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履

《保幼新編》~ 運氣流行法

回本書目錄

運氣流行法

1. 運氣流行法

(干曰運,支曰氣)

化氣五行

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子午火,丑未土,寅申火,卯酉金,辰戌水,巳亥木

看日

運氣同,曰天符,得病危同困。

氣生運,曰順化。

氣克運,曰天刑。

運生氣,曰小逆。

運克氣,曰不和。

運臨氣,曰歲會。得病執持。(甲辰、甲戌、丙子、丁卯之年是也)

符會合,曰太乙。得病立死。(戊午、乙酉、己未、己丑之年是也)

客氣旁通

看年

子午太陽初之氣,丑未厥陰初之氣

寅申少陰初之氣,卯酉太陰初之氣

辰戌少陽初之氣,巳亥陽明初之氣

看節

大寒初,春分前,初之氣主之。

春分初,小滿前,二之氣主之。

小滿初,大暑前,三之氣主之。

大暑初,秋分前,四之氣主之。

秋分初,小雪前,五之氣主之。

小雪初,大寒前,六之氣主之。

計法先考年之屬某之支,某經初之氣;次考月之屬某節,某之氣主之,次考下輪圖,則知某經客氣之為某病也。

看日時

子屬膽,胞胎□,醜屬肝,水土生起巳,寅屬肺,木生起申,卯屬大腸,金生起寅,辰屬胃,火生起亥,巳屬脾,午屬心,未屬小腸,申屬膀胱,酉屬腎,戌屬心胞,亥屬三焦

少陽(手:三焦,足:膽),熱疾

陽明(手:大腸,足:胃),厲疾

太陽(手:小腸,足:膀胱),寒疾

少陰(手:心,足:腎),心疾

厥陰(手:心包,足:肝),末疾

太陰(手:肺,足:脾),腸疾

《入門》曰:醫而不知運氣,如面牆而立。況未語小兒之病,尤難辨其某經之所屬,保幼之家不可以不知此也。

白話文:

[運氣流行法]

(天干稱為「運」,地支稱為「氣」)

化氣五行

  • 甲和己合化為土,
  • 乙和庚合化為金,
  • 丙和辛合化為水,
  • 丁和壬合化為木,
  • 戊和癸合化為火。
  • 子和午屬火,
  • 丑和未屬土,
  • 寅和申屬火,
  • 卯和酉屬金,
  • 辰和戌屬水,
  • 巳和亥屬木。

觀察日干支

  • 如果「運」和「氣」的五行屬性相同,叫做「天符」,代表容易生病,且病情纏綿難癒。
  • 如果「氣」的五行屬性生「運」的五行屬性,叫做「順化」。
  • 如果「氣」的五行屬性克「運」的五行屬性,叫做「天刑」。
  • 如果「運」的五行屬性生「氣」的五行屬性,叫做「小逆」。
  • 如果「運」的五行屬性克「氣」的五行屬性,叫做「不和」。
  • 如果「運」的五行屬性與「氣」的五行屬性相同,而且都在同一年出現,叫做「歲會」,代表生病時病情頑固難癒。(例如:甲辰年、甲戌年、丙子年、丁卯年)
  • 如果「天符」和「歲會」同時出現,叫做「太乙」,代表生病時病情嚴重,可能快速死亡。(例如:戊午年、乙酉年、己未年、己丑年)

客氣的傳導變化

觀察年份

  • 子年和午年為「太陽初之氣」主導。
  • 丑年和未年為「厥陰初之氣」主導。
  • 寅年和申年為「少陰初之氣」主導。
  • 卯年和酉年為「太陰初之氣」主導。
  • 辰年和戌年為「少陽初之氣」主導。
  • 巳年和亥年為「陽明初之氣」主導。

觀察節氣

  • 從「大寒」開始到「春分」前,由「初之氣」主導。
  • 從「春分」開始到「小滿」前,由「二之氣」主導。
  • 從「小滿」開始到「大暑」前,由「三之氣」主導。
  • 從「大暑」開始到「秋分」前,由「四之氣」主導。
  • 從「秋分」開始到「小雪」前,由「五之氣」主導。
  • 從「小雪」開始到「大寒」前,由「六之氣」主導。

推算方法:

首先要知道該年屬於哪個地支,以及是哪個經絡的初之氣主導。接著,要知道該月屬於哪個節氣,以及哪個氣主導。然後,對照下方的圖表,就能知道哪個經絡受到「客氣」影響,可能會產生什麼疾病。

觀察日與時辰

  • 子時對應膽經,以及胞胎。(此處文字有殘缺)

  • 丑時對應肝經,水土之氣在此時開始興盛,與巳時呼應。

  • 寅時對應肺經,木氣在此時開始興盛,與申時呼應。

  • 卯時對應大腸經,金氣在此時開始興盛,與寅時呼應。

  • 辰時對應胃經,火氣在此時開始興盛,與亥時呼應。

  • 巳時對應脾經。

  • 午時對應心經。

  • 未時對應小腸經。

  • 申時對應膀胱經。

  • 酉時對應腎經。

  • 戌時對應心包經。

  • 亥時對應三焦經。

  • 少陽經(手:三焦經,足:膽經)主要對應熱性疾病。

  • 陽明經(手:大腸經,足:胃經)主要對應厲性疾病(傳染性較強的疾病)。

  • 太陽經(手:小腸經,足:膀胱經)主要對應寒性疾病。

  • 少陰經(手:心經,足:腎經)主要對應心臟疾病。

  • 厥陰經(手:心包經,足:肝經)主要對應末梢的疾病。

  • 太陰經(手:肺經,足:脾經)主要對應腸胃疾病。

《入門》書中說:「不懂得運用運氣理論來診斷疾病,就像面對牆壁一樣,無法辨別病因。」更何況小兒的疾病,更難判斷屬於哪個經絡,因此,照顧幼兒的人一定要了解這些知識。