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散

LI SHU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4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2%
腎經 12%
心經 12%
膀胱經 12%
胃經 12%
小腸經 6%
三焦經 6%
肝經 6%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利水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利水散多用於治療濕熱蘊蒸,或熱毒熾盛所致的疾病,如濕熱黃疸、小便不利、口苦咽乾等。梔子能清泄體內熱邪,使濕熱之邪得以消除,有利於水液代謝的恢復。
  2. 利水通淋:梔子性寒,入膀胱經,能利水通淋,對於熱淋、血淋等症有輔助療效。利水散中加入梔子,可加強利水通淋的功效,促進尿液的排出,緩解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利水散中加入白藥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白藥子性寒,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消腫解毒,對於水腫、腹水、濕熱下注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利水散多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腹脹等症,白藥子可幫助利水消腫,促進水液代謝,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利水、消腫止痛的效果。

利水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滑石性滑潤,質地輕,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清熱解暑:滑石性寒,能清熱解暑,對於暑熱所致的口渴、發熱、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滑石在利水散中起着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利水散方劑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其利水通淋的功效。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利水作用強,能有效促進水液代謝,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對於小便不利、水腫、淋證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此外,木通還具備清熱解毒功效,能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導致的尿路感染等症狀。

因此,利水散方劑中加入木通,旨在發揮其利水通淋的功效,達到治療水腫、淋證等病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利水散主治功效分析

利水散,由梔子、白芍藥、滑石、木通組成,主要功效為利水、清熱、活血、解鬱。

古文內容分析與治療原理

1. 利水除濕

  • 《本經逢原》與《麻科活人全書》皆提及「萹蓄利水散濕熱」,萹蓄即為本方中的木通。木通與滑石皆具有利水之效,能針對濕熱引起的黃疸、霍亂、小便不利等症狀進行治療。《傷寒尋源》指出:「皆因小便不利。膀胱之水不行。致中焦之氣不運。」說明小便不利導致中焦氣滯,進一步引發多種病症。利水散中的苓、術(白朮)能培土制水,與姜、芍、甘、棗協同作用,增強利水散邪之功。
  • 《傷寒附翼》中進一步說明:「病已入腑,法當利水。故於桂枝湯去桂而加苓、術,則薑、芍即為利水散邪之佐,甘、棗得效培土製水之功,非復辛甘發散之劑矣。」說明利水散通過利水,使膀胱之水運行,進而使中焦之氣運化正常,從而改善病情。
  • 《古今名醫彙粹》、《醫宗必讀》以及不知名書目的內容皆提到「肺脹而喘,利水散邪」,說明利水散還能用於治療肺部水腫引起的喘證。

2. 活血調經、舒筋止痛

  • 《金匱方歌括》提到「赤小豆利水散瘀。當歸和脾止血。若先便後血為遠血。明指肝經別絡之血。因脾虛陽陷生濕。血亦就濕而下行。」,赤小豆雖非本方組成,但其利水散瘀之功與本方中白芍藥的活血調經功效相呼應,說明利水散可透過活血化瘀來治療某些出血症狀。
  •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中提到「芎歸芍藥。足以和血舒肝。苓朮澤瀉。足以運脾勝濕。此即後人逍遙散之藍本也。」以及「當歸芍藥之止絞痛」,指出當歸芍藥散(與利水散組成部分重疊)具有和血舒肝、緩解疼痛的功效,也說明利水散中的白芍藥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

3. 清熱解毒、消腫

  • 《張氏醫通》中提到「水積腸間。則肺氣不宣。膹郁成熱。而為腹滿。津液遂不上行。而口舌乾燥。」,說明水濕積聚會鬱而化熱,導致腹滿、口乾等症狀。利水散中的滑石具有清熱燥濕、收斂消腫之效,可以清除體內的熱毒。
  • 不知名書目和《醫宗必讀》都提到「火實者清之」,並列舉了白虎湯等清熱方劑,間接說明利水散也具有一定的清熱功效。

4. 行氣解鬱

  • 梔子具有行氣解鬱的功效,雖然在古文中沒有直接提及,但結合其他藥物的功效,可以推測梔子在利水散中可能起到協同作用,幫助疏通氣機,緩解因濕熱、水飲停滯引起的氣機不暢。

總結

利水散通過利水、清熱、活血、解鬱等多重功效,治療因濕熱、水飲停滯引起的諸淋、小便不利、黃疸、霍亂、肺脹喘咳、腹滿、口乾、某些出血症狀以及疼痛等。其治療原理主要為:

  1. 利水滲濕:通過木通、滑石、白朮等藥物,促進小便排出,清除體內多餘的水濕。
  2. 清熱燥濕:利用滑石等藥物清熱燥濕,消除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3. 活血化瘀:通過白芍藥等藥物活血調經、舒筋止痛,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4. 行氣解鬱:梔子等藥物可能有助於疏通氣機,緩解因濕熱、水飲停滯引起的氣機不暢。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協同作用,利水散能夠有效地改善多種因濕熱、水飲停滯引起的病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利水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腹瀉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利水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三三引《經驗良方》。 組成:山梔子、白藥子、滑石、木通。 主治:諸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