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履

《保幼新編》~ 痰厥

回本書目錄

痰厥

1. 痰厥

(痰隨氣火而上升成厥也)

夏術天麻湯(治痰厥,脾胃虛弱,頭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嘔吐眩暈,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下)

半夏曲,陳皮,麥芽(炒,各一錢),白朮,神麯(姜炒,各七分),人參,蒼朮,黃耆(蜜炙),天麻,白茯苓,澤瀉(各五分),黃柏(酒炒,二分),乾干(三分),姜(三片)

如瘦人多火血燥,去蒼朮、澤瀉,加當歸、白芍藥(酒炒)各七分為妙。半夏性燥,不可久服,代入貝母一錢。枳實,治痰有沖牆倒壁之功,宜加五、六分。

如火降則痰自消,加山梔子五分。(山梔能降火,從小便出故也)

如氣降則痰自下,加烏藥、附子各五分。

如脾胃虛弱,倍入參、耆加白豆蔻(面炮煨)三分。

如腹痛如裂,加白芷五分,川芎、細辛各三分。

如身重如山,倍入澤瀉、乾干。

如嘔吐甚,加藿香(酒洗)、砂仁(碎,炒)各五分。

如眩暈甚,倍入天麻,加川芎五分。

如四肢厥冷,加官桂五分。

白附子能引諸藥上行頭部,且有引痰之力,痰在頭部者,非白附不能除,治痰厥者,宜略入二、三分可也。新得此症者,以行氣降火消痰為主,久者以補氣血,順氣為主可也。

如頭痛如裂,灸百會、上星各五壯,針太淵、列缺,瀉。凡痰疾,吐為上,宜服雀舌茶,探吐甚妙,但虛弱之人不可試。余兒時患急驚,多服諸方而持久不瘥。過九歲後轉成痰厥,頭痛如碎,眩暈亦甚,多服導痰之劑而終未見效,漸至戍削肉脫骨立。余想痰厥之治未暇論,而血氣枯竭似難枝梧,遂服八物二陳湯五十餘帖,肌膚稍勝,病勢自減,得免為病廢之人。古云:正氣實則邪氣退者,此之謂也。

白話文:

痰厥

(痰液隨著氣和火往上衝,就形成了痰厥這種病症。)

夏術天麻湯(這個藥方是治療痰厥的,症狀包括脾胃虛弱、頭痛欲裂、身體沉重像山一樣、四肢冰冷、想吐、頭暈眼花、眼睛不敢睜開,感覺像在狂風暴雨中一樣。)

藥方組成:半夏曲、陳皮、炒過的麥芽各三克,白朮、薑炒過的神麯各二點一克,人參、蒼朮、蜜炙過的黃耆、天麻、白茯苓、澤瀉各一點五克,酒炒過的黃柏零點六克,乾薑零點九克,生薑三片。

如果病人體型瘦弱,多有火氣和血虛乾燥的狀況,可以去掉蒼朮和澤瀉,加入當歸和酒炒過的白芍各二點一克,效果更好。半夏藥性燥烈,不適合長期服用,可以改用貝母三克替代。枳實藥力強勁,能破除痰積,可以加入一點五到一點八克。

如果想讓火氣降下來,痰自然就會消失,可以加入山梔子一點五克。(山梔子能降火,使火氣從小便排出。)

如果想讓氣往下順,痰也會跟著排下去,可以加入烏藥和附子各一點五克。

如果脾胃虛弱,可以加倍使用人參和黃耆,並加入麵粉炒過的白豆蔻零點九克。

如果腹痛劇烈,可以加入白芷一點五克,川芎和細辛各零點九克。

如果身體沉重像山一樣,可以加倍使用澤瀉和乾薑。

如果嘔吐嚴重,可以加入酒洗過的藿香和炒過的砂仁(搗碎)各一點五克。

如果頭暈嚴重,可以加倍使用天麻,並加入川芎一點五克。

如果四肢冰冷,可以加入肉桂一點五克。

白附子能引導藥力往上走到頭部,並且有引痰的作用,如果痰在頭部,就必須使用白附子才能去除,治療痰厥時可以稍微加入零點六到零點九克。剛得這種病的人,以疏通氣機、降火、消痰為主;久病的人,則以補氣血、順氣為主。

如果頭痛劇烈,可以針灸百會穴和上星穴各五壯,針太淵穴和列缺穴,進行瀉法。凡是痰疾,能吐出來是最好的,可以服用雀舌茶來催吐,效果很好,但是身體虛弱的人不可以使用。我小時候得急驚風,吃了很多藥都沒好。過了九歲後轉變成痰厥,頭痛欲裂,頭暈也很嚴重,吃了許多化痰的藥也沒效,逐漸變得瘦弱,只剩皮包骨。我認為治療痰厥的事情可以暫緩,但氣血枯竭的問題已經難以撐持,於是服用八物二陳湯五十多帖後,皮膚狀況稍微好轉,病情也自然減輕,才免於變成一個病廢之人。古人說:「正氣強盛,邪氣自然退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