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散

HE W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肝經 16%
胃經 16%
腎經 11%
心經 8%
膀胱經 8%
脾經 8%
膽經 8%
大腸經 2%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和胃散」

中藥方劑「和胃散」,由罌粟殼、青皮、車前子、甘草四味藥組成,具有理氣和胃、止痛止瀉的功效,主治冷熱不調、瀉痢膿血、腹痛後重、水谷不化等症。

藥物組成

  1. 罌粟殼:性辛、溫,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止咳、止瀉止痢、鎮痛的功效。用於肺虛久咳、泄瀉腹痛、久痢不止等症。

  2. 青皮:性辛、溫,味苦,歸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

  3. 車前子:性寒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用於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

  4.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

功效

  1. 理氣和胃:本方以青皮、車前子、甘草為主藥,具有理氣和胃之功。青皮辛溫,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車前子性寒涼,味甘,入肺、腎、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三藥合用,共奏理氣和胃之效。

  2. 止痛止瀉:本方以罌粟殼為主藥,具有止痛止瀉之功。罌粟殼性辛、溫,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止咳、止瀉止痢、鎮痛的功效。用於肺虛久咳、泄瀉腹痛、久痢不止等症。

主治

  1. 冷熱不調:指人體對冷熱的適應能力下降,容易受到冷熱刺激而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如畏寒、發熱、腹痛、腹瀉等。

  2. 瀉痢膿血:指腹瀉時大便中含有膿血,這是腸道感染或炎症的徵兆。

  3. 腹痛後重:指小腹疼痛,伴有下墜感,這可能是由於腸道積滯、便祕或婦科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4. 水谷不化:指食物在胃腸道中不能被消化吸收,這可能是由於脾胃功能虛弱、消化酶分泌不足或腸道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總結

中藥方劑「和胃散」,由罌粟殼、青皮、車前子、甘草四味藥組成,具有理氣和胃、止痛止瀉的功效,主治冷熱不調、瀉痢膿血、腹痛後重、水谷不化等症。

傳統服藥法


御米殼(去蒂,蜜浴炒)3兩,南青皮(去白)1兩,車前子(炒)1兩,甘草(生)1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煎橘皮蜜湯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罌粟殼具有鎮痛、止瀉的功效;青皮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車前子具有利水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甘草具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本方以罌粟殼、青皮、車前子為主藥,甘草為輔藥,共奏和胃止痛、消食化積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和胃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禦米殼(去蒂,蜜浴炒)3兩,南青皮(去白)1兩,車前子(炒)1兩,甘草(生)1兩。 主治:冷熱不調,瀉痢膿血,腹痛後重,水谷不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