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幼新編

《保幼新編》一書,正如其序言所言,揭示了中醫兒科的獨特性與挑戰性。自古以來,醫者便有「寧醫十丈夫,難醫一小兒」之嘆。孩童臟腑嬌嫩,氣血未盛,經絡脈息微弱,病勢變化迅速,且無法言語訴說病痛,這都使得兒科診斷治療尤為棘手。《保幼新編》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部重要著作。根據序言記載,此書原由一位「成斯文,逸其名號,無忌先生」所撰,後由浮屠正訓付梓流傳,而盧光履則為其撰寫了序言。書中匯集了前人的經驗,並加以條理化與實用化,旨在為兒科醫者及家長提供清晰、有效的指導。

本書的內容從宏觀的醫學理論深入到實際的診斷治療原則,體現了系統性的思考。其開篇的「小兒病源總論」便提出了獨到的病因學觀點。作者認為,小兒疾病的根本原因皆源於「熱」,尤其強調「胎熱」的重要性。他闡述道,由於小兒秉受父母的精血而成胎,而父母的精血可能帶有腎火(男多)或肝火(女多),因此小兒先天稟賦即帶有胎熱。這種胎熱是引發後續病變的基礎。進一步,作者指出,胎熱容易夾帶風邪和痰濁,形成「熱生風」、「熱生痰」的病理機制。胎熱挾風邪上升或外散,可導致頭面、皮膚等部位的疾病;胎熱挾風痰流注內臟或肢體,則可引發各種瘰癧、痰厥、拘攣及內臟疾患。作者將小兒疾病的演變概括為「胎熱變生六證(風、熱、痰、火、燥、濕),六證養成百病」,最終追溯其根源,皆不過是胎熱而已。這一理論不僅簡明扼要地闡釋了小兒體質與發病特點,也為後續的治療方針奠定了基礎。

在診斷方法上,《保幼新編》展示了對傳統醫學理論的靈活運用與重視。書中的「運氣流行法」專門探討了天干地支、五行、六經與時間(年、月、日、時)之間的關係及其對疾病的影響。這種方法源於古代醫學對宇宙、自然與人體相互關聯的認識,認為外在的運氣變化會影響人體的氣機升降和疾病的發生發展。書中詳細列出了如何根據年份、節氣、以及每日的時辰來判斷某個經絡的主時以及客氣的影響,進而推測疾病的性質和病灶所在。例如,根據不同的運氣組合(如天符、歲會、太乙),可以判斷疾病的輕重緩急甚至預後。作者引用《入門》的話「醫而不知運氣,如面牆而立」,強調了運氣理論在兒科診斷中的不可或缺性,尤其對於難以準確表達症狀的小兒,通過觀察其發病時間、結合運氣變化來輔助判斷病邪所屬和病位,顯得尤為重要。雖然書中其他部分提及的指紋、脈診等診斷技術在提供的文本中未詳細展開,但僅從運氣理論這一節已可見其診斷思路的廣度與深度。

《保幼新編》在治療原則上則體現了務實與變通的精神。書中的「凡例」部分提供了寶貴的臨床指導原則。首先,強調了應對小兒急症需要預先熟悉藥方、準備藥材,避免臨時翻書造成的延誤,這體現了「當局者迷」的警示和「及時投劑」的重要性。其次,考慮到鄉村貧困家庭可能難以獲取昂貴或稀有的藥材,本書特意調整了部分藥方,用當地易得且藥性相近的藥材進行替換,展現了作者濟世活人的仁心以及對臨床實際情況的考量。這種做法雖然帶有創新甚至「僭越」的意味,卻極大地提高了藥方的可及性和實用性。再者,針對小兒疾病常見的「驚、熱、風、痰」等證,本書力求簡化治療思路,刪去峻烈有毒之材,選用藥性平和之品,並設計了通用方劑,同時保留加減法或另立專方以應對複雜或特殊的病情,避免了「雜施諸方,使標本失次,經緯錯亂」的弊端。這種規範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治療策略,使得臨床操作更為清晰有效。最後,凡例中還細心地提供了小兒湯劑的具體用量建議,根據不同年齡段調整服藥次數,這為臨床用藥提供了實際可操作的指導。

雖然提供的文本並未涵蓋書中關於具體疾病的詳細論述、藥方或案例分析,但從總論、運氣和凡例這幾個部分,已經能夠窺見《保幼新編》的核心思想和價值。它不僅提供了小兒疾病發病機制的理論基礎(胎熱為本,風痰為標),引入了傳統宇宙觀指導診斷(運氣理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極具實踐意義的醫書。它考慮到臨床的緊迫性,強調事前準備;考慮到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提倡藥材替換;考慮到治療的複雜性,力求方劑的簡化與靈活。這些務實的原則,使得本書超越了單純的理論闡述,成為一部真正能夠指導人活命救子的工具書。盧光履在序言中盛讚此書「刪繁撮要,無浩慱難尋之患」,「對證輒效,如持左契」,並願其「廣其流布,家藏而人誦之」,期盼能夠幫助眾多赤子脫離病苦,重獲健康。這份對兒童健康的深切關懷,以及將醫學知識普及化、實用化的努力,構成了《保幼新編》跨越時代的價值所在。它不僅是清代兒科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其蘊含的對病源的探究、對外在環境因素的重視、以及對臨床實踐的細緻考量,至今仍對我們認識和防治兒科疾病具有啟發意義。


凡例

運氣流行法

小兒病源總論

辨實熱

辨虛熱

胎熱預治方

初生危證

驚風之候 (1)

驚風之候 (2)

丹毒之候

腹痛之候

雜證 (1)

雜證 (2)

雜證 (3)

雜證 (4)

三關脈法

觀形察色法

聽聲音法

胎熱 (1)

胎熱 (2)

急驚 (1)

急驚 (2)

急驚 (3)

慢驚 (1)

慢驚 (2)

慢脾風

天吊

客忤

中惡

痓痙

癲狂

丹毒

遍身胎腫

瘰癧

癭瘤

腹痛 (1)

腹痛 (2)

腹脹

吐瀉 (1)

吐瀉 (2)

脫肛

下疳瘡

痔疾治方

大便不通治方

小便不通治方

疳積

瘧母

黃瘦

痰厥

中風 (1)

中風 (2)

中風 (3)

疊指

龜背

龜胸

解顱

五軟

眼病

雀目

夜啼(附咳喘)

變蒸

臍風(附旋螺風等)

鼻淵

愛吃泥土

滯頤

齒久不生(附發久不生)

行遲

語遲

稀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