢。 主治:熱氣淋澀,小便赤如紅花汁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