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木通湯

MI CHUAN MU TONG TANG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3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胃經 17%
膀胱經 15%
肝經 11%
心經 9%
小腸經 9%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腎經 3%
脾經 3%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木通湯中加入冬葵子,主要是取其利水消腫的功效。冬葵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滑腸通便的作用。

木通本身也具利水消腫的功效,與冬葵子合用,可加強利水效果,並能緩解木通的燥性,避免過度耗傷津液。

此外,冬葵子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配合木通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尿頻、尿痛、小便不利等症,同時也能緩解藥物對腸胃的刺激。

祕傳木通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木通湯中常含有較為熱性的藥材,如木通、車前子等,容易造成上火,梔子可有效緩解這些藥材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
  2. 利濕通淋:梔子還具有利濕通淋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濕熱的排出,與木通、車前子等利水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利尿通淋的效果。

總而言之,梔子的加入,不僅可以調節方劑的寒熱之性,更能增強利濕通淋的效果,使祕傳木通湯的療效更加全面。

祕傳木通湯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木通性味甘寒,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之功效。其清熱利水作用可有效治療泌尿系統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其通淋作用則有助於排出體內濕熱毒素,改善小便不利、尿頻尿急等症狀。

其二,木通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例如,木通與滑石、車前子等藥材合用,可增強利水通淋效果;與黃柏、知母等藥材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效果。

因此,木通在祕傳木通湯中不可或缺,其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以及與其他藥材的協同作用,共同構成了該方劑的治療特色。

祕傳木通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能利水滲濕,清熱解暑。木通本身也具利水通淋之效,二者合用,可加強利水消腫之功,適用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水腫等症。
  2. 清熱解毒: 滑石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清泄熱毒,並能與木通共同發揮解毒排膿之效,適用於濕熱蘊結、瘡瘍腫毒等病症。

總而言之,滑石在祕傳木通湯中,不僅能增強利水滲濕功效,更能清熱解毒,協同木通治療濕熱蘊結、水腫、瘡瘍腫毒等病症。

主治功效


祕傳木通湯:中醫方劑的智慧結晶

中醫中藥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祕傳木通湯」是其中一味流傳至今的經典方劑,以其獨特的組成和功效,在婦科和泌尿科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冬葵子:清熱通淋,益氣生津

冬葵子性微寒,味甘,入腎經、膀胱經,具有清熱通淋、利水消腫、益氣生津的功效。其利尿作用顯著,能增加腎臟排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緩解因水腫引起的尿頻尿急等症狀。此外,冬葵子還能滋陰潤燥,益氣生津,緩和子宮收縮,促進胎兒順利下降,有利於順產。

滑石:清熱瀉火,利尿滲濕

滑石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它可以治療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皮膚問題。在「祕傳木通湯」中,滑石發揮著清熱利尿、消腫止痛的作用,緩解因尿路感染、結石等引起的尿痛、尿急等症狀。

木通: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木通性寒,味甘,歸腎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它可以治療溫熱病、熱淋澀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乳汁不通、膿瘡、膿腫、瘡癤、乳癰、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經閉及乳閉等症。木通在「祕傳木通湯」中發揮著利尿通淋、清熱瀉火的作用,緩解因尿路感染、結石等引起的尿痛、尿急等症狀。

梔子:清熱瀉火,清熱利濕

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其清熱瀉火作用顯著,可清瀉心火、肝火、胃火,緩解因肝火上炎引起的頭痛眩暈、口乾口苦、咽喉腫痛、大便乾結等症狀。梔子在「祕傳木通湯」中發揮清熱瀉火、清熱利濕的作用,緩解因尿路感染、結石等引起的尿痛、尿急等症狀。

總結:中醫智慧的體現

「祕傳木通湯」以冬葵子、滑石、木通、梔子四味藥材組成,具有利尿通淋、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益氣生津等功效。它主要用於治療懷孕婦女子宮位置不正,以及男性小便不通暢。這款中藥方劑充分體現了中醫智慧,以天然藥物為基礎,通過不同的組合配伍,達到協同作用,有效緩解疾病症狀,促進身體康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尿道炎前列腺增生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木通湯,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冬葵子半兩,山梔仁半兩(炒,研),木通3錢,滑石半兩(研)。 主治:孕婦轉胞,及男子小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