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履

《保幼新編》~ 序

回本書目錄

1.

經曰:寧醫十丈夫,難醫一小兒。夫小兒也,臟腑脆嫩,氣血未定,經絡脈息軟弱如絲毫,易虛易實,乍冷乍熱,口不能言證情,手不能指病處,苟不考其方,而先為之所,則當局者迷,終不免束手待盡。其為病,慱施姑舍,是自家之薦遭兒慽,心常痛之。昨年秋,浮屠正訓,袖示一冊子,曰:此古皇明成斯文,逸其名號,無忌先生所撰《保幼新編》也。論症制方最為詳備,而世醫之等視文具流傳爛紙。

訓恐久而漫滅,蕩瓶缽,付剞劂,幸先生之惠一言,弁諸首也。余於醫學實昧昧焉,不能有以測其說之淺深,重以衰病倥傯,經歲不遑。近於舊簏中間閱其所傳本,蓋其說原於古經,附以新方,刪繁撮要,無浩慱難尋之患。參運氣,化五行,察陰陽,看日時,對證輒效,如持左契。

今得廣其流布,家藏而人誦之。雖非學為方者,開卷瞭然,及時投劑,俾赤子既殊而回蘇之,共登慈航,同躋壽域。夫儒之斥佛,以其用功於虛無寂滅而止耳。今乃於瓶水枯淡中,有此竭心力念及壽民之方,孰謂吾儒之所未能者,以浮屠氏而能之乎?余於是益痛其見之之晚,而僕僕愧而敘。

龍集乙巳七夕勿齋病夫盧光履撰

白話文:

醫書上說:「寧願醫治十個成年男子,也不願醫治一個小孩。」因為小孩的臟腑嬌嫩脆弱,氣血尚未穩定,經絡脈搏細弱如絲,容易虛弱也容易轉為實證,忽冷忽熱,嘴巴又不能說出病情,手也不能指出疼痛的地方。如果不好好研究診斷的方法,就先下手治療,那就像當局者迷一樣,最終只能束手無策,等著病情惡化。治療小孩的病,如果隨意濫用藥方,就像是自己推薦用藥反而害了孩子,心中常感到痛苦。

去年秋天,有個叫正訓的和尚,拿著一本書給我看,說:「這是明朝一位不知名的無忌先生所寫的《保幼新編》。這本書討論病症、制定藥方非常詳細完備,但現在的醫生卻把它當成一般文具,隨意翻閱,不加重視。」

正訓擔心這本書時間久了會被遺忘,所以花錢刻印出版,希望我能說幾句話,寫在書的首頁。我對醫學其實不太了解,無法判斷書中內容的深淺,加上我年老體衰又忙碌,忙了一年都沒空。最近在舊書箱中偶然看到他傳給我的版本,發現書中的理論源自古代醫書,並加上新的藥方,刪除繁雜、擷取重點,沒有內容過於龐雜難以尋找的問題。書中還參考了運氣學說、五行生剋、陰陽變化,並觀察時間,依照病症下藥,效果就像拿著契約一樣準確。

現在希望這本書能廣為流傳,家家戶戶都能收藏背誦。即使不是學醫的人,打開書也能明白,並及時用藥,讓生病的孩子能夠痊癒,共同登上慈悲的彼岸,達到長壽的境界。儒家之所以排斥佛家,是因為認為他們只追求虛無寂滅。如今和尚能在生活困頓時,還能竭盡心力,關心人們的健康,這種救世濟民的藥方,難道是儒家所做不到的嗎?我因此更加痛恨自己太晚才看到這本書,內心感到慚愧而寫下這篇序。

乙巳年七夕 患病之人盧光履 寫於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