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精詳》~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空倉

倉內無粟曰空倉,痘泡無漿名相當,血虛千金內托散,血滯加味四物湯

釋:痘名空倉,由泡內無漿,止有外面一層空殼,加倉內無粟,非空倉乎,當別虛實治之。如痘色淡白,此血虛不能化毒成漿也,宜千金內托散。痘色紫赤,此氣行血滯,毒熱伏於血分,而不能成漿也,宜加味四物湯治之。雖至日數之多,猶可望生,若少遲延,則變症蜂起。

業是科者,當以手指次第按其痘頂,其中空與不空,一目瞭然,倘疑心未決,再以銀針挑破痘頂二三顆,則俱空可知,又何疑乎。

千金內托散,見卷三七暈門。

加味四物湯

錄方:生地(一錢,酒洗),當歸(酒洗),紫草(各八分,酒洗),川芎白芍(各七分,酒洗),連翹(六分,專心)

水煎服。

2.

漿行作痛方為吉,漿行作癢定是凶,氣虛實表毋遲緩,血熱清毒莫從容。

釋:諸痛為實,諸癢屬虛,《內經》言之詳矣。漿行作痛,非頭痛、腹痛、腰痛、口舌咽喉痛之謂也,乃膿漿充滿,內實而作痛也,此吉兆也。用生白芍末一錢,調酒服之,立止。若當長漿之際,及漿未充滿之時,以至回水之候,作癢異常,皆屬內虛,急宜大補氣血,助其足漿,暈若淡白,既用參耆實表湯,或千金內托散,皆倍加參、耆。暈若紅紫,即用清毒活血湯,亦倍加參、耆,助其足漿,漿足而癢自止。

外用荊芥穗末,將棉紙卷穗於內,緊捲成筒,火上點灼,按滅火焰,隔一二層紙,於癢處焠之,其癢亦止。有穢氣觸犯而癢者,急燒蒼朮紅棗、黃茶葉以解之,再服平和湯,自然癢止。

和平湯,見卷三應出不出門。

參耆實表湯

方歌:參耆實表保元湯,官桂芎防芷樸當,甘桔木香姜作引,氣虛作癢賴安康。

錄方:黃耆(錢半,炙),人參(一錢),川芎防風白芷當歸(各七分),厚朴(薑汁炒),桔梗(各五分),官桂,木香,甘草(各三分,炙),生薑(一片)

同煎溫服。

3. 吐瀉

行漿吐瀉憂痘陷,溫胃健脾毋少停,吐用參砂瀉參朮,七味之外有四苓。

釋:痘之行漿,全要脾胃堅固,吐則胃弱,瀉則脾虛,痘不虞其落陷乎?急宜溫胃健脾,吐用參砂和胃散治之,瀉用參朮散及七味豆蔻治之。若以知失於密解毒,賢於內而泄瀉者異,加味四苓散可也。

參砂和胃散,見卷二嘔吐門。

朮散,見卷二吐瀉門。

七味豆蔻丸,見卷四泄瀉門。

加味四苓散,見卷二泄瀉門。

4. 口瘡臭爛

痘當長漿火內攻,牙齦糜爛臭氣衝,始用清毒終至翹,二方加減各不同。

釋:痘出稠密,口舌必多破爛,但不宜作臭穢氣。若在長漿之際,極力攻漿,不必憂口舌之破爛,或毒火內盛,以清毒活血湯加煅熟石膏,服一二劑,臭穢之氣自除。如值回水之候,急用大連翹飲木通車前滑石,加酒炒黃連、煅熟石膏、薄荷、麥冬、花粉、桔梗,連進一二劑,可免牙疳之患。

若漿不足,服此臭穢不除,愈見破爛串開,是牙疳已成,再加胡黃連,又用蘆薈煅過取末,入前方調服,奏功如神。

清毒活血湯,見卷三七暈門。

加減大連翹飲

錄方:連翹牛蒡柴胡當歸赤芍,山梔子防風荊芥黃芩蟬蛻,石膏,川黃連,薄荷,麥冬,花粉,桔梗,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