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滑石木通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滑石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與木通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利水作用。
- 清熱解毒:滑石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在滑石木通湯中,滑石可協同木通清熱解毒,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而言之,滑石在滑石木通湯中,發揮著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重要作用,與木通相配合,能夠有效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熱毒蘊結等症狀。
「滑石木通湯」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其利水通淋之功效。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止痛之效。
方中滑石性寒滑利,能利水通淋,清熱除濕;木通則能通利水道,並可清熱解毒,二藥合用,相輔相成,更能發揮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之效,對於熱淋、石淋等症有顯著療效。
在中藥方劑[滑石木通湯]中,石葦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石葦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對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問題有一定效果。此外,石葦還能幫助調節尿液排出,改善泌尿系統問題。
滑石木通湯中加入瞿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通淋:瞿麥性甘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之效。與方中滑石、木通等藥物共同作用,加強利水通淋之效,有助於治療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狀。
- 清熱解毒:瞿麥亦可清熱解毒,有助於治療因濕熱蘊結所致的泌尿系統感染。配合滑石、木通的清熱利濕作用,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的效果,治療效果更佳。
滑石木通湯中加入冬葵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利濕: 冬葵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效。滑石木通湯主治熱淋、小便不利、尿道澀痛等症,冬葵子可配合滑石、木通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二、潤滑腸道: 冬葵子富含粘液質,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緩解小便澀痛所導致的排便不暢。
因此,滑石木通湯中加入冬葵子,既能清熱利濕,又能潤滑腸道,可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滑石木通湯」之傳統古代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原載於古代醫籍,主治「乳石發動,淋澀」。
- 乳石發動:指服用礦物類藥石(如五石散等)後,因藥性燥熱蘊結體內,導致熱毒亢盛或濕熱內生,進而引發諸如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
- 淋澀:指小便澀滯不暢,甚則疼痛,屬中醫「淋證」範疇,多因濕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所致。
綜合而言,本方針對「石發熱毒兼濕熱淋證」,以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為核心功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
- 君藥:滑石(5兩)
- 性味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長於清熱解暑、通淋利竅,為治濕熱淋證要藥。其質滑利,能滑潤尿道而緩解澀痛。
- 臣藥:木通(3兩)、瞿麥穗(2兩)
- 木通:苦寒,善清心火、利尿通淋,尤宜於熱淋小便赤痛。
- 瞿麥:苦寒,清熱活血、利水通淋,專治小便癃閉、淋瀝熱痛。
- 佐藥:石韋(2兩)、冬葵子(5合)
- 石韋:甘苦微寒,利水通淋兼能涼血止血,適用於濕熱淋證兼見尿血者。
- 冬葵子:甘寒滑利,清熱利尿、通淋滑腸,助滑石增強通利之功。
- 使藥:茅根(少許)、芒消(少許)
- 茅根:甘寒,清熱生津、涼血利尿,引熱下行而不傷陰。
- 芒消:鹹苦寒,軟堅瀉下,少量用之助化瘀熱、通利二便。
配伍邏輯:
- 清利結合:
- 滑石、木通、瞿麥、石韋集中清熱利尿通淋,直折下焦濕熱。
- 冬葵子與滑石相配,增強滑竅通淋之效,針對「淋澀」之標。
- 標本兼顧:
- 濕熱為標,本方以大量利水藥為主,佐以茅根清熱生津,防利濕傷陰。
- 芒消少量瀉熱,助解「乳石發動」之熱毒內結。
- 通降並行:
- 諸藥均趨向下焦,通利水道;芒消輕瀉,使熱邪從二便分消。
三、推論延伸功效
若以現代中醫病機推論,此方除原書所述,亦可能適用於:
- 濕熱下注之熱淋、血淋(如急性尿道炎、膀胱炎),症見尿頻急痛、小便赤澀、舌紅苔黃膩。
- 水熱互結之輕度水腫,因方中滑石、冬葵子具利水消腫之能。
總結
「滑石木通湯」以清熱利濕為主軸,結合滑竅通淋、涼血化瘀,體現「通因通用」之法,尤宜於石藥熱毒或濕熱蘊結所致淋證。其組方層次分明,集中攻逐下焦濕熱,展現古代醫家對「淋澀」病機的精准把握。
傳統服藥法
滑石5兩,木通3兩(銼),石韋(去毛)2兩,瞿麥穗2兩,冬葵子5合。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3盞,加入茅根少許(銼碎),同煎至1盞半,去滓,更下芒消少許,煎3兩沸,分溫2服,空心一服,如兩食久再服,微利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滑利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滑石木通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四。 組成:滑石5兩,木通3兩(銼),石韋(去毛)2兩,瞿麥穗2兩,冬葵子5合。 主治:乳石發動,淋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