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季節後,有不少人會開始出現頻尿的情況。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與脾經與膀胱經的異常有關聯,是導致頻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醫對頻尿的研究已有數千年歷史,對於改善方法累積了豐富的經驗。透過本文所列出的方法,多數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改善,提供大家自行驗證。
頻尿現象值得觀察研究
頻尿是一個相當困擾現代人的一個症狀,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結合經絡數據以來思考,發現,天氣很冷的時候容易頻尿,天氣很熱也容易頻尿,同樣是頻尿,背後的原因差異很大,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從中醫臟腑的角度來,這與中醫的脾臟、肺臟、腎臟、膀胱有關係,同大量現代人經絡數據來看,這與脾經、腎經與膀胱經有關係。
以下,主要針對秋冬季節的頻尿現象,提出一系列有效地改善方法:
1.改善陽虛現象是根本
傳統中醫認為,「腎陽虛證」(又稱腎陽不足)是導致頻尿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情況常見於中老年人或體質偏虛寒的人。
透過「溫腎助陽」的方法,可以增強膀胱的氣化功能,進而恢復其固攝能力,有助於改善頻尿的狀況。
知名中醫師張步桃在其著作《張步桃藥方妙解》中提到:「頻尿到冬天一個晚上要起來七、八次,腎氣丸(八味地黃丸)當然也能夠發揮效用!」
這裡所說的「八味地黃丸」,正是一種具有「溫腎助陽」作用的經典中藥方。

多年來,許多會員都曾經分享,服用後確實感受到頻尿、夜尿次數明顯減少。藉此可推估,多數中年以上的人,多少都有腎陽虛,確實都可能透過這類中藥獲得改善,值得大家親身驗證。
然而,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關鍵還是要評估自己的體質,並不是某個人服用有效,其他人就一定適用。
若一個人屬於「鐵三角化熱經絡體質」的人服用此中藥,不但無效,還可能引發其他問題。膀胱濕熱所造成頻尿,反而是要用「八正散」或「知柏地黃丸」。
因此,中藥一定要對症下藥,沒有哪一帖藥方能「包治百病」的根本原因在此。
每年進入秋季9月之後,許多人的經絡開始轉成陽虛,多數人都可以觀察到,自己的夜尿或頻尿開始嚴重了,背後的原因可以透過經絡現象來破解。
2.健脾利水是常態
如上所述,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腎陽虛的問題,其實大多數人的頻尿,主要是從「脾虛」開始出現的。
換句話說,只要一個人脾虛,就可能出現頻尿的情況。
在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負責將體內的水液輸送到全身。如果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就會失常,導致水濕下行至膀胱,進而引發尿量增加。
雲端中醫透過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發現,脾經與膀胱經之間的能量連動性極高。

當脾虛時,膀胱經與腎經的氣血也會不足,因此容易出現頻尿,有時甚至會變成無尿的情形。
千百年來,中醫用來改善這類問題的核心方劑就是「五苓散」。根據雲端中醫對「五苓散」歸經的分析,該方劑正對應於脾經、膀胱經與腎經。
對於大多數從年輕時就出現頻尿的人來說,「五苓散」是最關鍵的調理方式。透過健脾與利水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頻尿情況,從過去十多年來會員的實際回饋中也獲得印證。
3.溫暖下腹部、下肢、按摩腳相關穴道
有些人不喜歡吃中藥,想用物理療法,一樣可以用同樣的原理來找出解法。
既然多數人的頻尿,都是脾經、膀胱經與腎經氣血不足所造成的,那就去疏通,這三條經絡。
結合陽虛與異常經絡,最好的方法就是運用熱水泡半身浴(下半身)或熱薑水泡腳。
並配合按摩脾經、腎經、膀胱經上的穴道,例如:「陰陵泉」、「陽陵泉」、「湧泉」、「太溪」、「三陰交」、「足三里」…等等穴道。
此外,也可以溫暖或艾灸腹部的「氣海穴」、「關元穴」,如果不喜歡艾灸的氣味,可以用「吹風機」或購買「暖暖包」、「遠紅外線腹部腰帶」替代,每天溫暖1-2次。

此外,最好配合睡覺穿襪子、只穿長褲,不穿裙子以改善體內陽虛現象,通常頻尿現象就會明顯改善。
4.運用低週波電針法
依照《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通過504例受試者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證實,電針治療中髎穴、會陽穴,可顯著降低尿失禁患者漏尿量,而且停止電針治療後,療效可持續24周。
因此如果家中有低週波電針機,可以貼在「八髎穴」效果很好。如果沒有電針機,也可以搓揉或拍打這個部位,或是用吹風機、遠紅外線照射器溫暖這個部位。

經常在一些拍打社團的分享照片中看到,許多人在拍打這個位置之後,會出現嚴重的瘀斑,代表有很多人的下腹部與臀部其實是氣血瘀阻嚴重的,這也會造成頻尿。
5.喝水、喝湯方式改變
大多數人的頻尿,其根本原因其實是中醫所說的「脾虛」,也就是體內運化水液的能力不足。
現代醫學也有類似的觀察。腎臟科醫師指出,大口快速灌水反而容易導致「脫水」。
當一次喝下大量水(如1000cc),腸胃難以立即吸收,不僅讓人感到腹脹不適,腎臟還會因為接收到「水分過多」的訊號,趕緊將多餘的水排出,結果反而更容易口渴。因此,醫師建議應該「小口小口地喝水」。
其實,這個概念在兩千年前的中醫典籍《傷寒論》中就已被提出,書中寫道:「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

也就是說,想喝水時,應該少量慢飲,使胃氣和順,病情才能改善。原來,小口喝水不只是習慣,更是一種古老而有效的養生與治病方法。
不少會員也曾分享,他們常覺得口渴,但一喝水就立刻想上廁所,彷彿水分根本沒被吸收。
這正是脾腎氣血虛弱的典型表現。對於這類體質的人,不適合大口喝水;小口慢飲,不僅能解渴,還能減輕頻尿的狀況。
此外,脾虛者在吃飯時也應避免同時喝湯,因為脾的運化功能較差,容易因水分過多而引起脾胃方面的問題。
現在也有不少人開始實行「飯水分離」的飲食習慣,根據許多會員長期的實踐經驗,這樣的方式確實有效改善體質。這些人普遍脾經虛證,親身印證了脾虛與水液代謝異常之間的密切關聯。
6.不要熬夜,睡前少喝利尿飲料
雲端中醫許多文章都提到,只要熬夜之後膀胱經與脾經能量會明顯降低,時間久了連腎經也會虛證(表裡關係)。
幾乎每一種疾病都可以透過早睡來自癒,頻尿也不例外,所以單純每天晚上10點之前入睡其實就可以改善頻尿。
有些含有咖啡因飲料,像是咖啡、紅茶、綠茶都具有利尿作用,必須注意不要在睡前飲用,至少天當天晚上一定會頻尿,這是難以避免的。
7.改善骨盆瑜珈運動
有一種運動法,稱之為「凱格爾運動」法,是專門用來佳的復原和保養骨盆底肌肉群的運動,用來預防及治療尿失禁的好方法,同時也是促進夫妻性生活圓滿的好法寶,每天操作也可以幫助改善尿失禁、頻尿問題。
8.情緒放鬆冥想
有一定比例的人,他們會出現頻尿的原因,是因為壓力太大,容易緊張。
這是因為緊張壓力會影響自主神經,導致膀胱逼尿肌過度敏感,易焦慮緊張的人,可每天安排冥想靜坐10–30分鐘,睡前放鬆練習深呼吸,有助平衡交感與副交感神經。
保持心情愉快、學會紓壓(如聽音樂、培養興趣)能減少因情志因素誘發的尿頻。
9.食用養生藥膳
對於那些不喜歡中藥,也不喜歡用經絡穴道的人,也可以運用食物來改善頻尿,原理一樣是健脾利水。
市面上常見的「四神湯」,成分是「蓮子」、「山藥」、「芡實」、「茯苓」,具有溫脾、健胃、補腎、利濕的效果,功能算是很強大。
有些人還會加上「薏苡仁」、「當歸」加強補血去濕的力道。總體而言可改善腎虛不固之遺精、滑精、頻尿..等等。
一般而言這些中醫會加上豬腸、豬腎、排骨..等等,依照個人喜愛加減,煮四神湯的方法可以參考下段影片:
10.其他改善頻尿中藥
上面提到的「八味地黃丸」及「五苓散」,算是比較符合一般人的方法。
千古以來,中醫提升脾經、腎氣的中藥或食物還有一大堆,例如中藥「肉桂」、「乾薑」、「冬蟲夏草」、「何首烏」、「杜仲」都具備改善效果。
中醫臨床上常用改善頻尿的中藥方劑還有:「右歸丸」、「左歸丸」、「七寶美髯丹」、「濟生腎氣丸」、「縮泉丸」、「桑螵蛸散」…等等中藥方劑。
任何經常頻尿的人,如果運用上面所有的養生方法還沒有改善,真的是非常少見!
建議所有經常頻尿、夜尿的人都可以試看看,不但生活品質可以提高,還可以預防各種可能疾病!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對中醫充滿熱情的軟體工程師組成,專長於 Python,SQL,NoSQL,Node.js,各種 AI 框架及雲端平台開發。目標是推動自學中醫及五術,讓更多人能以簡單易懂的現代化方式理解中醫,進而傳承中國古老而深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