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湯

HUO XU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跌打損傷方》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8%
心經 16%
胃經 14%
肝經 13%
腎經 5%
膀胱經 3%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膽經 1%
大腸經 1%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活血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因為生地黃具有以下功效:

  1. 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能清熱涼血,對於熱毒瘀血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有較好的止血效果。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對於熱病傷津、陰虛火旺等症狀,可起到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的作用,緩解因熱燥而引起的出血現象。

因此,活血湯中加入生地黃,不僅能活血化瘀,更能起到涼血止血、滋陰潤燥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佳。

活血湯中的紅花是一種重要的組成藥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紅花所含的有效成分如紅花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對於血液淤滯引起的痛經、癥瘕等問題有顯著效果。此外,紅花的輔助作用在於可以增強其餘藥材的療效,使整個方劑的效果更加協同一致。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活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關鍵,尤其是在面對血瘀引起的各類症狀時。紅花的加入不僅可以提升方劑的療效,還能幫助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達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的效果。因此,紅花在活血湯中的存在,是基於其獨特的藥性及對調理血液循環的重要貢獻,使其成為活血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活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之功效。其富含揮發油、當歸多糖等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清除瘀血,對於經血不調、跌打損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補血養血: 當歸為補血要藥,能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同時,當歸亦能促進造血功能,改善貧血,從而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活血湯中加入當歸,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補血養血,可謂相得益彰,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活血湯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其涼血止血的功效。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對於因血熱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尿血、便血等,槐花能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此外,槐花還具有抗炎消腫的作用,能輔助活血湯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更好的療效。

木通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其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在活血湯中加入木通,主要是因為其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從而增強方劑的活血作用。活血湯的組成旨在活化血液,舒緩疼痛,因此木通的特性非常契合這一需求。

此外,木通具有利尿的功能,可以通過排除體內的水分和毒素,進一步改善血液流通,降低腫脹和疼痛。在中醫理論中,血液的流動與氣的運行密切相關,木通的使用有助於調和氣血,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協調,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綜合來看,木通在活血湯中的加入,既提升了方劑的活血化瘀能力,也增強了其整體的療效,對於治療各類因血液不暢所引起的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活血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 地骨皮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的功效,能有效地緩解因熱毒瘀血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地骨皮同時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進而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地骨皮的加入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活血化瘀,對於活血湯治療瘀血腫痛等病症具有重要意義。

活血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滯,促進血液循環: 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加入活血湯中,可以幫助理氣行滯,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
  2. 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 活血湯中往往含有較多活血化瘀的藥物,容易造成脾胃虛寒、腹痛等副作用。陳皮可以溫脾胃、理氣降逆,可以有效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

總之,陳皮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活血湯的療效,還可以調節藥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活血湯中加入青皮,主要是為了其行氣活血、消積化滯的功效。

青皮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其苦寒之性可瀉火燥濕,散結消積,而辛溫之性則能行氣活血,通絡止痛。在活血湯中,青皮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同時也能化解瘀滯,減輕疼痛。

此外,青皮對於治療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消化不良、食積等症狀也有良好的療效。因此,青皮在活血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活血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香附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疼痛,例如胸脅脹痛、腹痛、乳房脹痛等。同時,香附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血瘀導致的疼痛,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因此,活血湯中加入香附,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行氣活血、止痛化瘀的效果增強治療效果

活血湯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味辛,歸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對於活血湯所治療的氣滯血瘀、疼痛等症狀,烏藥能幫助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提升療效。
  2. 調和藥性: 活血湯中常含有其他寒涼藥材,如丹參、赤芍等,容易寒凝血滯。加入烏藥能溫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於強烈,反而抑制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平衡。

活血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活血湯旨在活血化瘀、止痛消腫,而白芷能疏通經絡,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祛風散寒:白芷亦有祛風散寒之效,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活血湯若用於風寒濕痹引起的疼痛,白芷的加入可助於驅散寒邪,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達到更好的療效。

活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活血湯中可能含有較為辛烈或苦寒的藥材,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物的偏性,使其藥力更加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2. 補益脾氣: 甘草能益氣補脾,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活血化瘀藥物往往會耗傷脾氣,加入甘草可以補益脾氣,防止藥物過度損傷脾胃,使藥效更穩定。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活血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生地黃、紅花、當歸、槐花、木通、地骨皮、陳皮、青皮、香附、烏藥、白芷、甘草。這些成分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益氣血等多種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阻滯等症。

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等功效。紅花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等功效。當歸性溫,味辛、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等功效。槐花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等功效。木通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補血養肝等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等功效。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等功效。青皮性辛、溫,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等功效。香附辛散苦降,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等功效。烏藥性溫、味辛、苦,具有理氣行氣、補腎等功效。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等功效。甘草性甘平,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等功效。

活血湯配伍合理,各味藥材相輔相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益氣血等多種功效。活血湯臨牀應用廣泛,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阻滯等症。跌打損傷是指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肌肉、筋骨、關節等組織的損傷。活血湯中的當歸、紅花、木通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活血湯中的地骨皮、陳皮、青皮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活血湯中的生地黃、當歸、香附等成分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可以增強體質,促進傷口癒合。活血湯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益氣血等多種功效,臨牀應用廣泛,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當歸尾9克,桃仁9充,紅花9克,澤蘭9克,益母草12克,丹參30克,白芍9克,柴胡6克,香附9克,廣陳皮9克,牛膝9克,甘草3克。
活血理氣。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2. 本方宜久煎,以充分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3. 本方不宜與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皮膚黑斑四肢感到疼痛皮膚白斑舌頭上面有瘀斑肋間神經疼痛偏頭痛聲音嘶啞白疕指甲變形視物變形白睛魚胞胞瞼腫脹雙眼視力迅速下降,甚至視力喪失乳房紅腫耳聾耳鳴皮膚紫斑肩關節痛容易掉頭髮貧血

相同名稱方劑


活血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當歸、赤芍藥、丹皮、紅花。 主治:血虛勞傷之血痹症。

活血湯, 出處:《痘疹會通》卷三。 組成:歸尾、生地、赤芍、蘇木、甘草、牡丹皮、山楂、柴胡、黃芩、黃連、紅花、知母、連翹。 主治:黑痘,似煤炭,血不紅活。

活血湯, 出處:《跌打損傷方》。 組成:生地1錢,紅花1錢,當歸1錢,槐花1錢8分,木通1錢,地骨皮1錢,陳皮1錢,青皮1錢,香附1錢,烏藥1錢,白芷1錢,甘草。 主治:跌打損傷。

活血湯,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熟地黃3錢,當歸3錢,川芎3錢,白芍(炒)3錢,生地黃8分,黃柏(酒炒)5分,麥冬(去心)5分,山梔仁(炒)5分,生薑3片,大棗2枚。 主治:妊娠血少,三焦火盛之消渴。

活血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歸尾5分,赤芍5分,桃仁(去皮)5分,官桂5分,玄胡索1錢,烏藥1錢,香附1錢,枳殼(去瓤)1錢,紅花5分,牡丹皮7分,川芎7分,木香5分(另磨),甘草2分。 主治:死血、血結之腹痛。

活血湯, 出處:《臨證醫案醫方》。 組成:當歸尾9g,桃仁9g,紅花9g,澤蘭9g,益母草12g,丹參30g,白芍9g,柴胡6g,香附9g,廣陳皮9g,牛膝9g,甘草3g。 主治:活血理氣。主治:閉經(氣滯血瘀型)。月經數月不行,小腹硬痛,乳房脹痛,脈沉澀,舌質紫,苔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