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皮甘草散中含有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性溫,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其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與甘草相配,更能增強其行氣止痛之效,適用於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症。
- 降逆止嘔: 青皮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甘草性甘味平,能調和藥性,使青皮的降逆止嘔之效更加溫和,不易損傷脾胃。
青皮甘草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緩和藥性: 青皮性味辛溫,擅長行氣消積,但易燥烈傷胃。甘草味甘性平,可緩解青皮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使藥效溫和,不易損傷正氣。
- 調和藥性: 青皮與甘草配伍,一寒一熱,一燥一潤,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甘草能調和青皮的辛散之性,使其藥力更加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皮甘草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乳岩」,即現代所稱之乳腺癌初起或乳房結塊疾患。古人視乳岩為情志鬱結、氣滯痰凝血瘀所致,病機多關乎肝氣鬱滯與脾胃失和。本方藥簡力專,以行氣解鬱、調和緩急為核心,適用於早期氣結階段。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青皮(1錢)
- 性味苦辛溫,歸肝、膽、胃經,為橘未成熟果皮,偏入肝膽氣分。
- 行氣破滯:善疏肝破結,散「肝之餘氣」(《本草綱目》),化解乳房氣滯;其辛散力強,能開鬱結,針對乳岩初期氣機壅塞。
- 消積化滯:兼入胃經,可降胃氣,間接助痰濕流通,防氣滯生痰瘀。
甘草(1錢)
- 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為「國老」之藥。
- 緩急和中:制約青皮辛烈之性,防過度破氣傷正;甘能緩肝急,輔助調解情志所致肝氣橫逆。
- 解毒調和:古醫書載甘草「通經脈,利血氣」(《別錄》),或助青皮行氣時兼顧脈絡通暢。
生薑湯送服
- 生薑辛溫,能溫胃散寒、化痰止嘔,加强藥力上行於胸乳;其溫散之性助青皮宣通,亦防甘草滋膩礙氣。
全方配伍思維
- 肝脾同治:青皮疏肝破氣為主,甘草健脾為佐,暗合「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理。
- 剛柔相濟:青皮辛散猛峻,得甘草之緩和,形成「破而不傷」之勢。
- 氣血並調:氣滯久則血瘀,青皮行氣以預防血瘀,甘草甘緩而利血氣,共阻病勢進展。
此方體現古人「簡而效專」之思路,針對乳岩初起屬氣滯者,以流通為先,後世醫家或加味以應對痰瘀互結之複雜證候。
傳統服藥法
青皮1錢,甘草1錢。上為末。
濃煎生薑湯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乳房腺體瘤乳房纖維硬化
相同名稱方劑
青皮甘草散, 出處:《金鑑》卷四十九。 組成:青皮1錢,甘草1錢。 主治:乳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