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殼散

XIANG K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女科指南》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23%
肺經 14%
胃經 14%
心經 8%
大腸經 5%
三焦經 2%
腎經 2%
膽經 2%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香殼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嘔的功效。對於因氣滯痰阻引起的胸悶腹脹、食積不化等症狀,枳殼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降逆止嘔:枳殼具有降逆止嘔的效果,能有效改善因胃氣上逆導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香殼散中加入枳殼,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嘔吐症狀,提升療效。

總而言之,枳殼在香殼散中起到理氣消積、降逆止嘔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香殼散中加入紅花,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香殼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紅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疏通經絡: 紅花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發揮治療效果。

總之,紅花在香殼散中發揮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香殼散中加入白芍,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效:

  1. 緩解疼痛,調和營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香殼散以溫陽散寒為主,白芍的加入可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同時滋養肝血,緩解因寒邪入侵導致的疼痛,達到溫陽散寒而不傷正之目的。
  2. 收斂止血,兼顧血虛:白芍可收斂止血,適用於寒凝血瘀導致的出血症狀。香殼散中含有溫熱藥物,白芍的加入可防止溫熱藥物燥熱傷血,並兼顧血虛之症,平衡藥性,使藥效更趨和緩,不易傷人。

香殼散中包含青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行氣消積: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苦能燥濕,辛能行氣,溫能散寒,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食化積,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2. 疏肝理氣: 青皮可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乳房脹痛等不適。

因此,青皮在香殼散中能發揮行氣消積、疏肝理氣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脾胃氣滯、肝氣鬱結等病症的效果。

香殼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利用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芳香氣味可行氣解鬱,疏肝理氣,而苦燥之性則能燥濕化痰,健脾消食。

在香殼散中,陳皮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同時也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香殼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香殼散以辛溫燥烈之藥物為主,如香附、川芎、延胡索等,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緩和藥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脾胃之氣。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之效,可增強香殼散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同時,甘草亦可解毒,減少藥物毒性,提高安全性。

香殼散中包含烏梅,主要因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斂肺止咳:烏梅性酸斂,味酸入肺,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對於肺氣上逆、咳嗽不止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甘,能生津止渴,對於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等症狀,亦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香殼散中加入烏梅,能有效提升方劑的止咳、生津功效,幫助患者緩解相關症狀。

香殼散中包含當歸,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香殼散常用於治療血虛證,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月經不調等,而當歸能補血養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虛症狀。

2. 潤燥生津:當歸亦有潤燥生津之效,可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香殼散中包含的其它藥材,如杏仁、川貝等,也具潤燥之功,與當歸配合,可更好地滋潤肺燥,生津止渴。

香殼散中包含莪朮,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性溫,能行氣活血,散瘀止痛,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療效。
  2. 消積化滯: 莪朮具有消食健脾的功效,對於飲食積滯,脾胃不和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因此,莪朮的加入有助於香殼散整體功效的發揮,達到行氣止痛,消積化滯的目的。

香殼散方中包含香附,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方中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以達到疏肝理氣、緩解疼痛的效果。
  2. 調和脾胃:香附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香附在香殼散方中,主要發揮行氣止痛、調和脾胃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香殼散」,主要成分是:枳殼、紅花、白芍、青皮、陳皮、甘草、烏梅、當歸、莪朮、香附,主治功效是:肌肉勞損,導致嘔吐出血。

香殼散方劑組成: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3.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4.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5.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6.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7.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8.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9.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10.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香殼散」由枳殼、紅花、白芍、青皮、陳皮、甘草、烏梅、當歸、莪朮、香附等藥材組成,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肌肉勞損,導致嘔吐出血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枳殼、紅花、白芍、青皮、陳皮、甘草、烏梅、當歸、莪朮、香附。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及月經量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腹股溝疝氣容易焦慮恐懼嘔吐胃腸出血容易憂鬱睪丸疼痛腫脹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香殼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七。 組成:橘皮(洗去瓤)。 主治:小兒傷寒,心胸滿悶不快。

香殼散, 出處:《女科指南》。 組成:枳殼、紅花、白芍、青皮、陳皮、甘草、烏梅、當歸、莪朮、香附。 主治:骨疲勞傷嘔血。

香殼散, 出處:《宣明論》卷十三。 組成:舶上茴香(用鹽炒)1兩,枳殼1兩,沒藥半兩。 主治:小腸氣,臍腹攪痛急,陰股中疼悶,不省人事。

香殼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黑牽牛3錢,茴香1兩(炒),延胡索半兩(炒),枳殼(去瓤)半兩(麸炒)。 主治:小腸疝氣。外腎腫痛。

香殼散,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四。 組成:香附(薑汁炒)3錢,枳殼(炒)2錢,青皮(炒)1錢,陳皮1錢,烏藥1錢,赤芍藥1錢,蓬朮(醋炒)1錢,歸尾3錢,紅花5分,甘草炙2分,甘草生3分。 主治:理氣活血。主治:蓄血暴起,胸脅小腹作痛。傷寒癒後,因事觸怒,氣鬱血結,少腹急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