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湯

JIN S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2.0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16%
腎經 15%
胃經 10%
心經 10%
肝經 10%
膀胱經 5%
大腸經 4%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粟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能理氣行滯,健脾和胃。金粟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導致的症狀,而陳皮的理氣健脾作用,可助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問題。

2. 燥濕化痰:陳皮兼具燥濕化痰之效,可化解濕痰阻滯,幫助呼吸道通暢,對於金粟湯所治的咳嗽痰多,尤其是濕痰咳嗽,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總之,陳皮在金粟湯中的加入,不僅能改善脾胃功能,還可化解痰濕,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金粟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尿: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的功效。金粟湯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淋痛、尿血等症,而車前子的利尿作用有助於促進尿液排出,減少膀胱炎症,緩解尿路不適。
  2. 通利水道: 金粟湯方劑整體偏於清熱利濕,而車前子能通利水道,將體內濕熱排出,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金粟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脾胃運化: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助陽化氣之功效。金粟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嘔吐、腹痛、腹脹等症狀。乾薑溫中散寒,可驅散寒邪,溫暖脾胃,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緩解嘔吐、腹痛等症狀。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金粟湯中其他藥物如炙甘草、茯苓、白朮等,也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等功效。乾薑與之相配,可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金粟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寒涼藥性得以緩和,避免過於寒涼而傷脾胃,並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清熱解毒、緩和藥性、補脾益氣等功效,有助於治療金粟湯所治的熱毒蘊結、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並能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

金粟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成分中包含罌粟殼,主要取其止瀉固腸之效。罌粟殼,性平味酸澀,歸肺、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痛安神的功效。在金粟湯中,罌粟殼的加入,旨在利用其收澀特性,以應對泄瀉不止、久痢滑脫等症狀,達成固腸止瀉之目的。同時,罌粟殼內含有的生物鹼亦能緩解腸胃疼痛,增強整體療效。然而,罌粟殼含有微量嗎啡等物質,使用時需謹慎,避免過量引發副作用。金粟湯綜合各藥材之長,以罌粟殼為輔,共同發揮調理腸胃、止瀉固腸之效,是治療慢性腸胃疾病的一種經典方劑。

主治功效


金粟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綜合古代文獻記載,金粟湯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下痢,包括:

  • 各種人群的痢疾: 無論是成人(丈夫、婦人)、未婚女子(室女)還是小兒,各種原因引起的下痢皆可使用。
  • 各種痢疾的類型: 不論是新發還是久病不癒的痢疾,無論是寒痢、熱痢還是寒熱不調的痢疾均可應用。
  • 各種痢疾的症狀: 包括日夜排便次數無度、臍腹絞痛、肢體困倦、小便不通暢、食慾不振、日益消瘦等。
  • 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 因受寒或飲食不當導致脾胃功能下降,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等症狀,且久治不愈者。

治療原理分析

金粟湯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辨證論治。從藥物組成來看,金粟湯包含:

  • 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於調理脾胃氣機,增強運化功能,消除濕邪。
  • 車前子: 利尿通淋,清熱解毒。可將體內濕熱邪氣通過小便排出體外,緩解痢疾引起的尿路症狀。
  • 乾薑: 溫中散寒,行水消腫。針對寒性痢疾,可以溫暖脾胃,驅除寒邪,緩解腹痛。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可以調和藥性,減輕藥物刺激,緩解腹痛等症狀。
  • 罌粟殼: 鎮咳平喘,潤肺止血。在此方中主要用於收澀止瀉,緩解痢疾日久導致的滑脫不禁。
  • 粟米: 一些版本中有記載加入粟米,其性味甘平,可以益氣健脾,與生薑共用可溫中和胃,增強脾胃運化能力。
  • 生薑: 一些版本中與粟米同用,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
  • 草果: 一些版本中有記載加入草果,其性味辛溫,具有燥濕溫中,除痰截瘧的功效。
  • 白朮: 一些版本中建議加入白朮,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消除濕邪。
  • 大棗: 一些版本中有記載加入大棗,其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可以輔助脾胃運化,增強正氣。

綜合分析:

金粟湯以溫中散寒、健脾利濕、收澀止瀉為主要治療原則。其中,陳皮、車前子、乾薑、甘草、罌粟殼為主要組成部分,針對痢疾的不同病因病機,通過理氣、利濕、溫中、止痛、收澀等多種途徑發揮治療作用。加入粟米、生薑、草果、白朮、大棗等藥物,則可以進一步增強脾胃功能,扶助正氣,加快康復進程。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痢疾多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金粟湯中的一些藥物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也可能通過調節腸道功能、改善腸道微環境等方式發揮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陳皮(去白)一兩一分 車前子(炒)四兩 乾薑(炮)二兩 甘草(炒) 罌粟殼(去瓤蒂,蜜炒)各半斤
上為末。
每服2大錢,水1盞,加大棗1個,生薑2片,煎至7分,空心食前稍熱服,或飯飲調下亦得。
忌生冷、油膩、魚腥、鮓醬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粟湯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瀉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的泄瀉。如果患者有脾胃虛寒、寒濕內阻所致的泄瀉,則不宜使用金粟湯。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心絞痛大便秘結神經性厭食症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風濕性心臟病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無尿及少尿身體消瘦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金粟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五。 組成:粟米2兩,半夏(生薑汁浸5宿,切,焙)2兩,甘草(炙)1兩,人參半兩,白朮1兩,桂(去粗皮)1兩,檳榔(銼)4枚。 主治:溫中調氣。主治:妊娠心痛。

金粟湯, 出處:《局方》卷六(寶慶新增方)。 組成:陳皮(去白)1兩1分,車前子(炒)4兩,乾薑(炮)2兩,甘草(炒)半斤,罂粟殼(去瓤蒂,蜜炒)半斤。 主治:丈夫、婦人、室女、小兒一切下痢,無問新久,冷熱不調,日夜無度,臍腹絞痛即痢,肢體困倦,小便閉澀,不思飲食,漸加羸瘦;傷生冷,脾胃怯弱,飲食不消,腹脹雷鳴,泄瀉不止,連月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