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酥飲

牛酥飲

NIU S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20%
肺經 20%
胃經 20%
大腸經 12%
小腸經 12%
肝經 12%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酥飲方劑中包含冬葵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冬葵子性寒,味甘,歸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牛酥飲的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而冬葵子能促進尿液排出,減輕水腫,與方劑整體功效相符。
  2. 潤腸通便:冬葵子亦有潤腸通便之效,可緩解因熱毒壅滯所致的便祕,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促進機體恢復。

牛酥飲中加入滑石,主要是利用其清熱利濕、滑石通淋的功效。

滑石性寒、味甘,歸膀胱、胃經。其入膀胱經,可利濕通淋,對於熱淋、砂淋、血淋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同時,滑石入胃經,可清熱降火,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牛酥飲中加入滑石,可以起到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作用,對於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酥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牛酥飲主治「數日不産,胎上衝心欲死」,意指孕婦臨産時因胎位異常或氣血阻滯,導致産程延滯數日,胎氣上逆衝心,引發劇烈疼痛、氣促煩悶,甚則危殆。此方旨在催生下胎,緩解胞宮氣血壅滯之急症。

組成與配伍邏輯

  1. 牛酥(半兩)

    • 牛酥為牛乳精煉之油脂,性潤滑滋膩,《本草綱目》載其能「通血脈,潤臟腑」。此處用之滑利產道,助胎下行。
    • 古代認為油脂類藥物能「潤胎易産」,現代觀點或與降低產道摩擦阻力有關。
  2. 冬葵子(一合,微炒)

    • 冬葵子甘寒滑利,為傳統「滑胎」要藥,《名醫別錄》言其「治婦人乳難內閉」。其性滑潤,能通利下焦,促進子宮收縮與宮頸擴張。
    • 現代研究顯示,冬葵子含黏液質,可能具潤滑及輕度刺激平滑肌作用,符合「滑竅催産」之效。
  3. 滑石(三分)

    • 滑石性寒沉墜,善利竅通滯,《醫學啓源》謂其「滑能利諸竅,通壅滯」。《婦人大全良方》亦用於難産,取其下行之力。
    • 與冬葵子協同增強滑利之性,疏通產道氣血瘀滯。

治療原理推論

  • 物理性滑降為主:全方以牛酥之潤、冬葵子與滑石之滑利為核心,通過油脂與礦物藥的協同,降低胎兒與產道間的阻力,類似「潤滑助産」機制。
  • 氣機下行為輔:冬葵子與滑石性皆沉降,可能通過刺激下焦(如子宮、盆腔)氣血運行,誘發宮縮,促使胎兒娩出。
  • 酒煎增效:以酒煎藥,取其辛散溫通之性,助藥力迅速布散,同時活化血脈,緩解「胎上衝心」之氣逆證。

適用情境界定

此方應針對「氣滯血壅型難産」,症見產程停滯、胎氣上逆、腹緊痛而產門不開,屬實證範疇。若氣血虛弱所致難産(如宮縮無力),則非本方所宜。全方側重物理性助産,反映古人對產道力學與潤滑作用的直觀理解。

傳統服藥法


牛酥半兩,冬葵子(淨淘,微炒)1合,滑石3分。上三味,以二味為末,和牛酥置生絹袋內盛之,用酒1升,煎至7合,去藥袋子,令溫。
每服半盞。1-2服如未下,更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牛酥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九。 組成:牛酥半兩,冬葵子(淨淘,微炒)1合,滑石3分。 主治:數日不産,胎上衝心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