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黃散

蟹黃散

XIE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絳囊撮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33%
肺經 33%
胃經 33%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蟹黃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效。蟹黃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道炎、膀胱炎等症,滑石可清熱利濕,使濕熱之邪得以排出,達到治療目的。
  2. 利水通淋: 滑石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能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將炎症產物及致病因子排出體外,緩解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進一步促進病症的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蟹黃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蟹黃散主治「漆瘡」,即因接觸漆樹或其他過敏物質(如油漆)引發的皮膚炎症,症狀多表現為紅腫、灼熱、瘙癢,甚至起皰、潰爛。此症於古代歸為「風熱濕毒」範疇,治法以清熱解毒、燥濕斂瘡為主。

蟹黃為方中君藥,性寒涼,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神曲為輔助藥,發酵製成,具消食化積之功,此處借用其「化濕」特性,輔助蟹黃調和患處濕熱。蜂蜜調和外用,既能潤澤皮膚,又能緩解藥物刺激性,增強黏附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蟹黃(君藥)

    • 性味歸經:鹹寒,入肝、胃經。
    • 作用機理
      • 清熱解毒:寒性可清解漆瘡之熱毒,緩解紅腫灼熱。
      • 散結消腫:鹹味能軟堅散結,對皮膚皰疹、潰爛有斂瘡之效。
      • 現代研究推測,蟹黃含豐富蛋白質、微量元素,可能有抗炎、促進組織修復作用。
  2. 神曲(臣藥)

    • 性味歸經:甘辛溫,入脾、胃經。
    • 作用機理
      • 化濕和中:借其發酵特性,助蟹黃化解皮膚濕濁之邪。
      • 健脾消滯:間接調理脾胃,避免濕毒內生而加重皮膚問題。
  3. 蜂蜜(佐使藥)

    • 調和藥性:緩和蟹黃寒涼之性,避免過度刺激皮膚。
    • 潤膚生肌:保持患處濕潤,促進瘡面癒合。

三、配伍特點與臨床思路

此方為「外用散劑」,針對漆瘡局部病變設計:

  • 清熱與化濕並行:蟹黃清熱為主,神曲化濕為輔,符合「濕熱並治」原則。
  • 簡潔配伍:僅兩味主藥,突出「急則治標」思路,快速緩解症狀。
  • 蜜調外用:強化藥物附著力,並保護創面,避免乾燥皸裂。

四、潛在應用延伸

雖原方主治漆瘡,但從組成推論,或可延伸用於其他「濕熱型」皮膚病,如濕疹、接觸性皮炎等,表現為紅腫滲液者。然須辨證加減,如熱重可加黃連末,濕重可配伍滑石粉。

(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具體應用需臨床辨證。)

傳統服藥法


蟹黃1兩,神曲3錢。
上為末。
蜜調塗患處,濕則乾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蟹黃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蟹黃1兩,神曲3錢。 主治:漆瘡。

蟹黃散, 出處:《絳囊撮要》。 組成:蟹黃(曬乾)、滑石(研末)。 主治:漆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