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鼻梔子仁煎

DI BI ZHI ZI REN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6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腎經 11%
小腸經 11%
膀胱經 11%
肝經 11%
胃經 11%
脾經 5%
肺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膽經 5%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滴鼻梔子仁煎方劑中包含梔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藥性。

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止血鎮痛的功效。對於鼻腔炎症,如鼻炎、鼻竇炎等引起的鼻塞、流鼻涕、鼻腔疼痛等症狀,梔子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改善鼻腔炎症,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梔子仁也具有潤燥止咳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鼻炎引起的鼻腔乾燥、咳嗽等症狀。因此,滴鼻梔子仁煎中加入梔子,可有效改善鼻腔炎症,緩解鼻腔不適症狀。

滴鼻梔子仁煎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鼻腔炎症,尤其是伴有熱毒、腫痛、膿涕等症狀者,苦參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改善鼻腔炎症。
  2. 抗菌消炎:苦參中含有苦參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鼻腔內細菌的生長,減輕炎症反應,促進鼻腔黏膜的修復。

因此,滴鼻梔子仁煎中加入苦參,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抗菌消炎等功效,幫助治療鼻腔炎症。

滴鼻梔子仁煎方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鼻竅,利鼻塞: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肺經,具有清熱利濕、通經下乳的功效。其利水通竅之性,可有效改善鼻腔阻塞,緩解鼻塞症狀,配合梔子仁清熱解毒,更能起到疏通鼻竅、利鼻通竅的作用。
  2.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木通亦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與梔子仁、金銀花等藥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緩解鼻腔炎症,減輕疼痛,達到止痛消炎的效果。

主治功效


滴鼻梔子仁煎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滴鼻梔子仁煎,出自《太平聖惠方》,主治風熱導致的鼻內生瘡

治療原理

本方由梔子仁、苦參、木通三味藥組成,以酥煎後滴鼻使用。方中各藥的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 梔子仁: 苦寒,歸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在本方中主要發揮清瀉肺經風熱的作用。
  • 苦參: 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的功效。在本方中協助梔子仁清熱解毒,並能燥濕殺蟲以治鼻瘡。
  • 木通: 苦,微寒,歸心、小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通經下乳的功效。在本方中主要發揮利尿作用,引導風熱之邪從小便排出。
  • : 甘,平,具有滋潤、清熱、解毒的功效。在此方中作為煎藥的溶劑,並可滋潤鼻腔黏膜,有助於藥物吸收,減輕藥物刺激。

綜合全方,梔子仁與苦參合用,加強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之力;木通利尿,使風熱之邪有出路;酥作為溶劑並能滋潤。四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之功,從而達到治療風熱所致鼻內生瘡的目的。

古文支持

《太平聖惠方》中明確記載,滴鼻梔子仁煎用於「治風熱,鼻內生瘡。」

原文提到:「上件藥。細銼。以好酥四兩。煎令香。去滓。傾入瓷閤中。旋以少許。滴入鼻中。」此為方劑的具體製備和使用方法,強調了本方是外用滴鼻劑,而非內服。

綜上所述,滴鼻梔子仁煎通過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的藥物組合,針對性地治療風熱引起的鼻內生瘡,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梔子仁1兩,苦參1兩,木通(銼)1兩。
上銼細,以好酒4兩,煎令香,去滓,傾於瓷盒中。
旋以少許,滴入鼻中。
梔子膏(《聖濟總錄》卷四十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滴鼻梔子仁煎,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梔子仁1兩,苦參1兩,木通(銼)1兩。 主治:風熱,鼻內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